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重庆市主城区PM10与能见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2000年以来重庆市主城区能见度变化趋势及2006年PM10的污染现状,能见度和PM10质量浓度负相关,尤其采样期间的相关系数为-0.76。根据PM10源解析和PM10成分与能见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提出应重点控制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污染。  相似文献   

2.
安阳市环境空气中TSP、PM10污染水平及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3个功能区2002年4月—12月环境空气中TSP、PM10的监测结果,了解了不同月份和不同功能区TSP、PM10的污染水平及相关性,TSP与PM10比值分析结果表明,TSP、PM10质量浓度差别不大,存在相关性。通过分析安阳市环境空气中TSP月变化趋势,得出PM10和TSP的污染状况相近,都是春季最重,冬、秋季次之,夏季最轻。  相似文献   

3.
乌鲁木齐市采暖季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定量评价乌鲁木齐市采暖季空气污染近五年的治理成效,给环境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乌鲁木齐市采暖季空气质量的浓度、级别和变化规律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PM10、SO2、NO2三项污染物的浓度都有所下降,空气质量级别的污染天数呈现明显的月变化规律。乌鲁木齐市采暖季空气的重污染状况有所遏制,但SO2污染凸现,在下一步的治理工作中,加强尘污染治理的同时要加大对SO2的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市采暖季首要污染物污染特征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乌鲁木齐市采暖季的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及相关气象因素等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对首要污染物的污染特征及变化规律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平顶山市大气PM10、PM2.5污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03年12月-2004年11月对平顶山市城区大气PM10、PM2.5污染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004年大气PM10、PM2.5质量浓度分别为0.031 mg/m3~0.862 mg/m3、0.019 mg/m3~0.438 mg/m3;年均值分别为0.174 mg/m3、0.114 mg/m3,超标0.74倍、6.60倍.PM10、PM2.5污染的季节变化趋势是以冬季、春季高,秋季次之,夏季最低,细颗粒(PM2.5)约占PM10 65%;As、Pb、Cd、S、Zn、Cu、Mn、Ca等元素是颗粒物中主要污染元素,易在PM2.5中富集.平顶山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有煤炭燃烧、汽车尾气、城市基础建设和有色金属冶炼行业.  相似文献   

6.
选用博乐市2010年大气PM10与TSP监测数据月均值,分析了PM10与TSP在大气中的浓度变化相关性趋势、沙尘暴天气对其相关性的影响以及PM10占TSP中的浓度比,并得出PM10与TSP的浓度变化趋势除沙尘暴天气干扰外非常相似,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2014年4月,应用热/光碳分析仪测定合肥市春季大气PM10和PM2.5中的有机碳(OC)、元素碳(EC)。结果显示,PM10、PM2.5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24.0±34.3)μg/m3和(96.3±29.2) μg/m3,PM10中OC、EC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5.1±5.5)μg/m3和(6.0±2.1) μg/m3,PM2.5中OC、EC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2.1±3.5)μg/m3和(5.5±2.1) μg/m3。OC、EC在PM2.5中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在PM10中的比例,说明合肥市春季PM2.5中碳的含量更高。通过分析8个碳组分及OC/EC比值,发现燃煤、机动车尾气和生物质燃烧是主要贡献源; OC易形成二次污染,EC排放以焦炭为主。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城市环境空气中PM10污染状况分析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空气中悬浮的细小颗粒,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很大。本文作者在分析2001年江苏省城市环境空气中PM10污染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其污染防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监测邢台市2017年11月15日—2018年3月15日采暖期间大气PM_(2.5)中水溶性离子,得到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讨论不同离子的来源。结果表明,邢台市PM_(2.5)中水溶性离子主要由NO~-_3、SO_4~(2-)、NH~+_4组成,分别占总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的35.2%、25.7%、20.4%;SNA三元相图表明,NH~+_4、SO_4~(2-)、NO~-_3在PM_(2.5)中占比分别为10.6%~40.2%、20.5%~67.1%、26.4%~56.2%;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PM_(2.5)中水溶性离子的主要来源有二次气溶胶、燃煤、交通源、生物质燃烧和土壤尘。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郊春季PM10污染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上海市郊金山环境监测站2007年春季的逐时PM10和气象参数的观测数据,分析了PM10日平均质量浓度和最大质量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小时平均质量浓度的分布规律,气象条件对PM10质量浓度的影响,并利用HYSPLIT轨迹模型结合气象观测数据对一次最严重的PM10污染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M10在春季有11日出现超标,污染比较严重;风和降雨对PM10质量浓度均有较为明显的影响;4月2日监测点PM10日平均和最高质量浓度分别达到0.78 mg/m3和1.0 mg/m3,均为全年最高值,这与北方冷空气携带沙尘南下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的PM10和TSP数据的对比分析,找出PM10在TSP中所占比率(分担率)在采暖季和非采暖季的变化范围,从而使过去采集的TSP数据与PM10数据有一定的可比性,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可比。  相似文献   

