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外来游客流入多少才能刺激地区产业部门的就业增长?由于目前旅游统计体系缺少外来游客量统计数据,将星级饭店出租床位数作为外来游客流入量的替代变量,建立外来游客流入就业溢出效应测度模型,利用2006—2012年中国31个省区的数据,采用包括GMM动态面板模型在内多种估计方法,测度外来游客流入就业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每个地区每天增加1个单位(1000个床位)出租床位数,在各非餐饮住宿产业平均增加0.043%—0.102%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增收效应的理论机制,使用我国1997—2015年30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构建邻接空间权重矩阵和经济空间权重矩阵下的面板空间计量模型,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增收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对居民收入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不考虑交通基础设施对居民收入的空间影响可能会高估邻近地区居民收入对本地居民收入的溢出效应。我国几乎所有省份交通基础设施增加对其相邻地区居民收入能产生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邻居较少的省份正向溢出效应较小,邻居较多的省份正向溢出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3.
基于辽宁省14个地级市的水足迹面板数据,利用数据包络法测度了2004—2014年辽宁省各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从时间上看,2004—2014年辽宁省整体水资源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从空间上看,辽宁省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上呈中间高、东西两侧低的格局,且东侧高于西侧。运用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Durbin计量模型研究了辽宁省各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发现:辽宁省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辽宁省各城市的劳均GDP、教育经费、工业和农业用水比重、农田实际灌溉平均用水量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和人均用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教育经费的增加、农田实际灌溉平均用水量的控制能够促进水资源利用效率上升;外商直接投资和人均用水量的增加会导致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4.
旅游业作为澳门的支柱产业,是澳门经济的风向标,研究其与宏观经济金融因素及能源因素之间的风险溢出,对完善澳门经济的风险预警机制,提升澳门旅游业的风险抵御能力至关重要。通过建立溢出指数模型,探究宏观经济金融因素—能源价格—澳门旅游业这一系统内部的静态和动态风险溢出效应。结果发现:(1)该系统的全样本静态溢出指数为55.57%,动态溢出指数在48%—74%之间波动,表明系统存在较高的风险溢出效应;(2)澳门旅游业市场在静态溢出效应下为风险接受者,而在动态溢出效应下,除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为风险溢出者外,其余研究期间皆为风险接受者,动态溢出效应分析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3)该溢出网络系统存在不对称性,并且在动态中,除在新冠疫情期间外,系统对正向消息的冲击更加敏感。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强化对澳门旅游业的风险监测、打造多点支撑的经济增长格局、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内部联动、推动澳门旅游业差异化协同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流域内各区域的绿色发展问题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基于2006—2020年黄河流域6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非期望Super-SBM模型对该区域城市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度,并通过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深入探究绿色发展效率的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总体处于波动上升状态,空间上呈现为上游地区>下游地区>中游地区的梯性差异;(2)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关联网络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地理邻近效应,并表现出复杂的网络结构,但整体网络密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3)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关联网络包括净溢出、经纪人、双向溢出和净受益4个板块,关联路径以板块间为主;(4)城市间地理临近、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创新水平和产业结构差异等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关联网络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我国西部地区247个脱贫县2010—2019年的宏观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PSM—DID模型和三重差分模型探究农旅融合发展为西部脱贫地区农民带来的增收效应及区域异质性,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农旅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农旅融合发展能有效带动西部脱贫地区农民增收,设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增收幅度达到12%。(2)农旅融合发展的增收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原深度贫困地区产生的增收效应低于其他脱贫地区。(3)农旅融合发展后,农业财政投入、旅游业财政投入和就业补贴财政投入显著提高,并产生中介效应带动农民增收,其中的旅游业财政投入所产生的中介效应最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城镇化发展效应的内涵剖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评价、耦合协调、面板向量自回归和空间杜宾模型测度了2005—2020年31个省区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城镇化发展效应的交互影响和空间联动效应。结果表明:(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指数由0.179增至0.740,表现为“中部>东部>东北>西部”;城镇化效应指数由0.134增至0.833,表现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2)耦合协调度由0.394增至0.886,从轻度失调向良好耦合协调转变,表现为“中部>东部>东北>西部”;(3)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对自身和城镇化发展效应的解释力分别为60.9%和15.6%,城镇化效应对自身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解释力分别为84.4%和39.1%;(4)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空间回归系数为0.148,城镇化发展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直接效应为0.221%,空间溢出效应为0.071%;城镇化发展效应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解释力更大,二者之间存在良好的时序耦合协调性;城镇化发展效应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二者之间具有不对等的...  相似文献   

8.
