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小斌 《灾害学》2016,(4):116-121
以深圳市地面坍塌灾害为研究对象,以事故现场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以及GIS中热点分析为研究方法,对灾害进行了有关时空分布和危害特征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地面坍塌灾害主要由人类工程活动引起,其主要类型为工程塌陷;在时间分布上,各月都有发灾,汛期多于非汛期,尤其以4-8月为最,月面事故发灾数量与降雨量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在空间分布上,事故各区都有发生,基本发生在建成区但整体分布不均,在福田区和罗湖区等老城区以及龙华新区等近年来城市开发活动剧烈的新城区分布密集,在详细位置上发生在人口活动密集的道路、住宅小区和商业街区上的事故占总数的86.8%,道路交叉口和人行道易发生地面坍塌事故;在危害特征上,地面坍塌事故中,深度小于5m、面积在100m2以内、体积在100m3以下的占坍塌总数的98.5%,伤亡人数小于3人、威胁人数在10人以内、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下、潜在经济损失在100万以内的占坍塌总数的96.1%,深圳市地面坍塌灾害是一种城市灾害,虽然单起事故影响范围不广,但由于其多分布在人口高度集中的地区,因此危害程度依然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2.
鲁实 《防灾博览》2010,(1):90-95
<正>巴拉圭一建筑工地发生坍塌事故200g年12月11日,在距巴拉圭首都亚松森180公里的比亚里卡,一幢未完工的3层楼房坍塌,事故造成2名建筑工人死亡,另有13人受伤。  相似文献   

3.
赵萍 《防灾博览》2011,(1):90-95
埃及一六层工厂大楼发生坍塌 2010年12月12日,埃及地中海沿岸港口城市亚历山大一家纺织厂的六层厂房大楼因连续两天的大雨发生坍塌事故。导致至少2人死亡.10人受伤。  相似文献   

4.
地铁盾构坍塌事故中施工人员安全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铁项目大规模建设的同时,灾难性的施工事故不断发生。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但是,不安全行为正是安全能力匮乏的外在表现。施工人员安全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是否发生施工事故。在构建施工人员安全能力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施工人员安全能力的形成机理。同时,通过分析地铁施工事故原因,认为地铁施工人员安全能力的大小就体现在施工人员感觉到事故隐患、做出事故隐患危险判断,进而对事故隐患进行正确响应的过程中,并对导致盾构法坍塌事故的事故隐患进行了分析。最后,以一个实际发生的盾构法施工坍塌事故为例,分析了施工人员安全能力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体现,从而准确确定了施工人员出现失误的时段,以保障地铁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地面塌陷的形成原因与时空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面塌陷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广州市地面塌陷灾害频繁发生,近10年来呈波动式上升趋势。其塌陷类型分为岩溶塌陷和工程地面塌陷两种,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广花盆地的花都区、白云区,工程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地面塌陷灾害孕灾环境复杂、致灾因子多样,承灾体脆弱,灾害后果严重。人为因素是地面塌陷的主要诱发因素。岩溶塌陷主要是由于过量抽取地下水或矿山疏干排水、地下采空、暴雨触发所致;工程塌陷主要是人类工程行为所致,其主要致灾因子包括排水疏干与突水(突泥)作用、人工加载、人工振动、人工开挖桩基、地表渗水、地铁等地下工程盾构掘进等。  相似文献   

6.
为应对运营期公路边坡的巨灾风险,减少经济损失,提出了一种服务于巨灾保险的公路边坡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建立了结合事故可能性和事故损失的营运期公路边坡灾害风险矩阵决策模型。其中的事故可能性评估采用加权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包含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载体3个因素,致灾因子涵盖保险所涉及的台风及强热带风暴、暴雨、龙卷风、洪水及水库溃坝等自然灾害。事故损失则按照保险赔额划分等级,同时提出利用结构物价值和交通量、居民数的线性组合计算方法以实现系统自动化。另外,在单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概率理论的多灾害耦合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宁波市国省道巨灾风险评估及软件平台实施以来的实践,对所提评估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评估结果与实际相符。风险评估的相关结论为灾害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的公路状况巡检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利于消除风险隐患,提高保险收益,创造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赵萍 《防灾博览》2011,(3):90-95
北京一居民楼发生燃气爆燃 4月11日,北京市朝阳区一楼房发生燃气爆燃。该楼房为层居民楼,事故造成楼房部分坍塌,6人死亡,1人受伤。  相似文献   

