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低碳经济”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较不平衡,整体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困难,为有效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本文通过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北京低碳经济水平相对较高,其他地区距离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尚有较大差距.由此,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应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及其低碳经济发展状况,采取不同的低碳发展策略选择,以有效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2.
王韶华  张伟 《环境工程》2018,36(4):176-180
绿色发展、低碳经济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是降低能源强度。为考察能源强度相关研究所达到的水平,主要从能源强度影响因素、能源强度地区差异、京津冀协同降耗等方面总结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最后,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结合京津冀生态建设一体化的现实背景,提炼了能源强度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3.
如何正确评价我国经济发展的真实价值是一个需要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现实重大问题。《低碳环保双重约束下的中国发展评估报告(2005-2011)》利用构建的低碳环保发展指数对我国区域和城市进行了全面评价,详细分析了不同区域和城市低碳、环保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得到了如下重要结论:一是坚持低碳与发展的协同,满足不同地区的发展需求;二是坚持环保与发展的协同,在发展过程中解决环境问题;三是坚持低碳与环保的协同,大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四是重视空间统筹,推动区域低碳环保发展协同;五是低碳环保发展协同重点突出,加快发展仍然是我国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构建低碳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赋权法对京津冀三地的低碳经济和生态环境两系统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2000-2012年间京津冀三地两系统的发展水平逐年提高,河北的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其耦合协调度模型,京津两地的耦合协调度从3级逐渐发展到1级,但是河北耦合协调度仅提高了1个级别,相对较低,原因在于河北的环境水平和环境保护水平较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天津市节能低碳产业园,致力于打造行业聚集制高点,搭建京津冀节能低碳3000平方米的孵化器创新创业基地,为充满创意、具备节能技术的创业者和企业提供创客空间,鼓励大学生创业,享受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科技政策支持。结合天津市专业孵化器政策,将引进具有高成长性科技节能企业10-15家,与南开区政府共同打造"京津冀鲁"环渤海区域的高端节能产业聚集地,促进中心将投资  相似文献   

6.
以PM2.5为特征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已造成京津冀形成大气污染"一体化",使京津冀地区成为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中,如何突破行政区体制限制和固有的机制障碍,严格标准制度创新法治体系,强化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值得我们思考。本文在深入分析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防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围绕排放数据、财政投入、交通体系、机动车和油品管理、排放标准、环境立法等方面的改革,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占斌 《环境保护》2014,(17):18-20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京津冀地区地位特殊、作用重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是"改革元年"的一招大棋。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中央统筹规划、地方协同创新,科学定位、优势互补,政府与市场相结合,集约绿色、生态文明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2014,(15):2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大气污染已从单纯的环境问题上升为民生问题。京津冀地区位于东北亚中国地区环渤海心脏地带,是全国主要的高新技术和重工业基地,也是我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2013年以来,国家多部委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要求全面改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空气环境质量,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大气污染联合防治成为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会议指出,要把治理大气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率先在大气污染协同防治上取得进展,通过区域协同发展统筹治理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讯:积极推动美丽中国治霾行动,促进京津冀环渤海区域低碳节能技术产品的市场推广应用。2015年3月14日,京津冀(天津)节能低碳促进中心新技术推广项目筹备会议在天津市能源管理培训学校第二会议室召开,来自京津冀辽沪琼等地的4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此次活动由  相似文献   

10.
<正>自国家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战略以来,京津冀区域及三地各自的发展一直牵动着外界的关注,特别是以交通一体化与环保一体化为突破口,以产业一体化为重点的规划令人瞩目。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发展,不仅明确了各自的产业格局及发展方向,同时将为区域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深化发展,协同创新,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将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低碳中心)正式成立于2009年12月,直属于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在整合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相关技术部门优势力量的基础上专门组建而成,是我国环境保护系统第一个专门从事低碳经济研究的科研机构,并创办了《低碳经济与环境政策》内刊。  相似文献   

12.
世界顶级气候科学家詹姆斯·汉森曾经把那些火力发电站描述为“死亡工厂”,因为它们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而这些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元凶之一。因此,低碳经济成为最近最流行的概念,包括奥巴马在内的许多政要,都把低碳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新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经济的惯性使得这种良好愿望在短期内很难实现。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下的林业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英国政府在2003年发表的<我们的能源未来:创造一个低碳经济>报告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以及2006年英国政府气候变化特别顾问尼古拉斯·斯特思的<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报告>发布以后,低碳经济再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2008年2月,在摩纳哥举办的联合国环境部长论坛上也就加快步入低碳社会的进程问题进行了讨论.自此,低碳经济的呼声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和低碳能源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消费导致的碳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严峻挑战.区域经济迅速发展,不但对区域能源安全提出挑战,也对碳减排提出新的课题.文章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能源消费的特点和趋势,计算由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量.研究表明,虽然碳强度有显著下降,但是碳排放总量增长比较明显,特别是从2000年开始,增长幅度加大.利用Kaya恒等式对碳排...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在国际和国内的发展情况,并结合昆明市2007年节能工作情况、2008年节能工作重点和发展低碳经济的挑战对昆明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低碳化已成为物流未来发展的趋势,物流发达国家已经推进了低碳化进程并形成了可供借鉴的经验.综观中国物流业,低碳政策与法规不健全、低碳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低碳技术尚需进一步研发、低碳意识和低碳人才培养要加强.在诸多因素制约下,只有政府、物流企业及相关协会组织、教育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保持科学发展的态度、积极研发和掌握低碳物流新技术、培养合格的物流人才进行管理,才能将物流业低碳化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7.
物流业为碳排放量较大的行业,也是国家重点鼓励和支持的产业,实现其低碳化有利于增强行业竞争力、缓解环境问题、推动社会经济生态低碳化发展.物流业面对低碳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应正视行业低碳化发展在政策和体制上存在的问题,同时需要政府健全低碳物流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物流相关基础设施;企业要有效实现共同配送和联合运输,积极推进低碳物流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完善物流信息系统,优化物流节点;社会公众形成低碳意识,支持低碳产品.  相似文献   

18.
从生态旅游到低碳旅游——从理念到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阐述了生态旅游、低碳旅游的基本概念,分析了生态旅游存在的不足,提出低碳旅游的量化及建立各项标准及其指标评价体系并将之融入低碳旅游全过程以实现低碳旅游的标准化,重点在于实现低碳理念、低碳参与者及低碳实践3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淮南属国家6大煤电基地之一,2020年燃煤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0 000 MW;采用组合GM模型,探讨在不同约束条件下能源城市中长期碳排放情景,以及实现低碳情景的节能减排技术与发展低碳经济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以《气候框架条约》和《京都协议书》为主导的现今碳排放环境正在日趋苛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以碳排放为胶着点展开政治角力,但是碳排放的与日俱增对环境的不可逆转影响确不得不成为国家环境治理的当务之急。从把控源头视角出发,纠正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才是控制碳排放的内在机理。低碳经济以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理念为基本内涵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旨在逐步结束以往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对自然环境的可持续保护、应对气候变化。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实践探究,在产业经济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已初具成果,但仍有所不足。法律与经济相辅相成,高屋建瓴式法律解读技术只是对低碳经济发展中宏观问题的把控,却不能对经济发展有足够实践意义。因此本文选取碳交易视角以小见大,以详细解读低碳经济发展中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