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氢能是理想的低污染、零污染车用能源;长远看,氢能将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桥梁。氢能并不遥远,氢燃料电池和氢内燃机汽车技术上已经能够实施,氢氧切割机等马上可以商业化。中国应尽快制定发展氢能源的国家路线图,善用政策支持,把氢能中能够商业化的部分率先做起来。  相似文献   

2.
正视科技     
正我国目前十分注重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发掘,有越来越多的清洁能源投入使用,如海洋能源中的潮汐能、温差能、盐差能等;我国也在积极进行光伏电池、光催化、光分解等产生新能源的研究。塑料袋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难以降解的塑料  相似文献   

3.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7,17(1):33-33
与传统电梯被打上建筑耗能大户的标签不同,美国奥的斯公司在华最大控股子公司——西子奥的斯公司最近正式推出的锐进能源再生电梯,不但节约了能源,而且率先将电梯带入了全新的造能时代。据了解,锐进能源再生电梯目前已在北京地铁十号线、  相似文献   

4.
世界人口已超过50亿,其中约有1/2的人口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他们消费的商品能源很少,消费的电力仅占世界电力的1%,而大部分能源主要来自人力、畜力、木柴、木炭和动植物废弃物等传统能源。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的人口增长率高达3%或以上,因此传统能源的消费量在不断增加。过份依赖传统能源,导致了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生活用能支出的费用增多,占家庭总支出的25%以上;用于搜集薪  相似文献   

5.
<正>电脑、电视、电灯、电冰箱、手机、空调……我们身边物品的运行时时刻刻都消耗着能源。尽管安培在17世纪就已经发现了电能的无穷奥妙,可是今天人们总是遗忘和忽视它的存在;尽管能源紧缺已成为时下全球性的挑战,我们中大部分人仍然在心安理得地无节制使用能源,我们对能源早已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70年代开始的能源危机的阴影至今尚未从人们的心目中消失;1986年欧洲经济共同体专家们又预测,300年后全世界矿物能源将被用尽。因为在最近30年,能源消耗量已超过整个历史时期的消耗总量,而且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耗速度比其形成速度快100万倍;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7.
山东诸行业、企业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生机勃勃,以往的产业化障碍已被或将被突破。以三大可再生资源产业链群——畜牧、食品饮料及沼肥产业链群,生物质化工、能源及新材料产业链群,风电、太阳能、电热联供产业链群——为轴心,在大大削弱对化石能源和资源依赖的同时,山东多数县域经济的产业就业支撑力度、就地城镇化的质量、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将发生巨变,进入(再生)能源生(物质)化工的快速发展行列。  相似文献   

8.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40多年来,我国的能源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世界第三能源生产大国,能源结构已由单一的煤炭发展到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核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多元化的能源体系。但同时,我国能源工业却面临着许多严重问题。主要有:①能源资源存在的劣势。能源与人口相比较,我国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人均能源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与交通条件相联系,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已成为能源工业发展的障碍。在工业化水平高、交通条件好的沿海地区缺乏煤炭  相似文献   

9.
生物质能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质能源作为惟一可再生、可替代化石能源转化成气态、液态和固态燃料以及其它化工原料或者产品的碳资源,随着化石能源的枯竭和人类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注,其替代化石能源利用的研究和开发,已成为科学研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对生物质能的资源分类和利用方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生物质能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存在的瓶颈以及前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据英国《卫报》报道,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欧盟的能源消费量已降至2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数据显示,2013年欧盟的能源消费量与2006年的高峰时期相比下降了9%。年均能源消费量的急剧减少,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经济危机对欧元区的影响,但也反映了欧盟各成员国及各企业为降低能源消费量、提高能源利用率而做出的努力。虽然能源消费量大幅下降,但欧洲依然严重依赖进口燃料。欧洲超过一半的能源产自中东、  相似文献   

11.
韩晶 《绿叶》2012,(8):104-109
从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实践来看,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以开始涌现。它以造业数位化、外包向内包回归、能源与通信交汇等为特征。德美因其持续的创新精神、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和对高端制造业的重视,现在已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先声夺人。中国能否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成功实现经济转型,关键在于顺应工业革命的浪潮,积极进行科技创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努力发展高端制造,积极开展区际技术合作。  相似文献   