在新经济增长理论中,溢出被用于特指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在开放经济下,城市之间的旅游溢出效应广泛存在.以珠三角、长三角等多核心旅游圈为实证对象,分析了旅游圈内部合作与竞争的溢出效益.在界定单核型旅游圈的基础上,对昆明-滇西北旅游圈的溢出情况进行测度和分析,并将测度结果可视化显示.分析结果表明:①单核心旅游圈内部正溢出效应比多核心旅游圈更显著;②旅游溢出效应总体遵循距离衰减规律,但当接受区的旅游差异度和旅游吸引力较大时,会产生跳跃溢出现象;③在旅游溢出效应的计算中,对交通方式、时间成本和货币成本的综合考量比单纯用地表球面距离更准确.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国285个城市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在STIRPAT模型基础上,引入内生时空权重矩阵,建立空间STIRPAT模型,考查城市规模对能源消耗的空间溢出效应,探讨空间溢出效应的时间传导效应。结果显示:城市能源消耗东西差异大于南北差异,并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城市规模对能源消耗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距离阈值,阈值为350km。进一步采用分组研究发现,城市规模对能源消耗的空间溢出效应为异质性,验证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依据上述结果,提出促进城市节能减排的针对性措施,为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开展客源地出游力研究有利于促进区域旅游生产力发展及其发展战略的制定。采用客源地出游力评价模型和Moran's I指数,对我国31个省份的旅游出游力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客源地出游力的空间异质性在2000—2010年间并不明显,而2010—2015年间开始变得比较显著;2000—2015年我国各地区的旅游出游力存在明显的空间绝对收敛现象,并且这种收敛现象同时受到地区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误差效应的双重影响,前者使客源地之间旅游出游力的收敛速度减弱,而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各地区之间旅游出游力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1.
李金铠  孙合草  张瑾 《中国环境管理》2021,13(2):102-109,79
本文通过搭建环境回弹效应理论框架,采用熵权法构造各地区综合环境污染指数,利用Sequenti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全要素生产率模型测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定量评估了1999—2017年我国30个省份的环境回弹效应,识别了环境回弹效应时序演变和区域差异,并进一步利用空间分析技术探究环境回弹效应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样本期内各省份环境回弹效应均值集中在-13.23%~29.63%,全国平均环境回弹效应为10.42%,实际减污率仅为65.74%;时序特征上,环境回弹效应与技术进步有部分相关性,但存在滞后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溢出效应是主要的异质性来源;空间特征上,环境回弹效应的区域差异显著,但具有空间相关性,地理因素在解释环境回弹效应的影响因素中不容忽视;全局自相关检验表明2006—2011年各省份环境回弹效应呈显著的正自相关,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建议进一步挖掘环境降污空间,加快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脱钩,关注区域协同减排,是改善污染治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受作息制度和假期安排影响,景区客流量常表现为双休日显著高于工作日的特点,将此称为景区旅游的周末效应。区别于股市周末效应测度,构建适合测定旅游周末效应的理论方法,并以2014—2015年陕西华山逐日客流量统计数据为依据,对旅游业的周末效应进行定性观察、定量测度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普通周内华山景区存在显著的周末效应,淡季效应为23%—76%,旺季效应为6.8%—39%,淡旺季差异明显;周六周日走势一致,周六效应高于周日效应,平季相差40%。  相似文献   

13.
