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污泥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污泥前置及后置的处理。污泥前置处理可以通过微生物自身的新陈代谢和微生物种群之间捕食作用,以及对工艺和反应器的改良来实现污泥减量。污泥后置生物处理是指污泥消化,可以使用高温-中温共相厌氧消化和蛋形污泥消化器对污泥进行减量;这些方法从不同侧面反应了目前污泥生物处理研究现状以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污水处理厂中大多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废水,此法通常会产生大量剩余污泥,而污泥的处理处置费用较高,并且处置不当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若从源头控制减少污泥的产生则是更为理想的污泥减量方法.本文介绍了几种污泥源头减量工艺技术,如微生物强化技术、微生物固定化技术、解偶联技术(投加解偶联剂、好氧-沉淀-厌氧工艺)、强化隐性生长(物理、化学及生物法溶胞)及微型动物摄取污泥和捕食技术等,并阐述了各技术应用情况,为污泥处理技术人员提供参考方案.在水处理工程中需结合实际情况考虑选用合适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污水处理厂处理量的快速增长,传统的污泥处理处置方法已经不能完全解决污泥的出路问题,污泥过程减量技术已成为解决剩余污泥难题的最佳方法。根据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的减量机制,污泥过程减量技术可归纳为溶胞-微生物隐性生长、代谢解偶联、微型动物捕食和维持代谢四大类。对各类技术的对比分析可知,通过污水处理工艺革新实现污泥减量要明显优于外加化学氧化剂、解偶联剂、微生物制剂和原后生动物的方法,这将成为今后污泥过程减量技术研发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微型动物捕食作用减量污泥的技术主要有淹没式生物膜法、两段生物反应器、微型动物直接接种法和蚯蚓生态滤池.其中,淹没式生物膜技术和蚯蚓生态滤池技术已在工程上得到应用,这2种技术污泥减量效果明显,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和成本低等优点.提高磷或氮磷去除率是微型动物捕食污泥减量技术共同面临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工艺设计,消除两段生物反应器的污泥膨胀和泡沫,解决蚯蚓生态滤池在工程应用中出现的布水不均匀,局部积水和污泥堵塞等问题.深入研究微型动物捕食污泥减量系统中食物链动态平衡代谢机理,以及填料性质、水力负荷、污染物负荷和温度等工艺条件和环境因素对食物链的影响,对于进一步研究食物链生长动力学,强化微型动物捕食污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微型动物捕食污泥减量工艺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型动物捕食污泥减量技术主要有淹没式生物膜法、两段生物反应器、微型动物直接接种法和蚯蚓生态滤池.其中,淹没式生物膜技术和蚯蚓生态滤池技术已在工程上得到应用,这2种技术污泥减量效果明显,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和成本低等优点.提高N,P去除率是微型动物捕食污泥减量技术共同面临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工艺设计,消除两段生物反应器的污泥膨胀和泡沫;解决蚯蚓生态滤池在工程应用中出现的布水不均匀、局部积水和污泥堵塞等问题;深入研究微型动物捕食污泥减量系统中食物链动态平衡代谢机理,以及填料性质、水力负荷、污染物负荷和温度等工艺条件和环境因素对食物链的影响,对于进一步研究食物链生长动力学,强化微型动物捕食污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剩余污泥产量大、处理与处置费用高等问题,利用污泥原位减量技术减少污泥量,对于降低污水厂处理费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本文主要从溶胞-隐形生长、解偶联代谢、内源代谢、微生物捕食等机理方面介绍污泥原位减量技术,分析当前工艺应用情况,指出减量技术现存的问题,为其技术更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兵  宫航  任宏洋 《环境工程》2013,(Z1):247-250
目前常见的活性污泥减量技术主要包括解偶联技术、微生物的捕食作用以及隐性生长三种方法。基于臭氧氧化溶胞作用从而强化细菌隐性生长的污泥减量技术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及良好的应用前景。着重探讨了臭氧溶胞作用的机理及溶胞过程的影响因素。考虑到污泥减量技术在实际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探讨了臭氧溶胞对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污水处理过程中原位剩余污泥减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邓毛程  李青 《环境工程》2014,32(9):6-10
剩余污泥的处置问题日益突出,污泥减量化在污水处理系统的整个环节具有重要地位,基于污泥减量的各种微生物代谢机制,如溶胞-隐性生长、解偶联代谢、维持代谢等,从两个角度对目前取得较好减量效果及应用前景的原位剩余污泥减量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介绍:1)基于传统生物废水处理工艺的改革,提出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增加新型预处理方式、强化膜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及对传统成熟污水处理工艺进行组合、改进,介绍近年来在实验室及小试规模污水处理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以在实现污泥减量的同时保证出水水质。2)宏基因组技术在污泥减量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开发新型微生物培养技术、筛选特定功能基因及活性物质,在污水处理和污泥减量中充分利用未培养微生物资源。最后提出污泥减量技术的研究重点及方向,包括加强对污泥减量技术的经济评价、效益分析;充分利用数学工具、开发数学模型,优选可以反映实际生产情况的工艺参数;在基础研究及工程应用过程中加强高端检测手段的应用,深入有机污染物降解途径与微生物生长关系的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9.
利用微型动物减少污泥产量的工艺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适宜的条件下,活性污泥系统中可以生长出大量的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微型动物,这些微型动物在活性污泥中起着捕食者的作用,它们可以通过捕食,将污泥转化为能量、H2O和CO2,从而使污泥量减少。蚯蚓生物滤池工艺、两段式生物反应器工艺和淹没式生物膜工艺是目前国内外常见的3种利用微型动物减少污泥产量的工艺,本研究介绍了这3种工艺的污泥减量效果,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旁路水解酸化技术既能实现污泥减量,又能为污水脱氮除磷补充碳源。采用水解酸化作为污泥旁路减量化技术,研究其污泥减量的运行性能和机理,同时考察了对污水处理工艺污染物去除的影响。采用污泥水解酸化旁路处理,得到污泥减量率为30%,其中水解酸化的贡献为0.7%,延长污泥龄贡献为17.1%,能量解偶联等贡献为12.2%。污泥水解酸化旁路处理对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的出水水质以及微生物活性影响不显著。水解酸化过程中会降低微生物脱氮活性,但对污水处理主反应器中微生物活性影响较小。污泥旁路水解酸化污泥减量工艺中,对污泥减量机理的解析,需要综合考虑水解酸化与污泥龄等对污泥减量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