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上海金山区酸雨分布特征及降水酸度主控因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上海金山区2006-2010年降水监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降水pH年均值、酸度及酸雨频率的分布特征,并对降水化学组成及各离子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0年金山区降水的酸化及酸化频率较高,pH均值为4.24,酸雨频率为86.4%。降水主要离子为SO42-、NO3-、NH4+、Ca2+和Na+,上述5种离子占降水离子总浓度的87.8%,主要酸性离子SO42-、NO3-与阳离子NH4+、Ca2+和Mg2+均具有较高相关性。通过对降水酸度主控因子的探讨发现,主要致酸物质为SO42-,但NO3-对降水酸度的影响越来越大,碱性物质中和作用中起主导地位的是NH4+,雨水酸化的最主要来源为人为污染源。  相似文献   

2.
南京市大气气溶胶中部分无机离子的粒径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气溶胶粒子(粒径Dp为0~8 5μm)分为8级,对各级粒子中的无机离子(NH+4,SO42-,NO3-,Cl-和F-)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Cl-,F-和NO3-较多地分布在粗粒子中,而SO42-和NH4+则更多地分布在细粒子中。在质量浓度分布函数图上,NH4+,Cl-,F-和SO42-是双峰分布,NO3-没有表现出粒径分布的规律。SO42-对细粒子的酸碱度影响较大,其质量浓度与NH4+有较好的相关性。细粒态的NH4+大多以(NH4)2SO4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3.
日本关东冬季飘尘酸度及其对酸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微量酸碱滴定方法测定日本关东地区冬季高浓度飘尘的酸度,估算了飘尘对酸性降水的缓冲能力,并对飘尘水溶性离子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该地区飘尘的酸性很强,H+浓度在24neq/m3以上,是我国北方城市飘尘的几千倍,这表示该地区大气环境已严重酸化,可能是该地区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飘尘的水溶性离子组成与我国飘尘截然不同,飘尘中cl-浓度很高,SO42-、NO3-的浓度也较高,说明飘尘主要来自人为源,NH4+浓度则占全部阳离子80%以上,飘尘的这种组成也是非常特殊的。  相似文献   

4.
2001年1月~2002年6月对韶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4个采样区进行了酸雨的监测,以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研究了林内穿透水中主要离子的淋溶规律。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经过森林冠层后pH值明显升高,韶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对SO42-、NO3-、Mg2+、NH4+离子具有吸收作用,特别是NH4+和NO3-离子。SO42-、Ca2+和Mg2+离子的冠层淋溶百分率随降雨量的增加有明显减少的趋势。Ca2+、K+和Cl-随着pH的增加,其冠层淋溶百分率呈增加趋势。韶山地区在常年酸沉降作用下,森林冠层对酸性离子SO42-、NO3-的吸收作用最强。根据18个月离子浓度平均值来计算,韶山地区森林冠层离子的淋溶序列为:K+>Ca2+>Cl->Mg2+>SO42->NO3->NH4+>Na+。  相似文献   

