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介绍了活性炭吸附法油气回收系统在成品油库汽油装车过程中的应用情况。结合油库油气回收改造的实际情况,重点介绍了了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的工艺流程、油库油气回收系统的组成、监控系统主要功能、环保检测的相关事项,并分析了油气回收系统的经济效益,结合实际经验对油库油气回收改造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剖析电子式气液比调节系统的功能原理,研制了电子式气液比调节系统主控板和标定仪,经过实际测试,该系统能够实现对二次油气回收气液比的自动、精确调节,能够有效保证气液比处于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内,保证油气回收的效率,提高气液比调节的长期稳定性,降低油气回收系统的维护工作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已进行油气回收改造加油站的现场测试,发现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利用软件模拟了卸油及加油油气回收的管道阻力,找出了卸油速度慢及加油油气回收能耗偏高的原因,同时分析了卸油、加油及油气排放处理环节的经济指标,给出了提高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效果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目前加油站应用的油气回收系统进行了简要介绍,指出了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为加油站安装油气回收系统、进行工程改造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理论计算和案例分析,对目前在用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的有效运行率进行了分析,阐述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装置的配备条件,介绍了加油站油气回收新技术(ORVR),提出了我国应使用新的加油站油气回收技术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目前有加油站700余家,分布在全市各个行政区县。数量多、分布广、相隔距离远,给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尤其是油品销售企业在对自身的管理中,缺乏针对环保设施的维护、保养制度。对于完成油气回收治理改造的加油站没有制定详细的对油气回收设施进行操作、维护的措施。正因为没有相应的制度,导致部分加油站的油气回收设施在失效的状态下仍然继续运作,挥发的油气得不到有效回收。本文通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对环保主管部门在管理上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并结合国内油气回收验收的经验,对储油库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验收监测前期准备阶段和监测实施阶段中常见的难点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近年来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设备排放频繁超标的问题,对加油站已投用的三次油气回收设备进行调研分析,找出导致三次油气回收设备排放超标的原因,通过数据模拟对相关结论进行验证,提出解决三次油气回收设备超标排放问题的技术提升措施。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储运各个过程中的油气排放情况,及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膜分离法和氧化燃烧法这5种油气回收方法的基本原理。重点介绍了近几年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膜分离法这4种油气回收装置在油库和加油站应用的国内外新成果,以及新兴的车载油气回收系统(ORVR)。  相似文献   

10.
油气回收技术在加油站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加油站油气回收的意义、油气回收系统的工艺原理及油气回收系统性能的检测方法.对油气回收系统设备的安装进行了说明,并对油气回收的综合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分析比较了油库油气回收系统效果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以供油库单位在日常管理中,方便地检验油气回收系统的运行效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确保油气回收系统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2.
油品蒸发损耗及其回收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品在储运、销售、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蒸发损耗,油气回收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常用的油气回收处理方法包括燃烧法、冷凝法、溶剂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等.将不同的回收方法进行有机组合,能实现技术互补,进而提高油气的回收效率.对油气回收系统进行评价,显示出其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石油及其产品在加工和储运过程中产生的蒸发损耗是困扰石油加工储运和环保行业的重要问题 ,推广和采用油气回收技术十分迫切和重要.介绍了常见的 4种油气回收技术 :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  相似文献   

14.
根据油库油气回收系统的工艺要求,分析了现有油库上装发油系统实现油气密闭收集的技术难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借鉴下装式发油的技术特点,研发了上装密闭发油系统,提出了鹤管系统及油罐车改造方案。在对现有油库上装发油鹤管不进行大规模改造的前提下,实现了上装密闭发油,经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油气回收用疏水性硅胶的国产化应用,达到替代活性炭以解决其在使用中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问题,实验室进行疏水性硅胶的合成.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优化的疏水硅胶制备工艺为:原料为A型硅胶,改性剂为DCDMS,改性剂与原料质量比为1∶20,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为2h.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样品的油气静态吸附量为3005g/kg,疏水性指数I为72.3%.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的油气回收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了冷凝法、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对油气回收的优缺点。及回收效果影响因素。认为油气回收装置的应用将为石化企业带来明显的社会、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加油站VOC排放污染现状及控制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8  
沈旻嘉  郝吉明  王丽涛 《环境科学》2006,27(8):1473-1478
应用排放因子法估算了2002年度全国加油站VOC的排放量.在综合考虑经济,社会,人口等各方面因素后,通过调整现有的活动水平估算了未来20a内全国的燃油消耗情况,以及VOC排放的增长趋势.结果表明:2002年我国加油站VOC排放量为187.6×103t,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了7.5×108元人民币.在维持现有控制水平情况下,到2030年VOC排放量将达到1196×103t,经济损失高达47.8×108元人民币.比较了StageⅠ、StageⅡ油气回收系统以及ORVR的回收效率和成本,并对其可行性和经济适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3种回收技术的引进将会大规模的消减加油站VOC的排放,并且选择性的措施组合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相对于StageⅡ回收系统,ORVR的效率更高费用更低.但是ORVR的引进需要比StageⅡ更长的时间,为了达到80%的普及率至少需要11a左右.为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控制要求,可优先考虑StageⅡ回收技术;但是从长期的环境和经济效应来看,ORVR才是最终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