12.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发展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发展都遵循着一定规律,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分析产业发展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对协调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从各产业对能源的需求发展趋势,可以局部分析产业需求量对能源结构的影响;建立模型分析各产业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结构的关系,可以从量上考察产业发展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利用上述方法能揭示产业与能源消费结构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的部分规律。  相似文献   

13.
月球潜在资源利用对中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安全关系国家安全,寻找清洁、廉价、持续的能源对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月球以其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被人们认为是未来能源争夺的焦点。从月球资源种类、分布和中国能源安全现状入手,论述了目前月球资源利用的模式与前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月球潜在资源利用对于中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意义:①为未来能源的战略持续提供可能,保障能源安全;②为国家可持续能源利用提供战略选择;③掌握精确的月球能源信息,获得更多空间能源安全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生态旅馆也成为游客们的新宠,林林总总的生态旅馆在世界各地纷纷建立。这些旅馆在水资源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室内环境质量等领域执行“绿色”的环境政策,许多旅馆还提供“绿色  相似文献   

15.
采用血清瓶静态试验法研究了垃圾渗出污水的厌氧处理的可行性。试验表明:垃圾渗出污水对厌氧发酵微生物无抑制作用,有良好的厌氧降解性,产气率为0.321/g·COD,污水中的大部份有机物都能被厌氧消化,COD_cr去除率为78.2%,发酵过程中还能获得能源——沼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污泥处理处置市场中,厌氧消化+土地利用、好氧发酵+土地利用、机械热干化+焚烧、工业炉窑协同焚烧、石灰稳定+填埋、深度脱水+填埋等6种处理处置技术路线被广泛采用。对上述技术路线从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等方面,结合定义与内涵、相关标准要求、实现程度等加以分析、对比,得出结论 :厌氧消化+土地利用因其具备能源化和肥料化两方面应用潜力在资源化程度上表现最优;干化焚烧类技术路线在无害化、稳定化方面表现突出;采用填埋作为最终处置方案的技术路线在四个方面均表现不佳;好氧发酵在四个方面表现最均衡。最后,给出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的选择可参考的三条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能源效率与环境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能源效率和改善环境状况的工作重点中国若想从整体上提高能源效率和改善环境状况,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关键之一是要实行价格改革。能源价格一直被人为地控制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不能起到刺激最终用户提高效率的作用。●发电是一个要耗费更多能源、同时也能获得巨大...  相似文献   

18.
Milbo.  D 《中国环保产业》1999,(1):34-35
风力能源技术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技术,目前全球已开发了7000MW以上的风力能(见图1)。风能发电的潜力巨大,与其它“常规”能源如矿产能源相比,极具有竞争能力。其潜力已被广泛认同,已有15个国家进行了市场开发。这些国家包括巴西、中国、丹麦、德国、西班牙、英国和印度等。与发展集约化发电相比,风力发电则分布在边远地区和海岛上,远离配电网,以个体单位为基础向农场、家庭等供电。快速发展的技术90年代初,风力发电机一般是100kW,但目前有的发电机可达1MW。发电机的大小与发电量的增长见图2。丹麦安装的风力发电机的平均值从1985…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面临的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风电因其可再生、无污染、能量大、前景广等特点越来越受到重视。从产业发展角度,对目前我国风电产业的特征、企业行为、发展条件和技术路线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描述,认为国家将发展清洁能源作为防治大气污染、削减煤炭消费的重要手段,风电将会是我国"十三五"时期改善能源结构的重点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0.
洗涤剂污染     
洗涤剂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目前 ,各种洗涤剂诸如洗衣粉等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用品。在这当中洗衣粉等洗涤剂因其能去污 ,且使用方便 ,深受消费者欢迎。而现代人们对洗涤剂的概念已不仅仅是洗内、外衣等各种衣物 ,而且还洗各种餐具等 ,殊不知这就造成了污染 ,影响生态环境 ,影响人体健康。洗涤剂象洗衣粉主要原米为三聚磷酸钠、硅酸钠、表面活性剂、银光增白剂。其实 ,这些都是有害有毒的物质 ,三聚磷酸钠倾倒出去污染水 ,全国每天倾倒多少可想而知 ;硅酸钠具有腐蚀性 ,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活性剂是毒品 ,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