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本文根据变质岩矿物平衡共生规则,确定出小寨组主要矿物共生组合,在区域上划出四个递增变质带,据不同方法确定了变质的温压条件,对绿片岩相为400℃,压力2×10~8Pa—4.8×10~8Pa,角闪岩相为t=500℃-640℃,p=3×10~8Pa-4.8×10~8Pa  相似文献   

2.
矿物地压计     
根据一致的热力学资料和采用的矿物固溶体模型,提出了在已知温度条件下用以确定富钙和贫钙岩石中岩石静压力的七个地压计方程。根据这些方程对Ps作的估算,除含有极富铁和低钙石榴石组分的矿物共生组合外,精度都较满意。确定了阿尔丹地盾南部石榴石-紫苏辉石-夕线石片麻岩的形成条件:Ps为δ—9kbar,T为920—1000℃。  相似文献   

3.
<正> 黑森林先肯采尔附近克莱茵金齐希塔尔的原生榴云岩以界线模糊的夹层产于堇青石-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片麻岩中。其矿物共生组合是石英-黑云母-斜长石(An36)-石榴石-堇青石/块云母±夕线石±铁尖晶石。俄顿瓦尔德的榴云岩产于一套富石英的云母片岩、白云母石英岩或含石墨石英岩及白云母-黑云母-斜长石片麻岩中,后者局部具有堇青石,但总是含有白  相似文献   

4.
浙西南金矿床矿物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治岭头金矿的成矿温度为200°~400℃,成矿压力为(5~G)×108Pa。八宝山和庄山金矿的成矿温度分别为200°~350℃和200°~300℃,成矿压力为3×108Pa。合矿溶液中含有K+、Na+、Ca2+”、Mg2+和F-、Cl-、HCO3-、SO42-等离子,气相成分有H2O、CO2、CO、H2、CH4和N2。成矿溶液的氢、氧同位素显示,治岭头矿区(δ18OH2o=+1。81‰~4.33‰,δD=-57.8‰~-61‰)在变质水的范围及其附近;八宝山和在山矿区(δ18OH2o=-1‰~-7‰,δD=-63‰~-91‰)属于火山一次火山热液与地表水的混合溶液。矿床地质和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治岭头金矿属于变质一超变质高中温热液矿床,八宝山金矿为浅成中低温热浪矿床,庄山金矿为超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5.
沿朱诺金矿带分布的中温热液含金石英脉矿床,是早第三纪由低金度、富H2O-CO2(±N2、H2S、CH4),温度为200~325℃,压力超过(1~1.5)×108Pa的流体形成的。同位素重的成矿流体,其δ18O为+8‰~+12‰,δD值为-20‰~-30‰,表明为深部流体源。这些数据与阿拉斯加南部大陆边缘下面的俯冲物质经过变质去挥发份作用形成成矿流体的模式一致。进变质流体渗入由于海岸山脉巨型区域断裂线而提高了渗透性的区域,然后在更高的退变质地壳层位的脆弱带形成含金脉。金的沉淀,是由包括沸腾、流体-围岩反应,以及热液流体的温度、压力下降等几种机制完成的。  相似文献   

6.
长乐—南澳构造带在中生代时期经历了多幕构造变形和多期变质作用。它们分别是: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第一幕变形;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第二幕变形;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第三幕变形。每一幕变形和每期变质作用均有各自的构造形迹和典型矿物共生组合。  相似文献   

7.
在叶理状钾长-夕线石变泥岩中,纤维状夕线石常富集于由粗粒集合体构成的扁豆体之间的叶理中。这些集合体富含石英、长石、黑云母,有或无石榴石,堇青石和残留红柱石。大多数叶理看来象细微褶皱翼。夕线石的聚集可能主要是由于纤维状夕线石集合体能够经受强烈的非同轴变形所造成的。这种变形表现为颗粒边界滑动(纤维滑动),并没有明显的位错聚集。而其他矿物在这些带中不稳定,所以富集于低应变的间叶理带。夕线石的产生,特别是叶理中夕线石的富集,得力于流体流动和局部碱性阳离子的淋滤,因此,强非同轴应变带中不稳定的矿物发生溶解并从这些带中移出。  相似文献   

