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立 《环境》2014,(4):50-52
正2011年,林鸿章大学毕业后可以顺利保研,而此时的他却作出了一个让许多人都出乎意料的选择:休学赴藏支教一年。面对他人的惊讶,林鸿章的答案却不假思索:"一切都是顺其自然。"在他看来,用漫长人生中的一年时光来做这样一件出于纯粹初衷的事,很值得。林鸿章大三那一年,恰逢由国家环保部、发改委、教育部等部门联合主办的"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机缘之下,林鸿章加入到了其中,成为了全国第一批的青年环境友好使者。"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行动"的理念是要  相似文献   

2.
<正>领导和同事眼中的他,是担得起监察重任的环保尖刀,无论多难的任务都能啃下来;排污单位眼中的他,是个极其懂行的执法人员,再隐蔽的违法行为都能被挖出来;亲朋好友眼中的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一年三分之一时间都是出差执法在路上。他就是李长煜,现任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执法监督处主任科员。年轻的脸庞,终日笑呵呵,看起来漫不经心。他是同事们的开心果,但他更是全省闻名的环境执法"尖刀",同事们笑称"小李飞刀"。从事环保工作已经11年,他始终保持环保人"吃得苦、经得脏、受得  相似文献   

3.
<正>肯·利文斯通(Ken Livingstone),1945年出生在伦敦南部,前伦敦市长,一直都是新闻焦点:一个"疯狂的左派"却被工党开除;身为市长却每天坐地铁上下班;介入政坛多年却永远"口无遮拦"。利文斯通在英国政坛上一向以直言敢说著称,特立独行的左派作风差点让他在政治上翻船,跟前任首相布莱尔的关系一直紧张有余,松弛不足。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也不喜欢他,认为他是个"麻烦制造者"。曾有一个段子,1980年代,利文斯通任大伦敦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2014,(24):75
赵良廷同志于2006年到中山嘉明电力有限公司工作,现任公司总经理兼任党委书记。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求真务实,大胆创新,创造了横门电厂发电量连创历史新高、安全生产屡刷新记录、"十一五"期间完成节能19.9万吨标准煤的骄人成绩。在赵良廷同志的领导下,嘉明电力超额完成了"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减排任务,被中国海油评为"2007年度节能减排先进单位",被广东省评为2007年度节能先进单位、2009年度节能先进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7月17日,2019年"广州·世界青少年环保交流大会"的舞台上,十佳选手各展神通,都在奋力为角逐年度代言人展示才华。但出人意料的是,其中一位叫作陈柏安的选手,却不按套路出牌,他说,我决定推翻之前我准备的内容,今天站在这里和大家说一  相似文献   

6.
<正>初印象他自称"从不是圣人",却留下了圣名;他生在南非部落酋长家,却颠沛流离一路求索;他以非洲血脉为荣,却是英式民主和公正的崇拜者;他笃信和平,却又不得不拿起武器抗争;他刚把一个分裂的国家黏合起来,站在一个政治人物声誉的顶点却急流勇退回归平民身份。他就是令无数个绝望的心灵重燃希望,将南非带上了和解和自由之路的曼德拉。  相似文献   

7.
郑秀亮 《环境》2020,(1):24-25
正说他年轻,这名"80后"2017年8月刚刚转入生态环境系统,从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才两年多时间;说他"老",2009年由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他从检验检疫系统再到生态环境系统,连续从事了10年的监测工作,是监测战线上的"铁粉"和"老兵"。他就是东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工程师舒保,这名年轻的"老"监测,凭着较真的学习态度、扎实的理论功底、严谨的实操经验,在第二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  相似文献   

8.
《环境》2017,(7)
谢坤佑,人称"老谢",个子不高,然自带威严,与农耕为伍,却思维超前。9年来,正是这块土地、这片柚树,凝结着他的初心,孕育着他的情怀,谢坤佑也用自己的所作所为真切体现出"用心做好一件事"中饱含的张力。  相似文献   

9.
《环境》2017,(3)
<正>香杰新,东莞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兼任环境监察分局局长。在工作场合,他是一条铮铮硬汉,严肃果断,铁面无私;回到家中,他卸下一身硬朗,对女儿满怀柔情、体贴入微;而在文学领域,他的身份又是作家文人,以梦为马,笔耕不辍。所以在同香杰新交流的时候,我不时就会产生"出戏"的错觉——时而感觉眼前分明是一个仗义侠客,叱咤风云,转眼却又化身为一位文弱书生,白衣飘飘。"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对香杰新而言,只因有情、有爱、有追求。  相似文献   

10.
他,自小痴迷于机械制造,1 9岁便靠着借来的几千块钱建立了自己的企业;他,在企业发展正风生水起之时,却毅然将眼光投向了并不被时人所看好的环保行业,并几乎投入了全部的家当与精力;他,仅仅只有夜大大专学历,但是在与顶尖专业人士的同场角逐中,这个非科班出身的人,却率先独立攻下了用玉米淀粉大批量低成本制造可降解餐具的世界性环保课题,为"白色污染"问题提供了一条解决之道.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益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惠群.  相似文献   

