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把露天矿松动爆破中炮孔喷出物脱离地表面的某时间间隔形成蘑菇状的烟尘云作为气固两相流,根据初期运动的特点,建立数学模型,模拟解算炮孔喷出物从脱离地表面到形成蘑菇云状的烟尘云的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2.
通过总结综采工作面坚硬顶板深孔爆破强制放顶成功案例,得出以爆破裂隙区半径为强制放顶爆破参数设计的不合理性,提出以爆破损伤范围为依据进行爆破参数计算。研究以国投新集二矿210108工作面为依托,通过爆破振动监测,回归得到综采面深孔爆破振动速度传播衰减规律,由此导出炮孔周围岩体内的质点振动峰值速度衰减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炮孔直径75mm、装药直径63mm的深孔爆破可以在周围岩体中形成半径为7.631m重度损伤区,解释了炮孔间距大于10m仍能有着良好爆破效果的原因;设计最大孔底间距15.2m的爆破参数,并成功进行了现场应用,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靠性,为类似工程爆破参数设计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控制孔在穿层爆破中对裂隙扩展的作用机理,在实验室内进行穿层爆破相似模拟试验。研究表明:煤岩体试块上表面产生了贯穿炮孔和控制孔的裂隙,侧面生成了多条不规则的裂隙,试块内部出现了包括沿控制孔方向发展的多个断裂面;炮孔和控制孔连线上产生了较高拉应力,炮孔和控制孔连线方向上拉应变峰值是炮孔45°方向上的拉应变峰值的1.12倍;爆破产生的压缩应力波P和在控制孔处反射生成的反射横波Sr、反射纵波Pr在控制孔附近的煤岩体上产生应力叠加,造成煤岩体损伤,最终形成贯穿裂隙。穿层爆破中控制孔对爆生裂隙的扩展起到导向作用,但由于穿层爆破中煤岩交界面的存在,使得应力波出现复杂的反射、透射、叠加效应,造成煤层内裂隙无序发育,工程现场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建基坑工程中,下伏基岩爆破施工需确保基坑围护结构及其相邻环境的安全。针对橘子洲深基坑爆破施工的实际需要,运用LS-DYNA建立全尺寸三维模型,分别对垂直炮孔、水平炮孔的爆破进行了对比模拟分析,通过对基坑底板、地下连续墙结构及紧临建筑物爆破震动的安全评估,得到不同炮孔布置方式的爆破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爆破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5.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7,33(10):26-26
判断锅炉炉管和水冷壁管爆破损坏应注意以下现象: (1)当炉管和水冷壁管发生爆破时有明显的爆破声。 (2)爆破后产生较大的喷汽声。 (3)锅炉的炉膛由负压变正压,炉门口及其他孔、口喷出烟气和蒸汽。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探究药卷位置对边坡光面爆破效果的影响,在LS-DYNA构建孔径90 mm、药卷直径32 mm的同心不耦合装药和偏心不耦合装药模型,分析2种装药形式的孔壁压力及损伤展布情况,并基于此提出改进偏心不耦合装药,通过现场光面爆破试验验证改进偏心不耦合装药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同心不耦合装药孔壁各测点压力峰值基本相同,炮孔周围相同爆心距处的损伤等级基本一致;偏心不耦合装药孔壁各测点压力峰值从炮孔底部到炮孔顶部逐渐减小,下方耦合侧岩体的损伤等级与损伤范围明显优于上方不耦合侧岩体;原有偏心不耦合装药会导致边坡预留岩体产生过度破坏,采用改进偏心不耦合装药能避免边坡预留岩体的过度破坏,形成平整光滑的爆后轮廓面。  相似文献   

7.
王嘉国 《劳动保护》2005,(11):88-89
裸露爆破是指在岩体表面上直接贴敷炸药或再盖上泥进行的爆破方法。又称放糊炮或明炮。《煤矿安全规程》第328条明确规定,严禁裸露爆破。那么,裸露爆破的危险性又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8.
