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科技前沿     
《环境》2005,(6):101-103
新型环保节能汽车在京研制成功,玉米材料制的新式玩具,日本开发出新太阳能电池,美科学家研制出“菠菜电池”,美开发出微生物燃料电池,绿色环保水性涂料问世,……  相似文献   

2.
向晖 《福建环境》2002,19(1):23-23
日本松下电器产业公司计划用 5年时间开发出一种用糖作原料的新型电池。据该公司日前向媒体介绍 ,这种电池的电解质由二氧化碳和氢构成 ,在阳光照射下 ,电解质会发生类似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 ,于是在电池里生成有机物质糖。接着利用特殊催化剂将糖分解 ,就会产生电能。另外 ,分解后的残余物质还能用来合成糖 ,因此不会产生多余的废物。该公司准备每年投资 5 0 0 0万日元 ,在 2 0 0 5年前研制成功这种理想的电池。据说 ,这项技术的关键是开发出能有效分解糖的催化剂日本将开发用糖作原料的电池@向晖  相似文献   

3.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11):I0012-I0012
瑞士科研人员称,日前开发出一种白色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与传统蓝黑色太阳能电池板相比视觉上更加美观,能与建筑物更好地融为一体。这种太阳能电池能够在20到30摄氏度的条件下工作,低于目前标准的太阳能电池,使用寿命更为长久。  相似文献   

4.
本文重点介绍了荷兰电池回收利用的情况,也关注了世界各地有关电池回收利用的消息,如德国、北美、日本、挪威等。  相似文献   

5.
目前,韩国开发出利用遗传工程大批量生产可完全降解塑料的技术,韩国科学技术院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的研究小组在过去4年时间里,利用遗传基因再结合的方式,开发出大批量生产能够在自然界完全降解的塑料技术。 这个研究小组用大肠菌生产出高分子塑料,这种塑料已经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作为一次性包装袋和医疗用材料。但由于其价格为1公斤16—20美元,比  相似文献   

6.
国际     
<正>美国:新型液流电池成本下降60%日前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以下简称"PNNL")的研究人员使用低成本及可持续的合成分子开发了一种全新的有机液流电池,预计这种液流电池的成本将下降到180美元/千瓦时,这比常见的全钒液流电池成本降低了60%左右。传统的液流电池大多使用重金属钒和溴化物等作为电解质溶液,不仅极其昂贵,而且具有毒性。  相似文献   

7.
废旧电池的合理加工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欧许多国家不仅在商店,而且直接在大街上都设有专门的废电池回收箱,将收集起来的废电池先用专门筛子筛选出那些用于钟表、计算器及其他小型电子仪器的“钮扣”电池。它们中一般都含有汞,可将汞提取出来加以利用,然后用人工分拣出镍镉电池。法国一家工厂就从中提取出镍和镉,再将镍用于炼钢、镉则重新用于生产电池。其余的各类废电池一般都送往垃圾场掩埋在地下,同时还得使其有害物质不会污染地下水质。这种做法不仅花费太大(例如:在德国掩埋一吨废电池费用达1700马克),而且仍造成浪费,因为其中尚有不少可作原料的有用物质。瑞士…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2009,424(14)
近日,福建南平甲南孚电池有限公司捐赠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格平绿色行动"项目,开展了"植树吸碳、清凉地球"环保公益活动.在活动中,南孚公司每售出1节南孚电池即向基金会捐出1分钱,以此支持其在贫困地区植树增绿,增强碳汇作用,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9.
基于循环特性的镍氢和锂离子电池环境影响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郁亚娟  王翔  孙蔚鋆  黄凯  王冬 《环境工程》2012,(Z2):519-523
为了了解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在生产、使用、废弃或回收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的二次电池环境影响机制分析方法。通过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采用Eco-indicator99体系,综合考虑电池循环容量衰减和循环次数的影响,建立了二次电池环境影响机制分析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两种实验用二次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环境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所选取的两种二次电池当中,锂离子(Li-ion)电池的环境影响明显比镍氢(Ni-MH)电池的低;2)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Li-ion电池环境影响衰减比Ni-MH电池的明显,即随着使用循环次数的增加,Li-ion电池对环境的影响会降低到更多。综合来说,所选取的Li-ion电池比Ni-MH电池更具环境可持续性。文中所提出的环境影响机制分析模型同样可以应用于其他二次电池,以期为环境友好型二次电池的开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资讯     
《环境》2006,(4):94-95
国际媒体关注中国“绿色GDP”增长;朝鲜开发出处理废水新方法;黄浦江将禁运剧毒化学品;“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试点启动;扣式电池进入无汞化时代。  相似文献   

11.
很多人认为无汞电池是"绿色电池",对环境的危害小,而且我国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尚不成熟,回收处理代价较大.所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回收处理废旧电池积极性较低.为论证无汞废旧电池浸出液对植物早期生长的影响,通过对比较典型的黄豆、玉米和大白菜在无汞电池环境下种子萌发率及幼苗早期生长形态、平均株高和平均增高的观察统计.结果表明:无汞电池浸出液对植物早期生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建议政府环保部门在近期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动员和号召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做好废旧电池的回收工作,积极引进、开发废旧电池处理先进工艺和技术.  相似文献   