5.
云下降雨洗脱痕量气体时S(IV)的液相氧化过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数值模拟跟踪S(Ⅳ)氧化生成SO_4~2的行为,研究SO_2及NH_3等气体浓度、降雨酸度、雨滴大小、持续降雨时间等因素对四个氧化途径(O_3氧化,H_2O_2酸催化氧化;Mn~(2+),Fe~(3+)催化氧化;降落到地面后S(Ⅳ)的氧化)的影响。 计算结果表明,我国北方地区云下降雨洗脱SO_2等痕量气体时,降雨中四个氧化途径都起作用,而以O_3氧化过程为主,在西南地区,首先是O_3氧化S(Ⅳ)起主要作用,而降雨的进一步酸化则是H_2O_2酸催化氧化S(Ⅳ),降雨过程中Mn~(2+),Fe~(3+)催化氧化S(Ⅳ)不是最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及水溶性无机离子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10~2011年在南京市城郊两个采样点收集了气溶胶样品,并利用离子色谱(IC)法分析了其中的水溶性无机离子成分.结果表明,采样期间除了夏季,其他3个季节南京城郊气溶胶污染都较严重.南京城郊气溶胶谱分布特征基本在0.65~2.1μm和5.8~9μm粒径段出现峰值.PM2.5与能见度的相关性很大.城郊离子总质量浓度均是春冬季高于夏秋季,四季阴离子质量浓度明显高于阳离子,且这一特征在细粒子上表现明显.水溶性离子在气溶胶中所占比例是夏秋冬季城区高于郊区.南京城郊NO3-/SO42-年均值表明采样期间燃煤仍然是主要污染源,且该比值夏季最低,冬季最高.NH4+、K+、NO3-和SO42-主要富集在细粒子上;Na+、Cl-和NO2-在粗粒子和细粒子上都有富集;Ca2+、Mg2+和F-主要在粗粒子上富集.因子分析(FA)的方法表明南京城区气溶胶主要有3个来源.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酸雨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叙述了广州小珠江三角洲范围历年来酸雨分布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分析表明,春季降水酸性最强,认为是局地源污染与外地源输送叠加的结果。酸性降水中起主要作用的阴离子是SO_4~(2-)和NO_3~-。尤以前者更为主要,NO_3~-的作用显著大于西南地区和上海地区;是美国的0.5倍。SO_4~(2-)/NO_3~-值低于西南地区2倍以上。广州市大气中H_2O_2及O_3浓度较高,光化学反应活跃。春季冷空气南下形成静止锋,有利于酸雨的形成。广州的酸雨已进入世界最强范围,与西欧、北美接近。  相似文献   

8.
Samples of cloudwater, rainwater and ambient aerosol were collected over Maoer Mountain in the northeast of Guangxi Province in March 1988. The pH value of cloudwater ranged from 3.37 to 6.20 with a mean value of 4.34. SO42- , NO3- , NH4+, Ca2+ and H+ were the principal ionic species of cloudwater. The advance of cold fronts into Maoer Mountain appeared to lead to higher major ionic concentration and acidity than that of warm fronts. The relative acidity and concentration of NO3- of cloudwater were much greater than that of aerosol samples. With the exception of. NO3- and H+, most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SO42- and NH4+ in cloudwater came from the nucleation scavenging of aerosol. Gaseous nitric acid and organic acid from local may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source of cloudwater acidity. Compared with other sites, Maoer Mountain can be as a clean contrast station for studying acidic precipitation in Guangdong and Guangxi provinces.  相似文献   

9.
冬季中国东海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离子的组成与来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何玉辉  杨桂朋  张洪海 《环境科学》2011,32(8):2197-2203
运用离子色谱对2009年冬季中国东海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离子Cl-、NO3-、SO42-、CH3SO3-(MSA)、Na+、K+、NH 4+、Mg2+、Ca2+进行了测定,同时由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其来源.分析结果表明,气溶胶中二...  相似文献   

10.
模拟氮沉降对高硫沉降地区森林土壤酸化的贡献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以重庆铁山坪马尾松林下典型的酸化土壤为研究对象,按照40 kg·(hm2·a)-1的N剂量分别喷洒NH4NO3和NaNO3以模拟氮沉降翻倍的情景,对其影响下的土壤溶液pH值和主要阴阳离子浓度进行了为期1 a的野外观测.结果表明,与未经处理的对照相比,喷洒NH4NO3的土壤溶液的pH值有所下降,而NaNO3则导致pH值略有上升.同时,喷洒NH4NO3和NaNO3均导致盐基阳离子(Ca2+和Mg2+)和Al3+浓度的明显上升,其中Al3+与盐基阳离子(Ca2+、Mg2+和K+之和)的摩尔比值由对照的0.5左右升高到接近甚至超过1.0.盐基阳离子的加速淋溶和有毒Al3+的活化,表明氮沉降已加剧了土壤酸化.此外,氮输入的增加还引起了NO-3淋溶的大幅增加,土壤出现氮饱和现象.相对而言,NH+4的酸化和富营养化效应均强于同当量的NO-3,表明中国氮沉降控制不应忽视NH3的排放削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