根据扩容机理,建立了扩容爆破的物理模型,并且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到了不同条件下最终炮孔挤压区域的半径公式.利用这些公式结合炸药和岩石的特性,以及装药参数得到了扩容结果.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相吻合.这些结果将有助于爆破扩容理论的完善以及该技术发展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七十年代末,加拿大工业股份公司(CIL)的工作人员,在一个堵塞的溜井附近钻三个直径6.5英寸,深200英尺的处理炮孔,准备分段爆破。炮孔装填水胶混合炸药,用强力导爆索及Pento-Mex作起爆体,EB雷管起爆,用水作填塞物。爆破后,用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液态CO2相变爆破钻孔布置参数,研究双孔同时起爆应力波的传播特征、控制孔对煤体裂隙扩展规律的影响,基于LS-DYNA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单孔爆破、双孔不同孔间距爆破及添加控制孔爆破的裂隙扩展特征,并在山西某矿15号煤层进行液态CO2相变致裂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液态CO2单孔爆破的有效致裂半径为2.16 m;双孔爆破有效致裂半径为2.54 m,较单孔有效致裂半径提高了17.59%。随着炮孔间距的增大,两炮孔中间连线贯通区由完全贯通演化至非连续贯通,当孔间距为5 m时,致裂效果最好。含控制孔爆破较双孔爆破有效致裂半径提高了8.27%,控制孔主导了爆生主裂隙的定向扩展及孔壁环向裂隙的生成,裂隙扩展速度和影响范围均有显著增加。液态CO2相变致裂后,平均瓦斯抽采体积分数提高了2.68倍,平均瓦斯抽采流量提高了6.09倍。  相似文献   

11.
1 概述1.1 高炉出铁场烟尘污染严重 高炉炼铁逐步向大型化方向发展,生铁产量不断提高,高炉出铁场烟尘对环境的污染也日趋加剧。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污染源分布范围广。高炉出铁场烟尘主要是从出铁口、撇渣器、下渣沟、铁水沟及摆动流嘴等部位产生。高炉出铁时,出铁场几乎有一半面积不同程度地散发出烟尘,产生辐射热。在出铁末期,出铁口还喷出含CO的烟气,不仅严重污染了周围的环境,而且直接影响了工人的操作和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2.
炼焦逸散物是指在装煤、推焦、熄焦和焦炉加热等工序中产生的烟尘和刺激性气体。目前,国内外对炼焦逸散物的治理取得了一定成就。1 装煤逸散物的治理 装煤车将煤通过装煤孔装入赤热的炭化室时,煤中水分蒸发和挥发分瞬间产生,造成炭化室内压力突然上升,一部分含悬浮微粒、水蒸气、甲烷、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氢、多环芳香烃和碳氢化合物等的烟尘从炭化室逸入大气,造成污染。装煤逸散物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3.
炸药破矿一般都产生大量粉尘和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其中部分形成烟尘云雾,从露天矿排出,扩散污染邻近地区。另一部分则滞留在爆落的矿石堆里,在一定时间内仍会对工作场所的人员造成危害。为减少露天矿爆破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必须改进爆破工艺,其中包括应用合理的炮孔装药结构。以实心圆柱体装药结构进行爆破时,我们发现药包中心部分的炸药并没有全部发生化学变化。炸药爆炸分解反应不彻底,会造成有毒气体排出量增高。如果采用实心结构装药爆破,将形成范围很大的岩石压碎区,即  相似文献   

14.
