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杨磊  何志清 《安全》2014,(5):34-36
在雷电灾害的事故分析中,发现防雷装置年久失修、失效、腐蚀,在建筑物装修改造中造成损坏,电气线路架空或缠绕在防雷装置上等原因是造成防雷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开展防雷装置安全定期检测、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使防雷装置真正起到防雷作用是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途径。所以法律法规赋予了防雷安全管理和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定期检测作为防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很好的履行这些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2.
“巍巍兴安岭,积翠大森林。”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重点国有林区之一,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其偏僻的地理位置和寒冷的气候条件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在第三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之际,记者一路北行,到位于我国北部边陲的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采访。这里最特殊的是架构设置。原由国家林业部委托黑龙江省政府管理的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与由黑龙江省政府派出的大兴安岭行政公署企政合一。地区下设的县区与林业局也基本是一套人马。用当地人的话说,这里是小政府,大企业。政府实施安全管理着眼宏观,企业进行安全管理微观具体。在政企合一的这样一个区域里,他们是如何将宏观管理粗线  相似文献   

3.
从大兴安岭林区生产中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研究林区企业发生事故的原因、规律,从而制定和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事故,确保林业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4.
大兴安岭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区域,也是森林火灾频发的重灾区。收集测定了177组森林地表可燃物含水率数据,整理成列联表,进行列联表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区域的森林地表可燃物在低海拔含水率较高,随着海拔的升高,含水率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建立更加精确的大兴安岭林区森林地表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提供理论基础,对于该林区火灾预防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加油加气站雷击静电事故分析及安全防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击主要损坏加油加气站电子系统设备并引发一系列危害,大都是雷电波侵入和雷电反击造成,静电易引发火灾和爆炸。结合近几年来,山东省淄博地区汽车加油加气站现有防雷防静电装置的检测(验收)情况,归纳出缺少防直击雷装置、缺失SPD防护、未共用同一地网等五个方面的重大安全隐患,并逐一给出整改措施。对大型加油加气站应依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来确定其防雷类别,新建站的防雷防静电装置应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和验收"三同时"原则,建立雷击静电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和定期检测与维护防雷防静电装置是加油加气站安全生产的重要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日前已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并将于2008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全面系统地规定了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工作技术要求和工作流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将更好地规范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提高我国雷电灾害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7.
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行政许可(简称防雷行政许可)是气象行政许可中的一个重要许可事项.防雷行政许可是各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防雷设计施工等相关活动的行政性管理行为.随着行政审批事项数量的逐年增大,要求防雷行政许可档案管理规范化、严格化.通过总结防雷行政许可工作实践经验,阐述了防雷行政许可档案的特点、作用,并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加强防雷行政许可档案管理的思考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鲁飞  安振涛  周斌 《安全》2007,28(5):7-8,11
本文通过对某弹药库防雷安全设施设备检查和测试结果的分析,发现仓库在防雷设备的建设与设置方面的不足和问题,提出防雷装置设置的改进措施,以期为弹药仓库防雷安全提供理论和技术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安装防雷装置的目的是保证建筑物、构筑物在遭受雷电袭击时,保证建筑物、构筑物不遭受破坏或烧毁.可保护建筑物内部的人身安全及设备、财产不受损坏。因此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装置必须设计合理,正确施工,并需长期维护,使之能确保被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装置是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个部分组成,其中之一处理不好,不仅不能得到可靠的保护,反而会使建筑物或构筑物处于危险的状态,特别是矿区有60%都处在多雷区,所以对防雷措施以及防雷的设施的设计、施工、维护就更显重要。 近几年…  相似文献   

