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新疆某火力发电厂脱硫废水为研究对象,组装管式微滤小试装置,对经软化预处理后的脱硫废水进行过滤小试研究,探讨管式微滤膜对火电脱硫废水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单组管式微滤的最佳操作压力为0.08 MPa,此时进水流量控制在7 L/min左右,产水率为53.7%,钙离子去除率为87.43%,镁离子去除率为89.36%,提高了脱硫废水预处理效率。研究结果为火电行业脱硫废水零排放和水资源循环再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受石油污染的土壤在热/Na_2S_2O_8体系以及Fe(Ⅱ)/Na_2S_2O_8体系中最佳活化条件。结果显示,石油含量为58.837g/kg土壤中,热/Na_2S_2O_8体系的最佳活化条件为:T=50℃,[Na_2S_2O_8]=1mol/L,最佳反应时间为5d,石油最高去除率为45.51%;Fe(Ⅱ)/Na_2S_2O_8体系的最佳活化条件为:[Na_2S_2O_8]=1mol/L,[Fe SO4]=1mol/L,最佳反应时间为5d,石油最高去除率为88.64%。实验表明:过硫酸钠可以快速有效降解去除土壤中石油类。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车载巡回处理装置对小城镇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采用自制的UV-Fenton试验装置研究了pH值、FeSO_4剂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pH值为4.0,进水中COD为825 mg/L时,FeSO_4和H_2O_2的投加量分别为0.008 mol/L和0.08 mol/L,此时COD去除率72.22%,出水COD为216 mg/L;随着FeSO_4投加量缓慢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转而下降,FeSO_4最佳投加量为0.008 mol/L;不同H_2O_2和Fe~(2+)配比对COD去除效果具有影响,(10:1)时为最佳配比。经过氨吹脱和混凝沉淀预处理的渗滤液采用UV/Fenton处理工艺,出水中COD可以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1997)中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利用鸟粪石沉淀法从污泥碱性发酵液中回收氮磷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室温下,将浓缩污泥碱性发酵,发酵液中含有大量的SCOD,NH_4~+-N,PO_4~(3-)-P。最佳实验条件为以MgSO_4·7H_2O为镁源,投加方式为间歇投加,p H值为9.25,Mg~(2+):PO_4~(3-)-P摩尔比为1.2∶1,搅拌30 min。NH_4~+-N和PO_4~(3-)-P的回收率分别达到53.3%和97.63%。  相似文献   

5.
棉纺织印染前处理废水水质成分复杂,污染物含量极高,是印染厂污水处理难以达标的重要原因。实验针对常州某印染厂棉纺织印染前处理车间废水水质特性,选取钢铁厂废酸作为混凝剂对棉纺织印染前处理废水进行了混凝试验研究。得出废酸的最佳投加量为30mL/L;混凝最佳搅拌方式为:以300rpm速度快速搅拌2min,以40rpm搅拌10min;助凝剂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以投加4mg/L为宜;最佳沉淀时间为20min。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采用混凝沉淀和气浮工艺处理高浓度土霉素废水,结果表明,作为预处理工艺,这套工艺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石灰投加量为1500mg/L、PAC投加量为2250mg/L、PAM投加量为4mg/L的条件下,混凝沉淀的CODcr去除率达到75.8%,BOD5/CODcr的值由原来的0.15提高到0.32。  相似文献   

7.
皮革废水除铬碱剂筛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化学沉淀是处理含有高浓度铬的皮革废水的有效方法,碱剂的选择至关重要.其决定因素为所生成的铬泥的沉降性能与纯度,而铬泥性质的报导较少。本文比较了五种碱剂:NaOH、MgO、CaO、NaHCO3、Na2CO3,发现它们的Cr去除率均达到99%以上.但铬泥性能差别很大。MgO的铬泥沉降性能非常优越,而NaHCO3、Na2CO3的铬泥很差。铬泥纯度与沉降性能基本正相关。在NaOH和CaO中掺入部分MgO可以较大的改善所生成铬泥的性能.CaO/MgO效果更好而且更经济。CaO最大掺入量可达80%(重量比),最佳投药量以投加后pH=8.3为宜。  相似文献   

