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天来投资者遭遇了全球股市的再次暴跌。美国于2011年8月6日历史性的丢了AAA主权评级,全球市场立刻报以“黑色星期一”,全球股市瞬间蒸发数万亿美元。恐慌情绪不断蔓延,从美国评级遭降引发的信任危机,债火攻心的欧洲,到面临通胀和经济“硬着陆”风险的中国,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被波及。  相似文献   

2.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10月18日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说,美国经济正陷入“严重衰退”。布什总统17日在美国商会就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问题发表讲话时说,美国目前面临严重金融危机,经济恢复尚待时日,但布什坚信:“美国经济长期内必将恢复繁荣。”  相似文献   

3.
新能源产业是未来经济的制高点 在全球进入后金融危机的今天,伴随世界经济的逐步回升,新能源产业被许多国家视为未来最有前景的领域,开启了世界新能源革命的端倪,新能源产业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竞争焦点。奥巴马政府将新能源产业作为振兴美国经济的核心,目的就是要通过新能源产业革命的方式再造美国经济增长,以绿色经济为主推动新的经济革命,再次主导全球经济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4.
《世界环境》2009,(2):6-6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共同在《金融时报》上撰稿,呼吁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各国应该用一致的全球经济政策来同时实现两个目标——既要满足我们急迫的经济和社会需求。还要开创一种新的全球绿色经济。  相似文献   

5.
樊纲在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上发表演讲说,在中国目前的出口总额中,美国约占20%,亚洲国家约占40%,欧盟国家占比上升最快。美国经济增长率放慢一个百分点,会造成中国对美出口下滑5%,这是直接影响。美国经济衰退会影响到亚欧经济体,会减少它们对来自中国进口商品的需求,这种间接影响的大小取决于这些经济体的增长态势。只要这些经济体还在增长,对中国商品的进口需求就会增加。总体来看,如果美国经济连续一年保持衰退,有可能会使中国经济下滑一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对其成因的解读可谓络绎缤纷,但大都集中在恐慌、贪婪等层面,在4月23日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举办的EMBA、EDP百年校庆校友返校高端论坛上,诺奖得主埃里克·马斯金教授做了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对策的演讲,他认为,恐慌和贪婪不是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银行的外部性没有内生化是危机爆发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2012年我国外贸还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首先,出口方面, 由于欧元区经济起色不会很大,所以我们主要看美国,美国经济复苏的状况将直接关系我国的出口增速。  相似文献   

8.
《世界环境》2006,(6):3-3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盘点2006年中国社会经济之发展,有那么多数字令我们欢欣。我国外汇储备超过一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对外贸易总量稳居全球第三;经济总量已上升为第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购买力平价估算,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占世界生产总值的12.6%,排在美国和欧盟之后。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15%。商务部预测,今年全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将超过1.7万亿  相似文献   

9.
媒介恐慌是媒介社会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它是指因为媒介对突发事件的大量报道或过度渲染而在社会上引起公众恐慌的心理。媒介对发生的风险不当建构加剧了社会对风险的恐慌程度,要规避媒介恐慌还要致力于完善媒介责任。  相似文献   

10.
对话人物:季昆森,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九届、十届副主任,第二届中华环境奖获得者,研究员。现任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院院长,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会会长,上海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季昆森:在正确看待和把握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同记者: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世界经济仍未走出金融危机的泥淖,美国、欧盟经济增长乏力,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时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其债务危机。新兴经济体由于世界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发展迟滞。在这种形势下,您认为我国应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11.
叶青 《环境》2001,(11):30-30
就在美国以打击恐怖主义为名加紧进攻阿富汗时,一种名为炭疽的病菌在其国内被人恶意地传播开来,使得刚刚经历过“9·11”恐怖袭击事件的美国人再次陷入遭受生化武器袭击的恐慌之中。据美国卫生部的官员证实,连串的炭疽菌感染事件与国际恐怖主义有关。那么,国际恐怖主义者为何会选择炭疽菌作为制造事端的生物武器呢?又应该如何防治炭疽菌感染呢。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述了近代产业革命推动人类从经典低碳经济农牧业生产,走上以化石高碳能源为基础的高碳经济和传统工业化道路,高碳经济和传统工业化道路促进了人类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但造成了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和气候变暖生态文明三项负效应;文章阐述了美国和前苏联建成人类第一座规模化水电站和第一座原子能电站开辟低碳能源的历史贡献,以及英国创建低碳经济、日本建设低碳社会和联合国环境署实施绿色低碳发展主题行动对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深刻影响,归纳了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征,最后论述了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对中国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摘译自美国竞争力委员会报告。 美国国家竞争力委员会最近发布了《美国竞争力指数》报告,报告指出:美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推动力之一是其创业经济优势。由于美国拥有大量可以利用的资本和先进技术,有鼓励试验和冒险的文化,并且具有有利于企业创业的法规环境,美国在全世界最容易开展商业活动的国家中名列前茅。美国的创业优势进而创造了大量新的工作岗位,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也激励了企业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能源安全问题和本国经济利益始终是美国政府高度关注的战略问题。通过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积极谋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是美国一贯坚持的准则。这一基本思想不仅直接影响美国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基本立场、对策,而且也直接影响着美国国内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上周在芝加哥发表演讲,鼓励美国商界领袖投资低碳市场以协力重塑世界经济的未来。陔举措标志气候政策和巨额融资的食球推厂。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正在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消费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美国长期以来消耗了大部分的世界资源,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这种状况正在迅速改变。在资源消耗方面,中国正在多方面——超过美国。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不仅对本国能源和环境产生直接作用,还对贸易伙伴国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造成间接影响。研究中国经济增长对国际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影响,将有助于从全球维度上理解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准确界定中国在节能减排中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基于33个国家GVAR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在中国经济增长冲击下,全球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小幅上升,并在2年后达到最大,但长期趋近于0;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均表现为正向响应,而印度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分别显示上升和下降,体现出两者在外部冲击下具有异质响应特征。与中国相比,美国经济增长冲击将大幅提高全球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其影响程度大约为中国的6倍,可见美国在碳排放与能源消费的国际传导渠道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王爱萍 《环境》2004,(7):4-5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获得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经济年平均增长超过8%;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到2000年,按现行汇率计算的中国GDP为10800亿美元,居世界第6位,占世界GDP的3.4%。虽只有美国的10%、日本的23.1%德国的57.8%,但却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世界“万1乙美元俱乐  相似文献   

19.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11月11日在上海表示,在当下美国经济疲软、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等形势下,中国经济尤其是电子商务行业面临的诸多问题,需通过发展第四方物流和虚拟商务这一途径来实现。具体说,就是努力开发一种让顾客能像在实体店内放心看到“网购”货物的做法。  相似文献   

20.
聚焦沙漠     
全球性的经济危机重创了许多行业,但与此同时低碳化潮流却又孕育着新的市场机遇,其中可再生能源无疑是耀眼的亮点。风险投资者在用恐慌心理窥测这场经济危机可能造成的恶果的同时,也不会放弃捕捉新的赚钱机会。实际上,一场太阳能土地争夺战已经席卷了美国西南部的沙漠地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