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江西九岭地体南缘武功山地体北侧以及其间的萍乐盆地内,有大量的逆冲推覆构造分布。逆冲推覆构造的类型有两种──逆冲推覆型和重力滑覆型。逆冲推覆构造具有横向上对冲挤压,纵向上多层滑动的特征,据此笔者建立了一个可能的多层滑动──对冲挤压模式,并根据地质和同位素年龄资料讨论了逆冲推覆构造的演化历史,指出区内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时间为中生代晚期(119.6Ma)。  相似文献   

2.
皖南地区推覆构造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指安徽省南部,包括南起东至—绩溪、北抵芜湖—郎溪、西自皖赣省界、东止与皖苏及皖浙接壤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以铜、铁矿产资源丰富而引起我国地质界的广泛关注,地质研究程度也比较高。然而,对这一地区的构造性质的研究,尽管意见纷纭,但作为推覆构造来探讨的,至今尚未见有专门的报导。近年来,笔者在野外工作过程中,发现许多地段都存在飞来峰(体)与构造窗,从而为确认皖南地区存在推覆构造揭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3.
大量的钻孔资料表明,浙江西北部长兴、湖州等地,地质层体结构相当复杂,古生代和中生代地质构造特征与邻区苏南、皖南明显一致,是中生代以来推覆构造强烈活动区。  相似文献   

4.
江南造山带东端北缘皖赣相邻的鄣公山地区广泛分布一套浅变质强变形的新元古代早期火山-沉积岩系。区内自晋宁主造山期以来历经多期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沉积作用。本文着重对鄣公山地区陆内造山阶段形成的逆冲-推覆构造进行讨论,区内北东-北东东向展布的、自北向南多层次中高角度叠瓦式逆冲-推覆构造为最显著的构造变形,由瑶里-鄣源-江潭为主逆冲-推覆断层的北部平里-凫峰逆冲-推覆系和以清华-官坑-五城断裂为主逆冲-推覆断层的南部鄣公山-漳前逆冲-推覆系,以及它们内部次级叠瓦状逆冲断层组合而成。逆冲-推覆构造主体形成于早燕山期。逆冲-推覆体自北向南增生,具前展式扩展方式,推覆体属未脱离"母体怀抱"的短距离运移。逆冲-推覆构造形成于印支-南海板块向北强烈推挤的区域动力学背景下。  相似文献   

5.
为了交流与促进我国推覆构造研究工作的进展,并纪念李毓尧等先生撰写的名著《宁镇山脉地质》发表五十周年,由学部委员、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马杏垣教授倡议,构造地质、地质力学、石油地质和地震地质四个全国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与江苏、安徽的地矿、地震、石油、冶金、煤炭、地质院校等单位共同筹备的全国推覆构造及区域构造研讨会,于一九八五年十月十七日至二十六日在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有关部门近二百位地质构造学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的三百五十  相似文献   

6.
在对西秦岭重点地区地质建造、结构构造等研究基础上 ,结合前人工作成果 ,对西秦岭造山带地质结构、构造演化及成矿作用等提出了新的认识 ,包括 :1,首次对前人在西秦岭北带厘定的晚泥盆世磨拉石地层 -大草滩群 (D3dc)进行分解 ,认为它是晚泥盆世滨浅海相砂岩、粉砂岩及碳酸盐岩在不同地段分别逆冲到二叠系、侏罗系及白垩系之上所形成的岩片叠置体系。并根据构造解析的原则 ,结合区域地层结构 ,将西秦岭北带构造 -地层体划分为三个单元 ,即上古生界 -中生界表构造层次准原地系统、古生界浅构造层次推覆岩片及元古界中深构造层次推覆岩片 ,它们相互叠置而成的西秦岭北带的岩片堆垛体系 ;2 ,对西秦岭西成矿田的研究表明 ,西成矿田的容矿地层不仅包括泥盆系 ,而且还包括元古宇 ,其中最大的矿床 -厂坝 -李家沟超大型铅锌矿床产于元古宇而不是泥盆系 ,西成矿田是后生热液矿床而不是海底喷流沉积矿床 ,它的形成完全受元古宇构造岩片由西向东的逆冲 -推覆及其所造成一系列构造效应所控制 ;3 ,西秦岭南带勉略构造带为一构造走滑体系 ,产于勉略带的蛇绿岩与产于勉略宁地块内部的蛇绿岩是同一时期、同一构造背景的产物 ,为中新元古代板快构造演化的记录 ,在南秦岭 ,不存在可靠的晚古生代蛇绿岩  相似文献   

