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曝气生物滤池在脱氮除磷工艺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曝气生物滤池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 ,介绍了曝气生物滤池进行脱氮除磷的工艺 ,着重对PASF脱氮除磷工艺的原理、特点进行阐述 ,提出结合活性污泥与曝气生物滤池进行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能成功解决常规脱氮与除磷的泥龄矛盾、反硝化与聚磷菌厌氧释磷的矛盾 ,提出各种组合工艺为曝气生物滤池在污水处理中应用提供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和式和阶段曝气组合工艺,具有抗冲击能力强,有机物去除率高等特点。该工艺组合中微生物经常受到的冲击有进水COD、BOD、碱度和曝气池低溶解氧。所采取的措施分别有:终水回流稀释、PH值控制、营养盐浓度控制、原水预曝气等。  相似文献   

3.
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工艺与设计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论述了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原理、构造及其滤料作用机理,提供了一种利用粉煤灰和粘土生产生物滤料的配方和生产工艺流程,并对当前曝气生物滤池滤料研究进行了归纳,介绍了几种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基本类型及其组合流程。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工艺设计与计算主要包括滤料体积、滤池总面积、滤池高度、布水布气系统、反冲洗系统以及污水与滤料的接触时间等。作为实例,对水量为2500m3d小区污水曝气生物滤池(DC、DN)进行了工艺设计。  相似文献   

4.
古腾  吴勇  王橚橦 《环境工程》2018,36(1):20-24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分散、流量小的特点,探讨了曝气生物滤池-模块化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COD、NH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05%、95.29%、67.65%、91.42%,出水水质较稳定,可达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组合工艺中沉淀池、厌氧池为前处理,曝气生物滤池为核心处理工艺,模块化人工湿地为深度处理单元。该组合工艺运行成本低、可全天候自动运行,适用于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二级活性污泥新型生物组合工艺对SBR工艺进行改造。改造后,废水处理装置处理负荷可以提高到原SBR工艺的2倍,处理后出水可稳定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且改造后曝气系统比原来的射流曝气节省电耗50%以上,不但解决了企业的废水处理问题,也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柠檬酸废水(二级出水)具有可生化性差,难生物降解的特点,可采用Fenton氧化-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进行处理。试验表明:当H2O2投加量为最优化条件下的0.6m L/L时,Fenton氧化-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对COD有着良好并且稳定的去除效果。其中,Fenton起到改善废水可生化性作用,通过去除废水中的类腐殖酸、类富里酸组分,可以将废水ρ(BOD5)/ρ(COD)从0.26增加到0.75,后续曝气生物滤池继续对COD进行生物降解,组合工艺在15 d的连续运行条件下,COD去除率稳定在85%以上,出水ρ(COD)<50 mg/L。  相似文献   

7.
以实际工程调试为依据,阐述了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的原理和特点,通过运行结果分析及运行费用核算得出结论:该套组合工艺对地处北方的肉类加工企业,是一个技术可行、比较经济的废水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8.
采用臭氧-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对石化废水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系统探讨了pH值对臭氧氧化单元的影响,组合工艺对废水中COD、UV254的去除效果,对废水中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以及荧光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为10 mg·L-1,接触时间为4 min,pH值偏碱性时,臭氧预氧化石化二级出水效果较好.臭氧氧化能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物质,使得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 000的有机物比例增加约15%,有效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有利于后续曝气生物滤池的运行.在曝气生物滤池的停留时间为3 h,气水比为3∶1时,组合工艺对COD、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0.8%和45.8%.在最佳运行条件下,进水平均COD为86.5 mg·L-1时,组合工艺出水平均COD为49.4 mg·L-1.  相似文献   