8.
矿物包裹体研究表明,武义萤石矿床是含矿地热水活动的产物。其形成温度为130°±27℃,压力为47.23-426.96×10~5帕。属于低温浅成热液矿床。冷渗流大气降水在深处受地热影响加热活化,发生水—岩化学反应和物质交换,导致含矿地热水的形成。它在构造作用和热力及压力梯度驱动下回返上升,于地表—近地表裂隙带与大气降水混合,温压骤降,加以冷的含CO_2和O_2的大气降水界入,使成矿物质自溶液中沉淀析出。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纽布朗斯威克(New Brunswick)北部许多层状硫化物矿床都产生在火成碎屑石英长石斑岩和沉积岩岩系中,这些岩石已变质为绿色片岩相。矿物蚀变如果真有的话,它都局限在岩石中矿化作用的附近;产生上盘和下盘的斑状岩石,在所研究的标本上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10.
<正> 几年前,在一个金-银矿床的矿石中发现了日光榴石。这种矿物(高温夕卡岩矿床和云英岩矿床特征的矿物)的发现,在一定的程度内对研究该地区低温热液矿床的地质学家来说是一种意外。后来,在含日光榴石的矿物组合中又发现了石榴石(含6%钙铝榴石分子的钙铁榴石及锰铝榴石)、单斜辉石、绿帘石(含  相似文献   

11.
<正> 据矿床地质和矿物组合及其分布特征,我们将该矿床成矿体系分为几个简单的体系分别进行了实验。实验前对大厂锡石-硫化物矿床的矿物组合进行了热力学计算,绘制了300℃、1大气压下的 fo_2—fs_2图(图1),用于指导实验。实验条件是:温度400—200℃(误差为±10℃);压力900—300大气压(按充填度计算);介质溶液0.5—2M 的碱金属氯化物(mKCl∶NaCl=1∶1)和0.5m 碱金属氟化物,pH=3—9。试料系用高纯化学试剂定量配制而成。实验中使用  相似文献   

12.
霍邱群含铁建造(BIF)在成因上与国内外许多前寒武纪的BIF有明显的差别。通过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人工重砂等研究,系统地恢复了它的原岩。成因争论较大的斜长角闪岩类的REE模式及ΣREE,表现出太古代沉积起源的特点。因此,它应是一套陆缘坳陷带内的沉积建造。矿层主要赋存在各旋回的中上部,与泥质岩、碳酸盐沉积物伴生,类似苏必利尔型。通过矽线石、兰晶石、榴石等七种矿物共生组合的热力学计算,其变质条件是P≈6±0.5Kb;T≈650-750℃。  相似文献   

13.
<正> 夕卡岩热液条件下锡的反应可以导致独立锡矿物的沉淀,如马来亚石或锡石,或富锡的钙硅酸盐矿物。热力学计算表明,在250—350℃,pH 值接近中性的条件下,锡石具有很低的溶解度(<118ppm)。由方解石和磁黄铁矿或黄铁矿共生所指示的上述条件,对锡石的沉淀最为有利。在更高的温度和 pH 值  相似文献   

14.
<正> 石榴石是夕卡岩矿床中主要的造岩矿物之一。它们通常以铝榴石组分含量不高的钙铝榴石-钙铁榴石系列的中间变种而出现。夕卡岩中的石榴石主要有三种类型;钙铝榴石型(钙铁榴石分子为O—40%),中间型(钙铁榴石分子为40—70%)和钙铁榴石型(钙铁榴石分子为70—80%)。许多研究者认为,钙铁榴石型的石榴石主要产在夕卡岩型的铁矿床和多金属矿床中,而钙铝榴石型的石榴石则主要产在夕卡岩型的锡矿床、钨矿床和稀有金属矿床中。对于白钨矿矿床中的  相似文献   

15.
<正> 根据Kretschmar和Scott(1976)以及Scott(1973)所说的方法来看,瑞典5个变质Cu、Zn-硫化物矿床中的毒砂和闪锌矿,其成分与温度和压力有关。毒砂的As/S比值表明,研究过的所有矿床,其平衡温度都在400℃左右,而闪锌矿压力计表明压力在5—7千巴之间。基岩的矿物组合表明温度是近似的,但压力要低一些。在所研究过的样品中,常数f_(s2)可能只有在几毫米或几厘米的距离内才有效。周围岩石中的f_(s2)总是  相似文献   

