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化工铬渣在炼铁烧结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化工铬渣用于炼铁烧结配料的工艺,对烧结和炼铁技术经济指标的作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情况,为化工铬渣的利用找到了一种经济合理的方法,是跨行业综合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铬渣产量大、毒性剧烈,是严重污染环境和危害人类健康的危险废物。本文介绍了铬渣烧结连铁的解毒原理和工艺处理过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了铬渣烧结炼铁的可行性。研究对比了掺加铬渣前后成品矿的浸出毒性和"三废"排放情况,得出了铬渣烧结炼铁的最佳掺加量。结果表明,控制铬渣掺加量在1.5%以内,成品矿的性能指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所排放的污染物能达标排放。从而达到铬渣解毒目的,实现铬渣的资源化和无害化。  相似文献   

3.
铬渣作为一种危险废物,大量堆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简要介绍了各种铬渣解毒方法,着重介绍了铬渣烧结炼铁技术,并以辽宁省锦州铁合金集团为例,介绍了铬渣炼铁应用实例,阐明铬渣炼铁技术是目前解决铬渣污染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4.
含铬废渣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着重介绍了重庆东风化工厂铬渣综合治理的成效。其中包括该厂已成功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铬渣作玻璃着色剂,钙镁磷肥助熔剂,炼铁烧结熔剂等利用途径及其还原解毒机理,以及在水泥等建材方面的应用尝试。  相似文献   

5.
利用自养煤矸石砖技术治理铬渣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匡少平  徐倩 《环境工程》2003,21(5):43-45,65
本研究通过焙烧试验 ,对利用自养煤矸石砖技术治理铬渣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在自养煤矸石砖的焙烧过程中 ,其中炭和自身热量能将铬渣中六价铬还原成 (三价铬 )。本研究确定了该铬渣治理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解毒彻底、稳定性强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铬盐主要有两种生产工艺:少钙焙烧工艺和无钙焙烧工艺。本文从化学反应原理角度分析了两种工艺废渣的产生特性,通过试验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了两种工艺废渣的污染特性。结果表明:1)无钙焙烧工艺产生的铬渣量比少钙焙烧工艺铬渣量少,但铝泥和芒硝的用量有所增大;2)无钙焙烧工艺铬渣中残留的总铬量比少钙焙烧工艺多,但六价铬含量比少钙焙烧工艺少;3)少钙焙烧工艺铬渣中有铬酸钙残留,铬渣治理难度更大;4)两种工艺残留的铝泥和芒硝的性质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7.
铬渣处理技术与综合利用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铬渣污染现状,介绍了铬渣污染途径及危害,列举了铬渣无害化处理的技术,包括酸性还原法、碱性还原法、碳还原法、微生物解毒法、干式还原法和固化/稳定化处理法。对铬渣的解毒方法和固化/稳定化技术进行了比较。概述了铬渣的部分利用现状。铬渣用于制砖、铬渣用于制造微晶玻璃、铬渣作为玻璃着色剂、铬渣用于制造耐火材料、铬渣用作炼铁熔剂、铬渣用于制钙镁磷肥。总结了目前铬渣处理技术与利用现状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含铬废渣的综合利用途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铬渣的综合治理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铬渣的污染方式和解毒机理出发,分析了铬渣的综合处理方法,并针对我国菱美矿资源丰富的特点,提出用铬渣与轻烧氧化镁合成有实用价值的高级镁质耐火材料,该工艺具有处理铬渣能力大,解毒效果好、工艺操作简单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铬渣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铬渣产量大、毒性剧烈 ,是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和危害人类健康的危险废物。介绍了铬渣各种无害化处理方法的解毒机理、工艺过程和应用实践 ,阐述了对铬渣进行综合利用的途径 ,并就铬渣的防治前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铬元素是现代工业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但有钙焙烧工艺产生的铬渣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巨大的危害。介绍和分析了国内外铬渣处理处置的主要方法及其优缺点,国外集中于铬渣的无害化处理,而国内则以铬渣的综合利用为主。在越来越注重环境效益和资源利用率的今天,铬渣的综合利用更能获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微波辐照解毒铬渣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含铬废渣微波辐照解毒新方法进行了基础性研究,主要包括铬渣和还原剂--煤在微波场中的升温行为,操作条件(微波功率、辐照时间、配比、煤渣质量)对铬渣中Cr6+转化率的影响.应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铬渣和煤均能吸收微波能,且煤是很好的碳质还原剂;微波功率、辐照时间、配比的提高有助于转化率的提高;初始w(C)达20%后,反应速率基本不受含碳量的影响;煤渣质量的增加对转化率有一定影响,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米糠在微波条件下解毒铬渣中六价铬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铬渣中含有毒性较强的六价铬化合物,其严重污染环境。为探讨米糠解毒铬渣的可行性,以米糠作为解毒铬渣的材料,在微波条件下对铬渣中的六价铬进行解毒实验研究。利用正交实验对铬渣中六价铬的去除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开展单因素实验进一步研究确定了铬渣中六价铬去除的最佳条件,并对解毒后的含铬米糠是否具有危险废物的浸出毒性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当米糠与铬渣质量比为2.5:1,微波作用时间为5min,微波功率为900W时铬渣中六价铬的去除率最大,为72.2%,且解毒后米糠中六价铬的浸出较小,低于国家最高允许浓度标准。  相似文献   

