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尊敬的谢教授: 我热烈祝贺中国科学技术界同仁创办两份新的报刊:《自然灾害学报》和《中国减灾报》.这两份报刊的创办是对“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重要贡献. 《自然灾害学报》以其在学术上和理论上的推动力,证明它不仅在中国的学术及专业领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处,为了宣传联合国制定的今年国际减灾日“妇女和儿童——预防的关键”的主题,决定在今年减灾日向全世界出版、发行主题为减轻儿童灾害的彩色纪念专刊《认识自然灾害——为您和您的朋友准备的游戏和辅导材料》。并在中国印制中  相似文献   

3.
《灾害学》1990,(2)
1990年3月10日~13日,以“灾害与社会”为主题的第三届全国灾害学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99位科学、教育、管理、新闻工作者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是在90年代国际减灾十年活动开始后我国最早举行的一次群众性减灾学术讨论会。会议积极响应国务院副总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主任田纪云1990年2月12日发表的电视讲话《行动起来,积极开展中国减灾十年活动》的号召。代表们普遍反映,会议的议题“灾害与社会”重点突出,符合当前减灾活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创意”一词常出现在与艺术有关的活动与作品中。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创新,比如减灾也离不开创意。 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是“国际减灾日”。把这天作为“国际减灾日”本身就是一个创意。它让全世界在这一天都能想到世界上还有减灾这回事,起到每年都给繁忙的人们提个醒的作用:“忙着搞建设和过日子时,别忘了防灾减灾这码事”。  相似文献   

5.
航空遥感,我们的前人早已有所实践,只不过我们了解甚少而已。近年来,我参加了一项中国科学院的知识创新工程“中国近现代减灾事业和灾害科技史”,从民国时期的古书堆里挖掘“古董”,还真挖出一些东西来。 据实业部中国经济年鉴编纂委员会编《中国经济年鉴》(商务印书馆,1934)一书中(A)39—(A)40页介绍,1931年江淮大洪水后,“国民政府特设救济水灾委员会,规划救济,于8月下旬,商由军政部暨扬子江水道整理委员会,派员乘飞机勘测,并参考美国林白上校夫妇,及委员  相似文献   

6.
《民防苑》2009,(5):41-43
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上海《生命与灾害》杂志社为配合“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营造浓厚活动氛围,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达到良好的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效果,将举办防灾减灾知识竞赛。  相似文献   

7.
2021年12月,《灾害学》入选“2020年度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这是继2020年12月第一次成为“2019年度中国百种学术期刊”后,再次获此殊荣。《灾害学》能有今天的成绩,源自于前辈专家学者高瞻远瞩,把期刊定位于服务党和国家的防灾减灾事业;取决于主管主办单位陕西省地震局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办刊人坚持不懈的努力,离不开历代编委、审稿专家的支持和帮助,更离不开无数灾害研究领域的专家的信任和支持。  相似文献   

8.
<正>经主办单位同意并报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批准,自2009年起,《防灾减灾工程学报》(以下简称《学报》)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在主办单位江苏省地震局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的正确领导下,在编委会大力支持下,《学报》自2003年  相似文献   

9.
中国1990—1996年冰雹灾害及其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依据《中国减灾》公布的1990-1996年月灾情信息,建立了冰雹灾害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划分了中国冰雹灾害的组合类型,并绘制出了冰雹灾害的空分布图和时间变化图。  相似文献   

10.
《灾害学》1999,(3)
中国20世纪总体灾情如何?21世纪减灾之路怎样走?已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课题。基于此,我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关注着由北京减灾协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等单位组织的《中国21世纪安全减灾战略》一书的出版(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作为由全国100多名专家、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该专著体现了为21世纪国民追求安全健康的主题,倾注了众多专家的心血,是继《中国减灾规划》之后,中国安全减灾学者又一新成果。该专著的权威性、学术性、探索性及文献性堪称21世纪的科学减灾“蓝皮书”。该专著是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  相似文献   

