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确引导"假日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日经济“时空布局不合理.这是当前一个突出的问题.假日经济时空布局不均衡所造成的是时序消费失衡,忙闲不均.旅游淡季时,大量旅游资源闲置;而在春节等假日“黄金周“,游客蜂拥,景区、旅游、交通、接待等设施超负荷运转.因此,“阵发性“的假日黄金周和“频而散“的双休日,无法形成均衡正常的市场需求,难以保证“假日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  相似文献   

2.
今年“五一” 黄金周的新特点是:①旅游旺季向黄金周两头延伸。由于前几个黄金周的拉动效应和部分游客有意避开黄金周旅游高峰的影响,东南沿海地区和北方部分景区提前半个月进入了旅游旺季。铁路、民航、公路长途客运高峰提前。中西部地区旅游明显升温,形成了黄金周旅游的新  相似文献   

3.
徽文化对发展"两山一湖"旅游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个案比较分析了“两山一湖”旅游区的旅游经济效益,探讨了“两山一湖”旅游区徽文化现存旅游资源区域效应,由此得出了“两山一湖”旅游区文化资源丰富但未充分开发,目前处于旅游资源优势与经济效益劣势共存的结论。最后阐述了充分开发徽文化旅游资源对“两山一湖”旅游区旅游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家旅游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制定的《“黄金周”旅游信息统计调查制度》的要求,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对辖区内“五一”黄金周的接待规模和效益进行了统计调查。统计表明:①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旅游者8710万人次,比上年“五一”增长18.1%;实现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列举了重庆旅游资源的优势和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旅游业对发展重庆经济的功能;并就重庆市旅游规划的格局,以及如何保持该市旅游业持续、健康地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当大理的石工艺、三星堆的仿出土文物等旅游纪念品日益成为当地旅游经济的主要拉动力之时,乐山的旅游纪念品却遭遇尴尬。据了解,2002年“三八”节旅游黄金周,乐山市旅游总收入1.01亿元,但纪念品的收入仅为303万元,约占总额的3%。 旅游纪念品的销售一直是国内外旅游业创收的一个重要内容。相关资料显示,我国部份景区的旅游纪念品销售收入在整个旅游收入中的比重已达50%以上,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旅游纪念品收入占的比重则更高。而乐山的旅游纪念品销售收入在整个旅游收入中所占比重从未超过8%,远远低于四川省平均水…  相似文献   

