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为了降低富营养化,实验中讨论了粉煤灰、活性炭两种吸附剂对人工配制的含磷废水的去除效果。从投药量、废水pH值以及振荡时间三个方面考察了对吸附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粉煤灰对磷的去除效果远比活性炭的好,而且还可达到以废治废的效果。粉煤灰、活性炭的最佳投药量分别为0.06g/ml、0.05g/ml;最佳pH值均为6;最佳振荡时间分别为5h、7h;在上述条件下,粉煤灰对磷的吸附率可达90.38%,而活性炭则为31.54%。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以北京昌平小汤山的阿苏卫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为研究对象,以COD、氨氮为评价指标,进行了赤泥吸附垃圾渗滤液中有害物质的实验,研究了赤泥的COD、氨氮吸附效果与其用量、渗滤液pH、温度、振荡时间的关系.实验表明:赤泥对氨氮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其最大吸附量约为32mg/g,吸附氨氮的最佳条件为赤泥用量30 g/L、pH值8、温度4℃、振荡时间60min;赤泥对COD也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其最大吸附量约为87mg/g,吸附COD的最佳条件为赤泥用量30g/L、pH值8、温度4℃、振荡时间80min.根据实验结果,对赤泥吸附COD、氨氮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优化了对水中11种有机磷农药检测的样品保存方法。加标水样在4℃下保存一定时间后,通过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模式)法测定有机磷农药的回收率。在不加入稳定剂的情况下,水样的保存时间不宜超过16h。为延长样品的保存时间,向水样中加入有机溶剂和pH调节剂作为稳定剂。实验结果表明,当在1000ml样品中加入10ml正己烷和10mlpH=3.6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时,可以将样品保存时间延长至48h。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以地表水作为实际水样,加标浓度水平在0.2μg/L和0.04μg/L时,48h后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在76.2%-95.0%之间,RSD在2.4%-7.2%之间。  相似文献   

4.
改性粉煤灰处理氨氮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H2SO4和HCl改性粉煤灰,在酸改性基础上用2mol/L NaOH进行改性。对比了原状粉煤灰,酸改性粉煤灰和酸加碱改性粉煤灰分别处理氨氮废水的效果。研究了pH值、粉煤灰投加量、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对于100mg/L氨氮废水最佳处理工艺:粉煤灰投加量2g,pH 11左右,搅拌时间60 min,静置1h,其氨氮去除率可达84%。  相似文献   

5.
粉煤灰深度处理焦化废水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粉煤灰-石灰体系作吸附剂,对焦化废水中氨氮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pH值、药剂投加量、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处理条件为:废水pH值为5左右时,每100 mL废水中加入粒径为100目以上的粉煤灰15 g,生石灰0.25 g,吸附时间为1h.处理后焦化废水的N H 3-N可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中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赤泥的资源化利用及抗生素有机废水的深度处理,以酸化赤泥为吸附剂、环丙沙星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酸化赤泥吸附环丙沙星的条件、特征和机理.采用响应面法中Box-Behnken设计方法,以吸附温度、溶液pH值、环丙沙星初始浓度、酸化赤泥投加量为自变量,吸附量为响应值建立4因素3水平优化模型,确定了最佳吸附条件,并对吸附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等温线模型、热力学特性及吸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液pH值、环丙沙星初始浓度、酸化赤泥投加量为影响吸附量的显著因素.酸化赤泥吸附环丙沙星的最佳条件为:温度45℃、pH=3.04、环丙沙星初始浓度29.20mg/L,酸化赤泥投加量3.40g/L,预测最大吸附量为7.30mg/g.酸化赤泥吸附环丙沙星的过程遵循伪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及Langmuir-Freundi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经过拟合最大吸附量分别为7.90和7.35mg/g.根据Van Tehoff公式计算吸附热力学状态函数ΔG0为-82.13~-94.37kJ/mol、ΔS0为0.61J/(mol·K)、ΔH0为100.25KJ/mol,吸附为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FTIR表明环丙沙星分子中-COO与酸化赤泥的Al-O键发生络合反应,C=O与Fe-O键发生微弱的静电或内球面键合作用.研究表明,酸化赤泥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廉价吸附剂,可用于处理抗生素污染废水.  相似文献   