8.
石油石化废水中酚含量高,限制了汽提净化水回用效率,需进行脱酚处理。文章采用煤油、span-80、液体石蜡、磷酸三丁酯和NaOH构建乳化液膜,探究其对酸性水汽提净化水的脱酚效率。运用以响应面法(RSM)为依据的Box-Behnken设计,以span-80投加量、液体石蜡投加量、油/内比(油相与NaOH之比)和制乳转速为影响因素,建立了汽提净化水中苯酚去除率的二次回归预测模型,并优化了处理条件。结果表明,液体石蜡投加量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span-80投加量。通过RSM分析得到汽提净化水脱酚的最佳实验条件为:span-80投加量2%(质量百分比),液体石蜡投加量15%(体积百分比),油内比1?1,制乳转速6 000 r/min,此时苯酚去除率达到98.65%。萃取分离后的液膜易于破乳,破乳率达到98.33%,且回收油可循环利用,从而大大节约成本实现资源化。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一种新型树枝状聚合物TE-6CSSNa,并对比氢氧化钠(NaOH)和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SDD),重点考察pH和投加量对实际电镀废水中Cu和Ni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H和投加量都对重金属的去除有较大影响。随着pH或投加量的增加,Cu和Ni残留浓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废水中ρ(Cu)=6.82 mg/L、ρ(Ni)=64.36 mg/L,单独使用NaOH或SDD时,出水都无法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表3中Cu和Ni特别排放限值要求(Cu0.3 mg/L,Ni0.1 mg/L),而采用TE-6CSSNa处理废水,在pH=8.6、投加量为275 mg/L、反应5 min、静置30 min时,残留Ni浓度远低于表3的排放限值,残留Cu浓度甚至低于检出限,说明TE-6CSSNa处理效果明显优于NaOH和SDD,具有重大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高浓度氨氮废水中的氨氮含量,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文章通过研究反应比、pH、温度、钙离子浓度等因素确定了MAP法去除氨氮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比为n(NH4^+):n(PO4^3-):n(Mg^2+)=1:(1.2~1.4):1.2;最佳反应pH为8.5~10.0;最佳反应温度为20-28℃;Ca^2+浓度的最佳值则接近于零。实验采用搅拌10min,沉淀20min,调整到最佳反应条件。氨氮去除率可以达到96%以上。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新疆地区污水厂总磷去除效率有限,出水总磷存在超标排放风险的问题。试验中采用自配不同总磷含量的生活污水,通过小试试验,投加AlCl3进行试验室模拟化学除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进水总磷浓度为2~4mg/L时,投加AlCl3/TP质量比为8.6;进水总磷浓度为6mg/L时,投加AlCl3/TP质量比上升到13.1,出水总磷浓度均<0.5mg/L,AlCl3投加不会改变污水的pH值,化学沉淀最佳时间为30min。建议设计除磷沉淀池的停留时间为25min~30min。  相似文献   

12.
以四川某油田经预处理后的钻井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铁碳微电解方法处理废水,并对其COD去除效果进行研究。介绍了所用试剂、材料及采用的实验方法,考察了铁碳投加量、铁碳质量比、pH值、反应时间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铁碳投加量为0.8 kg/L、铁碳质量比为1:1、pH值3.2、反应时间为150 min的条件下,铁碳微电解方法对钻井废水COD的去除率达到70.25%,可有效降低后续深度处理的负荷,满足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自制的新型外挂式光催化三相循环流化床反应器中进行降解苯胺废水实验。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2h后,材料对苯胺吸附增长缓慢;反应过程中,最佳的通气量,气水比达到15∶1;负载催化剂最佳投加量为3%;单纯活性炭、活性氧化铝在反应初期对苯胺废水的去除能力较强,运行10天后分别降至5%和15%,而Ti O2/AC、Ti O2/Al2O3负载型光催化剂,对苯胺废水的去除效果稳定且基本相同,去除率达90%~95%。  相似文献   

