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除油率和油珠粒径分散度是检验含油废水处理效果的重要指标。通过测定不同流量下除油率及油珠体积分布,对比了聚丙烯与聚丙烯腈两种粗粒化材料的性能,发现聚丙烯腈除油率高于聚丙烯。对聚丙烯腈进行了改性,分析了改性前后对同种含油废水的处理率。发现聚丙烯腈改性前为亲油疏水材料,并且用于含油废水处理易出现堵塞现象。经过改性后聚丙烯腈变为亲水疏油材料,对油的去除能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平波纹板组处理含油废水。通过正交小试,筛选出最佳波纹板,并对不同板间距、流速、原水温度以及油种作了除油效率影响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水平波纹板除油装置的放大并用于实际含油废水处理的试验。结果表明.该除油技术可用于非乳化的含油废水处理。与目前国内其它重力分离技术相比,具有除油效率高(95%以上)和能去除20μm以下的微小油珠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含硫污水油—水旋流分离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自行研究开发的适用于炼油含硫污水除油的新型旋流器 ,利用这种高效、节能的污水除油技术 ,油珠的最小分离粒径为 1 0 μm,平均除油效率为 66%。  相似文献   

4.
聚结除油材料即通常所称“吸油毡”,是一种亲油疏水材料,常用的是丙纶毡。该文研究了破乳处理含油废水的一种新材料(尼龙毡)和预处理方法,探讨了聚结破乳的机理,测定了不同条件下对含油废水破乳除油的影响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和方法可作为处理含油废水的一种有效的初级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含油污水中,油珠粒径大于30μm的粗分散油,很快会借浮力漂浮在水面。而粒径小于30μm的细分散油则需经过较长时间的粗粒化过程,逐渐结成大油珠上浮,其上浮的速度可以从断托克斯公式中得到说明:  相似文献   

6.
聚丙烯酰胺对聚合物驱含油污水中油珠沉降分离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研究发现阴离子聚丙烯酰胺(HPAM)对聚合物驱含油污水处理有正反2方面影响.聚合物能增加污水粘度,降低油珠上浮速度,而且聚合物能增加油水界面水膜强度,延缓油珠聚并时间,这是聚合物对油珠沉降分离的不利影响;同时,聚丙烯酰胺具有絮凝性,能将水中油珠连接到一起,有利于油珠聚并.当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为2.72×106,浓度小于800mg/L时,絮凝作用大于粘度作用,有利于油珠的沉降分离.初始油珠粒径小是聚合物驱含油污水难处理的主要原因.横向流除油器可以加速油珠聚并,缩短沉降时间,适合处理聚合物驱含油污水.  相似文献   

7.
国外动态     
·含油废水处理工艺的新发展·含油废水一般来自大型企业和石化企业,污染的范围广泛。除油有多种方法。采用何种方法主要取决于处理水的成份和要求的剩油含量。这里,介绍粗细分散系统处理含油废水的方法。所谓粗分散系统,主要处理含油量高的选矿、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废水。该系统采用重力分离处理方法。在容量为300M~3的横向流水泥池中进行油的分  相似文献   

8.
复合配方絮凝剂处理炼油厂含油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LKM型絮凝剂具有破乳能力强、水溶性好、使用方便和储存稳定的特点 ,其复合制剂的除油效果更好。现场工业试验证明 :在除油率大致相同的情况下 ,其投加量为聚合氯化铝的 1 2至 1 5,浮渣生成量少 ,易于处置和利用 ,可作为聚合氯化铝的换代产品在含油废水处理中使用。  相似文献   

9.
《环境导报》2003,(23):12-13
通常,油田低含油污水的除油难度较大。大庆石油学院的研究人员提出了光催化氧化处理油田含油污水的方法,使水中的油降解,以达到除油的目的。结果表明,太阳能与人工光源并用处理现场低含油采油污水时,光照25小时后可使污水中油的去除率达到99%。仅利用太阳光降解油时,3小时后,油的去除率可达到98%。  相似文献   

10.
含油废水对生态系、植物及自然环境的污染甚为严重,而目前处理含油废水的方法较少,特别是乳浊液废水,使用机械作用和加热处理都不能对乳化油产生反乳效果,因为它们对油珠的动电势无显著的作用,加热仅增加了油珠热运功的能量,机械方法也只对破乳后的油——水分离起作用。本文就乳浊液废水处理情况作一论述。一、乳浊液的破坏乳浊液的破坏可采用物理化学处理法和电处理法二种。物化处理法有吸附、超声波及电解质凝聚;电处理法有高压静电场和电  相似文献   

