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12"汶川8级大地震波及范围很大,给陕西省部分地方造成了不小的损失.灾后,汉中、宝鸡的地震救灾过渡安置点由于缺乏防雷电保护,打雷时有遭受雷电灾害的可能,亟需要对其采取防雷电保护措施.对救灾过渡安置点采用独立避雷针进行防护,该措施安全可靠、简便易行,就成为首选,其布设选点要科学、规范,可使其效益最大化,避雷针的制作和安装应符合技术标准要求,做到牢固可靠,在施工中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始终把安全和牢靠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2.
通过6个桁架式钢骨混凝土框架梁组合节点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对该新型桁架式钢骨混凝土框架梁-钢筋混凝土柱组合节点的破坏过程、滞回性能、耗能能力等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基于最大变形和累积耗能的非线性组合的节点地震损伤模型,探讨了桁架式钢骨混凝土框架梁组合节点累积损伤的发展过程和发育规律。通过由损伤模型计算得到的破损结果及各试件损伤对比分析,讨论了含钢率、轴压比及交叉腹杆对节点损伤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加载后期,轴压比大、含钢率高或交叉腹杆强的节点具有更大的损伤值。  相似文献   

3.
《灾害学》2016,(3)
针对地震灾害社会脆弱性评价中指标权重赋值的主观性和传统突变级数评价方法存在冗余指标的问题,首先建立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地震灾害社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粗糙集属性约简方法改进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地震灾害社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突变级数法对地震灾害社会脆弱性进行评价;最后以四川地震灾害为例,通过对四川省各地区社会脆弱性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风险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地震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快速平息地震发生后现场的混乱情况,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出科学、系统、高质量的决策,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及时有效,对我国地震灾害应急协同决策系统可靠性进行了研究。在理论分析和国内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案例的基础上,参照《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相关法律法规和文献资料,对地震灾害应急协同决策系统可靠性概念进行了界定,划分了参与地震灾害救援过程中的应急协同决策主体,构建了决策主体间的关联关系,建立了地震灾害应急协同决策系统可靠性测度模型,并结合问卷调查确定了属性参数,应用多主体仿真软件进行了地震灾害应急协同决策系统可靠性仿真,得到了社会公众满意度的变化趋势。这种方法为度量地震灾害应急协同决策系统可靠性提供理了论根据,并具有实际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是地震工程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文章回顾了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的研究进展,结合现有评估方法的特点,分析了地震灾害承灾体的经济属性。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选取非金融有形资产,针对分类清单法的破坏比、损失比,采用统计指数方法进行了归一化处理,计算得到了灾害损失综合系数,提出了基于国民经济核算指标的新的评估方法,该方法的评估结果既体现了承灾体的工程属性,又体现了经济属性。新方法既可以应用于灾害总损失评估、区域损失评估,更适用于行业损失评估。  相似文献   

