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常使用的喷淋、注水式或浮桶式乙炔发生器,往往存在使用不便、产气因不能自控而排空或回火发生爆炸事故等弊病。为此,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通过对电石在水中分解过程的试验观察,运用连通器原理,设计出安全性能较好的中、低压两种乙炔发生器。一、低压乙炔发生器  相似文献   

2.
浮桶式乙炔发生器是一种落后的乙炔发生装置,但由于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一些企业和个体修理行业使用非常广泛。浮桶式乙炔发生器造成的事故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自1985年10且至1988年3月底,仅濉溪县,就发生浮桶式乙炔发生器爆炸事故10起,死亡2人,伤5人。其中,个体修理户发生爆炸事故4起,死亡1人,伤4人。据分析,造成发生器爆炸的原因,除安全管理存在缺陷和操作不当外,主要是由于浮桶式乙炔发生器自身缺陷造成的。浮桶式乙炔发生器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浮桶式乙炔发生器主要由定桶、浮桶和电石篮组成。在装换电石和正常运行时,都可能引起定桶、浮桶、电石篮之间相互摩擦、碰撞,从而产生火花、造成爆炸。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乙炔气的爆炸性和乙炔发生器爆炸的原因,提出了确保乙炔发生器安全使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今年2月份以来,我省某市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连续发生了2起乙炔爆炸事故,造成2人死亡、3人受伤。 2月10日8时16分左右.新东化工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东公司”1氯乙烯分厂四楼5号乙炔发生器在投放电石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巨大冲击波将厂房四楼屋面、楼面、梁、柱、填充墙和三楼的填充墙严重破坏,并引起电石燃烧。  相似文献   

5.
满国平 《安全》2004,25(5):17-18
本文重点介绍了溶解乙炔气瓶的结构,在生产实际中的安全使用,发生爆炸的原因及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6.
祸根找到了     
事情发生在四川某研究所炭黑车间。 有一次一位工人要给乙炔发生器加电石。刚打开盖子,立刻“轰”的一声,乙炔发生器爆炸了,将操作工人的脸部和手部烧伤。因为这位工人爱抽烟,领导和群众都怀疑他在开盖时抽了烟,违犯了操作规程。 事过不久,此车间的另一工人又发生了类似事故。但这位工人从不抽烟,不能从抽烟上找事故原因。 第三次爆炸是在无人开盖的情况下,乙炔发生器冲天而起,飞出很远,侥幸没有伤人。大家更迷惑了。 一个月内乙炔发生器连续发生三次爆炸事故,引起领导和群众的重视。大家到处找原因,最后在乙炔发生器里发现电石篮上有一根紫…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浮桶式乙炔器发生爆炸的 3种原因 ,提出从事该行业的人员应了解这些知识 ,以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8.
浮桶式乙炔器爆炸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浮桶式乙炔器发生爆炸的3种原因,提出从事该行业的人员应了解这些认识,以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9.
"1959年,我在北京经济学院(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读书时,就知道《劳动保护》这本杂志了."谈起和《劳动保护》杂志的渊源,原国家经贸委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前身)主任孙连捷,一直追溯到自己的大学时期.他说,在北京经济学院劳动保护系安全工程专业就读时,老师在介绍我国劳动保护发展史时,就说起《劳动保护》杂志在这一领域比较有权威性. 1963年,孙连捷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原劳动部劳动保护监察局工作,与《劳动保护》杂志有了更密切的联系.让他记忆犹新的是,1963年他在《劳动保护》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署名文章——《防止乙炔发生器爆炸事故》,文中除了分析乙炔发生器爆炸事故的原因,还介绍了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及防爆措施,受到企业的欢迎.孙连捷介绍说,当时非常流行一种浮筒式乙炔发生器,它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都比较简单,但是剧烈反应时,容易发生爆炸事故.他就针对这种情况,撰写了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0.
1988年3月25日,承德市某厂的一名气焊工在移动浮桶式乙炔发生器时,发生器突然爆炸,浮桶冲起,操作者被击中头部,当场死亡。5月3日,承德县某厂,工人从发生器中拔起浮桶准备更换电石时,又发生一起发生器爆炸事故,浮桶冲起,击死操作者。 为了弄清这两次重大伤亡事故的爆炸原因,我们对事放现场进行了勘查和分析,首先肯定了这样几个事实:1.两次事故所使用的都是没有任何安全装置的浮桶式乙炔发生器;2.乙炔发生器爆炸前均有操作者触动浮桶;3.乙炔发生器爆炸时没有人操作,可以排除回火引爆的可能性;4.爆炸前桶内冷却用水已不多,爆炸后剩余部分已成粥…  相似文献   

11.
四、乙炔发生器 32.水温和压力的安全规定;发生器运行时的水温不得超过设计说明书规定的温度,一般规定不得超过90℃,乙炔气的温度不得超过115℃。 中压乙炔发生器的乙炔气压力不得超过1.5公斤/厘米2;低压乙炔发生器的乙炔气压力不得超过0.07公斤/厘米2。 33.发生器的安全装置包括下列几类:(1)阻火装置,即通常使用的水封式或干式回火防止器。(2)防爆泄压装置,即安全阀和泄压膜。(3)指示装置,即压力表、温度计和水位计等。 固定式发生器和安装于乙炔站的容量较大的发生器,必须具备上述各项安全装置。对于容量较小的移动式中压发生器,应具备回…  相似文献   