11.
用凹凸棒石处理高浓含油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凹凸棒石吸附剂(包括其回收再生品)对废水中各种状态油的去除,结果表明,1%凹凸棒石原土与1mg/LPAM组合,可使含油约500mg/L的废水获得90%以上的除油率;若组合使用2.00%凹凸棒石和800mg/L硫酸铝,则易使含油126000mg/L的废乳化液破乳除油,除油率均达98%左右,COD_(Cr)去除率89%:如采用多级连续处理,则可有效地净化水质;油的去除效果是凹凸棒石投加量或初始油浓度的幂函数,且在剩余油量与投加量之间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整个吸附过程具有不同特征的几个阶段,并随着时间的推延,逐渐呈现一级反应动力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油和含油物质是造成水质污染的重要因素,在工厂废水中比较常见。油和水是互不相溶的,凡是比重比水小的油,人们都期耀利用重力法轻易地将两个组份分开。在环境工程中,为了治理含油工业废水,有的以除油为最终目的;有的则以除油为预处理手段,如在污水的生化处理前,要求以最大效  相似文献   

13.
油污水重力分离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钟春阳 《交通环保》1996,17(6):9-13
本文对含油污水的重力分离原理进行了论述,认为油珠在水中的重力分离包含上浮运动和水面展开成膜两个过程,并且油珠水面展开成膜过程是不可逆过程,其确定油珠从水中的最终分离。并对一些特殊水质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为了防止水域的油污染,保护环境,在船舶上装设舱底油污水处理装置,以除去水中的油份,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由于生产的发展,含油污水量急剧增加,而且随着油品使用条件的种种变化,油污水中乳化程度高的油类日渐增多,因而传统的除油方法(重力分离法、化学破乳法、生物降介法等)已不能满足要求,探索新的除油工艺便提到日程上来。在此情况下,国外发展了一种称为粗粒化(亦称聚结)的除油方法,据介绍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可将粒径5—10微米  相似文献   

15.
粗粒化除油工艺,就是用一种具有亲油、耐油、疏水性质的被叶做粗粒化剂的材料来处理含油污水。在处理过程中,水中的细微油滴在粗粒化剂的表面上附着、变形而形成油膜,油膜增厚到一定程度之后,它所受到的浮力大于它与粗粒化剂间的附着力时,便以较大的油珠从粗粒化剂的表面脱落下来.然后利用油、水比重差以重力方法将  相似文献   

16.
PACS絮凝除油效果及其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保东  高宝玉 《环境工程》1997,15(4):14-16,20
PACS作为一种处理油田含油污水的高效絮凝剂,目前已在油田含油污水的净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不同的PACS投加量对不同含油量的油田含油污水的除油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并根据所得结果通过模型识别和多参数最优估计方法,建立了除油率与PACS的投加量和含油污水含油量之间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含油污水是一种污染环境、危害人民健康的有害污水。含油污水中油珠粒径大于30μ的粗分散油易去除,而粒径小于30μ的细分散油则难以从污水中分离出来。为选择一种简单易行的新方法使这部分细分散油很快从污水中分离出来,总后营房部设计院与北京军区后勤部勘测设计所合作,对应用聚结法处理油库洗桶污水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并研制成功PWT-4型油水分离装置,应用于生产中。一、聚结法(粗粒化)的原理聚结法是用聚结材料(粗粒  相似文献   

18.
采油污水的室内再现配置及静态混合器剪切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便于采油污水处理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以静态混合器为主体,设计、加工了一套采油污水室内再现配置装置,配置效果稳定,探讨了含油量、剪切速率等不同配置条件下的再现采油污水粒度分布、乳化度等性能参数以及配置过程中的压力损失,并总结出再现采油污水乳化度(%)与主要配置条件的对应关系表。研究结果表明,静态混合器的压力损失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明显升高,而随含油量增大呈现出基本稳定的状态;随着剪切速率不断增大,再现采油污水的整体油珠粒径变小,乳化度增大;对于低剪切速率,含油量和剪切作用在促进油珠粒径变化趋势的竞争中前者占优势,所以含油量越大,整体油珠粒径越大;对于高剪切速率,含油量和剪切作用在促进油珠粒径变化趋势的竞争中后者占优势,使得油珠平均粒径随含油量增大而略微降低,同时油珠粒径范围随含油量增大而变窄;随着含油量的增大,各种剪切速率条件下的乳化度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石油工业含油废水达到排放标准,介绍了石油工业含油废水处理工艺,包括絮凝浮选技术、膜分离技术、电化学除油技术、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处理技术、混凝-超滤组合工艺、深度处理技术等,提出融合多种技术手段找到合适的催化剂反应模式,以提升处理质量和环保性.  相似文献   

20.
超声波预处理-生物降解复合工艺处理含油污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誉霖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8):108-110,113
以超声辐照和生物降解复合工艺处理油田含油污泥,辐照30 min后,连续曝气4 h的污泥中COD去除率比未经辐照的污泥COD去除率增幅85.7%,除油率增幅为66.7%;超声辐照强度对含油污泥处理效果影响较大,输出电压从50 V增至250 V时,COD去除率从10%增至70%,除油率则先增加后降低,在200 V左右时除油率最高达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