11.
最近国务院发布了《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北京市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特拟订了《关于执行国务院<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的实施办法》,从7月1日起实行。我们走访了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高宇声同志,请他回答了一些有关问题。问:本市从去年实行排污收费以来起了那些作用? 答:北京市从去年4月开始实行烟尘收费,6月开始废水收费,到现在仅一年左右,但是对促进环境管理和污染源治理却起了明显的作用。去年缴纳排污费的八百多个单位,约有二百多个单位,由于经过治理,排放污染物减少而免缴或少缴排污费,其中有六十多个单位免缴。全市完成三废治理重点项目二百多个,此1980年增加了近一倍。已经用征收的  相似文献   

12.
郑秀亮 《环境》2012,(2):24-26
他,曾经广泛的活跃在战场上、农田里、森林中;他,曾经在医疗卫生等行业中大显神威;他,曾经被誉为是"人类的救星".然而如今,他却成为了亿万海洋生灵的克星,人类健康潜在的杀手.他就是DDT.  相似文献   

13.
<正>在2008年的一项调查中,绿色和平组织发现78.6%的在华跨国公司采取了双重的环保标准:这些跨国公司在国外实行污染物零排放,而到了中国却成为环境污染"大户"。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少数地方政府将"廉价排污成本"视为和"廉价劳动力"一样宝贵的招商引资"优势"来大加利  相似文献   

14.
《环境》2017,(2)
<正>这里,虽然没有战场上的硝烟弥漫,却有着和战场上一样的紧张气氛;这里,虽然不是金庸笔下的"华山论剑",却也是一场展示技能的激烈比拼;……近期,由国家核安全局指导、中国职工焊接技术协会主办、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公司承办的第一届民用核安全设备焊工技能竞赛拉开帷幕,来自全国的22家核能行业骨干单位的90名优秀焊工选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排污许可固定污染源全覆盖的理解逐步深化,排污许可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推进。一是突破"片面覆盖",不再仅仅服务于总量控制和仅适用于部分地区;二是关注点从"排放"转移到"控制",实现污染物"全覆盖",从水、大气扩展到其他污染物;三是关注点从"许可"到"许可制",名录增加了登记管理类别,实现排污单位"全覆盖";四是关注点从"发证"到"监管",实现排污许可要求从纸面到实际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16.
目前事故多发,一讲原因却又大多是"由于工人违章作业"如何如何.我们曾对一个企业半年发生的四起所谓"工人违章作业"引起的大事故进行了逐一调查,发现其中三起是老板或管理人员违章指挥造成的.例如有的是老板本人就在现场指挥,为了赶工期,不采取安全措施而导致工人重伤;有的是老板明知该工人既没有专业知识,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安排他焊补压力容器,结果在运行中爆炸;还有的是为了省钱,明知隐患严重却又不愿整改,结果发生事故.  相似文献   

17.
千万别用危言耸听的方式推广垃圾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几乎是一夜之间,上海市打响了一场垃圾分类"全民大战"。2019年7月1日生效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拒不整改,则个人最高可被罚款200元,企业单位最高可被罚款5万元。"你是什么垃圾"的"灵魂拷问"传成了段子,猝不及防的分类知识开始刷新所有人的认知。媒体也开始摇旗呐喊,宣传劝导人们快快加入这场全民垃圾大作战。大众媒体(包括自媒体)普及常识助力改革自然是好事,然而,有的媒体、环保组织和专家却开始担心  相似文献   

18.
PX之争     
<正>有谁对一件衣服感到恐惧?有谁对银行卡感到反感?有谁对周围的饮料瓶陌生?……这些一直以来都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熟悉,并被广泛使用,甚至不可或缺的东西,我们都认识并接受,甚至喜欢。但当把一切追溯至源头,发现他们都来自于同一种基础化工原料——对二甲苯时,这个英文缩写被称为"PX"的东西却让一些人感到害怕,所谓"不明觉厉"。原本的气味"芳香"而今却充满了"火药味"。关于它的论战从"低毒"到"剧毒",从"我家后院"到"100公里以上";阵地从"市委门前"到"百度百科",从"线上"到"线下";  相似文献   

19.
<正>1996年,18岁的他南下来到深圳,那时候的大亚湾还像他一样青涩。20余年的职业生涯,当初的理想在记忆的蓝图中被一次次涂鸦,但他初心如一:"人要有目标,哪怕是一点点提升,那也是进步"。知行合一,日积月累,当年的核电新人已然成为技术专家。他就是核电"一修哥"中的一员、中广核公司发电机维修名片——王建涛。  相似文献   

20.
<正>201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研究生的他,在环保宣教战线已奋战了八个年头。八年间,他从一个环保的"门外汉"成长为"内行人",各项政策法规熟记心中,各种治污技术娓娓道来;从一个职场新兵成长为宣传冲锋的"尖兵",哪怕是险峻的排污口、隐蔽的黑作坊,他都敢闯一闯;从一个稚嫩小伙沉淀为一个肯吃苦肯吃亏的"老黄牛",千里奔波采访、熬夜通宵作战,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