16.
三波川带别子型矿床常见矿石的主要组分硫化物为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磁黄铁矿和斑铜矿在臬些矿床中大量产出,而其它硫化物和硫盐则极为少见。在一般块状矿石中很少见到的矿物如方铅矿、黝铜矿等,常常在主要层状矿体内和附近呈分支状、舌状和脉状产出,富铜矿石中发现有微量存在。这些矿物可能是矿床变质变形过程中及常见组分硫化物重结晶过程中形成的。 别子型矿石的显著地球化学特征是其高Co、低Pb和低Ba含量。虽然可用的硫化物硫同位素数据大多数仅来自别子矿床,但别子型矿床的硫同位素比值的变化范围很小,即δ~(34)S为+0.4‰~+3.2‰,平均值+2.1‰;在所检测的6个矿床中,黄铁矿的Se/S比值的变化范围也窄,紧挨在其平均值1.32×10~(-4)处浮动。 别子型矿石的这些矿物及地化特征可能归固于有关基性火山岩的化学性质。现代海底富铜硫化物矿床,其化学性质与别子型矿床极为相似。虽然这两种矿床彼此间在矿物学特征上有点差异,丘垄内部的海底蚀变和热液交代作用可能会把海底硫化物矿床的原生矿物组合改变为别子型矿床的矿石矿物组合。  相似文献   

17.
对钦杭结合带首次发现的加里东期榴闪岩进行了详细的年代学、矿物学和变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榴闪岩的变质时代为454±4Ma,经历了早期角闪岩相进变质、中期榴辉岩相峰期变质和晚期角闪岩相退变质三个阶段,具顺时针P-T-t轨迹。早期角闪岩相进变质作用阶段的矿物共生组合为角闪石+斜长石+石英,温压条件分别为719℃~795℃和7.56Kpa~8.30Kpa;中期榴辉岩相峰期变质作用阶段的矿物共生组合为石榴子石+绿辉石(后期退变为透辉石+钠长石)±石英,温压条件分别为668℃~821℃和26.42Kpa~33.46Kpa;晚期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阶段的矿物共生组合为石榴子石+角闪岩+斜长石±石英(即榴闪岩),相应的温压条件分别为611℃~854℃和4.76Kpa~9.30Kpa。结合前人资料推断,区域内加里东期可能经历了榴辉岩相超高压变质→高温麻粒岩相退变质→角闪岩相退变质的演化过程。钦杭结合带首次厘定出加里东期超高压变质作用,表明华夏和扬子两大陆块碰撞拼合发生在加里东期。  相似文献   

18.
对总成分为镁角闪石(2CaO·4MgO·Al_2O_3·7SiO_2)+过剩H_2O的体系进行了压力到10kbar的相平衡研究。角闪石稳定的下限温度当1000bar时为519℃,2000 bar时为541℃,10kbar时为718℃。低于下限温度不出现角闪石,体系由低温组合:an+chl+di+tc(+f)所组成,除an外少量的铝这时主要进入di和tc中,相邻的高温平衡组合为;amph+an+chl+f,在1000—3000bar较低的压力下,角闪石中铝的固溶量甚低,固体溶液的范围从几乎纯的透闪石到大约cu_(11)tr_(96)ts_(20),这与绝大多数天然镁角闪石的成分一致。10kbar流体压力下固溶体成分约到cu(08)tr(53)ts_(41)。含铝tr+fo的高温上限温度大体上在化学计量透闪石的脱水曲线以下约20—25℃。含水熔体当10kbar时见于900℃,熔体与角闪石共存的持续温度区间超过60℃。有关实验结果说明了天然界tr和ts之间(?)溶体限于(tr100—70)严格成分范围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正> 硫化氢是成矿溶液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为了判定具体矿床中金属搬运的实际形式,必须了解成矿热液中硫化氢的浓度值。迄今,已知对脉石矿物的气-液包裹体中硫化氢浓度的测定只作了少量工作。在等人的著作中列出了产于东外贝加尔变质云母-石墨片岩中的单矿物石英脉的石英研究结果。色谱法测定的气-液包裹体中硫化氢的浓度是10~(0.53)m(每1000克水中含9克);在 D.J.Normah(1974)的著作中,用质谱法研究了与硫化物共生的脉石矿物在离解时排出的气体,测定了这些矿物的气液包裹体中硫化氢的浓度,其典型值为0.01—0.001m。  相似文献   

20.
<正> 水锡石(Varlamoffite) (Sn·Fe)(O·OH)_2,看来是较广泛的含水锡矿物之一。近年来,笔者在夕卡岩铁铜矿床氧化带、中低温锡石硫化物矿床及含锡夕卡岩正接触带中曾多次接触到这种矿物。 水锡石是Herzenberg(1946)和Buttgenbach(1947)分别在玻利维亚和刚果发现的,前者认为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