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视域下新型林权利益冲突及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英 《环境保护》2020,48(10):50-54
目前,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正发生着重大变化。我国政府顺应时代新要求,高度重视林业发展,利用林业碳汇等"无形"林产品的生态服务功能,实现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价值。现行法律尚未对林业碳汇等新型林权进行界定,如何设计有效协调新型林权利益冲突的法律机制,化解各新型林权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成为促进林业资源利用、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议题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法律层面考量新型林权利益冲突,探究新型林权利益冲突的表征及原因,指出通过法律重塑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辐射面、标准适用性和市场化补偿机制是解决新型林权利益冲突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的加剧造成了森林生态的紊乱,暴露了虫害、污染、火灾等隐藏问题,为欧洲森林的可持续管理带来挑战。欧盟委员会于2021年7月出台了《欧盟新森林战略2030》,旨在通过一系列行动计划保护森林、扩大森林面积,恢复森林生物多样性,发展森林生物经济,助力欧盟实现气候中立。本文解构《欧盟新森林战略2030》的主要内容,分析其主要特点,在推动森林政策落实、加强森林可持续管理、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总结了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公平和效率问题是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古老的问题。西方经济学以追求最大效益为目的,主张效率优先,但同时也主张要具有公平调节效益再分配的机制。考虑公平问题是制定气候变化政策、制定和履行气候变化公约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平等权利准则,是该领域中国际争议的焦点问题之一。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第二次评价报告中都提出了公平问题并将其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效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技术经济水平的重要标准。但如果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片面认为由于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开局之际,二期天保工程启动之时,国家发改委、国务院颁布出台了《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为大小兴安岭林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规划》的出台,对于加快推动大小兴安岭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社会对生态建设的迫切需求,人们对生态改善的迫切渴望,市场对绿色产品、林特产品等需求的不断扩大,维护我国木材安全问题的提出,都为林业和林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稳定粮食生产、经济发展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又给保护生态带来巨大压力。《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和天保工程的延续,都为强化生态建设、加快科学发展步伐提供了很多的政策机遇。实现经济转型,体制机制转型是前提。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已明确将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确定为约束指标。一定要从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和重视生态建设,要坚守基础,巩固成果,坚持生态优先的战略定位,将持续增加森林资源,发挥生态功能做为发展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5.
针对近年来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森林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反馈机制,总结了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对比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和林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我国森林碳汇市场供需及贸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  单永娟 《环境保护》2016,(10):37-41
通过对目前我国森林碳汇市场供需、碳交易量和价格以及森林碳汇贸易情况进行分析,指出随着我国碳交易体系的完善,森林碳汇市场也将呈现上升的趋势,这为我国林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契机,也为森林生态效益市场化带来一个较好的平台,必将促进我国林业生态补偿和林业经营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碳定价机制是利用市场机制推动碳减排、减缓气候变化方案的核心内容,包括碳排放权交易和碳税等措施。尽管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经济发展节奏,但是中国主动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积极推进战略提升与政策强化。本研究构建并运用"碳定价机制模型"模拟涵盖不同主体范围及政策组合下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情况,分析评估碳减排效果及经济影响,为丰富完善我国实现碳达峰的政策工具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巨奎林 《环境保护》2007,(11):43-46
为利用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带来的机遇,进一步加强和促进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我国政府决定建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创新资金机制--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基金由国务院批准建立,是政策性与开发性兼顾的公益性、长期性、开放式和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国有独资基金.基金单独核算,独立运营.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问题已不仅仅是一个限于专业领域的问题,而是全球每一个国家都需要面对并承担各自责任的问题。出于各自利益的不同,当前的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分成三股力量——欧盟、伞形集团(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发展中国家(77国集团+中国)[1]。基于这种考量,本文选择了这三股力量中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系统总结各国低碳政策的发展和特点,并对不同国家的低碳政策进行横向比较,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其中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为我国未来低碳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背景下小兴安岭天然林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建立的林窗模型NEWCOP,被证明适合于模拟小兴安岭天然森林的分布、生长和演替,并可用于跟踪现有森林的生长和演替动态。在GISS2xCO和GFDL2xCO气候变化情景下对现有林分的模拟实验显示:小兴安岭森林对气候变化具有敏感性;尽管森林对不同气候变化情景的响应明显不同,但基本趋势是一致的,即蒙古栎等阔叶树在森林中将占越来越大的比例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向国际社会宣示我国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为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擘画了宏伟蓝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与2060年前碳中和愿景,任务十分艰巨,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当前,要锚定实现碳中和愿景,牢牢抓住"十四五"的关键窗口期,统筹谋划目标任务,抓紧制定并实施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推动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深化重点领域低碳行动,推动形成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强大合力,切实提升气候治理能力,以更加积极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2.