11.
<正>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防灾减灾工程学报》编辑部、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共同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承办的"第二届全国防灾减灾工程学术会议"将于2013年8月22日—23日在哈尔滨召开,热忱欢迎全国从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参加会议。详情可登陆本次会议网址:http://smc.hit.edu.cn/dpme2013  相似文献   

12.
《民防苑》2009,(5):47-47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目为“防灾减灾日”。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金磊 《防灾博览》2009,(5):42-47
200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日子,中国正面临多方位的检视,其核心问题之厂是未来中国安全发展的途径。2009年5月26日,由本人出任课题组长的北京减灾协会完成了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下达的“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提升城市综合减灾应急管理水平的重点、思路及对策研究》项目申报书,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影响范围大,各类灾害风险交织叠加,防灾减灾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对“十四五”期间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编制提出了更高要求。韧性是一种应对风险的科学理念,运用韧性理念指导防灾减灾规划编制有助于发挥规划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全面提高防灾减灾工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在对韧性概念理念与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该文将“城市安全五维体系”运用于防灾减灾领域并对防灾减灾工作内容进行了重构,通过五维体系视角回顾上两版国家层面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总结了综合防灾减灾规划趋势,系统梳理了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编制背景,基于韧性理念提出了“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编制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灾害防御协会从1990年11月成立以来,在综合防灾减灾和对各种灾害的研究和预测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每年一度的"河北省年度灾情趋势预测与减灾对策"报告,报省政府后受到省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政府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决策服务.该文对协会的成长发展过程作了较全面的回顾,对协会今后的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6.
紧接着在日本横滨召开的世界减灾大会之后,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科学技术委员会于1994年5月27日在日本横滨举行了一次非正式会议,讨论“国际减灾十年”下一步的工作以及科技委在实现减灾大会目标中应起的作用。并讨论了即将向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及联合国大会提交的中期评估报告。本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是探讨“国际减灾十年”后半期科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考察减轻自然灾害历史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减灾工作经历的经验性减灾阶段长达几千年,至本世纪60至70年代.才逐步发展到了今天的半经验半理论减灾阶段.今后的发展是向系统工程理论指导下的综合减灾过渡.适应这种发展,需要把二、三十年前形成的“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减灾方针,适时调整为“以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综合减灾”的新方针.在肯定我国四十多年来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纵向分散(部门型)减灾管理体制,主要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的领导取得巨大减灾成就的同时,提出必须改革现有减灾管理体制.制定国家综合减灾大法,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及社会发展对减灾工作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人口、资源、环境、灾害.这是当今世界考虑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四大基本问题,目前均已发出“黄牌警告”.抑制社会与自然向恶性循环方向发展,需唤起全人类的觉醒和国家领导更高的责任感:保护环境和防御大灾.需组织国际交流与协作:协词社会的发展与生存.需促使环保减灾工作纳入发展规划;提高环保减灾的效能.需推动其内部机制走向综合化和社会化,这是90年代国际和国内共同奋斗的目标. 我国是四大基本问题最为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本文列述了有关的一些重要资料,以求在严酷的四大“黄牌”的总况面前.激起社会更广泛的觉醒和行动.最后,简述了对减灾工作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9.
张芝霞 《灾害学》1998,13(2):95-96
随着人们对生存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减轻灾害、保护生存环境已经引起当今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它要求人类对此作出义不容辞的选择,并运用最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在社会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了实现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最有效的行为规范器和社会关系调整器,就是法律,即立法可能是实现最大限度地减轻或制止各种自然的或人为灾害的有效之举。减灾科学研究和减灾技术的发展为减灾立法奠定了基础。自1953年日本首次发现“水设病”,到1959年学者们揭穿引起“水误病”的秘密是工业废水污染水误湾后,废水中的甲基汞在…  相似文献   

20.
<正>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防灾减灾工程学报》编辑部、深圳大学和广州大学共同主办,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广东省滨海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和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共同承办的"第三届全国防灾减灾工程学术会"将于2015年10月17日-18日在深圳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未来土木工程结构灾变下的恢复与适应"。具体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