7.
江西九岭南坡韧性剪切带与推覆构造成因联系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基本构造特征与运动机制、变形变质作用与构造层次及形成时代等方面,阐述了江西九岭南坡韧性剪切带与推覆构造的各自特征及其关系。指出:两者无直接的成因联系,前者并不是后者的根带,它们是不同运动机制、不同构造层次、不同地质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桐柏—大别山链南缘及其前陆地区的构造变形研究入手,划分出区内两期两种型式推覆构造,即印支—燕山早期对冲式推覆构造和喜山期背冲式推覆构造。并综合分析了它们的结构,推覆方向和规模等,讨论了它的形成演化机制和油气勘探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最新的遥感油气勘查,结合已有的油气地质和油气地球化学资料,对藏北地区油气资源进行了初步评价,认为该地区油气资源总量为40~60亿t左右。勘查重点放在羌塘地区的西北部,尤其是地球化学异常低值区具有大型推覆体构造的复合部位,最有希望找到亿吨以上整装油气田。  相似文献   

10.
<正> 阿尔纳博尔逆断层出露在本阿尔纳博尔的西侧,是一条大逆断层,其上盘是阿尔纳博尔推覆体中的刘易斯花岗片麻岩,下盘为寒武系下部叠瓦状构造体(图1)。刘易斯花岗片麻岩紧贴逆断层一面发生了强烈的糜棱岩化,而且塑性变形作用产生了一个宽约10m 的、由板岩组成的板状体。这条剪切带的宽度还不太清  相似文献   

11.
从 6个方面分析了地质系统的复杂性 ,并划分出 6个地质动力系统和 2 8个地质动力学作用方式 (子系统 )。讨论了非线性地质动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矿动力系统的非线性特征及其研究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酸雨变化特征、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湖南省1993-2000年监测酸雨的数据资料,对湖南省酸雨的变化特征、分布及目前的状况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降水pH值小于5.0的强酸性降水地区主要分布在湘中南和西南部,弱酸性降水区则分布在湘中地区;除怀化和洪江两地外,湖南降水阴阳离子基本平衡;湖南地区降雨为典型的硫酸型降雨,酸雨的形成主要受局地源的影响,其次是土壤、地形、气候和中远距离的输送等自然因素的作用.笔者认为能源结构和工业污染物等社会因素在酸雨的形成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 ,卡林型金矿曾被当作典型层控矿床。但近年来在美国卡林型金矿带的一系列找矿新进展说明 ,地层对于成矿的意义不如构造和深源的成矿流体。对于第三纪热点活动、岩浆作用及卡林型金矿形成之间相互关系的新认识 ,为卡林型金矿的找矿突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我国滇黔桂、陕甘川等卡林型金矿集中区在许多方面可与美国卡林型金矿对比 ,在找矿方面也应打破单一沿层找矿的旧框框 ,开拓新思路 ,注意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及有岩浆或深源热液活动的部位找矿。  相似文献   