8.
天灾石家庄发生厂房坍塌事故17人遇难8月4日,石家庄市遭遇一场强降雨,一幢在建厂房突然倒塌,造成17人死亡、3人受伤。据目击者称,当时听到一声雷响,并看到一火球击向厂房。石家庄市政府随后公布消息称,初步判定雷电击中建筑物是建筑物坍塌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地震12人死亡;海南连降暴雨12个市县受灾严重;乌干达首都一工地地基墙体发生坍塌事故;墨西哥发生6.6级地震;尼加拉瓜连降大雨。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天灾频频发生,说是和气候的变化有关,有理由怨老天。但人祸也频频发生,该怨谁呢?飞机坠毁、桥梁坍塌、宾馆起火、煤窑爆炸、炮竹厂“放花”,灾难事故一个接一个地发生,揪扯着人们的心。人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怎么了?是钱多闹的,还是现如今人命不值钱? 每一次事故的发  相似文献   

11.
极端暴雨易引发地铁洪涝灾害,其致灾因子具有复杂性特征,辨识地铁洪涝灾害的致灾因素,可以有效提升地铁系统应对洪涝灾害的韧性。为此,建立了Bow-Tie—贝叶斯网络的灾害风险分析模型,利用事故树构建致灾模型,再以贝叶斯网络模型预测灾害的后验概率。通过节点后验概率、关键重要度分析等对地铁洪涝灾害的基本事件的重要度进行分析,提取出导致灾害发生的关键基本事件。分析结果表明,地铁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的缺陷是导致灾害发生的重要中间事件。该文从灾前预防、灾中抵御、灾后恢复三个维度对地铁洪涝灾害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建设更具韧性和包容性的社会-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亓玲 《防灾博览》2005,(2):45-45
1月3日青海玉树发生特大交通事故,死亡55人。5日甘肃一民营石化公司发生毒气中毒事故,3人死亡。7日福建发生特大交通事故,死亡28人。10日美军救援直升机在印尼坠毁。11日山西襄汾县花炮厂发生爆炸事故,死亡25人,伤9人。13日澳大利亚发生20年来最严重森林火灾,10人死亡。14日长沙市一化工厂发生爆炸,3死2伤。16日四川宜宾旧楼爆破打孔时发生坍塌,8人遇难。18日北京一化工厂发生爆炸事故,7人受轻伤。  相似文献   

13.
数字     
《民防苑》2014,(7)
正6起据国家安监总局网站消息,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6月20日通报2014年以来6起煤矿重大事故。通报称,全国煤矿事故总量、较大以上事故、重大事故下降,未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好转。但3月下旬以来接连发生了6起重大事故,较大、重大事故起数有抬头趋势。2?284人据民政部6月17日印发的《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3.9亿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失踪2 284人,紧急转移安置1 215万人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5 808.4亿元。  相似文献   

14.
《灾害学》2020,(1)
针对基于ISM的灾后旅游地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中评估因素较为单一的问题,提出特大台风灾后旅游地安全风险多因素评估方法。在分析特大台风灾后旅游地安全风险因素评估的主要实施流程后,利用层次分析法选取评估因素,构建由5个一级评估因素和18个二级评估因素组成的特大台风灾后旅游地安全风险多因素评估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特大台风灾后旅游地安全风险多因素评估体系,并提出重建资金,资源变资本、产业结构调整、以文化特点带动旅游地发展、加强体验感,打造户外亮点以及完善旅游救援的建议。特大台风灾后旅游地安全风险多因素评估方法能够加快旅游地特大台风灾后建设、短时间内稳定地方经济,并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5.
正减少飞机火灾对机上人员形成的威胁程度有两种方法:改进飞机的设计,使飞机更加具备防火性能,并配有足够的自动灭火设施;设有足够的现代化机场救援和消防设备以及训练有素的消防人员。飞机火灾的救援与控制飞机地面事故一般可分为两种来考虑:一种是重撞击事故——地面碰撞事故。当飞机主要结构发生故障时会导致重大伤亡,并即刻对所有乘客构成生命威胁。另一种为轻撞击事故。此种事故的发生率较高,但如果在火灾没有蔓延  相似文献   