7.
Fenton试剂处理难降解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验方法,考察了初始pH值、FeSO4·7H2O投加量、H2O2投加量对渗滤液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与FeCl3絮凝法的比较探讨了Fenton法处理渗滤液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Fenton试剂处理渗滤液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H值4,FeSO4·7H2O(20%)投加量0.6mL/100ml,H2O2(30%)投加量3.0mL/100ml,反应2h,此条件下处理可使CODcr去除率为84.77%,色度去除率为60%。Fenton法处理渗滤波时,大分子有机物的去除主要靠氧化作用。Fenton处理可有效地将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的有机物,小分子有机物主要通过絮凝去除。  相似文献   

8.
不同改性金属盐对猪粪堆肥过程氮磷保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混合水平均匀试验U6(62×3),考察猪粪堆肥过程中分别添加不同摩尔分数(20%、40%、60%)的改性赤泥(pH为5.0±0.2和7.0±0.2)、改性镁橄榄石(pH=7.0±0.2)以及硫酸镁对氮磷营养元素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猪粪初始总氮含量的20%添加改性镁橄榄石(第17 d)和40%添加硫酸镁(第10 d)的保氮效果相近,并优于其他试验组.添加金属盐类的试验组的固磷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其中按20%添加pH=5的赤泥(第21 d)对TP的保存效果最佳,且其中正磷酸盐所占比例最小.  相似文献   

9.
利用浸渍法,将Fe3+负载在经酸碱改性后的粉状活性炭上,当浸渍液浓度为2.5%,固化温度为270℃时,制成的催化剂催化活性较高。用自制的非均相类benton试剂降解焦化废水,通过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得出,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催化剂用量〉初始pH值〉反应时间〉H:0:投加量。结果表明,在100ml水样中。室温条件下,初始pH值为4.0,催化剂使用量为1.5g,H20:投加量为5ml(分两次投加),反应时间为90min时,COD去除率可达99%。采用混凝+化学沉淀+非均相类Fenton试剂法处理焦化废水,各主要出水水质指标为:色度lO倍;COD浓度38.5mg/L;氨氮浓度8.4mg/L,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对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中氰化物水样保存时间、氯胺T含量、水浴时间和水浴温度进行显色反应条件选择。结果表明:(1)浓度范围为0.5~5 μg/L的氰化物密封水样在pH为12左右的有效保存时间达24 h,在(24~30)h内的氰化物损失率与其氰化物含量呈明显的二次方程拟合关系;(2)在氰化物含量低于4 μg下,氯胺T最佳量为2 mg,且氯胺T增量(即超过最佳量的量)与吸光值降低值呈明显的正相关线性关系;(3)含量低于4 μg的氰化物水样中显色稳定的水浴时间均在20 min之内;(4)含量低于4 μg的氰化物水样中显色灵敏度最高时的水浴温度均在40℃左右。  相似文献   

11.
针对白洋淀府河水体磷污染问题,研究了天然沸石、硅藻土、粉煤灰、赤泥、铁铝泥五种材料对磷的吸附性能,并利用盐酸改性铁铝泥、铁盐改性粉煤灰和赤泥,对比研究了改性后材料对磷的吸附能力,探讨了水体pH值和其他离子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沸石、硅藻土、粉煤灰、赤泥对磷的吸附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而铁铝泥和改性后材料吸附磷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改性前后各材料吸附磷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方程。各材料吸附磷能力为:改性赤泥>改性粉煤灰>改性铁铝泥>铁铝泥>赤泥和粉煤灰>沸石>硅藻土,改性材料吸附磷能力明显提高。溶液pH值显著影响改性材料吸附磷效果,pH为7时吸附量最大;硫酸根和碳酸氢根离子抑制磷的吸附,氯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粉煤灰对印染废水的吸附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粉煤灰对印染废水吸附脱色处理效果,确定了最佳脱色条件和穿透曲线的特征,并探讨了其对印染废水CODcr的去除率。结果表明:对色度都为700倍、CODcr分别为664.2 mg/L、947.1 mg/L的红、蓝色印染废水,粉煤灰处理的最佳用量分别为18 g和16 g,最佳吸附接触时间分别为2.0 h和2.5 h,最佳pH5-7,穿透体积分别为115 mL和120 mL,脱色率均可达到95(以上;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81.5%和41.1%。  相似文献   