14.
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改变了河流水流条件,也影响了污染物在水体中的稀释、扩散、降解和转化过程,其岸边污染带的影响范围将发生变化.笔者通过对湖南衡阳水源污染事件发生时的水流条件、水质状况的分析,对事件发生的水域进行流场及浓度场模拟计算,研究了河道型水库与天然河流岸边污染带的变化特性,并对已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但又易被忽视而引起的环境问题,提出了一些初步看法与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下扬子区中上元古界,可以分为四个构造层次.中元古界早期构造层,为一套巨厚的地槽型火山碎屑岩及砂泥质复理石建造,形成于1900-1400Ma;中元古界晚期构造层,为滨海——浅海——半深海砂泥质复理石建造.形成于1400-1000Ma;晚元古界早期构造层,为山前凹地或山间盆地磨拉石堆积,形成于1000-800Ma;晚元古界晚期(震旦系)构造层,则为砂泥质、硅质、碳酸盐岩夹冰碛砾岩建造,形成于800-600Ma.这些构造层之间不同形式的接触关系都代表着不同性质的构造运动,九岭群和修水间的修水运动,形成扬子准地台的雏型;上溪群和历口群邓家组间的祁门运动是形成扬子准地台的主褶皱幕;历口群铺岭组和震且系间的休宁运动,只使地壳抬升.这些不同性质的构造运动,也是推动地质历史演化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6.
根据扬子地块西北缘、西南缘卡林型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可以将它们划分为三种矿床地球化学类型 :Au -As-(Sb)型、Au -Hg -(Tl或U)型和Au -Sb -黄铁矿型金矿床。Au -As-(Sb)型金矿床可以成为超大型金矿床。Au -As-(Sb)型金矿床的含矿建造富含有机质、沉积成因的黄铁矿和Au、As、Sb、Fe、S等。它们属于还原环境形成的黑色沉积岩系。其构造背景是被动大陆边缘的裂谷带和裂陷沉降盆地。Au -As-(Sb)型金矿床含矿建造的干酪根是Ⅱ型干酪根 ,其原始有机母质是还原环境中形成的海相菌藻类生物演化成的腐泥型有机质。大型或超大型金矿的干酪根的元素组成显示 ,含矿流体的脱碳作用和内生氧化作用在成矿过程中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贵州下石炭统祥摆组 (黔中九架炉组 )铝土矿钪来源与演化、钪地球化学特征和钪与稀土元素的相关性。铝土矿的稀土模式及某些参数与震旦系南沱组粘土岩和陡山沱组白云岩具一致性表明 ,铝土矿的钪与稀土元素可能来自早期的粘土岩和碳酸盐岩类。最后 ,根据硫同位素组成和Eh -pH图解 ,讨论了铝土矿 (Sc)矿床的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18.
湘西湘中新元古界—古生界是金锑砷等金属矿床的重要产出层位。岩石地层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对于认识矿源层以及矿床成因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单一地球化学过程产生的地质体中元素含量趋向于正态分布的认识 ,对于湘西湘中的新元古界—古生界中的微量元素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新元古界的板溪群和震旦系是Au、Sb、As的重要含矿建造 ;Pb在奥陶系、志留系中显著富集 ;Hg在寒武系和奥陶系中明显富集。古生代各地层中Sb、As、Hg、Au等成矿元素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后期成矿作用的影响 ,泥盆系和石炭系中Sb、As的高平均含量是由成矿叠加作用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丹寨汞金矿床是与古油藏共生的金属矿床 ,产在古油藏的边缘 ,矿区内发育大量的油气演化产物沥青、含烃有机包裹体等有机质 ,可见该矿床与古油藏有密切的地质关系。对矿区内卤素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 ,矿区内溴、碘的富集程度远比氟、氯高 ,这与古油藏油田卤水的形成演化有关。而且 ,油田卤水是该矿床成矿热液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0.
中生代后期 ,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使胶南地体拉分 ,断陷形成胶莱盆地。这一突发地质事件在盆地底部地势低洼部位形成局限水体 ,接受周围古老地层风化剥蚀产物的沉积而形成富含有机质、富金的莱阳群一段含矿岩系。此突发地质事件晚期的进一步改造成矿作用导致在含矿岩系不同岩性中形成不同类型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