14.
Fenton试剂处理六氯苯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采用Fenton法处理六氯苯模拟废水的方法以及Fenton法处理六氯苯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在H2O2(30%)投加量为500mg/L,Fe2 投加量为1000mg/L,pH=2.5的条件下,经过4h的反应,废水中HCB去除率可达51.65%。  相似文献   

15.
二段混凝沉淀-曝气氧化-砂滤处理印刷电路板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锦文  刘丹 《四川环境》2005,24(6):28-30
探讨印刷电路板废水处理工艺。针对某印刷电路板厂废水水质特点,采用“二段混凝沉淀一曝气氧化一砂滤”工艺对其进行处理。运行结果表明,废水准确分类及预处理、曝气氧化和投加重金属捕捉荆是保证出水达标的重要措施。该工艺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本研究为印刷电路板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条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6.
低渗透油田压裂废水处理技术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低渗透油田压裂废水处理系列实验,研究了降黏预处理-Fe/C微电解-絮凝处理技术,有效地降低了废水的COD,考察H2O2、pH、Fe/C比例、Fe/C加量、Ca(OH)2加量及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此实验的优化工艺条件为:H2O2加量0.5%、pH为1、Fe/C比例1∶1、Fe/C加量5g/L、Ca(OH)2加量3g/L、反应时间120min。  相似文献   

17.
采用活性炭三维电极法对成品油库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分别考察了电解时间、曝气强度、进水p H值和电解电压对成品油库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佳处理效果的工艺条件为:电解时间为90 min,曝气强度为15 L/min,进水pH值为3,Fe2+投加量为1.0 g/L,电解电压为20 V。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废水中COD去除率可以达到82%以上。  相似文献   

18.
高盐废水盐度高、硬度高,含有机物、重金属等多种污染物,是一种难处理的工业废水。针对高盐废水钙镁离子浓度高的特点,采用几种软化药剂和吸附剂去除高盐废水中的钙镁离子,分析药剂种类与投加量对废水中钙镁离子去除率的影响,筛选出去除效果较好的药剂,通过改变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和反应时间,探究钙镁离子去除率最佳的试验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投加氧化钙+偏铝酸钠和HTC_S-400-MgAl对水中钙镁离子的去除效果相对最好;对于投加氧化钙+偏铝酸钠的处理,搅拌速度对钙镁离子去除率影响最大;对于投加HTC_S-400-MgAl的处理,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和反应时间对钙镁离子去除率有较明显的影响;两种药剂在高盐废水的钙镁离子去除方面均具有很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工艺过程产生的工业废水处理问题未有关注。首次采用钡盐沉淀法处理纳米银工业废水,考察了反应温度、p H值、钡盐种类等因素对废水COD (化学需氧量)及色度去除率的影响。其最佳工艺条件如下:反应温度15℃,初始p H值10. 5,反应时间1h,每100mL废水投加二水氯化钡8g;废水COD去除率为85. 6%,色度去除率高达97. 1%。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表明:纳米银工业废水中存在醌-氢醌类化合物,此羟基醌类化合物可与溶液中的钡离子反应生成沉淀而得以去除;另外,新生成的硫酸钡细微颗粒带正电,絮凝沉降过程对废水中的羟基醌类化合物存在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注空气低温氧化辅助热采废水的处理进行实验研究,先进行混凝处理,再分别采用Fenton氧化法和二氧化氯氧化法对废水氧化处理。结果表明后者效果较好,二氧化氯最佳投加量为300 mg/L,催化剂活性炭-Ni投加量为2.5 g/L,反应2 h,COD_(Cr)降低至129.14 mg/L,去除率达到95.29%,出水无色透明。二氧化氯氧化法适合于海上油田注空气低温氧化辅助热采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