为了避免云南省泸西县城阳光小区挖孔桩开挖爆破影响周围建筑结构安全和居民生活,施工中采取了多项控制爆破技术措施。通过采取合理的炮孔布置、延时时间、炸药单耗和起爆方式等参数及安全防护措施,并综合考虑爆破振动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和人体心理的作用,研究制定了挖孔桩爆破振动安全标准,而且在周围布置测点对爆破振动进行了测试和分析以指导爆破作业,达到了安全爆破开挖的目的。施工结果说明了工程中采取的多项控制爆破技术措施是有效的,制定的爆破振动安全标准是适宜的,既保证了良好的爆破效果,又控制了爆破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避免了施工事故和扰民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小型爆破漏斗试验技术在中深孔爆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爆破漏斗试验作为合理选择爆破参数、优选炸药品种、提高爆破效率等的基础,在爆破技术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根据某矿山生产现状和30#矿体的具体条件,在二中段脉内巷道布置了两组,共六个炮孔进行小型爆破漏斗试验.试验得出炸药单耗为0.65kg/t,爆下矿石各粒级间矿量无大的差别,分布较均匀,无突变现象.试验表明,在受客观条件限制情况下,小型爆破漏斗试验在中深孔爆破实践中仍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防止矿山空区引起地表塌陷造成建构(筑)物的破坏以及降低矿柱塌落振动对井下开采的威胁,采用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优选爆破治理方案和延期时间。根据炮孔布置和爆破参数,建立实际比例数值模型;在岩石物理力学指标测试的基础上,确定模型材料参数;采用LS-DYNA数值模拟软件,对比分析方案优劣以及确定爆破延期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在满足空区隐患爆破治理效果的前提下,同一节点处A方案质点振速峰值为0.923 9 m/s小于B方案质点振速峰值1.225 3 m/s;而且当延期时间为100 ms时,通过模型垂直方向的位移云图可知岩石的破坏范围最大,塌落区域更加分散。现场应用结果显示空区隐患治理工程爆破效果良好,形成了隔离缓冲层,可以保证露天和井下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2010年9月6日上午7时,备受关注的山东省济宁高新开发区180m钢筋混凝土烟囱准时起爆,烟囱按预定方向倾倒,爆破圆满成功。此次爆破由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爆破与防火防爆研究所设计实施,共计485个炮孔,164.6kg炸药,时长15s。该烟囱直径17.7m,总重8750t,周围环境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18.
煤矿超深孔大药量爆破震动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控制煤矿井下超深孔大药量爆破震动对巷道及支护结构造成危害,通过现场爆破震动监测分析,获得了煤矿井下综采遇硬岩超深孔大药量松动爆破地震波的衰减规律.采用HHT方法对震动信号进行分解,研究信号的频谱特性和能量分布.结果表明,超深孔松动爆破震动的持续时间为150 ms左右,震动速度三方向分量中测点与爆源连线的径向分量最大,能量主要集中在100 Hz以内的低频区,随频率分布可分成若干个“子频带”,峰值出现在频率17.75 Hz,存在爆破震动对支护结构和工作面造成危害的可能.根据衰减规律,反算出该场地超深孔爆破的单段最大药量;分析了爆破时出现巷帮岩石崩落和飞石的原因,提出施工时应控制单段最大药量和加强爆破炮孔周围防护,保证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炮孔偏心不耦合装药爆破效应,利用非线性动力分析平台,模拟了不同不耦合系数时炮孔周围的裂纹分布情况以及同心不耦合装药和偏心不耦合装药形成的爆炸应力场。研究结果表明:耦合侧裂纹总长度、裂纹平均长度和最长裂纹长度始终大于不耦合侧,不耦合系数为1.71时耦合侧与不耦合侧裂纹总长度、裂纹平均长度和最长裂纹长度的差值和比值都达到最大,K=1.71为改进偏心不耦合装药结构的最佳不耦合系数;同心不耦合装药形成的爆炸应力场在炮孔周围均匀分布,偏心不耦合装药形成的爆炸应力场则偏向于耦合侧,由于药卷周围不均匀的空气间隔对爆炸载荷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缓冲和延迟作用,偏心不耦合装药不耦合侧等效应力峰值小于耦合侧,且不耦合侧等效应力峰值出现时间也滞后于耦合侧。  相似文献   

20.
电气焊接切割过程中,因焊接材料不同,产生的烟尘的化学性质也不同。烟尘中含有某些致癌物质,但并不是所有物质都有害。焊接烟尘的组成,可分为气体(有毒和无毒)、空气中的悬浮物以及对肺有刺激性的有毒物。 电焊烟尘及危害 在焊接切割作业中,产生的烟尘、烟雾化学性质如下: 乙炔──当空气中含有40%或40%以上的乙炔时,对人有麻醉作用。当2.5—80%的乙炔和空气混合时,则会形成可爆气体。 氢──无毒,但易爆。 大然气──与空气混合后,形成易爆气体,极限体积比为5—15%。 丙烷──常用于重型结构焊接前的预热工序。预热时产生少量一氧化碳,当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