10.
多普勒天气雷达综合防雷安全措施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保证用于提升气象服务能力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安全可靠运行,其综合防雷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雷达楼及其信息系统的防雷安全环境理论计算确定其防雷等级,雷达塔楼主体建筑按二类防雷建筑物设计,其信息处理、传输系统按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分级划为A级。结合巴彦淖尔市雷达工程实例分析了当地的地理地质、气候环境和雷电活动规律,及根据被保护物的特点详细研究了防雷装置的形式,提出了多普勒天气雷达综合防雷保护体系;分别从雷达天线直击雷防护、侧击雷防护、等电位和屏蔽措施、接地装置、电源信号系统浪涌保护及生活附属设施防雷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工程经实践证明其防雷措施是行之有效的,这对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安全运行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工艺流程中氨泄漏事故后果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产品,工艺流程中氨主要以氨气、液氨、氨溶液三种状态存在。氨气、液氨、氨溶液理化特性及危险特性不同,可能造成的事故后果类型不同,分别进行三种相态下氨泄漏的事故情景分析。氨气泄漏主要考虑蒸气云爆炸、中毒,液氨泄漏主要考虑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蒸气云爆炸、中毒,氨溶液泄漏主要考虑中毒和腐蚀。运用半球模型和高斯模型计算某尿素企业液氨球罐泄漏的危害范围。半球泄漏模型计算方法较简单,但没有考虑氨本身性质及气象条件等因素;高斯模型计算过程较复杂,其计算结果与风速、大气稳定度等条件相关。该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对预防氨泄漏事故发生和氨泄漏事故预警均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如何提高模拟分析的准确度是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及环境三体系整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济钢实施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及环境三体系整合工作的依据、可行性进行论证,介绍了三体系整合的情况及实施放果。  相似文献   

13.
资源环境是城市的基础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支撑与约束作用,为加快实施武汉市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和大健康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武汉市工业发展和资源环境利用现状,计算和评估三大万亿产业经济发展指标、资源消耗指标和污染排放指标,提出三大万亿产业集群发展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基于本质安全的化工工艺物质危险性的评价体系,包括火灾危险性、爆炸危险性以及毒性等3个评价指数.基于风险的思想,各个评价指数均包括概率指标与后果指标.为了全面反映化工工艺的实际情况,在各个评价指数中均对所有物质的相应指数值加和.参数的取值以以往的指数法为基础,为了消除边界波动效应,取值采用内插法.由于各个指数的量纲...  相似文献   

15.
基于加速度研究过山车立环轨道曲线的设计方法.分别研究向心加速度恒定的立环曲线,加速度恒定的立环曲线和以欧拉螺线为基础的立环曲线.建立三种立环曲线的方程,通过数值方法进行求解,借助Matlab计算在给定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下的轨道曲线.以加速度为评判标准来分析三种曲线的优点和缺点,最终得到以加速度为基础的立环轨道曲线设计方...  相似文献   

16.
17.
论述了GD型三电极电除尘器的系统及设备运行中的常见故障及进一步完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论安全科学的基础规律与知识体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安全科学的发展面临基础规律缺乏、知识体系混乱的难题。笔者研讨了"综合属性"论对安全科学发展的阻滞作用,认为普遍存在于各类事物中的安全现象及其规律是安全科学的专属领域;提出安全问题涉及到受损事物、致损事物和二者耦合关系3个要素;论述了受损事物要素的损害可能性和损害防护性问题及其4个理论命题;致损事物要素的损害能力相关性和损害能力可变性问题及其2个命题。分析了耦合关系要素的3种类型及其特点和主要存在领域。在"三要素"安全规律的基础上,给出了安全科学知识体系的3个知识类型和13个知识门类,为构造安全科学的核心知识集提供了整体性思路。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地下大型商业建筑消防设计在防火分隔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几种常用防火分隔方法的适用性,初步设计几种防火分隔替代方案.采用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思想,分析替代方案所应达到的安全目标,利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评估这些方案的分隔效果,给出火灾时防火卷帘迎火面和背火面的温度发展曲线.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防火分隔方案3能够达到防火墙的分隔效果,满足该建筑的消防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从市政养护的满意度、驾驶员行为调查以及城市交通标志识别等方面展开调查,发现私家车、公交车和出租车对道路养护作业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3类车型的驾驶员在安全驾驶行为上也存在明显差异。私家车驾驶员的驾驶失误行为明显高于出租车和公交车驾驶员。违规越多的驾驶员,其驾驶攻击性行为越强。同时道路养护中的常见标志对不同类型的驾驶员产生不同的信息量。私家车驾驶员对于交通标志的理解程度明显高于出租车和公交车驾驶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