12.
绿色电池     
莲玉 《环境导报》1997,(3):42-42
近年电子产品、移动通信产品朝着微型化、便携式的方向发展,对高容量、微型化电池的需求量迅速增长。据国际数据公司统计,1989年全球无线寻呼用户共1900万户,其中美国988万户(占52%)、亚太地区228万户(占12%);1995年全球无线寻呼用户共8500万户,美国2800万户仍名列第一、中国2010万户名列第二。移动通信业务的迅猛发展,对微型高容量电池的需求也大幅度增长。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祈盼"绿色电池"的呼声越来越高。1镍镉电池日渐失宠在全球电池市场上,传统的镍锅电池仍占有很大市场。镍搞电池技术已经成熟.目前全球各地许多厂商…  相似文献   

13.
海水淡化装置一般都庞大笨重,成本高昂。为了解决这些弊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日前利用纳米技术开发出可以手持的海水淡化装置,它可依靠电池供电,为海水淡化装置在沿海干旱地区的普及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4.
李隆缘 《环境保护科学》1992,18(1):47-49,35
<正> 各种一次性干电池(原电池)大都含有汞,其中汞电池和碱性锰电池的含量最大,而后者的产量呈上升趋势.以钮扣电池(碱性锰电池)MR44为例,其汞含量几乎为自身重量的1/4.表1例出了日本生产的5大类一次性干电池的汞含量.1983年日本电池工业耗汞128.0t,其中53%用于生产碱性锰电池,40%用于生产汞电池.1984年一次性电池的产量约30亿只,其中60%国内销售,每年日本废电池处置量约60万 t.日本大多数城市已实现垃圾的可燃物分类排放、收集、清运和处理(置).废电池作为不可燃垃圾填埋处置.1984年对垃圾焚烧厂湿气洗涤的废水分析结果表明,汞的浓度相当高,烟道气中汞含量有时达1—2mg/Nm~3,超过了排放标准(0.07—  相似文献   

15.
戴姆勒克莱斯拉公司、英荷壳牌石油公司等四大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燃料电池。新公司设立在冰岛,进行燃料电池和氢气输送方式等开发。目标是整个燃料开发体制到2004年达实用化。  相似文献   

16.
<正>天津:会吸收CO2的"植物"电池将成现实吸收二氧化碳制造能量的除了绿色植物还有电池,这样神奇的"植物"电池将被天津南开大学学者变为现实。课题组在新型储能体系——可充电锂二氧化碳电池研究方面最新取得重要进展表明,这样的"植物"电池不管是在能源利用还是环境保护领域,都将为人类提供极为美好的想象空间,这一最新研究进展被国际顶级期刊选为热点论文。  相似文献   

17.
沈阳绿环生物降解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沈阳环球净水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与德国伍氏伙伴咨询公司联合引进德国技术和设备,开发出生物降解塑料,并批量生产。该降解塑料是以天然淀粉为基料,填充适量全植物性添加剂制成的,无毒无害,可百分之百全降解。它的问世,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  相似文献   

18.
“三合一”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特性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曹效鑫  梁鹏  黄霞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8):1252-1257
为了降低内阻,尽可能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提出了一种将阳极、质子交换膜和阴极热压在一起的"三合一"膜电极形式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并考察了其在接种厌氧污泥条件下对乙酸自配水的产电特性.该"三合一"电池在稳定运行条件下电池内阻约为10~30Ω,远低于现已报道的其它形式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内阻.目前该"三合一"型微生物燃料电池最大输出功率密度约300 mW·m-2,库仑效率约50%.试验结果表明,在一个间歇运行周期中,电池内阻增加是引起输出电压降低的最主要原因.同时在不同的外阻条件下,需要降低极化的重点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锂离子电池组进行热耦合仿真研究,正确辨识电池的有关热物性参数。方法首先确立锂离子电池组仿真的热模型,关于锂离子电池传热模型中涉及的热物性参数,基于不同形状大小的加热片对电池在绝热环境下进行加热,将电池各热物性参数的获取相互解耦,通过对传热模型方程以及边界条件的简化辨识出锂离子电池的热物性参数。最后,基于已确立的锂离子电池热仿真理论基础以及辨识出的相关参数,运用COMSOLMultiphysics仿真软件对锂电池单体和电池组在不同充电倍率下的温度场进行仿真分析,并进行实验验证模型的精确程度。结果根据仿真结果和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基于COMSOLMultiphysics仿真软件可以较为准确地对锂离子电池组壳体表面和内部的温度场进行描述,误差不超过0.5℃。结论在满足一定误差精度范围内,对锂离子电池组热管理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时,通过仿真得到的结果就可以为其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市场上使用的蓄电池主要为锂离子电池和铅蓄电池,这两种电池在组成材料、技术成熟度、价格水平、生产使用过程及再利用过程等方面等皆不相同。通过对比分析两种蓄电池环境风险,可以发现锂离子电池和铅蓄电池各自存在优缺点,要"取代"或"淘汰"铅蓄电池是不全面和不客观的,目前比较切合实际的是实现两者的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