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正何为认知心理认知心理是人在认识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过程由一连串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阶段或环节构成,其中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其中感觉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本身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如颜色、形状、硬度等)的反映过程,它是使外界事物的刺激进入人脑的中介和桥梁,是把人同外界事物联系起来的纽带;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  相似文献   

2.
何为认知心理
  认知心理是人在认识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过程由一连串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阶段或环节构成,其中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其中感觉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本身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如颜色、形状、硬度等)的反映过程,它是使外界事物的刺激进入人脑的中介和桥梁,是把人同外界事物联系起来的纽带;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反映过程,体现为感觉的综合;记忆是人对以往曾经接触过的对象和现象的复现过程,是使人积累经验,丰富头脑表象储备的心理保证;思维和想象是人对进入人脑的各种信息、知识、表象进行概括、提炼、加工、改造的过程,是认知心理的关键环节和步骤。以下就感觉、知觉、记忆的特性与安全的影响加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正认识过程,指人在反映客观事物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包括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最简单的认识活动是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它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如光亮、颜色、气味、硬度等;在感觉的基础上,人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反映称为知觉,如机器的外观大小等。但是,感觉和知觉(统称为感知觉)仅能使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  相似文献   

4.
激励劳动者安全行为实现企业安全化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伤亡事故的重要原因。例举人的心理和社会心理因素以及人的安全意识、感觉和知觉、记忆和思维、情感和情绪等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提出激励劳动者安全行为,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科学管理,为劳动者安全和健康服务,实现企业安全化生产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个性倾向性是个体对待事物的态度、行为进行选择的诱因体系,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个体的需要、兴趣、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方面的心理现象,都属个性倾向性范畴。个性倾向性也是心理活动的动力要素,对人的行为起着支配和推动作用。故对劳动安全也有着重大的影响。本讲  相似文献   

6.
<正>在实际工作中,情绪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美国心理学家利珀把情绪定义为"情绪是一种具有动机和知觉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和指导行为"。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绪是感觉及其特有的思想、心理和生理状态及行动的倾向性"。由于情绪现象的内部机制被越来越深刻地揭示出来,情绪作为人的重要的心理  相似文献   

7.
心理是人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和气质、能力、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总称,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状态的好坏直接支配着操作者动作的正确与否,操作者心理状态好。则反应速度快,判断准确率高,反之,则表现为反应迟钝,产生误动作等。  相似文献   

8.
《现代职业安全》2006,(10):82-82
人员不安全行为的控制管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对确保生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的行为是由心理控制的,行为是心理活动结果的外在表现,因此,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应从心理、行为、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处作业个体安全防护的修正行为意向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探究高处作业人员个体安全防护行为意向的影响机理,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引入示范性规范、过去行为、风险感知3个变量,并假设变量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条件,构建高处作业人员个体安全防护行为意向模型。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修正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行为态度、过去行为、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示范性规范均正向显著影响安全防护行为意向;风险感知对安全防护行为意向无显著直接影响;主观规范、过去行为、知觉行为控制、风险感知通过行为态度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安全防护行为意向。  相似文献   

10.
安全心理学是研究如何减少生产中人身事故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研究生产过程中人的知觉规律和对发生事故人的心理状态,从而加强安全教育,在管理制度和操作技术上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预防使人产生不正常的心理反应和错误行为的各种因素,保证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的安全与健康。 安全心理学强调人的意识能动作用,排除不安全的心理因素。如在作业中,排除人的注意力不集中、恼怒忧郁、神经质、过于激动、不顺心等等行为。 根据人的心理过程基本原理,作业人员在事故发生前的心理状态可归纳为如下六种。 一、麻痹大意 一些人总认为自己干的是经…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旅客客舱不安全行为致因机理,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构架,引入风险感知和风险倾向2个变量,提出旅客客舱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之间的假设关系。通过对436份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构建旅客客舱不安全行为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提出的假设关系路径进行检验,并得到标准化路径系数。结果表明,态度、风险感知、风险倾向和知觉行为控制显著影响行为意向,主观规范和风险感知又以态度为中介变量显著影响行为意向,对旅客客舱不安全行为的影响作用由大到小分别为风险感知、态度、知觉行为控制、风险倾向和主观规范。  相似文献   

