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基于旅游视角,运用位序—规模法则和修正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分析了哈大高铁影响下沿线区域空间演变特征。研究发现,哈大高铁削弱了沿线区域的极化作用,强化了核心旅游区域的扩散作用,核心旅游区域呈现出均衡化发展,周边城市与中心城市的差异正逐渐缩小。哈大高铁开通前,旅游空间结构呈点状模式,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形成了单一的旅游中心—旅游腹地体系的空间结构。高铁开通后,各要素向高铁沿线集聚,推动了沿线四大中心城市的集聚和扩散作用,集聚程度由单核心集聚转变为核心区集聚与整体稳定扩散,旅游空间结构由点状模式向链状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2.
以"点—轴"理论为依据,对新疆旅游资源分布格局、旅游市场特征、交通网络结构进行分析,运用区位商和城市流强度计算法确定新疆旅游发展节点,建构新疆旅游业发展轴线及空间结构体系并进行旅游线路设计,以期对新疆旅游业区域合作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关中城市群为研究区,选取2004年和2014年两个截面数据,构建服务业综合实力指标体系,从联系强度、服务功能和竞合关系三个角度出发,借助引力模型、城市流模型、地缘经济关系模型对关中城市群服务业空间相互作用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关中城市群联系强度逐年增大,地区差异较大,呈现出以西安为中心的"中心—外围"空间结构;(2)服务功能差异较大,外向服务功能高度集聚于中心城市,城市流强度也较大,外围城市服务业外向性较差;(3)竞合关系在与中心城市之间以互补型关系为主,外围服务业欠发达城市之间竞争型关系占主导,整体上向竞争与互补不确定型演变。  相似文献   

4.
以关中城市群为研究区,选取2004年和2014年两个截面数据,构建服务业综合实力指标体系,从联系强度、服务功能和竞合关系三个角度出发,借助引力模型、城市流模型、地缘经济关系模型对关中城市群服务业空间相互作用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关中城市群联系强度逐年增大,地区差异较大,呈现出以西安为中心的"中心—外围"空间结构;(2)服务功能差异较大,外向服务功能高度集聚于中心城市,城市流强度也较大,外围城市服务业外向性较差;(3)竞合关系在与中心城市之间以互补型关系为主,外围服务业欠发达城市之间竞争型关系占主导,整体上向竞争与互补不确定型演变。  相似文献   

5.
交通是区域旅游经济联系的桥梁,交通网络演化对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旅游发展较不均衡地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分析了2007—2019年区域内交通与旅游的演变特征及二者关联耦合,揭示了区域旅游一体化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交通可达性水平以中心向南北两侧递减,并由“京津”核心演变成以“京津廊保”为核心。②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呈网络化趋势发展,且具有显著的空间近邻规律;联系总量空间差异显著,但差异不断缩小。③交通网络对区域旅游经济联系及区域旅游一体化空间格局演变有较大影响,二者关联耦合作用逐渐增大;区域旅游一体化历经了核心集聚模式、核心边缘拓展模式和多中心辐射发展模式。④区域整体耦合协调水平一般,交通可达性对旅游发展作用未完全释放。提升中心城市两翼次区域的交通建设,加强政府主导与合作创新,增强中心城市的引导辐射和建立多元化旅游协作方式,将有利于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向动态均衡模式优化。  相似文献   

6.
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2000年和2015年为时间截面,选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市域为研究单元,对城市群内部不同尺度经济联系的强度、能力、范围和格局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空间结构逐步优化,集聚与辐射作用逐渐增强,城市体系日益完善,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演化呈现以下特征:经济联系逐渐增强,区域一体化特征显著;经济辐射能力日益扩大,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突显;联系方向以地域邻近指向性为主,中心城市指向性初显;经济联系格局层次逐渐清晰,基本上形成了层次鲜明的"东—南—西—北"四大板块,且存在明显的"核心—半边缘—边缘"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7.
以旅游空间结构理论为基点,构建了旅游中心性城市评价指标。应用因子分析法,对甘肃省14个市州的旅游中心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兰州、酒泉、天水是甘肃旅游发展的三个核心城市。借助引力模型,分析了甘肃省旅游空间内部的旅游经济联系度和强度,发现旅游经济联系量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在此基础上,把甘肃省的旅游空间结构构建为丝绸之路旅游带、大兰州旅游经济圈、天水旅游经济圈、敦煌旅游经济圈的"一带三圈"。  相似文献   

8.
文章应用社会网络方法测度了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流关联网络。研究发现:①旅游流网络具有很好的稳健性,其溢出效应存在多重叠加现象,不存在等级森严的空间结构。②城市个体网络特征差异较大。长沙、武汉等城市的度数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较大,处于网络核心位置,较易传递旅游流,对旅游流溢出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荆门、吉安等城市较低,处于网络边缘位置,旅游流溢出不通畅且没有任何支配权力。③长沙、南昌等城市为双向溢出板块,上饶、宜昌等城市为主受益板块,武汉、黄冈等城市为经纪人板块。  相似文献   