在对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碳储存功能分析的基础上,以腾冲北海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为据。依据林业碳汇及湖泊湿地碳汇相关理论和方法,对腾冲北海湿地碳储存价值进行估算,得出腾冲北海湿地每年总固碳量为41957.75t/a,折合人民币413.19万元/a。由此得出腾冲北海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生态系统固碳特征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系统固碳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全球系统变化过程的研究热点。论文结合生态系统固碳和碳汇概念,探讨生态系统自然固碳、人为工程固碳措施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并分析生态系统固碳特征及风险。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陆地生态系统对CO2的自然吸收与封存是相对安全有效的固碳措施,对人类与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要小于地质层与海洋层固碳。海洋生态系统固碳容易导致海水酸化以及生态系统不可逆的损害;由于地壳运动很难预测,所以地质层固碳可能面临不可预知的风险。因此,利用生态系统自然固碳能力、发展绿色固碳技术是降低人为工程固碳生态风险和减少CO2排放到大气中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遥感技术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类社会日益关注全球环境问题的今天,大气中CO2和CH4等温室气体浓度升高诱发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严峻挑战。因此,针对各个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研究成为气候变化和区域发展研究的重点和关键。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地利用方式、植被种类等的变化,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尺度来影响着全球碳循环,而遥感技术具有宏观、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多时相等特点,因此在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分类、碳循环遥感模型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给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林业碳汇在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被世界各国所认可。林业碳汇项目实施的难点在于准确掌握林业碳汇项目设计的规则、标准体系,重点在于基准线判别、碳汇计量、监测的方法学和工具。本文系统介绍了国际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CDM A/R)项目方法学和国内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标准体系等最新成果,并以贵州省贞丰县林业碳汇项目为例,分析了基准线和监测方法学在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函数极值条件提出了碳达峰出现时间和需要满足的理论条件,并对主要发达国家作了验证,同时对中国现状做了分析,最后采用了基准和强化两种情景分析了中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后进入2060年碳中和时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研究结果显示:(1)根据IPAT恒等式将碳排放函数分解成人口、人均GDP和碳强度三个因素时,碳峰值出现时间为三个因素年增长率之和由正转负的正数值年度,发达国家的历史数据证实了这一条件。(2)中国三个因素年增长率之和自2003年起已经开始降低,最近几年一直在0.01~0.02徘徊,表明总体上朝着有利于碳达峰的方向发展,同时按照三个因素的预期发展目标计算得出中国2030年碳排放峰值的上限为112.2亿t,若2021—2035年保持相同的人均GDP年均复合增长率,碳强度年均复合增长率的绝对值需要比人均GDP年均复合增长率高0.14个百分点。(3)在能源消费总量逐渐回落的前提条件下,2060年基准情景下非化石能源占比约为65%,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约为31.4亿t,强化情景下非化石能源占比约为70%,二氧化碳排放约为26.6亿t,而碳汇和CCUS等固碳技术还存在不确定性,碳中和任务依然艰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最终需要控制能源消费,践行低碳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7.
因全球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影响,以及森林对CO2的固定作用,使林业碳汇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支持和发展。文章主要围绕森林植被碳汇、土壤碳汇研究现状,森林碳汇功能的不确定性以及森林管理与碳汇的关系4个方面对国内外森林碳汇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为森林碳汇的科学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论述了近代产业革命推动人类从经典低碳经济农牧业生产,走上以化石高碳能源为基础的高碳经济和传统工业化道路,高碳经济和传统工业化道路促进了人类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但造成了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和气候变暖生态文明三项负效应;文章阐述了美国和前苏联建成人类第一座规模化水电站和第一座原子能电站开辟低碳能源的历史贡献,以及英国创建低碳经济、日本建设低碳社会和联合国环境署实施绿色低碳发展主题行动对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深刻影响,归纳了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征,最后论述了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对中国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因其准确、灵敏和安全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生态学研究的诸多领域。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存在独特的稳定同位素化学效应,近年来稳定同位素技术又被大量用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机理方面的研究。湿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其碳源和碳汇功能近来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碳的稳定同位素(13C)示踪技术适合研究从年到百年尺度的湿地碳循环过程。文章主要从湿地植被光合作用、土壤有机物质的沉积、溯源和可溶性无机碳的输入以及湿地中二氧化碳、甲烷排放等方面,重点综述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