9.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是一种新颖的膜-生物处理组合工艺.在MABR中,曝气膜既提供曝气又兼做生物膜生长的载体.气相(曝气膜内腔)中的氧是通过膜/生物膜的界面扩散进入生物膜内,而液相(废水)中的底物是从生物膜/液相界面上进人生物膜.MABR突出特征是无泡曝气以及氧和底物的异向传质导致的生物膜功能活性层化,对高需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曝气-催化氧化-SBR工艺对富含乙酸乙酯废水进行了处理,并确定了最佳实验室参数。实验表明,该组合工艺可有效地去除废水中所含高浓度乙酸乙酯,出水COD<150mg/L。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室内实验并结合实际工程研究了一种新型组合式人工快渗系统处理氨氮负荷较高的污水。结果表明,简易曝气装置有效降低了人工快渗池的污染物负荷,保障了整个系统的出水水质。实际工程中,经过简易曝气池的预处理,人工快渗池的水力负荷可达2.5 m/d,降低了人工快渗系统的占地面积,出水COD、氨氮、总氮等指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T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试验采用一种改进AB工艺 ,旨在提高传统AB工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氮、磷去除效果。平行对比试验的结果表明 :在不扩充池容的情况下 ,仅在传统AB工艺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调整 ,改进AB工艺可以较好地缓解传统AB工艺在生物脱氮除磷过程中存在的碳源相对不足问题 ;在保持有机物高效去除的前提下 ,与传统AB工艺、间歇曝气工艺相比较 ,改进AB工艺的TN、TP去除率显著提高 ,分别达到 79 8%和 90 6 1% ,出水CODCr、TN和TP等各项污染指标均能实现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3.
加压曝气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对加压曝气工艺、设备等进行初步研究及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加压曝气是高效生物处理装置,在压力为0.2MPa的时候,停留时间为6h的条件下,能够稳定运转,并且容积负荷达3kgCOD/m ̄3·d,COD去除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水蚯蚓原位消解污泥过程中,曝气参数的设定十分重要。为评价曝气能耗对水蚯蚓消解污泥的影响并设定适宜的曝气量,研究污水处理系统耦合水蚯蚓后不同曝气梯度下的运行情况,并对耦合水蚯蚓前后的系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溶解氧最适范围为2~3 mg/L,曝气能耗约为0.19 kW.h/t;溶解氧高于3 mg/L时系统能效并无提高,且能耗增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间歇曝气工艺改进AB法工艺氮磷脱除功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AB法工艺氮磷脱除功能较弱的特点 ,提出了采用间歇曝气工艺改进AB法工艺氮磷脱除功能的试验方案 ,并以AB法工艺污水厂实际污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小试研究。结果表明 ,连续流间歇曝气工艺简便易行 ,在碳源满足脱氮除磷要求的条件下 ,能明显提高氮磷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6.
张晓杰  苏宏 《环境工程》2010,28(5):51-53
介绍百乐克污水处理工艺的特点,监测了各点总磷实际变化情况,总磷去除率为22%,不能达标排放,加铝盐和铁盐均可以达到排放标准。最佳的除磷工艺是脱水污泥直接进入曝气池,经5 h曝气,总磷<0.5 mg/L,去除率达92%,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
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改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定龙 《环境工程》2004,22(5):19-21
针对武进夹山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设计及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厌氧与SBR 混凝法相结合的渗滤液处理工艺改进方案。研究表明 :SBR及混凝处理的CODCr最大降解率分别达 4 2 5 %、6 3 0 % ,SBR法正交试验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是 :曝气时间 30h ,闲置时间 6h ,污泥浓度 5 0mg L ;化学混凝对SBR法处理的出水有较好处理效果 ,其最佳进水pH值应控制在 9 0左右。最后 ,结合填埋场现有的处理工艺及运行现状 ,对处理工艺改进方案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搅拌散气曝气的技术原理,并说明其相对传统主流微孔曝气技术的优良性和节能性特点。搅拌散气曝气技术具有曝气性能好,动力效率高,能耗低,工艺适应性好的技术特点。通过标准活性污泥法的工程实例,实际处理量为2.88×104~5.3×104m3/d的污水处理厂,BOD去除率达90%,处理单位水量的消耗电量为0.0732 kW.h/m3,与同类曝气设备的应用进展情况对比表明,搅拌散气曝气技术因其控制的灵活性和节能潜力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及推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UASB+SBR法处理某海洋油田产生的采油废水。针对该废水难降解和高盐度的特性,探讨总盐度、Cl-浓度、处理负荷、曝气时间等因素对生物处理过程的影响,为工程设计及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不同曝气工艺对佛山水道水质DO和COD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现场模拟试验,探讨了雾化管、射流器、橡胶坝和叶轮4种曝气工艺对改善佛山水道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工艺的平均复氧效率(14.3%~36.6%)和对COD的平均去除率(9.6%~24.6%)显示了较大差异。橡胶坝和雾化管曝气工艺的复氧效率较高,而叶轮和射流器曝气工艺则对COD去除有较好效果。在曝气并结合混凝的对照试验中,投加絮凝剂有助于提高水中DO和去除C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