6.
《灾害学》2020,(1)
地震灾害经济损失的科学评估对减少突发地震灾害损失和实现震后快速救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易损性分类清单法提出考虑主体结构损失、建筑物装修损失及室内财产损失的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并确定其主要参数取值;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各评估区震害程度及各生产部门直接经济损失占比,计算各生产部门停减产损失,进而采用投入产出法建立考虑停减产损失和产业关联损失的地震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最后将所提出的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以1556年华县地震为例在西安市灞桥区进行应用示范,将所建立的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例在四川省进行应用计算。结果表明,灞桥区在华县地震下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76.51亿元,与中国地震局评估结果相差约6.54%;四川省在汶川地震下的间接经济损失为11 209.29亿元,与实际震害数据相差约8.83%,上述对比结果验证了模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强度折减法是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广泛使用的数值计算方法,传统整体强度折减法对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采用同一系数进行折减。由于两强度参数发挥作用先后以及衰减程度的不同,传统整体强度折减法不能真实的反映土体渐进破坏过程,一些学者提出运用双折减法来探究边坡的破坏问题。基于土体应变软化特性,通过土体的峰值与残余强度建立起黏聚力和内摩擦角之间的关系,将得到的强度参数关系式作为双参数折减组合的依据。该方法以破坏接近度作为判别土体是否破坏的标准,引入局部阶梯折减的思想,对局部破损区域(FAI>0.8)采用不同的折减组合,研究均质土坡的渐进破坏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局部软化阶梯双折减法可以体现两强度参数发挥作用的先后顺序,整理出两参数间的关系式为一次函数,自变量对应的参数先发挥,因变量对应的参数后发挥;在算例中,黏聚力的折减系数大于内摩擦角的折减系数,黏聚力的强度储备比内摩擦角大,发挥得较为充分;模拟计算出的破损区面积以及边界处的塑性应变差值更加连续、平稳;阶梯双折减方法得到的综合安全系数小于整体折减法的安全系数,在工程应用上偏于安全,与其他学者得出的结论一致;受网格密度的影响,综合安全系数的范围为 1.207~1.229,该范围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一种轻钢-尾砂微晶发泡板组合墙,是由内部嵌入钢筋的尾砂微晶发泡板与轻钢龙骨组合而成。为研究其风吸或风压作用下弹性变形性能以及平面外受弯破坏全过程,进行了8个轻钢-尾砂微晶发泡板组合墙足尺试件的单向加载试验。试件参数包括组合墙高度、发泡板强度、嵌入发泡板的钢筋直径、发泡板是否带釉面、发泡板是否复合轻质砌块。每个试件均进行3个工况的加载,前两个工况模拟风吸作用,加载至试件外表面产生裂缝;第三个工况模拟风压作用,加载至试件破坏。采用门式加载架,悬吊试件实现简支,通过简支分配梁将集中荷载分成与试件八点接触加载,各加载点设置球铰支座。研究表明:轻钢龙骨与发泡板有良好的平面外共同工作性能;采取增大组合墙截面高度、提高发泡板材料强度、发泡板设置釉面层、发泡板复合粉煤灰砌块的构造措施,均可提高组合墙的平面外受力性能,复合粉煤灰砌块对提高试件平面外承载能力效果最为显著;利用截面换算方式对组合墙板平面外极限承载力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符合较好。结合试验数据及外围护墙板的风荷载计算公式,计算出组合墙的极限风荷载值,为该组合墙的设计及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亮  徐力杰 《灾害学》2021,(4):152-155
在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中由于无法准确定位救援位置,导致救援速度比较慢,因此,研究基于智慧校园人脸识别的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方法,构建一个包含校园内所有人员的基础信息库,并安装相关人脸识别设施。地震灾害发生后,对设备采集信息进行识别,确定地震灾害中校园内被困人员数量以及被困人员最后出现区域(即被困区域),以建筑破坏指数表示地震灾害下校内建筑结构风险,将建筑结构风险由高至低划分为5个等级,结合智慧校园人脸识别、校内建筑结构风险等级以及路网模型,生成包含基础资料、校内复合灾害分析与应急救援要素规划等的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方案,根据救援方案完成救援力量的合理部署,再加上多种救援技术的应用,最终实现有效的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并提出安全优先、安保优化等校园防震减灾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0.
设计洪水是确定水利工程建设规模,设计防洪工程的重要依据,对桥涵、堤防及水库等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半干旱无资料的某些中小流域,如何在混合产流模式下的无资料地区推求设计洪水,是当今计算洪峰流量所面临的最新难题。通过在Google地球软件上量取半干旱流域的干旱区和湿润区的面积,采用汇水面积相关法、综合参数法、推理公式法、瞬时单位线法分别计算干旱区和湿润区的洪峰流量,并将两种产流模式下的洪峰流量按干旱区与湿润区的面积比进行加权平均,可得该流域在混合产流模式下的设计洪峰流量;最后对比分析了4种方法计算的洪峰流量。结果表明,推理公式法是半干旱无资料中小流域推算设计洪水的最优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问卷调查的四川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分区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曼  邓砚  苏桂武 《灾害学》2012,(2):140-144
基于前期对四川省德阳市民众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特点与规律的问卷调查数据及分析结果,构建了以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为核心评价参数的县市社会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的综合评价模型;然后将该评价模型应用于四川省,实现了对四川省社会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大小的分县市计算与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省东部县市民众的地震灾害响应能力普遍比西部县市民众大,省会成都市周围的区、县(市)居民的地震灾害响应能力普遍较强,西部三个自治州民众的响应能力普遍较差,其中,成都市青羊区民众的响应能力最强,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民众的能力最弱,全省呈现出以成都市各区县(市)为中心向周围地区递减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12.
应用损伤指数的框架结构倒塌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倒塌破坏过程,改进了原有的双参数损伤指数模型.采用非线性动力有限元法计算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位移时程反应,以改进的基于变形和耗能的双参数构件损伤模型计算了构件的损伤指数,并且采用加权法计算了结构的整体损伤指数.采用基于"三水准"损伤指数的抗震设防目标,对结构倒塌破坏过程进行了定量的评估,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损伤指数模型能定量化、连续化地描述结构的倒塌破坏过程.  相似文献   

