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选用了江苏省地震遥测台网的4个台站所记的南黄海6.1级地震6个余震的资料(经A/D转换后得到的数字化记录),根据尾波观测的经验公式,采用多台多震综合求解法,得到各地震的震源因子和各台站的场地因子。由于尾波能有效地消除震源辐射因子和单一路径的影响,因而易于得到较多的资料和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1978—1988年的区域地震台网观测资料,利用地方震尾渡方法,测定了胶东沿海区域地震尾波介质品质因子 Q 值,其均值为174,属低 Q 值区域,Q 值随时间变化不大。同时,对该区域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张北地震序列的尾波Qc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尾波单次散射模型,选取张北地震序列70条波形记录,计算了张北地区t=58.88s时的尾波QC值:QC(f)=132.6±20f0.96±0.14。研究中发现,随流逝时间的增加QC逐渐增大,当流逝时间>120s时,出现逆转,QC迅速减小。文中采用频率域方法计算QC值,尾波功率谱计算自t>2ts开始,选用垂直向波形记录,取时间窗长为5.12s,步长2.56s向前滑动,每个时间窗两端5%的数据与余弦函数相乘,然后做FFT变换,分别计算9个中心频点各时间窗的能量密度谱,尾波流逝时间取各时间窗的中心点。当信号的能量密度<4倍的背景噪声能量密度时,尾波能量密度取值结束。求得能量密度谱后,线性拟合可求得不同流逝时间各频点的QC值。  相似文献   

4.
体积式应变仪能记录全球大震,根据江苏体应变数字台网记录的全球大震波形,给出了测定地震尾波衰减系数、台网震级公式、震级标准差以及单台校正值的方法。由衰减经验关系lgA=G-klgτ导出的地震尾波应变双振幅A随尾波推移时间τ的衰减系数k=1.415,并取得以M(PEK)震级为基准的地震尾波应变台网震级公式MDC=4.02+1.04lgτ+0.74lgA±0.02,给出了江苏5个体应变台站的震级校正值,计算了近年内全球发生的35个地震震级值,平均震级标准差为0.11。尾波多点测量改善了7.6级以上大震MDC的精度,用该方法测量全球大震不存在震级"饱和"问题。  相似文献   

5.
利用和达法和石川法对宁波皎口地震的资料进行处理,得到了各台站1993年和1994~1995年初两个时间段内的虚波速度和多台平均波速比。并得出如下结论:(1)樟水流动台1993年虚波速度值异常高,这主要是因为地震波特殊的传播路径以及传播介质在应力积累时产生大量微裂隙引起;而1994年后又呈大幅下降则主要是由于介质裂隙大量充水饱和后引起。(2)与樟水台同处近场的洪山和雪山两个流动台的虚波速度1993年虽也处于较高值,但与樟水台相比却明显要低,这是由于介质波速异常的方向性效应引起。(3)近场虚波速度明显高于远场虚波速度,多台波速比在47级地震前处于中长期低值异常,而地震后回归正常。(4)近场速度特征可作为一项地震预报的追踪指标在皎口地震中应用,但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泥石流堆积模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泥石流的堆积形态和范围是泥石流危险区划分的重要参数,它们不仅与泥石流体浓度(Gvt)、下游流路坡度(Qu)有关,还与流通过 坡度(Qc和冲出量有关。本文通过小型水槽试验,求得了泥石流堆积范围与形态比的堆积模式,并根据野外测量的堆积形态进行了泥石流体浓度的计算和验证,该模式可为泥石流防治工程的设计提供有科学依据的参数。  相似文献   

7.
张晓东 《灾害学》1990,(1):20-24
本文从核爆炸毁伤值公式出发,讨论了与地震震级、烈度有关的地震毁伤值公式,给出了介质不均匀性的综合因子δ,并且定义了与地震震级、烈度有关的毁伤阀值以及抗震能力因子α。  相似文献   

8.
昆仑山口西地震激发的地球环型振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改造后的7个台站3天的VHE、VHN波形资料,采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在没有对资料进行去固体潮处理的情况下,提取了2001-11-14昆仑山口西地震激发的0T2~0T40地球环型自由振荡,并与地球初步参考模型(PREM)的理论自由振荡周期进行对比,发现环型振荡振型周期与PREM预测的环型自由振荡周期符合得很好。频率与PREM模型略微不一致的环型振荡振型可以解释为地球介质的横向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所致。因此地球自由振荡信息可用于揭示地球的三维不均匀结构信息或各向异性信息,并可能对区分地幔对流模式(全地幔对流或上地幔对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地震地质工作给开发区改善了投资环境(摘要)@孙祖桐¥江苏省镇江市地震办公室地震地质工作给开发区改善了投资环境(摘要)孙祖桐(江苏省镇江市地震办公室镇江212001)应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邀请,我办于1992年7~9月通过地球物理方法、野外地质调查并结...  相似文献   