16.
《民防苑》2006,(Z1)
城市地下空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面资源的匮乏,为人们躲避战争与灾害的威胁带来了安全感,其平战结合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也给社会创造了财富。然而,近年来发生在地下空间的事故灾难却给我们的应急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如何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的应急管理,减少地下空间事故灾害的发生,降低地下空间事故灾害对人员的伤害、财产的损失等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灾害学》2019,(3)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对2000-2010年发生在江淮地区的500余次致灾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天气综合分析,结合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过程中环流形势演变及天气系统空间配置,提炼关键环流特征,建立江淮地区致灾强对流天气发生时对应的5种典型天气型:高空槽前型、冷涡(槽)后型、副高边缘型、副高控制型和热带系统型。基于上述分型,对江淮地区不同天气型下致灾强对流天气类型发生频率的统计分析表明,副高边缘型是江淮地区发生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及龙卷频次最多的天气型,特别是龙卷天气在这种背景下发生频率达到66%;冰雹天气最易出现在冷涡(槽)后天气型下,55%冰雹天气发生在冷涡(槽)后天气背景下;而与热带系统相联系的天气型下,江淮地区多见短时强降水天气,发生冰雹的概率很小。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天气型下各类强对流天气发生前合成探空特征讨论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对流环境差异。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在国民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我国又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为了达到在自然灾害发生后,能有效组织人力、物力进行灾后救助的目的,我们需要对灾后农作物损失情况有一个准确的了解。传统的采用人工地面调查的方式,不仅获取数据的速度慢,而且费时费力,得到的调查结果也不准确。采用无人机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快速有效的获取灾后农作物损失情况,而且投入少,获取的评估结果也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沿海风暴潮灾害发生频率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我国沿海验潮站和水文站典型重现期数据,综合考虑风暴增水和超警戒潮位,分析了我国沿海一般潮灾、较大潮灾、严重潮灾、特大潮灾的发生频率,揭示了不同等级潮灾的发生频率在我国沿海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大部分地区受风暴潮灾害影响,鸭绿江口沿岸、河北秦皇岛和唐山北部沿岸、成山头-青岛沿岸、广西防城港沿岸、海南东南部和南部沿岸风暴潮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率都不大;渤海湾、莱州湾、长江口、杭州湾等区域是风暴潮易发区,发生特大潮灾概率较低但严重潮灾发生的频率较高;福建北部福州到浙江南部台风沿岸、广东珠江口到阳江沿岸、雷州半岛东部沿岸是风暴潮灾害严重区,特大潮灾发生频率最高。基于不同等级潮灾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提出了我国沿海风暴潮灾害防御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引入了矿山塌陷地生态环境灾害链理论。结合泗顶铅锌矿地面塌陷引发的各种灾害,认为生态环境破坏主要包括土地、气候、水和人工生态环境破坏,地面塌陷是其主要灾害源,相应衍生出5种生态环境破坏次生灾害链。对其衍生的不同灾种之间及同一灾种不同单元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共分7种灾变链式机制,并基于生态恢复对地面塌陷灾害分4类进行治理,共治理地面塌陷坑280个,同时将其划分为城市农业景观功能区和经济林景观功能区,恢复农业耕种用地(旱地)24.2 hm2,恢复经济林用地8.47 hm2。结果表明,所进行的生态环境灾变链式机制的研究是可行的,可为矿山地面塌陷灾害整治设计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