13.
倾倒破坏是直立层状岩质边坡失稳破坏的模式之一,目前仅研究了岩石分别为线弹性体、损伤体或蠕变体时在自重作用下边坡倾倒临界高度的计算方法,而实际工程中,岩体则往往同时具有损伤及蠕变特性。为此,针对软岩中同时存在的损伤与蠕变特性,在经典欧拉压杆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假定岩石为Maxwell蠕变体、基于Weibull分布的统计损伤体及损伤与蠕变共存的复合体等三种模型,获得了相应的边坡倾倒临界高度计算方法,并讨论了相关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直立层状边坡倾倒计算中,应同时考虑细观损伤与蠕变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当考虑岩石蠕变性时,边坡倾倒临界高度随时间增加近似呈指数规律下降。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灾害重。有地震记载以来,我国大多数省份都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60%以上省份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20世纪以来,全球因地震灾害死亡人数约占全球因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1/2。地震灾害致人伤亡的主要原因是各类建筑物的倒塌,而减轻地震灾害人员伤亡的最有效手段是房屋建筑进行科学合理的抗震设防和风险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要求,全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以下简称全国地  相似文献   

15.
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了小高层建筑屋顶花园作为TMD的减震原理和该TMD与主体结构频率比和质量比的变化规律,并阐述了对TMD的最优参数设计;最后对屋顶花园TMD的抗震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用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用于控制地震反应的可行性,因而可有效地用以减轻城市地震灾害。  相似文献   

16.
地震灾害风险因素和风险评估指标的模糊算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提出了影响地震灾害风险的主要因素 ,分析了地震震级、烈度、人口密度等因素与某些震害现象之间的相关性 ,以及建筑物的地震破坏程度与其它风险因素的关系。筛选出了地震灾害模糊风险分析指标———震损度DA(其用于风险评估的指标值为 (da) 0 )。给出了一种多变量信息分配算法的公式。在建立因果律模糊关系矩阵时 ,以归并、排序的方法解决了自变量在其样本空间组合后的重叠与错序问题 ,并简化了矩阵运算。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震损度指标值 (da) 0 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由薄壁钢桁架和轻骨料混凝土构成的新型组合楼板,具有轻质、高强和施工便捷等优点,可广泛用于住宅钢结构楼盖及各种施工平台等。对承载条件下的5块简支组合楼板试件开展了烃类火灾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得到了它们的火灾热响应及位移响应。试验结果表明,承载2 k N/m2的组合楼板试件,在最高炉温为650℃的烃类火灾作用下,当响应位移达到L/26、且试件已出现多处裂缝时,组合楼板试件仍保持良好的整体性。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对于所采用的新型抗剪键,I型预制板及抗剪键分布的抗火性能明显优于II型预制板及其相应的抗剪键分布。钢桁架梁斜腹杆的壁厚对于组合楼板的火灾后残余位移有明显影响(当腹杆壁厚增加60%时,残余位移降低56%)。因此从减小组合楼板火灾后残余变形的角度出发,宜适当加大钢桁架腹杆壁厚。  相似文献   

18.
要认识自然灾害,首先要有一套科学的描述自然灾害的方法。地震灾害指标是反映地震灾害这一自然现象在某一方面情况的统计数据,是对灾害程度的客观描述和量度;地震灾害指标体系则是由若干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地震灾害指标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是对地震灾害全面、系统的反映和描述。本文是“地震灾害经济社会指标体系”课题组的研究报告。作者在对以往各次重大地震灾害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并考虑到所设计的地震灾害指标应尽可能与现有的国家统计部门的统计指标保持一致,以及根据适用性、可行性和科学性等原则,研究并建立了这一套“地震灾害经济社会指标体系”。同时给出了指标的说明。  相似文献   

19.
福州市区地震灾害损失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福州市区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地质灾害区划、建筑物和生命线易损性分析及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本文介绍了在设定地震、历史地震、盲估地震和实时地震等4种不同地震参数输入下福州市区可能遭遇的地震灾害损失预测成果,提出了依据地面数据精度和设施类型划分的大城市地震灾害损失预测城市核心区、城乡结合部和乡村三个层次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地震灾害损失的预测评估单元,即在城市核心区,地震灾害的损失评估单元可以是建筑物、居委会或区;在城乡结合部,地震灾害的损失评估以居委会或区为单元;在乡村地震灾害损失评估以乡镇和自然村为单元。根据系统模块,本文预测了8度地震烈度下福州市区地震灾害的总损失及其空间分布,其中全市区人员死亡约123人,重伤约654人,无家可归者约417100人,直接经济损失156.1亿元,并分析了地震灾害损失空间分布不均匀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及前人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反应位移法及几个关键问题的不同求解方法,并基于算例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8种不同的关键问题组合方式的反应位移法,并采用这8种不同组合方式,分析了典型矩形横截面隧道在基岩垂直入射剪切地震波作用下的内力,计算结果与动力有限元法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整体来说,反应位移法计算结果与动力时程计算结果接近;不同方法确定的土体弹簧系数、相对位移、结构周围剪力都具有很大差异;在本文给出的计算条件下,用静力有限元法计算弹簧系数,用公式法计算相对位移和结构周围剪力的反应位移法计算结果最好,且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