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污水处理对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及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保护首都水源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北京市已连续几年选择部分村庄作为试点村推进污水处理工程建设。针对目前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前期工作不够扎实等情况,提出农村污水处理工作应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合理工艺,并落实相应的运营管理费用,保障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营,确保项目效益的正常发挥,更好地推进北京市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针对福建省农村自然环境特征、污染现状以及经济、环境管理水平,总结了多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并进行了简单的技术、经济分析,以期为福建省新农村建设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陈述了赣南新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污水处理模式的选择及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认为人工湿地用作村镇生活污水的处理系统具有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运行管理方便、生态环境效益显著、投资少等特点,很适合赣南新农村的发展要求、环保条件和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4.
正江西靖安县高湖镇古楠村的生活污水处理站宛若花园,池子里的美人蕉、鸢尾、菖蒲等簇簇绿色植物长势喜人。"这个生活污水处理站就像个水上小花园。自从建了这种池子,生活污水得到集中处理,生活环境大为改观。"被村民称赞和认可的这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出自宜春市靖安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监测站站长赖维磊的手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如何,美丽乡村建设得怎样,直接关系广大农民生活幸福与否。因此,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环保卫士"赖维磊身先士卒,结合靖安实际,因  相似文献   

5.
何晓英 《四川环境》2013,(Z1):133-137
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城乡共同繁荣,促进农民安居乐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PASG地埋式园艺化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在四川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治理中的实际运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体现了新农村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千阳县对生活垃圾的有效处理,带来了农村经济社会生活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村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交织,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极大障碍。文章以新疆昌吉州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为背景,以开发农业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合理规划农村产业布局,促进新农村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重要性,提倡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形成有特色的生态文化;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共存、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造就自然、和谐、宜居的新农村生活环境;提倡绿色设计,建设基础设施功能完善的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绿色人居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将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成败,值得全社会研究、关注。对目前江西农村的生活、生产、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引发的后果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治理和改善农村环境的一系列对策,以促进江西省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环境教育》2012,(1):103
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是由陕煤集团、华电煤业集团、江苏悦达集团三家国企投资组建的国有股份制煤炭企业,地处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小纪汗乡昌汉界村。公司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自2004年以来环保投资累计投资8000多万元,主要用于矿井水治理,大气污染治理、生态环境和新农村建设以及综合利用等工程。公司制定了环境管理制度、环境监测制度、污水处理站管理制度、大气污染管理制度等各项环保制度,同时对各种污染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我国当前农村污水处理的现状、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模式、当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传统工艺的优缺点,以及新型的分散式一体化智能膜法污水再生器的优势和应用前景,为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县域新农村建设必然受到当地自然—社会—经济中众多因素及其复杂关系的制约.为了从长期性与整体性角度考察四川省米易县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了由米易县系统动力学模型为主干,生态足迹模型和SWOT模型为支撑的米易县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分析模型,以透视米易县新农村建设的前景,探讨规划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雍国玮  邱鹏飞  石承苍 《四川环境》2007,26(1):109-111,12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着手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它是我国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第二次重大的变革,目标明确,任务艰巨。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总体水平不高,为求得更多的农牧业生产量,而牺牲了生态环境,其代价异常沉重。城镇发展过渡靠农业、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矛盾日益尖锐,反应在生态环境上更为突出。治理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安徽各地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强力实施百镇千村万户生态示范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使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有所减缓。安徽的百镇千村万户生态示范工程从2005年启动,经过三年的创建,现已命名104个国家和  相似文献   

15.
滨州沿海区域有大面积的盐碱地,由于土壤条件不适合农业生产,长期闲置,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为改变当地经济落后面貌,改善生态环境,本文对建设芦苇湿地生态工业园模式进行了有益地探讨。综合分析了区域概况,提出了芦苇湿地生态工业园建设的模式,探讨了芦苇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特点,初步测算了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一大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相继投入建设运营,一定程度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村环保工作。但农村污水治理不同于城市,受到运营经费、管理模式、部分农民环保意识不高等影响,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情况并不容乐观,需探索一种适合农村的污水处理方式、运营管理模式和检查监测形式,形成长效管理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立足新的发展实践,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我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已开始侵向了农村,环境污染不但使农村的生态环境恶化不断加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这必将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因此,加强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避免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处于真空状态,是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经之路。农村环境污染来源与现状1.不合理的使用化肥、农药造成污染我国是农…  相似文献   

18.
把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研究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发展,对促进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遗产地农民对世界遗产要有深入了解,树立保护重于开发的意识,改善遗产地旅游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贵阳市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现状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出贵阳市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覆盖率相对较低,仅为39.80%;处理技术工艺多种多样,应用最高的是"人工湿地",占比24.03%。揭示了在设施运行维护和管理水平低、建设和运行资金不足及治理方式未做到因村施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选择适宜的污水处理技术及创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运维模式等方面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位于西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甘肃省武山县为例,阐述目前农村环境的现状,对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分析,就如何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各级决策者和广大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和建议:制定污染综合治理规划,建立工业和生活垃圾的集中处理系统,集中供热、供气系统,以及对重点污染源的综合监测和治理机制;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支持能力,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农村环保工作的合力,实现新农村建设与环境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