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2006—2012年我国31个省区能源供应保障的影响因素进行测算,将空间因素和低碳约束纳入研究框架,构建了基于空间面板数据的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通过进行LM和Wald检验,选择时间固定和地区时间固定的空间杜宾模型,综合考虑空间效应、能源产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能源消费结构、人均GDP和低碳约束等因素对我国省域能源供应保障的影响。研究发现,能源产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和人均GDP是影响能源供应保障的主要因素,且这些因素存在着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4.
选取我国30个省份2006—2017年制造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揭示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与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关联性,并结合空间杜宾面板STIRPAT模型与空间回归偏微分方法,探究了制造业产业集聚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与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空间负相关,分布在高集聚—低强度区域的多为东部沿海省份,分布在低集聚—高强度区域的多为西北欠发达省份;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提高会增加制造业碳排放强度,同时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即集聚水平提高会增大本省碳排放强度,降低毗邻省份碳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15.
利用我国2004—2015年249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分别测算了城市的金融集聚指数和绿色经济效率水平,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作用与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金融集聚不仅显著提升了本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还对周边地区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特大城市、大城市金融集聚能提升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而中小城市金融集聚对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在五大城市群中,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均不显著,仅有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金融集聚能显著提升本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16.
构建邻接空间权重、距离空间权重和经济距离空间权重,利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及其偏微分分解方法分析黄河流域土地市场化、供应结构对建设用地绿色利用效率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①2010—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建设用地绿色利用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且中游>上游>下游。②建设用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且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上游,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下游。③土地市场化与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结构虽然对本地城市建设用地绿色利用效率产生抑制作用,但是对周围城市具有促进作用,且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均不显著;工矿用地和商服用地结构在距离权重模型和经济距离权重模型下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且抑制了周边城市建设用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④产业结构优化对建设用地绿色利用效率产生促进作用,其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均显著,而城镇化与建设用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3—2016年我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运用Deap数据包络法对我国31个省市的全要素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度,并运用DID双重差分法考察了成渝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政策对成渝地区全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城乡统筹政策显著提高了成渝地区全要素配置的效率。差分效应分解表明,政府干预程度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可有效提升要素资源在城乡之间的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6—2016年省级层面的相关统计数据,构建城镇化与物流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两者的发展水平进行动态评估,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度城镇化与物流业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结果表明:(1)2006—2016年,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提升了12.8%,物流业发展水平提高了10.6%,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梯度型发展格局。(2)城镇化发展起点较高地区的发展速率相对缓慢,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则经历了起点低和速度快的发展历程,物流业发展水平较高和较低地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3)城镇化与物流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度逐渐提高,初级协调水平以上的省市区占比提高了约16%,耦合协调水平的空间收敛效应显著,空间关联性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9.
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带来的时空压缩对于生产要素的空间溢出效应产生了重大影响。以浙江省66个县(市)为研究个体,选取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首先检验空间相关性,再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分析高速铁路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高速铁路影响下,邻近城市间的空间溢出效应有所增强;固定资产投资由早期的负效应转变为正效应;人力资本、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通过显著性检验,对本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正效应;劳动力水平和政府规模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有所减弱;地方化经济和波特外部性能较好地反映了本地区的产业集聚性、多样性和创新性,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所增强。针对高速铁路发展带来的空间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据此提出未来高铁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全域旅游业已经成为提升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空间的一项重要产业。根据山东省1996—2017年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数据,建立由旅游业总收入、国内游客数、国外游客数与地区生产总值(GDP)的VAR模型,并借助协整检验、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的作用,对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GDP对旅游业总收入的解释力85%,对国内游客数的解释力82%,对国外游客数的解释力比较小;同时,旅游业总收入、国内游客数、国外游客数对GDP的解释力均在20%以下,说明山东省旅游业对于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还比较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