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指导正确评价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生态修复效果及环境风险,根据辽宁省农田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状况、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生态修复技术特点,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应用生态风险模型,建立辽宁省地方标准(DB 21/T 2274-2014)——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生态修复标准,提出了生态修复完成后农田土壤中总多环芳烃浓度和苯并[a]芘环境当量总浓度限值。主要内容为:生态修复完成后农田土壤中总多环芳烃浓度低于2 mg/kg,生态修复完成后农田土壤中苯并[a]芘环境当量总浓度低于0.53 mg/kg。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农田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对污染农田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目前我国污染农田土壤修复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土壤修复技术及相关研究不成熟、土壤污染治理资金保障制度不健全、市场环境混乱无序及土壤修复基准不明晰等。建议应建立完善的责任认定制度,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制定我国污染土壤修复基准。  相似文献   

3.
正正通过十年的发展,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产业已快速成长,涉及城市污染场地修复、矿山土壤污染修复及农田土壤污染修复和管控等领域,形成了土壤污染调查、分析检测、修复、管控、工程监理和效果评估等咨询、检测、工程及药剂和装备生产的产业链,出现了一批龙头企业。为打赢"净土保卫战",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这个新兴环保行业,已成为我国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生态环境部正抓紧建立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修复的技术标准,2019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为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修复的规范发展提供了法律和技术保障,可以预计土壤和地下水修复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是环保产业新的增长点,促进了土地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土壤污染问题高度重视,各地区也陆续开展了很多农田土壤污染治理项目。农地土壤问题不仅仅是重金属等问题,土壤退化也是引发粮食重金属超标的因素之一。土壤健康不仅关系到农产品的卫生安全,更关乎人体的健康。因此,在农田污染治理问题上,不只是要做土壤修复,更要做到土壤健康。一、中国土壤污染的现状与本质据2014年4月17日原环境保护部和原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重金属镉在所调查的土壤样品超标点位中高居榜首  相似文献   

5.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的第一年,2020年我国迎来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大考,“十三五”期间我国土壤环境修复产业市场规模接近6900亿元,下达中央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59.13亿元,主要用于示范性农田和工业场地修复、全国土壤环境调查以及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等,资金整体落实情况较好。土壤环境修复产业是支撑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目标指标和各项任务完成的重要支撑和物质保障,产业发展状况和水平直接决定了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水平。本文基于土壤环境修复政策指南和招投标数据库,从政策、市场、队伍、项目、模式、问题、展望等方面系统分析了2019年我国土壤环境修复咨询服务业发展状况、水平与特点,提出了修复咨询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以期为全面了解我国土壤环境修复咨询服务市场、开展土壤环境管理和社会投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农用地重金属污染长期以来一直是生态环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2017年,对某镇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开展详查,单项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镉超标率为67.60%(Pi>1),基于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57.30%的点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PN≥1.0);2018年,分别选取钝化修复和植物修复进行中试试验,经钝化修复后土壤有效镉和总镉含量分别平均降低32.73%和5.64%。经超富集植物籽粒笕种植一季修复后,土壤总镉含量降低15%以上。本次中试试验修复效果良好,能为下一阶段的土壤镉污染修复方案的制定和优化提供科学的依据,为全国农用地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用地重金属污染长期以来一直是生态环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2017年,对某镇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开展详查,单项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镉超标率为67.60%(Pi>1),基于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57.30%的点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PN≥1.0);2018年,分别选取钝化修复和植物修复进行中试试验,经钝化修复后土壤有效镉和总镉含量分别平均降低32.73%和5.64%。经超富集植物籽粒笕种植一季修复后,土壤总镉含量降低15%以上。本次中试试验修复效果良好,能为下一阶段的土壤镉污染修复方案的制定和优化提供科学的依据,为全国农用地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目前国内外石油污染土壤常用的修复技术及其研究进展,综述了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特别是生物修复技术的优越性,并针对国内外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研发污染土壤综合修复技术、完善修复工程设计、加大新型功能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力度、加强分子生态学技术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4项建议。  相似文献   