12.
乙炔发生器是利用电石与水的作用制取乙炔的设备。由于乙炔是易燃易爆气体,因此乙炔发生器具有爆炸危险。为了防止乙炔发生器爆炸,或一旦爆炸时保住发生器本体不受损坏,在其上设置了一系列防爆完全装置。 乙炔发生器的防爆安全装置有阻火装置、防爆泄压装置和指示装置三类。 阻火装置 其作用是防止火焰窜入乙炔发生器内。通常采用的阻火装置有水封或干式回火防止器以及水下气割用金属网组成的阻火器等。 气焊与气割操作中的回火现象(即焊接火焰沿焊枪烧向乙炔软管)较常发生,尤其是在技术不甚熟练的气焊工中更为常见。因此,回火防止器是乙炔…  相似文献   

13.
有些读者来信询问,乙炔气体长期与铜、汞、银接触,可生成极易燃爆的物质。可是为什么乙炔瓶和乙炔发生器的附件又都是铜质的呢?能否用其他材料代替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从乙炔的结构和性质谈起。 乙炔,又名电石气,是一种未饱和的碳氢化合物。由于它有一个极活泼的叁键,所以在与诸如铜、银、汞等重金属或其盐类的接触过程中发生反应,会生成不溶性的乙炔铜和乙炔银。这两种物质和乙炔气体本身都是容易 焊炸的物质。如遇高温或明火,即会在瞬间发生爆炸。所以在使用乙炔气的过程中,要严禁接触火源。由于铁在撞击时(在作业中,这是难免的)会产生…  相似文献   

14.
乙炔气又叫电石气。乙炔不但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而且广泛地用于气焊、气割、加热和照明等作业之中。化工原料用乙炔,是由大型固定式乙炔发生器制取的;热加工和照明等用乙炔,是由小型移动式乙炔发生器(俗称电石罐)制取的。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已经开始不用小型移动式乙炔发生器了,改用溶解乙炔气瓶了。今年一月,国家经委和原国家劳动总局向全国发出了《推广使用溶解乙炔气瓶的通知》 乙炔气瓶的主要优点 1.节省能源。乙炔气瓶比小型乙炔发生器节省30%的电石。生产1吨电石耗电3.8千度和同等数量的煤。1980年,全国用于加热和照…  相似文献   

15.
1988年7月12日上午9时10分,气割工小汪戴着皮手套向一只乙炔气微弱的发生器内放电石,先放入一块约0.5kg重的电石,接着又放入一块约1 kg重的电石时,发生器内乙炔气忽然起火,小汪面部烧伤。在场的几位师傅立即将现场其它几个发生器内的气体全部放掉,再去观察时火已熄灭。就在几位师傅一起分析、查找起火原因时,一位师傅无意地将右手伸过去指了一下该发生器,只见其内的乙炔气又燃烧起来。在现场(废钢料场),除一个5m~2的沉渣池边放着5只乙炔发生器外,再无它物。只是在距发生器顶部约10m处,有一条10kV的输电线。根据然奥-萨伐尔定律,输电线周围存在着磁场,人在磁场中运动时切割磁力线,于是在人体内就有感应电动势产生。因此,  相似文献   

16.
小龙钨矿是一个中型矿山,全矿有五个机修单位经常使用乙炔进行切割、焊接。建矿三十多年,乙炔发生器爆炸事故发生了十余起,冲毁过房屋,选矿车间的一次爆炸还造成一名工人当场死亡。为了杜绝乙炔发生器回火爆炸,我们进行了一些改进,改进后的乙炔发生器如图1.  相似文献   

17.
乙炔气是用电石加水制备的。采取氧-乙炔火焰加热、焊接、切割、表面处理、照明等,是工业、农业、国防、科研以及人民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工艺方法。我国每年为此消耗电石约70万吨。因此,正确使用乙炔器是保证安全的大事。 1982年以前,在我国一直沿用陈旧落后的移动式小型乙炔发生器。由于乙炔的分子结构很不稳定,极易发生聚合、分解反应。据统计,当时每年都要发生10余起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火灾事故。对这种乙炔发生器,职工惧之如虎。 在国外,取代移动式乙炔发生器的是乙炔瓶。它用钢制瓶壳,内部装满多孔性填料,再装入溶剂丙酮。充入瓶内…  相似文献   

18.
我厂乙炔发生站所使用的乙炔发生器,大部是中压固定水入式和落水式乙炔发生器。这种乙炔发生器用人工直接操作,已有近二十年历史。乙炔用量较多时,每隔二十分钟左右就得装一次料,排渣时乙炔气大量逸出,同时,由于压力大,水温增高,在抽出袋料器换电石时,因产生摩擦,曾多次发生小型爆炸起火伤人事故。这些,都严重地威胁着工人的人身安全。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的造桥工人,学习了毛主席的光辉哲学著作《实践论》,狠批了“爬行主义”,“洋奴哲学”和唯心主义的先验论,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通知》,在厂党委的正确领导下,…  相似文献   

19.
应用可靠案件技术分析了回火防止丧失阻火作用的原因,提出了确保回火防止器安全可靠性的具体措施。指出,认真执行这些措施和有关安全法规,乙炔发生器爆炸伤亡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20.
一、理化性质氯气为黄绿色,气体相对密度2.94,液氮溶于水,相对密度为3.二,熔点-34.6℃,液氯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扩大400倍。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0.002毫克/升,超过2.5毫克/升人吸入后立即死亡。氯本身不燃烧,但能助燃,与氢气混合,即使没有空气和火源,在光照条件下,也会发生爆炸。能与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烃类、金属粉末等许多化学物质激烈反应发生爆炸,且具有强刺激和腐蚀性。二、处置程序1、查明情况。通过各种途径,查明有无发生爆炸;泄漏罐贮量,泄漏部位,泄漏量,扩散面积,当时风向风力,可能造成的扩散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