9.
应用大数据可全面把握旅游流时空特征。以南京市为例,基于手机信令监测得到的城市目的地内部每日景区组合线路数据,运用加权方法构建旅游流网络,对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加权方法可量化各节点之间的联系强度,在网络结构参数的计算中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非加权网络带来的集中化、二极化、无效化等不足,有助于具体清晰地描绘网络结构并分析其时序变化特征;②南京市旅游流网络同配性为负,夫子庙和玄武湖为网络中的核心节点,网络结构在第二季度的变化特征是游客生态游倾向上升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运用引力修正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Ucinet 6.0软件分析长三角和珠三角旅游经济网络的空间结构和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构呈现出中部、东部网络相对密集,西南部、北部稀疏的格局;珠三角网络空间结构呈现出东南部网络相对密集,西部、东北部稀疏的格局。2009—2014年长三角与珠三角节点的度数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网络密度总体增加,而中间中心度和节点重要度总体下降。2整体来看,长三角网络权力总体朝着失衡方向发展,珠三角网络权力总体朝着均衡方向发展;网络权力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长三角和珠三角网络权力层次结构明显、角色定位清晰、功能明确。针对旅游经济网络的空间结构和权力演变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运用引力修正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Ucinet 6.0软件分析长三角和珠三角旅游经济网络的空间结构和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构呈现出中部、东部网络相对密集,西南部、北部稀疏的格局;珠三角网络空间结构呈现出东南部网络相对密集,西部、东北部稀疏的格局。2009—2014年长三角与珠三角节点的度数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网络密度总体增加,而中间中心度和节点重要度总体下降。2整体来看,长三角网络权力总体朝着失衡方向发展,珠三角网络权力总体朝着均衡方向发展;网络权力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长三角和珠三角网络权力层次结构明显、角色定位清晰、功能明确。针对旅游经济网络的空间结构和权力演变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子产品的广泛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旅游行为足迹通过各种形式上传至网上已成为一种时尚,游客上传分享的网络游记为研究游客时空行为提供了大量的开放数据资源,而这些数据资源为区域旅游的时空行为研究提供了参考。利用"火车头采集器",收集了外地游客在2013年1月—2015年9月游览兰州市后在"马蜂窝"网站记录下的440篇游记作为论文的基础数据,综合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兰州市外地游客旅游流的时空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游客滞留时间短,流量"季相"变化明显,旅游热点区域高度集中,游客移动轨迹表现出显著的"轴线—散点"特征。这与兰州市旅游网络结构密切相关:知名度较高的旅游节点占据整个网络的中心位置,中心性高,集聚和辐射能力很强,对其他景点的到访次数影响力较大,并形成了7个小子群,子群内部连接度高,而子群间的联系不紧密,旅游流网络密度低,整体旅游线路较少。因此,旅游流表现出高度的空间偏聚性,"核心—边缘"结构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3.
受推拉理论启发,构建旅游推拉模型,将此模型用于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研究对象为区域内城市和地区,并着重研究推力、拉力在区域旅游空间上的作用.通过对环渤海主要城市和地区推力、拉力的研究,得出推力、拉力指数,并通过推力、拉力指数构建城市之间单向最大旅游流强度指数,由此深入探讨城市的推力、拉力在环渤海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皖南旅游区6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09年和2013年公路交通网络和旅游经济发展数据,用最短时间距离建立交通通达性指数模型,利用引力模型对皖南旅游经济联系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皖南6市旅游交通可达性有所改善,区域空间格局相对稳定;2皖南旅游景区可进入性提升,合铜黄高速和沿江高速构成皖南旅游区主要旅游交通线;3皖南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不断强化,6市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增幅明显,由马鞍山、芜湖和池州组成的皖江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愈趋紧密。整体来看,皖南旅游交通可达性提升,旅游经济联系加强,表明区域交通网络建设与旅游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张守忠  胡囡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2,(1):68-70,74,F0003
经济空间结构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利用1995年以来县域统计资料对黑龙江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空间分化显著;②极不发达县域向东扩展;③区域发展绝对差距扩大,相对差距先增后减;④中心城市发展缓慢,但哈尔滨、大庆、牡丹江三市的带动作用显著。探讨了经济空间结构变化的因素,历史基础与路径依赖、经济发展政策、区位、交通条件和自然资源是导致黑龙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漓江流域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演变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泓  黄海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10):944-947,F0004
在分析漓江流域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演变过程的基础上,使用集聚与扩散理论、引力模型等方法研究漓江流域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因子和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旅游资源、环境和区位特性是影响空间结构演变的关键因子;经济因素、旅游资源价值因素、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状况、区位特征是驱动旅游资源空间结构集聚与扩散的驱动力;政策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推动其演变的驱动力;互利共生驱动力是促进旅游资源开发类型差异化的动力,竞争促使空间结构发生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17.
借助城市流模型,定量分析了"4+1"滇中城市经济圈内城市间的经济互动联系。结果表明,该经济圈处于发育初期,总体城市流强度较弱;各城市外向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差距较大,中心城市的集聚能力与城市流强度要远高于其他城市;昆明、曲靖两市总体经济实力较强,但对外辐射带动能力不足,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该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综合竞争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选取中原城市群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获取2011—2015年五年间表征各城市相互关注程度的百度指数数据,计算信息流强度、信息流总量、相对关注度、点度中心度等指标,分析了流空间视角下的中原城市群城市网络特征。分析发现:1五年间,中原城市群城市网络总体稳定性增强,城市间的信息交流日益密切,彼此联系不断增长。2中原城市群城市网络呈现出明显的"一核一轴线"态势。"一核"是指以郑州为中心,"一轴线"是指郑州、洛阳、开封三个城市在东西方向上形成的轴线,轴线区域的城市在城市网络层级中的地位较高,城市间联系较强。3除了"一核一轴线"外,其他城市在城市网络中扮演的角色和地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运用城市流强模型,对不同年份内蒙古城市的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进一步分析城市间联系特征和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内蒙古各城市的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年际间变化显著;外向功能量高值与城市流强高值城市不完全匹配.②内蒙古区域空间呈现出“西强东弱”的空间分异特征,且各城市的城市流呈现明显的梯度差异.③“呼包鄂”城市间要素流动最显著,互补协作明显;城市流低值城市存在产业结构同质化现象,阻碍了城市间要素流动.④资源禀赋、资本逐利性、市场作用和区域发展政策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15座旅游城市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一体化发展区域,在我国区域旅游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强度效应、聚集效应、空间结构及其功能评价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