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电厂灰场对地下水污染的数值模拟及污染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莉  朱法华 《环境科学》1997,18(5):59-61
以江苏徐塘电厂炮车镇灰场为例,建立了炮车镇灰场及邻近地下水水质(污染)模型,并选用灰渣溶滤后产生的F作为模拟因子,对地下水水位变化和F浓度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最后利用模型对地下水中F^-污染的范围和程度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模型可靠,合理,实用,为建立灰场后所可能引起的对地下水污染的预测预报提供了科学手段。  相似文献   

2.
抚仙湖水质现状,趋势及其综合整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12年来主要污染物发展趋势的分析和湖面水质变化预测表明,持胡水质综合类别为Ⅰ类水,为贫营养型湖泊,但在一些旅游景点,水质污染发展很快,水质类别已达Ⅲ-Ⅳ类,有机污染呈上升趋势,水质具有恶性化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水库水质富营养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 库的水质及营养盐多年来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后认为,目前有些水库的水质污染逐年加重,水质富营养化加刷,影响水库发挥应有的功能;通过对水质富营养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以后的水库水质富化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对国内外大气环境污染预测、预报研究进展作简要论述的基础上,章提出了大气环境污染预警的系统方法,包括大气环境污染的警源分析、警兆辨识、警情判定、警度预报、警患排险和借助GIS技术进行大气环境污染预警,章指出这是一项预警方法的探索性研究,它对大气环境污染预警工作将会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水质预警预报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以汉江武汉段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水质预警预报系统的研究及在汉江武汉段的应用情况。该系统基于河流一维水质综合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建立了河流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考虑了污染物的迁移和生态转化过程,可实现污染物迁移扩散的常规预报、水华预警预报及突发污染事件的模拟,并利用MapObject实现了模拟结果在系统中的实时动态可视化,为河流水环境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衡水湖水环境污染调查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通过对近几年衡水湖水质监测资料分析,表明衡水湖水质已超过地面水Ⅱ类标准,为有机型污染,有富营养化趋势。通过对水质污染原因分析,提出了衡水湖污染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7.
应用水质模型方法研究河流污染控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水质模型对河流污染控制进行研究,经济、方便、有效。讨论了水质模型方法的原理、必然性、种类、建立步骤和应用范围,并以黄浦江为例,对水质模型的建立与应用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8.
城市空气污染预报的特点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城市空气污染气象特征及城市空气污染与排放条件,从而证明城市空气污染预报的范围、时效及内容,并结合我省实际,介绍了空气污染预报系统中的几种主要方法。空气污染预报系统中的主要方法可按预报模式性能的不同,可分为潜势预报、统计模式和数值模式预报。按污染预报的要素不同,可分为污染潜势预报和污染浓度预报。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一个三维陆架海数值模式来预报近海潮流、COD和油类浓度的对流扩散,并应用于沿岸海区—茂名近海海域的工程前期数值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海区潮流的涨落与实测结果吻合;污染物在近海对流、扩散情形基本合理。这表明该模式可适合应用于河口、近岸等涉海海洋工程海域的流场及水质的三维数值预测,为相关的水动力环境要素和水质影响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推导出具有实用价值的粉尘无量纲运动方程和扩散系数的计算公式,绘制了含单参数的扩散系数预报图,预报了与试验吻合的煤粉尘扩散系数,文中预报方法简便实用,预报数值精确度高。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水热因子波动的呼伦贝尔草原产草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多年气象资料(温度和降水量)和产草量监测数据,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构建呼伦贝尔草原产草量与气象因子统计学模型,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水热波动因子建立的多项式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所建立的呼伦贝尔草原产草量预测模型为y=100.209+1.6410x-0.00559x2.F值显著性检验表明,其复相关系数R2=0.4713,F=8.0239(P=0.0033),在α=0.01水平上显著.利用1989─2009年呼伦贝尔草原产草量数据进行模型精度检验,模型预测精度在85%以上.该预测模型具有选用参数易得、易于代入遥感数据中进行栅格计算、精度高于基于植被指数预测模型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立木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杉木、马尾松、阔叶树3个树种(组)的样本资料,研究提出了一套建立立木生物量模型及其在区域性森林生物量资源清查中应用的有效方法,解决了总量与各维量间相兼容和生物量估计与森林蓄积量清查的立木材积估计相兼容的问题,而且使模型的精度和适用性相对于传统的二元立木生物量模型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立木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杉木、马尾松、阔叶树3个树种(组)的样本资料,研究提出了一套建立立木生物量模型及其在区域性森林生物量资源清查中应用的有效方法,解决了总量与各维量间相兼容和生物量估计与森林蓄积量清查的立木材积估计相兼容的问题,而且使模型的精度和适用性相对于传统的二元立木生物量模型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关于导则中最大落地浓度及其距离计算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大量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践,针对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2-93)中的有风条件预测模式,提出了在环境空气影响评价中,《导则》所给出的“有风条件下最大浓度及其出现距离(Cmax和Xmax)计算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完善《导则》并且使之能够更加准确地指导环评工作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降水是控制草原植被生产力最关键的因素. 为探明降水量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波动及其对草原植被的响应机制,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选用反映年际降水量波动的降水集中度和偏离期2个因子,将以地面光谱生物量模型计算获得的草甸草原植被NPP(net primary production,净初级生产力)与不同周期降水量和降水波动因子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年际降水量波动对草甸草原植被NPP的影响. 结果表明:①在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区,以年内4—7月为关键期,Pk(关键期累积降水量)对草甸草原植被NPP的影响最大,Cdk(关键期降水集中度)平均值为0.439±0.182,dk(关键期降水偏离期)平均值为31.6 d,变幅为-3.6~94.2 d. ②以Pk和以旬为单位的Cdk、dk构建的草甸草原植被NPP估算模型,y=-52.11+88.957Cdk+0.724dk+0.953Pk,能较好地反映草甸草原植被NPP与降水波动之间的关系,模型估测精度可达91.0%. 因此,在半干旱草原区,利用基于遥感植被反射光谱构建的NPP模型计算草甸草原植被NPP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并且与样方调查结果有极高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了解潞安矿区地面塌陷的现状及特征,并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依据野外调查的资料分析结果,指出了该矿区地面塌陷的发育特征,并在分析地面塌陷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依据模糊综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矿区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价模型,得出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7.
震中方位角是地震研究人员研究的经典课题,偏振分析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方位角的计算精度.但是国内对此方法的研究并不充分,故本文分析了大量强震记录的震中方位角的计算结果,回答了何种地震数据能算出精度最高的震中方位角、最合适的时间窗口长度在什么范围内、误差有什么样的特征这三个问题.本文建立了偏振椭球的立体几何模型,改进了视方位角与震中方位角转化关系的表示方法,使其更符合实际需求.由于数据计算依赖MATLAB程序,故编写了计算震中方位角的脚本M文件和三个供调用的函数M文件.地震研究者可调用这些函数完成读取数据、速度和位移的仿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地震动物试验场建立、动物观测、数据处理和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为动物习性异常与地震关系的研究积累了可贵的观测资料,对于动物的行为异常预报地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地震动物试验场建立、动物观测、数据处理和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为动物习性异常与地震关系的研究积累了可贵的观测资料,对于动物的行为异常预报地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应用计算机评价铁灭克农药对地下水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铁灭克农药(Aldicarb)对地下水污染的影响,同时用美国环保局提供的PRZM模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田间试验的实测值与PRZM的模拟值吻合良好.在本试验条件下,棉田使用铁灭克对地下水无污染影响.研究表明,PRZM模型可以用来模拟铁灭克农药在其它平原地区使用时对地下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