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砷的地球化学屏障作用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砷在土壤中的迁移化规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常表现多方向和可变性,但的迁移转化是一个朝着砷的沉积、固定方向进行了不可逆过程,该研究成果已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
PCR—RFLP技术为环境地球化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的新的思维方式。该方法具有所需样品量低、快速简便及特征性强等优点 ,可广泛应用于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环境过程的生物作用、生物多样性及有机物源判断等方面的研究。利用PCR—RFLP技术 ,以环境中存在的 16SrRNA为对象 ,对环境生物的研究已广泛开展并取得了许多成果。展望未来研究成果 ,将会在海洋及湖泊沉积物等自然环境中发现更多的、新的微生物种类 ;将进一步阐明生物作用和物质循环的机理和过程 ;进一步阐明自然环境中生物大分子的变化机理及其环境效应并找到判断沉积物有机物源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环境地球化学和GIS系统的发展过程角度出发 ,阐述了GIS系统在环境地球化学中的应用范围 ,指出两者的结合是各自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 ,它们的结合必将会促进两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也提出了需进一步加强研究与探讨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5.
<正> 一、概述元素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单元,人也不例外。生命在外界地球化学环境中产生、进化、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元素的迁移、结合演化过程。一切生命活动必然要受到地球化学环境中的元素制约。环境对生命活动可能有益,也可能造成危害,关键在于环境的化学组成及其丰度,生命与环境是矛盾对立  相似文献   

6.
7.
元素循环研究的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性元素循环的研究,在国际上已经进行几十年了,是否还有什么可研究的?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应当先分析一下当前元素循环研究处于什么阶段,其特点是什么,然后再看所研究的成果能说明和解决哪些问题。这样,就不难掌握前沿领域和主攻的趋向。 在五十年代以前,经典的元素循环研究是以自然界的地球化学过程为对象的。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量的核试验引起人们对核素的全球沉降和迁移过程的关注。六十至  相似文献   

8.
铁的环境地球化学综述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详细介绍了铁表生地球化学环境中的存在状态,亚铁的氧化动力学,铁微生物地球化学及铁在表生带迁移转化的环境学意义,强调了铁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土壤及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由固体颗粒、土壤气体、土壤溶液和微生物及有机质组成。土壤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历史演变过程,一般讲,从岩石演变成2.5cm的表层土大约需要500年之久。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直接或间接地依靠生长在土壤中的绿色植物提供的,然而在自然环境中,土壤同样受到各种污染。土壤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和城市的废水和固体废物,农药和化肥,牲畜排泄物及大气降尘等物质。1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土壤重金属背景值方面的研究,应当首推在七五期间,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完成的《中国土壤背景值》,它已由中国环境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该书确…  相似文献   

10.
11.
12.
介绍了目前对环境样品中总汞及其各形态未的分析方法以及大气和水生生态系统中汞的研究进展,并指出,燃煤、汞齐法采金和人造水库等引起的环境汞污染问题以及汞在热带地区水生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等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3.
一、环境地球化学的研究方向与IGBP合拍全球环境变化既是地球生命系统与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复合反应,又是地球自然体系与环境人为影响的综合结果。国际科联(ICSU)提出的“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在对地圈——生物圈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气候变化问题是研究全球变化的中心;将局部的观测同区域或全球尺度的问题联系起来作为主要问题。气候既作为诸环境因子中最活跃的直接因素,制约其它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过程和速率;又作为地球环境演化自然作用和人为影响的复合结果,受控于若干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因之,气候因子具有明显的二重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资料为基础,详细论述了植物所需的C、H、O、N、P、K、Ca、Mg、S、Cu、Zn、Fe、Mn、B、Mo、Cl共16种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利用8843件表层土壤样品中Cd、Hg、As、Pb、Cr等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其土壤pH值,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对区内无公害水稻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土壤环境质量以及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对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表层土壤生态地球化学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环境地球化学污染元素的参数评估法及环境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污染中的无机污染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判断是否污染及污染的程度.笔者用常规地球化学方法对数据处理后,用t-分布检验是否具区域性污染,用分级指数判别其污染的程度,结果表明用简单的地球化学方法可以解决环境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6.
稀土元素分馏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综述了环境中稀土元素的分馏过程以及分馏作用对其在岩石、土壤、植物、水环境中分布、迁移规律的影响,探讨了引起了稀土分馏的机理,为稀土的环境化学研究提供了产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王新 《环境科学》1992,13(3):86-88
主要研究了土类、母岩,质地、有机质、土地利用方式、地貌等不同土壤环境因子对大连市土壤中汞背景值的影响,通过各环境因子变异系数的计算得知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土地利用方式和母岩。给出了大连市土壤中汞的自然背景含量。分析表明,大连市土壤汞背景值偏高是由于母岩的不同及工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8.
大窑湾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对大窑湾表层沉积物中的PH,Eh,硫化物,氮,磷,有机质,铜,铅,锌,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讨论了如下几个关系:①与沉积类型之间;②其相关性与环境的关系;③与矿物的关系;④与风和水动力等作用的关系;⑤与海水化学的关系;⑥沉积化学要素与生物的相互关系;从而进一步为该湾的污染治理,生物养殖区开发和港口泊位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福建省胃癌高发区环境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多元统计方法,从福建省14个市、县的52个乡、镇、市区调查结果表明,胃癌死亡率以40/10万为界,分为胃癌高发区和中低发区,两者间地理分布差异明显。胃癌高发区位于中部沿海平原,地质背景以第四纪海积层为主,四周为中生代酸性-中酸性火山岩及花岗岩类侵入体。区内断裂构造发育。环境地球化学以缺乏铁、钴、镍、钒与异常富集的汞、金、钡为特征,其中,铁、钴的协同抑制胃癌高发区有明显的作用,金、汞协同诱发胃癌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