9.
河南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河南境内取自农田土壤102例表层样品,分析了其中的Cr、Zn、Cu、Pb、Ni、As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河南农田土壤中除Cr偶有超出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的土样外,其他项目均不超标,重金属污染由高到低排序为Cr〉Zn〉Ni〉Cd〉Hg〉Cu〉Pb〉As。重金属元素在河南各土壤利用类型中分布规律不明显,按4种主要土壤利用类型考查来看,重金属污染程度大小排序为:果园地〉水田〉菜地〉其他粮田;河南农田土壤综合污染指数总平均为0.981,土壤总体为尚清洁,重金属污染处于警戒水平;河南农田土壤中Cr含量较高的土壤主要是粗骨土与石质土,其天然本底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佳木斯市土壤环境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期间,佳木斯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结合国家第二次土壤污染源普查,对辖区内基本农田、草地、松花江沿岸农田、三江平原典型土壤白浆土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土壤污染仍以有机氯农药和重金属污染为主,有98.9%的农田监测点位土壤质量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标准。佳木斯市基本农田土壤环境整体质量良好,草地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松花江沿岸农田未受污染。由于工业化进程和农药的大量使用,佳木斯市土壤中重金属、有机氯农药和酞酸酯等持久性有机物在一定区域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特点以及生态效应,综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展望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采用土壤修复剂治理含油污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疆油田公司某作业区废液蒸发池内含油污泥处理的难题,采用土壤修复剂对含油污泥污染场地进行修复、治理。介绍了含油污泥处理环保技术关键点,分析了土壤修复剂技术原理,实验室土壤修复实验测定了含油率、含水率,并进行了现场实施,对修复后土壤检测结果表明:土壤中石油类浓度为1.58‰,达到HJ 607—2011《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含油率小于2%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文中首先阐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途径与特点。介绍了当前几类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物理化学方法、植物修复法、微生物修复法、动物修复法等的技术要点,详述了各自的技术特点及机理,并对它们的修复效能、环境友好性等进行了比较。从土壤的特性出发,区分出了3种典型的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农业土壤、城市土壤、矿区土壤,并从国内外最新的重金属污染修复实践中选取了适合各自土壤类型的修复方法进行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探讨。最后,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土壤修复现已逐渐成为环保领域新的热点。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使土壤的pH、有机质、含水率、生物群落结构等发生了改变。研究土壤理化性质、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的动态关系是选择最佳修复技术的依据。介绍了目前主要的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提出理化一生物联用的原位修复技术是未来发展方向;石油污染物复杂多样,可通过构建复合高效菌群提高其生物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15.
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与治理是当前我国城市土地重新开发与利用过程中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本文介绍了一套可应于多种类型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的装置—污染土壤复合式物化与生物处理装置,阐述了该装置的原理、工艺配置、运行控制以及典型工艺过程等方面。与国内外其它同类土壤修复装置相比,该装置具有适用面广、修复效果良好、修复成本低、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自制重金属污染土作为研究样本,试验采用室内盆栽试验,试验设置6个不同处理:未添加化学修复剂(CK)、2%骨炭(A)、2%活性炭(B)、2%磷矿粉(C)、2%土壤修复剂Ⅰ(D)和2%土壤修复剂Ⅱ(E),与已筛选出的富集乡土植物油菜、马铃薯、狼尾草、小麦、刺儿菜、巴天酸模相配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2%土壤修复剂Ⅱ(E)"修复效果最佳,尤其是与巴天酸模、刺儿菜植物搭配为最佳。因此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可采用植物和化学修复相结合的修复方法,修复效果明显。提出了生物修复和化学修复技术结合的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措施,旨在为推动本省污染土壤的修复储备技术和积累经验,为有效合理利用土地环境资源,保持土地资源利用可持续性和延长土地资源使用周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液体有机菌肥在矿区周边农田污染土壤重金属去除效果,以重金属污染为研究对象,开展液体有机菌肥吸附混合液重金属试验和土壤重金属浸出毒性吸附实验,分析液体有机菌肥对重金属离子去除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液体有机菌肥用量的增加,水体重金属铅、镉和锌含量浓度呈显著下降,液体有机菌肥容易吸附铅,吸附量高达到1667mg/kg,其次是镉和锌。在1%质量比添加量下,经过液体有机菌肥修复后的土壤镉、锌和铅含量下降率分别是29.62%、23.94%和11.66%,土壤重金属TCLP浸出毒性去除率效果显著。有机菌肥处理可改善土壤环境,对土壤和水体的铅、镉、锌重金属有一定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土壤铅污染是目前较为突出的环境问题,而且国内近几年有加重的趋势.为此,国内外对土壤铅污染的修复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物理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农艺修复等方面分别阐述了土壤铅污染的修复技术及研究进展,并对铅污染修复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土壤铅污染的修复技术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场地和土壤污染勘查评价与修复逐渐发展成为环境科学和土木工程领域的热点,场地和土壤修复业务随之愈来愈多。但土壤修复理论和技术发展相对缓慢,无法满足土壤修复行业发展的需要。实践中,在场地和土壤污染勘查与评价的现行标准中,对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仅考虑了土壤中某物质成分的人为超标问题,而忽视了土壤中自然异常而导致土壤中某物质成分超标问题的评价,且误将土壤中某物质成分的超标等级定为土壤污染程度等级的全部。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在深入分析各领域土壤污染评价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壤污染评价的一般过程、方法和标准,供标准修订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简要阐述工业废水灌溉引起农田土壤污染状况,依据国家相关标准作了调查和对比评价的同时,着重讨论了土壤铬(Cr)的地球化学特征和东部地区铬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和本地深层土壤基准值;并依此为对比标准,综合农田土壤耕作层、心土层、底土层和土壤母质层等土体剖面各层次中的分布特点,作对比评价;对土壤污染源进行了平面和垂向分析追踪;结合当地实际提出农田土壤铬污染的防治对策和建议,为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耕地保护和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