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没人愿意生活在久别蓝天、失去森林、空气污浊、喝不上清洁水的混沌世界里。但是怎样才能留住大自然的馈赠,把蓝天、清水和森林完好无损地留给后代子孙们呢?哪里有科学有效的保护方法?谁有办法让希望变成现实?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一个由生态学家创建,如今已发展成全球最大的自然保护组织,为我们提供了让希望变成现  相似文献   

2.
古代没有仪器对地球环境进行记录,甚至连文字记录都没有,是整个大自然,时间上不间断的、空间上连续的大自然成为记录环境变化的载体:所以深海沉积、极地冰芯和黄土,还有树木、珊瑚、洞穴里的钟乳石都成为地质学家的研究对象,他们称这些为自然的档案和天然的年鉴。地质学家就成为解读这些自然环境印记的人。  相似文献   

3.
王贞虎 《环境》2015,(4):70-73
<正>一部记录短片:"奇迹水村庄"——海维·巴扎村,讲述了印度的一处偏远小乡村,从一个绝望的干旱贫乏之地,翻转成为沙漠中的绿洲,书写了繁荣兴旺的传奇。这一转变给予人们一个启示:问题,未必得靠昂贵的高科技解决。当人类回到根本,把生态治理好,大自然就会为人类效力;在生态环境方面的投资,自会带来经济上的成长、社区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所提供的生活方式正使人越来越远离自然:过度的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等倾向剥夺了大量人与自然的接触机会。汽车、高楼、快餐、电脑、股票消耗了人们的绝大多数时间。不管人们愿不愿意,大自然的神秘、美丽似乎成了被拒斥于日常生活之外的东西。然而,全球气温上升、土地沙化、物种灭绝等环境、生态危机终究还是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现代的自然环境何以持续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怎么了?人应该怎样对待自然?企图在短时间内回答甚至消解这些问题,无疑是不现实的。但我们仍旧  相似文献   

5.
汪永晨 《环境》2005,(11):76-77
她注定是一名行者,她用镜头和笔记录下了视野中的中国生态环境,她倾听大自然的每一次呼吸,她体味着那些被生态所累的无奈:风沙喧嚣,鸟啼虫鸣,江河呜咽,地球变迁……她叫汪永晨——她用专业化的目光、审视着自然与生态最细微的变化。她在记录中行走,她在行走中记录。某种意义上说,通过她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一部生动的环境史。  相似文献   

6.
1999年是“生态旅游年”.生态游这种新的旅游形式在80年代末推出后,很快便风靡全世界.人作为大自然的一员,离不开水、空气、土壤、岩石、植物、动物、阳光等自然资源环境.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在同大自然斗争中,不断地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料,同时也在改变着自己的生活环境.随着近代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然而,人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对立统一的整体.人渴望回归大自然,亲近她,同她作情感交流.随着人们的旅游经历不断丰富,旅游兴趣也在不断地转移,已经不完全满足于那些受人类影响过多的地方旅游,而是把目光开始投向比较原始的、古朴的自然区域,追求原汁原味的自然环  相似文献   

7.
吴文娟 《环境导报》2003,(14):32-32
抓住幼儿兴趣,探讨水污染问题我们让孩子们在平日生活中多观察、多比较见到的各种水源,把观察的结果通过图画和口述的形式展示出来,再把自己的疑问讲出来。通过老师的演示、观察、讲解,让幼儿了解水污染的严重性。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的活动由此展开了。结合具体问题开展环保实践活动让幼儿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我们带领孩子们到公园远足,他们自发地去捡地上的垃圾。在这过程中,他们对环境污染有了初步认知。我们又引导孩子们去观察垃圾,让他们知道垃圾必须分类。孩子们随即又产生了新的想法:“路边的垃圾筒为何都一样?人们肯…  相似文献   

8.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教材的实际教学中,面对课时紧,识字量大的矛盾,针对由此而产生的三大问题,即:一是面对教材中的识字量之大,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识字效率?二是如何更好地解决生字回生的问题?三是如何有效地指导写字,保证学生的书写质量?从实践出发,归纳提出: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课堂识字效率;多种策略,解决生字回生问题;课上有效指导反馈,保证学生书写质量,三大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现代人的健身方式中存有可笑的悖论:乘电梯上楼,然后购买电子攀登器来保持腿部线条;开着车去便利店,然后又匆匆回到运动踏车上。我们靠机器来节省人力,反过来又购买其他机器防止身体垮掉。以非自然的方式来纠正不自然。若有机会,我劝你走出户外观察一下大自然,在没有人为的干扰  相似文献   

