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16年9月份,全国机动车回收数量19.2万辆,同比增长17.1%,其中汽车17.3万辆,同比增长18.7%,摩托车1.9万辆,同比增长4.9%。按照车辆类型分,2016年9月,客车回收数量为12.6万辆,同比增长53.7%。货车3.6万辆,同比下降33.0%。挂车0.4万辆,同比下降60.6%。专项作业车0.2万辆,同比下降8.2%。2016年1—9月,全国机动车回收数量119.8万辆,同  相似文献   

2.
<正>2010年11月5日,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家以旧换新政策对拉动消费作用显著。截至2010年11月4日,全国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新家电销售2 672万台,销售额突破1 000亿元。同期,家电下乡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2019年3月份,全国二手车交易量125.1万辆,同比增长3.4%,交易金额794亿元。201 9年1—3月份,累计交易二手车325.6万辆,同比增长2%,交易金额2 078亿元。从车辆类型来看,基本型乘用车交易195.5万辆,同比增长4%;客车交易33.1万辆,同比下降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11月份,全国机动车回收数量19.7万辆,较10月增长18.1%,其中,汽车18.3万辆,增长18.9%,摩托车1.4万辆,增长9.1%;2015年1—11月,全国机动车累计回收数量147.5万辆,较去年同比增长25.8%,其中,汽车132.9万辆,同比增长38.4%,摩托车14.6万辆,同比下降31.1%。按照车辆类型分,2015年11月份,客车回收数量为8.97万  相似文献   

5.
简讯     
2020年全国报废机动车回收量大幅增长2020年,全国报废机动车回收量大幅增长,全年回收量增速转正。2020年12月,全国报废机动车回收数量38.6万辆,同比增长61.4%,其中汽车34.9万辆,同比增长64.6%,摩托车3.7万辆,同比增长36.5%。2020年全年,报废机动车回收数量239.8万辆,同比增长4.5%,实现由负转正,其中汽车206.6万辆,同比增长5.9%,摩托车33.2万辆,同比下降3.3%。  相似文献   

6.
实施家电以旧换新是继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后,党中央国务院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项重大决策.近日,财政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联合印发了<家电以旧换新实施办法>,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极大关注.财政部、商务部有关负责人针对家电以旧换新有关政策问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11月,全国机动车回收数量20.2万辆,同比下降4.6%,其中汽车17.7万辆,下降4.4%;摩托车2.5万辆,下降5.9%。按照车辆类型分,客车回收数量12.1万辆,下降1.3%;货车4.7万辆,增长3.7%;挂车0.4万辆,下降29.7%;专项作业车0.2万辆,下降34.3%。2019年1—11月,全国机动车回收数量205.6万辆,同比增长16.6%,其中汽车173.9万辆,增长18.4%,摩托车31.7万辆,增长7.6%。按照车辆类型分,客车回收数量124.8  相似文献   

8.
家电以旧换新是继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后的又一项重要惠民利民政策,不仅有利于扩大消费,也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州和长沙9个省市从2009年6月1日开始试点实施家电以旧换新,已取得明显成效。国务院第91次常务会议决定,2010年5月底家电以旧换新政策试点结束后,继续实施这项政策,并在具有拆解能力等条件的地区推广实施。为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研究推广实施具体方案,现将家电以旧换新推广实施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特别是下半年以来,钢厂用于炼钢的废钢数量较往年明显增加。根据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统计,截至2017年9月末,全国炼钢废钢铁消耗总量已超过1亿t,标志着我国废钢铁大规模应用的时代已经到来。废钢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9月,全国粗钢产量63 873万t,同比增长3 495万t,增幅为5.8%,废钢铁消耗总量10 123万t,同比增长3 653万t,增幅达到56.5%,废钢比达到15.85%,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10月23日,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网站发布了2019年9月份全国报废机动车回收情况,以及汽车产销与二手车市场交易情况。(1)2019年9月份全国报废机动车回收情况。2019年9月份,全国机动车回收数量19.5万辆,同比增长8.1%,其中汽车16.4万辆,增长6.8%摩托车3万辆,  相似文献   

11.
<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健全废旧家电家具回收体系,进一步释放家电家具消费潜力,畅通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经国务院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典型探索、以点带面,加快健全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到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批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典型城市,培育一批回收龙头企业,推广一批典型经验模式,形成一批政策法规标准,全国废旧家电家具回收量比2023年增长15%以上,废旧家电家具规范化回收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技术水平提升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电产品的更新换代也越来越快,废旧家电的末端治理问题亟待优化。以北京市为例,运用等维灰数递补动态预测方法研究4类主要家电的销量,发现自2010年起,北京市的家电销售量迅猛增长,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2013--2016年废旧家电的产生量,并就规范当前回收体系提出可行一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我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轮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报废船舶、废玻璃、废电池十大类别的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2.46亿t,同比增长0.3%;回收总值5 149.4亿元。2015年,我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报废船舶五大类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10月21日,《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在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网站正式发布。《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轮胎、废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废旧纺织品、废玻璃、废电池十大类别的再生资源回收总量为32 218.2亿t,同比增长14.2%,2018年我国十大品种  相似文献   

15.
<正>从钢市基本面来看,目前供大于求的矛盾再度凸显。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前8个月,中国钢厂累计生产粗钢53 632万t,同比2015年仅下降0.1%;而且据金银岛资讯数据跟踪,截止到2016年9月29日,全国主要市场五大钢材品种社会库存量为954.83万t,而国庆期间多数商家休假,势必造成资源堆积现象,后期市场到货压力不减,节后市场库存或再现增长趋势。实  相似文献   

16.
家电中塑料的使用量较大,随着家电废弃量的爆发性增长,塑料的处理处置问题也成为现今研究及关注的热点。目前,塑料的循环利用是缓解资源短缺、解决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以废旧家电中塑料的预处理、再生利用等工序过程为重点,介绍了废塑料的分选技术、清洗技术、破碎技术、造粒技术、改性技术、资源化利用技术等,为废塑料高效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2010年1月8日,由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简称中再生协会)主办的"废家电拆解处理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家电"以旧换新"活动9个试点省市的17家家电拆解企业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了解青岛市公众家电消费观及对废弃家电循环利用的认知和态度,采用问卷调查和随机采访的方法分析研究了大量调研数据和系统信息。结果表明,消费者家电消费观比较理性;对绿色家电产品和废弃家电循环利用的了解和认识比较有限,但对废弃家电分类处置却持有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大多数居民能主动将其简单分为几类:直接销售给家电回收二手市场或走街串巷的流动商贩、在线网站交易和拍卖、以旧换新交给生产厂家或销售店面、闲置于家中和赠送亲朋好友或农村希望工程。此外,消费者对废弃家电循环利用的认知度与其教育水平直接相关,而对环境和资源保护的行为与其年龄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9.
<正>2010年5月18日,黑龙江省中再生绥化废旧家电拆解中心举行了奠基仪式。该项目坐落在绥化市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9.18万m2,是由黑龙江省中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独家投资,设计能力为年拆解废旧家电 100万台,将成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技术最先进的废旧家电拆解中心。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7月21日,中再资源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再资环)发布公告,拟以9400万元收购浙江兴合环保有限公司的100%股权。本次收购实施后,兴合环保成为中再资环的全资子公司。实施本次收购,可扩大公司生产规模,填补其在浙江省的废家电拆解业务空白,有利于中再资环进一步完善废家电的全国性回收拆解网络,增强对浙江及周边地区的废家电资源的掌控力,持续巩固在废家电拆解行业的龙头企业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