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9 毫秒
1.
我国燃煤电厂二氧化硫减排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SO_2污染已使我国1/3的国土面积上再现酸雨,成为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而SO_2排放主要来自煤炭的大量燃烧,目前燃煤电厂SO_2排放量已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7%以上。本文介绍了燃煤电厂SO_2减排的主要技术措施;并就电厂燃用洗选煤的费用比较和电厂脱硫的成本效益进行了经济分析;提出了燃煤电厂二氧化硫减排的政策支持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8年,山东省聊城市在污染减排方面采取得力措施,截至2008年底,COD排放总量比2005年下降10.48%,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上升2.5%,两项污染物排放强度则均有大幅下降,污染减排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3.
文章系统分析了沈阳市二氧化硫排放现状,找出沈阳市二氧化硫总量控制中存在的指标分配不合理、减排经济成本巨大、配套政策措施缺失等问题。通过研究国家下达的污染减排行政目标、区域二氧化硫大气环境容量及沈阳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脱硫治理技术开发与推广、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沈阳市二氧化硫总量控制对策,以促进实现沈阳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4.
吴凡 《环境》2014,(12)
正近年来,茂名市通过建立环境执法协作机制、强化执法监管力度等举措,打击环境污染行为,减少污染排放总量,取得明显成效。强化污染源治理,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发展绿色经济,压缩淘汰污染产能;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多年来,茂名市政府高度重视污染物总量控制,协同各方共同努力,去年底实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超额37.5%完成省下达指标,提前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油城"茂名正在用自己的行动,以总量减排倒逼空气质量改善,一丝一缕拨开"雾"云,打破"重污染城市"的刻板印象,焕发出清新的"容颜"。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也是二氧化硫排放大国.在短期内70%的能源来源于燃煤的结构不会改变.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防治,在"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中都提出具体的二氧化硫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6.
《环境保护》2007,(22):1
2007年前三季度,全国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首次双双下降,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1.81%,化学需氧量同比下降0.28%,污染减排工作取得可喜进展.  相似文献   

7.
南粤绿讯     
《环境》2002,(12)
10月24-26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汪纪戎在广东调研时要求,严格执行二氧化硫削减计划,加快脱硫设施建设;同时,应尽快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脱硫的经济技术政策,有效推动脱硫工作。汪纪戎指出,国务院最近批复了《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国家下达的二氧化硫削减任务是防治酸雨污染、有效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举措,而加快脱硫设施建设则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有效措施。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大,也使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进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日前向媒体通报,环境保护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统计局近日联合完成了2009年上半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的考核工作。结果表明,上半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657.6万吨,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2.4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147.8万吨,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5.40%,污染减排继续保持双下降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9.
<正>环保部、发改委等6部门近日印发《"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工作方案》要求,到2020年,建立健全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核心的VOCs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实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VOCs污染减排,排放总量下降10%以上。《工作方案》介绍,《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PM2.5浓度下降30%以上,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也大幅下降,但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福建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情况,结合能源消耗及主要排污企业的排放及治理状况,分析了二氧化硫排放与降水pH值的相关性.目前全省酸雨防治的重点仍然是控制燃煤电厂的二氧化硫排放;未来五年要使环境负荷不上升,单位GDP环境负荷每年要保持9.5%的下降率.  相似文献   

11.
燃煤电厂实施烟气超低排放后,使得污染物排放得到控制,排放浓度大幅下降。本文将依照现有理论,重点剖析超低排放基本技术,探讨技术路线。提出燃煤电厂落实超低排放工作后,可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从而实现污染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污染减排形势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五"以来,全国主要污染物减排取得了初步的成果.2007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上年下降3.2%和4.7%.2008年前三季度与2007年同期相比,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下降2.7%和4.2%.可以说.两项污染物排放指标出现下降"拐点",连续两年实现了"双下降".  相似文献   

13.
覃朝陆 《沿海环境》2003,(10):35-35
一、广西城市环境质量现状目前,广西环境形势仍然严峻,污染物排放总量还处于较高水平,结构型、季节性污染还很突出,酸雨频率仍处在较高的水平,局部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根据《2002年度广西环境状况公报》,广西城市整体空气质量水平为二级,综合污染指数较上年有所上升,环境空气质量较上年有所下降。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有河池市、贵港市、柳州市。2002年全区废水排放总量184657万吨,其中,工业废水97126万吨,占52.6%,生活污水87531万吨,占47.4%。由此可以看出,城市大气和城市河段环境污染突出。日趋严重的…  相似文献   

14.
根本出路在于新型工业化 陕西省作为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及以能源化工为主要支柱产业的省份,快速发展必然伴随着高排放、高污染.袁纯清坦言,国家下达的"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是,到2010年全省二氧化硫和COD的排放量分别控制在81.1万吨和31.5万吨以内,比2005年分别削减12%和10%.经过各级政府和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2007年及2008年上半年,全省总体上实现了二氧化硫和COD排放总量"双下降",但与国家要求进度相比,陕西省污染减排工作进度仍然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5.
中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区划及实施政策研究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4  
阐述了中国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现状,分析了划分二氧化硫污染和酸雨控制区的依据和原则,绘出了二氧化硫污染和酸雨控制区的范围,重点分析研究了二氧化硫污染和酸雨控制区内的控制目标以及用燃料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确定的控制二氧化硫排放政策,并研究了政策实施对煤炭工业、电力工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环境保护部通报了2015年上半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数据公报。根据有关规定,环保部组织对2015年上半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进行了核查核算。2015年上半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1138.3万吨,同比下降2.90%;氨氮排放总量118.6万吨,同比下降3.18%;二氧化硫排放总量989.1万吨,同比下降4.63%;氮氧化物排放总量1002.8万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实施二氧化硫排污交易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氧化硫污染和酸雨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与有限的大气环境容量的矛盾也越来越明显,为了寻求经济有效的环境管理手段,中国从1993年开始进行了大气总量控制下的排污交易的试点工作。这篇文章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借鉴国外二氧化硫排污交易项目成功经验,对中国实施二氧化硫排污交易政策的可行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排污交易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利用SPSS统计分析宁夏“十一五”期间经济与环境质量数据的关联程度并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宁夏人均GDP与环境指标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环保重点城市二氧化硫浓度、重点城市降水中硫酸根离子浓度、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黄河宁夏段高锰酸盐指数浓度、氨氮浓度、水综合污染指数等均存在显著线性负相关。随着经济增长,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和黄河宁夏段水环境质量也相应改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经济环保实现双赢。环境质量的改善直接得益于污染减排工程,全区水、气污染防治政策较为成功,环保成绩显著。  相似文献   

19.
工业园区是各类工业的承载体,也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排放源。针对某工业园区为期2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跟踪研究,研究分析园区VOCs污染现状及问题,并从园区VOCs排放总量、走航浓度、环境空气质量以及异味投诉等方面的改善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PM2.5浓度和优良天数总体好于南京市平均水平。其中,PM2.5浓度排名位列南京市第1位;VOCs排放总量大幅削减,2021年较2019年下降约29.51%;2021年夏季VOCs走航监测浓度为36ppb,较2019年下降60%,走航浓度得到有效控制;异味扰民问题投诉较2019年同比下降68.7%,异味扰民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十五”期间二氧化硫总量控制方案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在分析"九五"期间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的基础上,根据全国大气环境资源分区的理论,对"十五"期间全国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目标以及地区分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十五"期间全国以及"两控区"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控制的初步方案。经研究,建议中国2005年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控制在1820万t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