7.
旅游流"井喷现象"是特殊时段旅游流时空分布的特殊现象之一,其时空分布规律研究有助于旅游目的地的科学管理参照.选取关中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的西安、宝鸡、华山三地作为案例,建立"黄金周"客流周内波动指数R,周内分布偏度指数G,并使用相关分析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陕西关中地区特殊时段内旅游流"井喷效应"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显示,在假日制度时间约束下,旅游流呈现"井喷现象"显著,一级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旅游资源属性、周边地区旅游资源配置和区位交通状况共同影响着游客的空间选择行为,从而影响区域旅游流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8.
湘鄂渝黔边区发展休闲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老、少、边、穷"的湘鄂渝黔边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地区经济发展对旅游业的依赖也较大.随着时代形势的变化,休闲旅游将是该地区今后旅游业发展的最好选择之一.分析了湘鄂渝黔边区休闲旅游发展的外在和内在条件,并结合湘鄂渝黔边区的特点,分别从民俗休闲旅游、山地休闲旅游、特色城镇休闲旅游和山寨农业休闲旅游阐述了该区域休闲旅游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2001年四川省政府作出“四川十大旅游景区开发经营权转让”的决议,2002年四川宣布从5月1日起提前对外开放旅游市场,这充分表明四川省发展旅游产业的决心和信心,标志着四川旅游市场的全面开发战略已经打响,政府将完全从“运动员”转变为“裁判”和“教练”。此举对旅游业来讲,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稍纵即逝,而挑战却长期存在,旅游业何去何从、如何把握?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四川岷山饭店党委书记曹洪明先生。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旅游对经济拉动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四川各级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视程度空前高涨,并将旅游业定位为四川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旅游企业感触颇深的是:上面决心很大,下面积极性高,期望值也高,但中间层很多部门却停留在“口号”上。旅游业是一个环节颇多的产业,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几大要素,而起到组合这几大要素的旅行社,其作用最为重要。现在,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经过“八五”期间的拓展,基本形成了“中心城市一旅游线路一旅游区”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布局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九五”期间发展的总目标,即海外旅游者人数累计达450万人次,国内旅游者人数累计达1亿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累计达18亿美元,国内旅游收人累计达420亿元,全省旅游业总收入累计达550亿元。为了顺利实现该目标,需全省各个行业的积极支持与配合,以及合理布局旅游业生产力和确立重点项目。1旅进业生产力布局的原则与依据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应遵循“树立大旅游的观念,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中石河子旅游资源开发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为缩短东西部地区差距、发展西部经济而提出的。石河子市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100个红色城市之一,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及良好的基础设施。通过分析西部大开发中石河子旅游业面临的历史机遇,提出了应对西部大开发石河子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旨在促进石河子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井冈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井冈山风景名胜区作为全国44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名列中国旅游胜地40佳之列,旅游业在井冈山市的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大力发展井冈山的旅游业,充分挖掘井冈山的旅游资源潜力,必须立足于其资源的综合性,采取科学的空间总体布局战略,改善旅游产品的结构,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强化“革命摇篮、避暑胜地”的主题形象。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是现代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家乐是近20年我国发展最为迅速的乡村旅游形式之一。首先分析了“乡土情结”的由来和与农家乐旅游的紧密联系,进而指出“乡土情结”是旅游者到农家乐去旅游的根本动机,它具体体现在中国人身上就是“土地情结”和“家乡情结”。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农家乐旅游者由“情结”产生的旅游动机和旅游偏好。这类旅游者势必要求体验原汁原味的农家生活情趣,借以慰藉自己的“乡土情结”;然后对南充市近郊农家乐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误区进行诊断,以此对南充市近郊农家乐的发展走向提出建议,那就是“走原味之路”。  相似文献   

15.
渝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开发条件,发展该地区旅游资源对整个重庆市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作者在分析了渝西南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6.
后三峡工程时代旅游开发式移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百万移民工程是三峡工程相伴生的世界级难题,三峡库坝区原有后靠移民依然存在着后续安置的任务。“后三峡工程”时代的库区工作重心应从移民“搬得出”向“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转移,实现从工程“移民”向“富民”的战略转变。旅游业作为三峡地区的优势产业之一,在移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明显的绿色GDP生产新功绩、移民致富“造血”新功效、民间转移支付新功能;坚持把旅游开发与移民致富相结合,探索性提出了旅游开发式移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丰富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浓郁多彩的人文风情是西部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强大基础,但它们不能直接决定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只有把旅游资源开发成旅游者需要的旅游产品,才能实现旅游资源的价值,发展西部旅游业。旅游产品的开发能力构成旅游地的核心竞争能力,西部只有提高旅游产品的开发能力,才能适应旅游市场的变化,不断开拓新的市场,促进旅游业水平的提高。在对西部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和深度开发的同时,还要注重资源的保护,进行“绿色开发”和“绿色经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任艺 《环境教育》2006,(5):44-46
“五一”黄金周,好多人都出去旅游了。就在北京西北部最大的风口——京郊的延庆县三司村欣然迎来了一群“绿色天使”,他们举着红旗、喊着“绿色天使、绿色行动”的口号浩浩荡荡行进在山间的土路上。他们都是通过“任艺环保网”召集来的绿化志愿者,将在这里举行2008奥运志愿林启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的观念。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着“旅游景区”开发过程中的盲目性、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文物古迹修缮过程中的盲目性,以及国民生态意识淡薄、旅游行为非生态化等问题。构建生态文明的旅游观,是旅游业摆脱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在今年的“五·一”和“十·一”黄金周,许多景点声称通过大幅提升门票价格来限制客流及充实景区生态环境保护费用,这种说法招致国人一片质疑:维护生态是涨价的遮羞布,人家黄山景点轮休、故宫限制人流不是明显例证吗?但也的确暴露一个现实问题,如何调控应对中国13 亿人黄金周突击畅游名山大川,实现旅游和环保的和谐共赢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