12.
分别在冬季及夏季选取具有典型气候特性的天气,采集空气中TSP和PM10.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标况体积,计算TSP质量浓度,分析了TSP和PM10在大气中污染状况,研究了TSP和PM10的相关性及PM10占TSP的比例,并得出结论:在冬、夏二季TSP和PM10的浓度值变化趋势非常相似,在冬季时TSP和PM10...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乌鲁木齐市冬季采暖期间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通过采样和在线监测二种手段分析了2015年1~2月大气颗粒物样品,采用重量法分析颗粒物质量浓度,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采样期间乌鲁木齐市大气PM_(10) 和PM_(2.5)的日均质量浓度均超过了国家二级标准,颗粒物污染严重;PM_(10) 和PM_(2.5)存在显著相关性,PM_(2.5)和PM_(10) 浓度的比值均大于0.5,采暖期PM2.5对乌鲁木齐市大气颗粒物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14.
郑州市 PM2.5和 PM10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郑州市2013年PM2.5和PM10颗粒物连续自动监测数据,对郑州市各国控站点的PM2.5和PM10的达标情况、变化趋势等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郑州市PM10和PM2.5的年均质量浓度均超过了新标准规定的年均值二级标准限值。 PM10和PM2.5月均值峰值出现在1月和10月,谷值出现在8月,各月PM2.5的超标天数都大于PM10。PM10和PM2.5冬季的日均值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呈双峰型,夜晚浓度整体高于白天;PM2.5春、夏、秋三季日变化呈单峰型,PM10夏季和秋季呈单峰型,春季呈双峰型。 PM2.5和PM10日均值有着非常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M2.5和PM10浓度的比值(p)10月最高。  相似文献   

15.
杭州市大气PM2.5和PM10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6年在杭州市两个环境受体点位采集不同季节大气中PM2.5和PM10样品,同时采集了多种颗粒物源类样品,分析了其质量浓度和多种化学成分,包括21种无机元素、5种无机水溶性离子以及有机碳和元素碳等,并据此构建了杭州市PM2.5和PM10的源与受体化学成分谱;用化学质量平衡(CMB)受体模型解析其来源。结果表明,杭州市PM2.5和PM10污染较严重,其年均浓度分别为77.5μg/m3和111.0μg/m3;各主要源类对PM2.5的贡献率依次为机动车尾气尘21.6%、硫酸盐18.8%、煤烟尘16.7%、燃油尘10.2%、硝酸盐9.9%、土壤尘8.2%、建筑水泥尘4.0%、海盐粒子1.5%。各主要源类对PM10贡献率依次为土壤尘17.0%、机动车尾气尘16.9%、硫酸盐14.3%、煤烟尘13.9%、硝酸盐粒8.2%、建筑水泥尘8.0%、燃油尘5.5%、海盐粒子3.4%、冶金尘3.2%。  相似文献   

16.
Aerosol samples of PM10 and PM2.5 are collected in summertime at four monitoring sites in Guangzhou, China. The concentrations of organic and elemental carbons (OC/EC), inorganic ions, and elements in PM10 and PM2.5 are also quantified. Our study aims to: (1) characterize the particulate concentration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 species in urban atmosphere (2) identify the potential sources and estimate their apportion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PM2.5 (97.54 μg m−3) in Guangzhou significantly exceeds the National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 (NAAQS) 24-h average of 65 μg m−3. OC, EC, Sulfate, ammonium, K, V, Ni, Cu, Zn, Pb, As, Cd and Se are mainly in PM2.5 fraction of particles, while chloride, nitrate, Na, Mg, Al, Fe, Ca, Ti and Mn are mainly in PM2.5-10 fraction. The major components such as sulfate, OC and EC account for about 70–90% of the particulate mass. Enrichment factors (EF) for elements are calculated to indicate that elements of anthropogenic origins (Zn, Pb, As, Se, V, Ni, Cu and Cd) are highly enriched with respect to crustal composition (Al, Fe, Ca, Ti and Mn). Ambient and source data are used in the multi-variable linearly regression analysis for source identification and apportionment, indicating that major sources and their apportionments of ambient particulate aerosols in Guangzhou are vehicle exhaust by 38.4% and coal combustion by 26.0%, respetively.  相似文献   

17.
利用库尔勒市2006—2013年的PM10监测数据以及同期常规气象资料,使用非参数分析(spearman秩相关系数)方法分析了常规气象要素与PM10浓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PM10浓度与各气象要素关系密切:气压较高时,PM10浓度易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当气温≥20℃时,温度越高PM10浓度超标天数越少,当气温20℃时,较高的气温则不利于PM10的稀释扩散;温度露点差越小,PM10的超标率越大;PM10浓度随风速的增大先降低后增加;降水对PM10有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乌鲁木齐市供暖锅炉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涛 《干旱环境监测》2005,19(4):237-239
1998 - 2002年乌鲁木齐市实施了“蓝天工程”,通过统计1998 - 2002年采暖季乌鲁木齐市供暖锅炉的监测数据,分析了供暖锅炉主要污染物排放状况及排放量的变化情况,对污染的原因提出了见解,指出供暖锅炉的烟尘超标排放和SO2排放总量高于烟尘排放总量应是乌鲁木齐市今后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