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全》2005,26(3):60-61,63
前进中的重庆大学安全工程学科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是一所拥有理、工、经、管、文、法、艺等24个学院的全国著名综合性重点大学,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7个以及其它各类专业实验室93个,形成了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结构趋于合理、工科优势明显、理科不断充实、经济、管理和人文社会学科不断发展并各具特色的办学格局。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九五”攻关项目、863项目、国防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应急管理部发布了《关于批准建设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的通知》,中国安科院有5个牵头或参与申报的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得到批准。其中,"矿山边坡安全风险预警与灾害防控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冶金工业安全风险防控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位列挂牌组建名单,"重大危险源与化工园区系统安全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工业与公共建筑火灾防控技术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工业互联网+危化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位列首批创建名单。  相似文献   

3.
我国首个煤矿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工程实验室今天在淮南矿业集团成立。这是继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深部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之后,第3个落户在准南矿业集团的国家级研发平台。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12月14日,尘毒危害预防与控制技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在北京组织召开2016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中国安科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吕敬民出席会议并致辞,对各位学术委员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会议由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刘铁民研究员主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副主任以及相关科研人员参加了会议。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宝龙汇报了重点实验  相似文献   

5.
正经过"十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不断深入研究,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矿山安全技术研究所(矿山采空区灾害防治国家安监总局重点实验室)系统性地开展了针对"采空区"采空区灾害的研究,针对采空区引发的地压灾害、水害和内因火灾,从探测预报、风险评估、状态监测和隐患治理4个方面,全面系统建立了以采空  相似文献   

6.
文章先从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两个方面列举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就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技术提出相应对策,重点分析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具体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12月27日,中国安科院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矿山采空区灾害防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2016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重点实验室主任及相关科研人员共计2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蔡美峰院士主持,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安科院院长张兴凯同志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安科院矿山安全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学术委员会委员谢  相似文献   

8.
<正>地铁火灾与客流疏运安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是北京市科委认定的优秀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以保障地铁运营安全为目标,重点围绕地铁火灾安全技术、客流疏运安全技术、综合风险评测技术三方向开展研究,建立地铁火灾防治、客流疏运、综合风险安全评测方面的实验技术、模拟技术和方法体系,为我国地铁安全提供科技支撑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矿山采空区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授权的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第1个以"采空区"灾害为主研方向,进行多科学交叉的实验室,获得了实验室认可(CNAS)、计量认证(CMA),具有安全生产检测检验甲级资质,构建了我国采空区灾害防治领域仪器设备较为齐全的试验测试体系。在北京密云投资4500万建成科研实验基地,拥有建筑面积3647.5m~2的地下实验室,在矿山采空区地压灾害、塌陷灾害、透水灾害防治关键技术创新研究方面具备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高校实验室火灾爆炸事故风险因素,以2001-2021年56起高校实验室火灾爆炸事故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基础,构建11个高校实验室火灾爆炸事故风险影响因素,采用DEMATEL-ISM方法分析影响因素间的层次关系,提出实验室火灾爆炸事故防范措施。结果表明:在实验室火灾爆炸事故中,人为因素、设备因素和管理因素导致的事故占比较高;实验室火灾爆炸事故影响因素可分为直接因素、中间因素和深层因素3个层次;实验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实验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实验条件存在安全隐患、实验安全检查不当、安全规章制度缺乏这5个因素应予以重点关注;应从安全制度建设、加大安全投入等方面提升实验室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赵鹏 《安全》2014,(3):67-67
职业安全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是北京市科委批准的第一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多年来,实验室紧紧围绕北京市和全国最突出的职业危害因素,特别是新兴职业危害方面,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检测检验、工程治理及个体防护用品开发研制等。  相似文献   

12.
《安全》2018,(5)
正职业安全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职业安全健康重点实验室。2010年,为进一步提升北京市科技攻关能力,推进北京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联合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和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共同申请"北京市职业安全健康重点实验室",2011年3月通过市科委认定并获批为"职业安全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12月29日,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在北京召开了矿山采空区灾害防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蔡美峰教授及部分学术委员会委员出席了会议。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蔡美峰院士主持了会议。中国安科院矿山安全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学术委员会委员谢旭阳同志作了实验室2015年度工作总结及2016年度工作计划的汇报。各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和有关申报通知精神,经资格审查、专家评审、现场考察和公示,2014年6月30日,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地铁火灾与客流疏运安全实验室被认定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5.
《安全》2017,(10)
<正>职业安全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职业安全健康重点实验室。2010年,为进一步提升北京市科技攻关能力,推进北京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联合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和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共同申请"北京市职业安全健康重点实验室",2011年3月通过市科委认定并获批为"职业安全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6.
《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6(B07):F0003-F0003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实验室》是在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矿业安全工程与环境保护实验室》基础上组建的。依托山东科技大学“矿业工程”一级学科、“煤矿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岩土与结构工程”省级工程技术中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和“泰山学者”岗位。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创新性研究、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作用之时所面临日益突出的网络安全管理问题.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络的基本安全要求,分析了平台安全的体系结构,提出了安全技术产品或工具的具体部署图,来保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部管理、学术交流和保密工作等方面能达到科学、高效和严密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元月,经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专家评审、考核和公示,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建的尘毒危害预防与控制技术实验室、矿山采空区灾害防治实验室和重大危险源监控与事故应急技术实验室被命名为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要求,中国安科院将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的作用,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提供科技支撑保障,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为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尘毒危害预防与控制技术实验室是国家安监总局授权的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也是北京市授权的"职业安全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并获得了国家实验室认证认可委认证、计量认证以及3M实验室国际互认等资格,拥有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甲级资质、全国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检验和进口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检验的甲级检资质。该重点实验室以"中日合作防尘防毒通风技术实验室"和"中日合作呼吸防护用品实验室"为依托,按照尘毒危害工程防护和个体防护的重大需求,以防尘防毒通风机理与环境控制特性研究、尘毒危害呼吸防护用品防护理论与技术研究为重点研究方向,为尘毒防治的理论研究、模拟实验、检测测试、技术与设备研发、科技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提供实验研究平台,为政府安全监管和事故调查处理提供技术支撑,为企业提供职业病危害及其防护设施的检测、评价以及尘毒危害工程治理等技术咨询与服务。  相似文献   

20.
为预防科研试验安全事故,利用行为安全管理(BBS)模型,研究提高科研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方法。分析近5年化工实验室事故案例原因,结合当前实验室管理存在问题,归纳出科研院所安全管理的重点及要点;基于行为安全管理模型,从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2个层面,即安全文化、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人员个体防护、设备安全管控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方法及有效措施。结果表明:在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双重管理下,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和科研人员安全意识,从而避免或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