10.
汪永晨 《环境》2005,(12):86-87
她注定是一名行者.她用镜头和笔记录下了视野中的中国生态环境,她倾听大自然的每一次呼吸,她体味着那些被生态所累的无奈:风沙喧嚣,鸟啼虫鸣,江河呜咽,地球变迁……她叫汪永晨--她用专业化的目光,审视着自然与生态最细微的变化.她在记录中行走,她在行走中记录.  相似文献   

11.
张琦 《环境导报》2003,(14):38-38
本次活动选择大自然中的声音和色彩,让幼儿通过听觉和视觉,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活动要求教师带领幼儿走进自然,引导幼儿倾听并记录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观察并涂画各种色彩,不断感受、了解自然界的声音和色彩,从而初步感知自然。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录制大自然中各种声音和色彩,加深对声音和色彩的感受,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观赏反映大自然有趣美妙的录像。让幼儿听各种声音的录音,并猜猜这是什么声音(风、雨、雷、鸟鸣)?感受发出各种不同声音的自然现象。组织幼儿回忆并开展讨论: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你觉得什么声…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作为情感交流的一种寄托,持续时间最长、具有最强大力量的,就是自然。与西方不同,在漫长的封建时代,中国的士大夫在政治上受到挫折后,往往就逃往大自然,从自然中寻求温存和安慰,因此大自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其极重要的位置,这些文人骚客的作品中不仅记录了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而且还描绘了当时秀美的大好河山和生态环 境,正是因为自然在中国 传统文化中的潜移默化的 作用,中华民族养成了热 爱自然、保护自然的优良 传统。 沿着历史发展的顺 序,以典型的人物为代表, 学术界基本上形成了这样 的共识:以发…  相似文献   

13.
汪永晨 《环境》2006,(1):86-89
她注定是一名行者。她用镜头和笔记录下了视野中的中国生态环境,她倾听大自然的每一次呼吸,她体味着那些被生态所累的无奈:风沙喧嚣,乌啼虫鸣,江河呜咽,地球变迁……她叫汪永晨,绿家园志愿者的召集人——她用专业化的目光,审视着自然与生态最细微的变化。她在记录中行走,她在行走中记录。某种意义上说,通过她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一部生动的环境史。 本期,汪永晨为读者提供的是阿尔金山的一组图片与文字。让我们一起走进汪永晨,一起聆听她讲的生态环境与家园的故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经曰 《环境》2001,(10):1
迄今为止的经济学理论,都是告诉人们供给如何满足需求,需求如何作用于供给等;却未告诉我们:哪些方面的需求是合理的?对哪些需求不应供给?满足需求的人口数量前提是多少?实现供给的人口数量前提是多少?……至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出现了自然物种锐减和环境污染加剧等巨大隐患。  相似文献   

15.
《环境》2010,(Z2)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通过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通过教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方面渗透环保教育,用音乐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感情,实现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相处,达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诗意地栖居是越来越追求高质量生存空间的现代人梦寐以求的境界。而在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下,人口问题和资源危机日益严重,环境生态状况日趋恶化,一个城市究竟该如何规划与设计,才能在这深情的土地上更好地成长,并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土地环境意识来维护我们国土的生态安全,使得我们在繁荣、便捷的现代城市生活中既能享受到诗情画意的大自然亲切的爱抚,又免于遭受自然灾难或各种严重的污染侵害?就此,我刊访问了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俞孔坚博士。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人们把水资源当作人人可以自由享用的大自然的馈赠。工业用水浪费严重,重复利用率很低;而生活用水浪费也很惊人。目前,全国约有1/3以上的工业废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自然水体,原可作为洁净水源的自然水体遭到严重破坏。 在此情况下,“中水”就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水”的概念源于日本,主要指城市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日益发达,人们在人定胜天的思想指导下,对环境的肆意破坏、对资源的大量开采,导致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在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后,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人也是自认的一部分,终究是无法与自然分离的,于是回过头来,重新亲近自然,尊重自然,爱护自然。这种推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发展观与中国传统国学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因此,了解天人合一思想的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和影响,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营造我们绿色家园都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娜 《环境保护》2023,(Z1):79-81
<正>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生态文学作品日渐增多,生态书写有了新的呈现与突破。生态文学作品通过有关自然的文字记录激发人们对自然美好的向往,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在文学的土地上寻找为自然生态发声的一席之地。胡冬林是生态文学作家的优秀代表,他的一系列作品生动诠释了生态文明的要义。他笔下的自然粗狂,充满了野性之美;他对自然的热爱,  相似文献   

20.
执着的萌芽     
自然与人类本就应当亲如母子,亲近自然可以说是人类的天性。我们欣喜地发现,大家对于环保早已不似过去那般冷漠,只是生活在钢筋混凝土建筑中的人们距离大自然实在有些远。不久以前,在祖国南海之滨的一座大都会,响起了保护生态,关爱大自然的微弱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