10.
1976年松潘地震,震级大,波及面宽,造成的社会经济问题突出,作为震例分析有其曲型意义。本文全面收集、调查和分析了与松潘地震有关的资料,系统地首次给出了松潘地震直接损失资料和经济损失值,包括该次震灾对震中区,外围地区(龙门山中段及附近地区)和波及区(成都市)工业生产的干扰时段和影响程序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从南京地震台DK - 1中长周期地震记录 ,取得地震面波的尾波地动双振幅A随尾波推移时间τ(自图上P波起算 )的衰减关系 ,并以MS(PEK)震级标度为基准 ,定义面波的尾波震级MSC=0 88lgAH+1 51lgτH+0 73 =0 86lgAZ+1 47lgτZ+0 76 ,尾波的多点测量改善了MSC的精度 ,震级标准差S=0 1 2。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回归方法探讨建立用尾波持续时间τ确定震级的经验公式,以安徽省无线遥测台网的资料为例用lg~aτ和震中距Δ作为自变量,选择较佳形式。本文比较了使用τ的平均值(?)和各台各自持续时间的方法,也考虑了台站的校正值问题,最后提出了适合安徽台网的公式。M_D=0. 573lg~2τ+0. 00025Δ+0. 581+δ_i  相似文献   

13.
基于岩体质量指标Q分类系统,应用Monte-Carlo模拟技术,研究了岩体质量风险分析方法。该方法视Q分类系统中各单因素取值为随机变量,建立了各单因素取值概率模型;通过对所建模型的抽样计算,可获取所评价岩体实际Q值小于设计所采用Q值的概率;通过对比分析Q值累计曲线和岩体质量分布图,可得到任意Q值对应的风险概率,查清岩体中可能出现的质量等级以及每个质量等级所占百分比的情况。本文研究成果已在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工程中得到应用,并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江苏台网15个地震台的84个地震DD-1短周期记录资料,通过m_(Lg)震级与持续时间τ和震中距Δ相关,得出该区持续时间震级M_D公式:M_D=a_0+0.44(lgτ)~2+0.00036Δ+DM这里,a_0为与记录分向和尾波截止水平有关的常数;DM为台站校正值。M_D标度内部单台标准差为0.09~0.10震级单位,M_D相对m_(Lg)的单台标准差为0.16~0.17震级单位。  相似文献   

15.
西安北部地区强震孕育深部背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地震P波速度场、Q值分布、VP/VS分布和地质构造的研究,探讨了西安北部地区强震分布的深部背景.结果表明在该地区很可能存在深层物质上升,从而表现出地震活动与P波速度场、Q值分布和VP/VS分布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正> 1990年8月1日凌晨04时44分许,山东苍山县境内发生4.4级(M_L)地震。苍山县、临沂市西部及枣庄市东部强烈有感,震感波及鲁南和苏北近二十个县市。这是近几年来苏鲁沿海交界地区发生的又一次令人注目的显著地震事件。这次地震发生于台站密度较大的区域微震台网之内,尤其苍山地震台(64型地震仪,放大倍数 V_0=8×10~4)距离震中仅约16km 左右,较完整地记录了这次地震的前震及余震序列,从而提供了较翔实的仪器记录资料。本文拟利用丰富的地震波实测资料,辅  相似文献   

17.
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的地面加速度峰值计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不同的工程场地采用20组相互独立的基岩加速度时程作为输入地震波,对广东省307个项目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662个地震钻孔剖面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用相对均方误差来定量评估所得到的地面加速度峰值离散值,发现地面加速度峰值的计算结果具有很大的离散性,最大相对均方误差为19%,平均相对均方误差为7.53%;地震基本烈度高的地区比地震基本烈度低的地区的相对均方误差大,场地类别差的比场地类别好的相对均方误差大;目前较为普遍地用1条或3条基岩加速度时程作为地震动输入是明显不够的,应适当地增加,对于高烈度地区和场地类别较差的场地更是如此,才能得到较为合理的地面加速度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