13.
利用铬渣烧制彩釉玻化砖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基料中加入20%的铬渣和一定量的熔剂,控制成型压力,烧制各工序的参数及条件,在电炉、倒焰窑、隧道窑和辊底窑中烧样测试。选择不同熔剂的2种配方,烧成的彩釉玻化砖其Cr(VI)浸出量低于5mg/kg,理化性能完全符合国际标准GB11947-89要求。对六价铬在烧制中的解毒机理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钢渣处理和钢渣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对钢渣实施改质处理是提高钢渣资源化率的有效途径。通过高温成分改质、电子束辐照改质钢渣,和对钢渣改质机制的研究,解决钢渣应用中的体积不稳定性、易磨性和活性问题。该技术的研究可为寻求大宗量应用钢渣的途径和开发出高质量的钢渣产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典型场地铬(Ⅵ)迁移路径分析及耐铬植物初步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典型铬渣堆存场地铬(Ⅵ)迁移路径分析,说明对含铬(Ⅵ)废物/土壤的处置/修复,阻止铬(Ⅵ)进一步扩散迁移已成为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当务之急.在实验中初步筛选出高羊茅、芦苇、马特、蓖麻4种耐铬植物,其生长发育受铬(Ⅵ)影响较小,且与微生物协同作用还可有效还原土壤中铬(Ⅵ),为控制铬(Ⅵ)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与大气扬...  相似文献   

16.
三氧化二砷冶炼过程中产生大量含砷废渣,此类废渣对环境的危害极大,目前国内外常规的稳定化技术、固化技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其对环境的危害,通过大量的试验和实践,证明此类废渣在水泥行业中能有效地被利用,可彻底地消除三氧化二砷冶炼过程中的废渣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7.
赵蕊  高圣喜  樊杰 《环境工程》2012,30(6):85-87
本钢钢渣资源化项目建成前,本溪钢铁集团的钢渣处理一直是采用热泼和炉前粒化相结合的方式。由于处理方法的问题,渣铁分离不好,造成了大量渣钢流失,尾渣无法利用,污染环境并且占用大量的土地。介绍了本钢钢渣资源化项目中选用热闷法及热闷装置处理转炉钢渣,经过两年的生产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钢铁渣粉对混凝土中钢筋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朴星君  朱桂林  孙树杉 《环境工程》2011,29(3):91-94,102
钢渣和矿渣是冶炼钢、铁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由于其矿物组成与水泥熟料相似,具有水硬胶凝性能,所以被用作混凝土掺合料.钢铁渣粉是钢渣粉和矿渣粉接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试验表明,钢铁渣粉的使用能够保留钢渣粉和矿渣粉单掺时的优点,弥补单掺时的缺点,对钢筋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吴跃东  彭犇  吴龙  闾文  张国华 《环境工程》2021,39(1):161-165
我国每年有超过1亿t的钢渣副产品产出,但目前国内钢渣综合利用率低,仅为30%左右,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较大,尤其是在道路建设和钢铁企业内循环利用方面。针对钢渣安定性以及尾渣资源化利用问题,对国内外现有钢渣预处理技术以及综合利用技术进行了论述。而国内新一代钢渣辊压破碎-余热有压热闷技术,实现了钢渣处理的装备化、环境友好化和高效化,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工艺,基本克服国内外多种传统技术存在的适用性小、安定性差以及污染等问题。同时,建议应开发高附加值、低排放的新型综合利用技术,改变利用技术单一的现状;对钢渣进行深度的基础研究,力争解决钢渣的低膨胀性问题,改变钢渣无法在结构混凝土中应用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随着含铬材料的大量使用,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渣。其中六价铬对人体及环境有很大的毒害作用,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资源化处理。本文基于此,详细综述了国内外铬渣处理技术及综合利用进展,药剂稳定化技术处理铬渣将成为铬渣稳定化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无论从环境还是经济角度考虑,都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