12.
张展 《劳动保护》2006,(6):34-35
纵观现在企业的安全培训,多是强调对职工的思想、技术或岗前的培训,忽视了职工安全心理素质的提高。无庸置疑,思想素质、技术素质、身体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但是它们都以心理素质作为基础并受其制约。安全心理研究通过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对安全生产这个“以人为本”的动态过程,在理论和实践上起着重要的指导和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矿工不安全行为形成机制,控制不安全行为,在计划行为理论(TPB)和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理论(HAPA)的基础上构建矿工不安全行为整合理论模型,通过问卷对468名矿工进行不安全行为调查,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行动效能、主观规范、风险知觉、结果期待、态度对矿工不安全行为意向具有显著影响;行为态度是社会性规范、示范性规范、结果期待以及风险知觉与行为意向之间的中介变量;应对计划对于不安全行为具有正向影响;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形成源于DARF机制,包括以行为意向为核心的动力机制(D)、以应对计划为核心的行动机制(A)、以应对自我效能为核心的制约机制(R)、以主观规范为核心的反馈机制(F)。  相似文献   

14.
人的行为与心理状态、作业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事故的发生大都是直接或间接的人的行为造成的。探讨人的心理状态和作业环境与人的行为的关系对于做好安全工作十分重要。生产是靠人的行为动作来完成的,一旦人的心理状态失常,必然导致人的感觉、知觉和中枢神经的活动能力衰减,使人的行为动作发生失误而造成事故发生。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较为复杂,既受人本身内在因素的影响,又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内在因素主要  相似文献   

15.
张维 《劳动保护》2014,(10):59-59
<正>凑够一拨人就可以过马路了,和红绿灯无关,只看人不看灯——这种"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曾在媒体和网络上遭到网友们广泛热议。这是典型的从众心理,何谓从众心理?即: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由此,笔者不禁联想到,在企业安全工作上也有这种的从众心理现象,明明安全生产规程要求"凡进入生产区域的人员要规范戴好安全帽,身着工作服",可有些人在  相似文献   

16.
正行为安全管理(Based Behavior Safety,BBS)是从安全角度分析预测和引导人员行为的理论和技术,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与安全之间的关系,探讨人在生产环境中的各种行为规律和方式。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以行为安全理论研究为引导,具体分析人员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后果,并且逐步对人的行为采用标准化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安全科学的理论研究,完善其基础原理的内容,在充分认识安全科学原理体系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体系中的安全心理学原理。首先提出安全心理学原理的定义并论述其内涵。然后根据人的心理学现象,总结归纳出安全心理学的7条核心原理,即感觉阈值有限原理、知觉差异原理、情绪作用原理、行为激励原理、素质培养原理、个性匹配原理和环境刺激原理。建立安全心理学原理的车轮式体系结构。阐述各核心原理之间的逻辑相关性。最后将核心原理应用于事故顺序模式分析和安全管理实践工作中,结果表明,这7条核心原理具有完整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工程安全与工程安全人才培养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在当今人类社会,工程安全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工程安全事故因工程的固有属性而具有诱发原因的复杂性、客观表现的长期性和内在因素的关联性。工程安全事故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是人员的工程行为违背了工程安全的客观规律。在现代工程系统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的工程行为对工程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的工程行为又与其接受的高等工程教育密切相关。从工程安全的角度审视我国现行高等工程教育,无论在人才培养的结构上,还是在人才培养的内容和方法上都存在诸多问题,改革的重点在于要将工程安全素质纳入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更新缺乏现代工程科学技术知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创新注重工程安全实践训练的方法和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9.
行为与安全     
<正>人的行为模式研究人的行为模式是揭示行为规律的重要工具。由于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行为模式通常也从这两个角度来研究。一是从人的自然属性角度,即从生理学意义上来研究人的行为模式;二是从人的社会属性角度,即从心理学和社会学意义上来研究人的行为模式。自然属性模式人的自然属性行为模式是从自然人的角度出发,人的安全行为是  相似文献   

20.
研究矿工安全行为能力,分析其与风险、事故等的关联性对有效预防煤矿事故具有重要意义。使用煤矿应激场景个体行为能力测试系统等试验仪器,抽样某矿业公司134名有效样本,从正常生产时和应激状况下2种情况开展安全行为能力的试验研究及关联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空间知觉差、声光反应迟钝的员工,安全行为能力差一些;而动作稳定性与行为、风险、事故伤害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这可能与煤矿工作性质有关,矿工在工作中的具体操作行为对动作稳定性要求和更精细的行业或作业相比并不严格。研究发现煤矿风险与事故对每名矿工(不论其职务和行为能力)都是均等的,煤矿事故预防应重视人人参与,不应认为行为能力较强而心存侥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