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水样(地表水、饮用水等)中铜、锌、硒、砷、镉、铬、铅、铁、锰等痕量元素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方法检出限为0.01~0.78μg/L,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6%~7.9%,实际水样加标回收率为90.5%~103%。该方法快速、简便、线性范围大,具有良好的检出限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2.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饮用水中的硒元素。结果表明,高能碰撞模式(HEHe)较碰撞/反应池气体模式(He模式)消除干扰效果更好;在HEHe模式下,~(78)Se在0.5~1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0.999 9,方法检出限为0.06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0.4%~0.8%,加标回收率为97.1%~103.2%。方法性能指标均能较好满足饮用水中Se的定量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饮用水中15种稀土元素,采取内标校正法,以Rh、Re、Bi为内标,结合优化仪器条件和干扰校正方程来消除干扰.15种稀土元素的方法检出限为0.000 2μg/L~ 0.003 μg/L,混合标准溶液平行测定的RSD< 6%,饮用水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8%~120%.  相似文献   

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水中镉在环境监测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从实验室内部控制和实验室外部控制两个角度来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镉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地下水中14种稀土元素,并选择Rh作内标,可消除测定中的质谱干扰和非质谱干扰,使方法在0μg/L~1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002μg/L~0.005μg/L,实际水样的加标回收率为80.0%~117%,RSD为2.1%~3.8%。  相似文献   

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地下水中痕量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中  孙亦静 《干旱环境监测》2012,26(3):133-135,157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地下水中痕量元素。结果表明,ICP-MS可同时测定地下水中的16种元素,方法检出限为0.02~0.2μg/L,元素的精密度(RSD,n=5)为1.46%~4.36%,加标回收率为96.6%~105.6%,符合环境监测无机组份测试质量控制的要求。该方法应用于直接测定元素浓度范围在ng/L~mg/L级的实际地下水样品,具有样品前处理简单、干扰少、测定快速、元素同时分析、省时省力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一种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水源地地下水中微量元素钴和钼的方法。与常规的元素测试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同时快速有效地完成钴和钼测试,测试方法简单,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尘土样品中贵金属元素Au、Pt、Pd、Ir、Ru、Rh的方法.样品用王水微波消解后,试液直接用ICP-MS同时测定上述6种贵金属元素.以Sc、Y、In作为内标物质,补偿了基体效应;选择适当的待测元素同位素克服了质谱干扰;确定了最佳测定条件.结果表明,6种贵金属元素的检出限为0.004~0.006 μg/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2,回收率为83%~97%,RSD<3.6%.该法准确、快速、简便,已成功地应用于尘土样品中微量贵金属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了废水中Be、V、Cr、Mn、Co、Ni、Cu、Zn、As、Se、Mo、Ag、Cd、Sb、Ba、Hg、Tl、Pb、Th、U等20种元素,比较了5种不同消解体系对废水样品的加标回收结果,确定采用硝酸+过氧化氢消解体系。Hg在0.050μg/L~2.00μg/L、其他元素在5.00μg/L~5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1μg/L~0.2μg/L,国家有证标准物质的测定结果符合要求,废水样品平行测定的RSD为2.6%~6.5%,加标回收率为84%~110%。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全自动石墨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染整企业废水中总锑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锑的质量浓度在0~1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值为0.999 5,方法检出限和测定下限分别为0.003和0.012 m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7%~2.6%,加标回收率为96.1%~103.8%。该方法操作简单、分析快速,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是建立一种同时测定水中微量砷和铅的方法。方法采用酸消解法消解水样,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水中微量砷和铅。结果显示,砷和铅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20μg/L和0.24μg/L,回收率分别为92.9%~104.4%和93.5%~103.8%,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3%和3.5%。水中微量砷和铅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能满足要求,可以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2.
采用ICP—MS法对饮用水中的铅进行了分析测定。并进行了载气流量的选择、定量离子质荷比的选择和内标的选择等实验.本实验铅的质荷比选用206,207和208三个加在一起计算。方法的检测限为0.5×10-3mg/L,精密度实验的变异系数为3.25%~7.63%。  相似文献   

13.
ICP-MS碰撞池技术消除复杂水样中硒的基体干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深圳某河流水样中的主要成分,确定ICP—MS碰撞模式测定se的主要基体干扰,并对碰撞气流量进行条件优化和水样基体干扰消除试验,确定当氦气流量为3.0L/min时,测定77Se的干扰能基本被消除。该方法测定实际水样的结果与原子荧光法的测定值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以原子荧光法测定水中砷为例,探讨了实验室盲样考核浓度预判及稀释方法.分析了3个砷盲样考核实例,归纳了“直接稀释法”“系列稀释法”“最大稀释法”3种方法,分别适用于盲样浓度范围窄、适中、宽3种情况,检测人员可根据考核机构给定的浓度范围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用ICP-MS法直接测定水稻田表层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Zn、Cd、Pb、Cu、Cr、Mn含量的方法.土壤样品经HNO3-HF-HClO4彻底消化后,加入内标元素45Sc、115In、204Tl,采用内标法进行测定,有效地克服了基体效应、接口效应及仪器波动所产生的影响;通过优化仪器的工作参数,选择待测元素适当地测定同位素,有效克服了因质谱干扰所带来的影响.对污染土壤标准物质(编号GBW08305)进行测定,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吻合.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是98.0%~102.0%,相对标准偏差是2.2%~3.5%,具有线性范围宽、简单、快速、准确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采用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炉气中砷的含量。方法探讨了盐酸酸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确定本方法的检测限为2 .1 3ng/ml,样品回收率为 95.2 %~ 97.6%。  相似文献   

17.
原子荧光法测定水中砷监测质量控制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全国多家实验室测定的大量监测数据研究了原子荧光法测定水中砷的质量控制指标,并与《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4版)中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比较,旨在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质量控制依据和质量控制指标。研究表明,标准样品实验室内相对偏差的控制范围为小于等于4%;浓度小于0.05 mg/L的实际样品的相对偏差小于等于10%,浓度大于等于0.05 mg/L时相对偏差小于等于5%。实验室间相对偏差的控制范围为小于等于10%。相对误差一般控制在±15%以内,加标回收率为90%~110%。  相似文献   

18.
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分析土壤中形态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原子荧光光谱(AFS)联用技术分析土壤中亚砷酸盐[As(Ⅲ)]、二甲基砷(DMA)、一甲基砷(MMA)和砷酸盐[As(Ⅴ)]等4种形态砷,以磷酸为提取剂、抗坏血酸为还原剂,优化了水浴提取条件。As(Ⅲ)、DMA、MMA和As(Ⅴ)在7 min之内实现了完全分离,在1.00μg/L~1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实验室检出限分别为0.25μg/L、0.36μg/L、0.39μg/L和0.51μg/L,土壤标准样品平行测定的RSD≤7.4%,加标回收率为79.5%~95.0%,提取率为74.6%~90.4%。  相似文献   

19.
A FS-830型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吉天AFS-830型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为例,介绍了仪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联机失败、管路不畅、自动进样器停止工作等常见故障,分析了故障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20.
锑的生物毒性测试可以间接反映锑及其化合物对生物与生态系统的影响.在简要介绍锑在土壤环境中赋存特征的基础上,综述了不同类型生物对土壤及其浸提液中锑的毒性响应,比较了不同的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在土壤环境中锑污染识别的可行性及适应性,并提出了考虑土壤性质及老化时间对锑生物毒性评价的影响,以及使用不同营养等级指示生物(微生物、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