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太区各国已共同做出坚决承诺。矢志迈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希望区内所有人民均可拥有更美好的生活,与此同时维护地球拥有的支援万物生长的能力,尊重地球自然资源的极限。面对今日亚太区以至全世界人口持续增长。消费模式不断改变,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2.
黄韬 《环境》2009,(11):50-52
一提起巴西这个国家,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他们的桑巴舞、足球、海滩和热情奔放的人民。当然,这个国家还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生产量在世界上位居前列。但巴西人也意识到了自然资源的可贵,并以实际行动来节约自然资源。比如在绿色燃料领域,巴西就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  相似文献   

3.
拯救资源     
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无限需求与自然资源的供给有限之间的矛盾,将是21世纪大多数国家所要面对的主要矛盾之一。自然资源的日渐萎缩与状况恶化,既危及国家的发展安全,也殃及国家的社会安全。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基。但在工业化进程中,人口数量极大的膨胀、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恶性循环和社会机制的严重缺陷,已使地球环境中可再生资源的再生能力濒临崩溃。不仅不可再生的矿物资源急剧减少,就连大气、土壤、水等相对恒定的资源也因长期无度地开发、利用和污染而遭受严重侵蚀。可以说,自然界给人类发出最后通牒的日…  相似文献   

4.
《自然资源学报》2013,28(12):2201-2202
2013 年即将过去,感谢今年为《自然资源学报》进行同行评议的568 位审稿专家,衷心感谢他们牺牲个人时间、辛勤工作,为保证《自然资源学报》的学术水平做出了贡献!编辑部也希望有更多处于学术一线的年轻学者加入到为《自然资源学报》的进步乃至资源科学的发展服务的行列!  相似文献   

5.
废油再生:不可回避的能源话题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石油资源紧张和油价不断飙升已是不争的事实,未来的世界竞争是资源的竞争。曾经爆发的“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和不断出现的地区冲突,大都起因于对石油资源的争夺,可见石油资源是影响和制约国民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战略资源。  相似文献   

6.
洪峰 《环境保护》2007,(3A):29-30
陕西南北狭长,从南到北纵跨八个纬度。关中、陕南、陕北三大区域,资源禀赋不同,发展水平各异,但生态环境形势相对严峻,环境保护是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陕北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但水资源总量低,生态又相对脆弱;关中经济相对发达,但历史形成的污染十分严重,巳成为影响关中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障碍;陕南经济发展不足,环境容量较大,但生态敏感区域较多,既要保护好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取水的主要水源地,也要在保护中寻求突破发展。三大区域今后的发展,都要受到环境容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制约。因此,省委、省政府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摆在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把生态省建设作为构建生态和谐新陕西的基础性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生产环境安全现状分析 农业自然资源支撑农业持续发展的能力脆弱农业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牛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牛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安全不可或缺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中国各省区生态环境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立 《环境保护》2007,(2A):76-81
生态环境竞争力不仅是反映地区之间生态环境的优劣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潜力大小的依据,也是反映一个地区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及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能力强弱的依据。它对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促进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已处于不断恶化的趋势之中,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2017年即将过去,感谢今年为《自然资源学报》进行同行评议的480位审稿专家,衷心感谢他们牺牲个人时间、辛勤工作,为保证《自然资源学报》的学术水平做出贡献!编辑部也特别希望有更多处于学术一线的年轻学者加入到为《自然资源学报》的进步乃至资源科学的发展服务的行列!  相似文献   

10.
<正>经济增长对于消除贫困非常必要。然而,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消耗的不断增长,以及对于食品、能源和水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经济增长必须是绿色的。丹麦正在为这些环保方面的挑战提供解决方案,并希望为其他国家提供一些绿色发展方面的经验。目前,中国和丹麦的环保记者们正在致力于报道各种环保议题,推动中丹可持续发展,成为中丹两国的纽带。在2015年9月25至27日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联合国的193个成员国正式签署了一项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