13.
赤泥改良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及酶活性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用蛭石、粉煤灰为基质改良剂,以园林落叶为改良基质的有机质来源,通过长期取样分析培养基质pH值、EC、CEC等基本理化指标、氮素(NO3--N)含量以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群落结构、酶活性等微生物指标的动态变化,来评估赤泥生态修复效果.结果表明,赤泥基质改良处理能显著降低赤泥比重,增加其孔隙率;经近1a的室外培育,基质的pH值、EC分别由11.25和1.05mS/cm降至8.49和0.27mS/cm,硝态氮含量也由8.72mg/kg增至72.17mg/kg;相应的脱氢酶、脲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也日趋接近对照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逐渐增加,群落结构显著变化,其整体代谢功能逐渐恢复.综合比较各处理的修复效果,可知在相同有机质添加量下,粉煤灰添加的处理效果优于蛭石添加,可加速赤泥的土壤化进程,为赤泥土壤化修复和规模化处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就粉煤灰的投加量、染料的初始浓度、pH值及脱色时间等因素对单体直接染料脱色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加灰量为0.006g/ml、gH值为2-10、脱色时间为20-30min时,粉煤灰对单体直接染料具有良好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15.
粉煤灰合成沸石同步脱氨除磷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利用粉煤灰合成沸石,研究其在同步去除氮、磷方面的特性.合成沸石对氨氮和磷酸盐的吸附净化均随时间增加而变化,但均在24h后基本达到平衡.随合成沸石投加量的增加,同步去除污水中氮磷的效果越好,但在投加量为8 g·L-1以上时去除率的增加明显放慢.在pH为7~9时氨氮去除率最高(约60%),超过此pH范围时去除率降低.在pH 7~9范围磷去除率达最低(约为85%),超过此pH范围时去除率增加(最高达到近100%).合成沸石对氨氮的吸附为放热反应,对磷的吸附为吸热反应.不同阳离子饱和的合成沸石对氨氮的吸附顺序依次为:Al>Mg>Ca>Na>Fe,对磷的吸附顺序则为:Al>Fe>Ca>Mg>Na.合成沸石的氨氮吸附机理为阳离子交换作用,对磷的去除除化学沉淀作用外尚有吸附机制.  相似文献   

16.
非均相催化氧化处理活性艳红染料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粉煤灰作为载体,制备了非均相催化剂。研究了非均相催化氧化处理98mg·L^-1活性艳红模拟染料废水的实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剂投加量40g·L^-1、30%的H2O2投加量3mL·L^-1、pH值4、处理时间10min的最佳处理条件下,非均相催化体系对活性艳红染料的脱色率达到98.21%。对比均相催化氧化法,非均相催化氧化技术提高了对活性艳红染料的脱色率,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H2O2利用效率,扩大了pH值范围,改进了Fe^2+流失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粉煤灰改性处理啤酒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Na2CO3、CaO、HCI、H2SO4等多种试剂作改性剂对粉煤灰进行改性处理,得到改性粉煤灰,并以改性粉煤灰处理啤酒废水,研究了粉煤灰改性的最佳条件及改性粉煤灰处理啤酒废水的机理。结果表明:改性后粉煤灰的吸附混凝性能有显著的提高,啤酒废水中COD的去除率从50%增加到89%。实验确定Na2CO3为最佳改性剂,最佳改性条件为改性剂与粉煤灰的用量比为10mL:5g,室温下搅拌5min,静置30min。  相似文献   

18.
The adsorption of phosphorus(P) onto three industrial solid wastes(fly ash, red mud and ferric–alum water treatment residual(FAR)) and their modified materials was studied systematically via batch experiments. Compared with two natural adsorbents(zeolite and diatomite), three solid wastes possessed a higher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P because of the higher Fe, Al and Ca contents. After modification(i.e., the fly ash and red mud modified by FeCl_3 and FARs modified by HCl),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increased, especially for the modified red mud, where more Fe bonded P was observed. The P adsorption kinetics can be satisfactorily fitted using the pseudo-second-order model. The Langmuir model can describe well the P adsorption on all of the samples in our study. p H an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 are two important factors for P adsorption. Under neutral conditions, the maximum adsorption amount on the modified materials was observed. With the deviation from pH 7, the adsorption amount decreased, which resulted from the change of P species in water and surface charges of the adsorbents. The DOM in water can promote P adsorption, which may be due to the promotion effects of humic-Fe(Al) complexes and the pH buffer function exceeds the depression of competitive adsorption.  相似文献   

19.
文章探讨了直接红染料在粉煤灰上的吸附行为及其机理。结果显示,粉煤灰对直接红染料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当NaCl浓度≤12.5 g/L,盐分增加对直接大红的去除率影响不明显,NaCl浓度≥15 g/L,盐分增加,直接大红的去除率有所增大;当十二烷基磺酸钠浓度≤0.5 g/L,直接大红在粉煤灰上的吸附量随表面活性剂浓度上升明显下降,继续增加表面活性剂浓度,影响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