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统计了2017年11-12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生产安全事故115起,其中包括交通事故、矿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毒物泄漏与中毒和其他事故.统计表明,在115起事故中,交通事故占47.83%,矿业事故占6.96%,爆炸事故占12.17%,火灾占8.70%,毒物泄漏与中毒占6.09%,其他事故占18.26%.115起事故共死亡388人.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49.74%,矿业事故6.70%,爆炸事故6.96%,火灾13.92%,毒物泄漏与中毒7.73%,其他事故14.95%.2017年11-12月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较多的5个省分别为山东(11起)、云南(9起)、陕西(8起)、广东(8起)和四川(7起);死亡人数较多的5个省分别为安徽(37人)、云南(36人)、河北(34人)、山东(28人)和陕西(24人).  相似文献   

2.
统计了2018年1-2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生产安全事故86起,其中包括交通事故、矿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毒物泄漏与中毒和其他事故.统计表明,在86起事故中,交通事故占41.86%,矿业事故占3.49%,爆炸事故占13.95%,火灾占17.44%,毒物泄漏与中毒占5.81%,其他事故占17.44%.86起事故共死亡265人.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48.30%,矿业事故3.77%,爆炸事故7.92%,火灾13.21%,毒物泄漏与中毒8.30%,其他事故18.49%.2018年1-2月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较多的4个省、自治区分别为广西(9起)、云南(7起)、陕西(7起)和安徽(7起);死亡人数较多的4个省、自治区分别为广东(32人)、广西(27人)、云南(26人)和河北(21人).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我国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特征,选取2005-2019年国内852起重特大事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Python编程语言针对重特大事故发生的年份、季度、月份、工作日与非工作日、地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9年,国内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在不断下降;第四季度发生重特大事故最多,而第三季度平均每起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重特大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随月份显示出反复波动的趋势,均呈现3个"^",形;工作日期间发生的重特大事故数量最多,非工作日平均事故率最大;国庆节是重特大事故发生最多的节假日;贵州、湖南、山西、云南、河南等省份"十四五"期间需要重点加强安全和应急管理.  相似文献   

4.
统计了2014年11-12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生产安全事故128起,其中包括交通事故、矿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毒物泄漏与中毒和其他事故.统计表明,在128起事故中,交通事故占53.13%,矿业事故占7.81%,爆炸事故占5.47%,火灾占6.25%,毒物泄漏与中毒占3.13%,其他事故占24.22%.128起事故共死亡502人,伤232人.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55.78%,矿业事故5.98%,爆炸事故6.77%,火灾5.78%,毒物泄漏与中毒2.39%,其他事故23.31%;受伤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37.93%,矿业事故2.16%,爆炸事故23.28%,火灾3.45%,毒物泄漏与中毒0.43%,其他事故32.76%.2014年11-12月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较多的5个省分别为广东(19起)、云南(10起)、安徽(9起)、辽宁(8起)浙江(7起);死亡人数较多的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为广东(72人)、上海(42人)、云南(38人)、安徽(36人)、广西(33人);受伤人数较多的5个省、直辖市分别为上海(48人)、广东(45人)、辽宁(21人)、湖北(17人)、陕西(16人).  相似文献   

5.
6.
统计了2015年3-4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生产安全事故130起,其中包括交通事故、矿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毒物泄漏与中毒和其他事故.统计表明,在130起事故中,交通事故占68.46%,矿业事故占7.69%,爆炸事故占1.54%,火灾占5.38%,毒物泄漏与中毒占5.38%,其他事故占11.54%.130起事故共死亡532人,伤108人.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65.79%,矿业事故11.65%,爆炸事故1.32%,火灾5.64%,毒物泄漏与中毒4.51%,其他事故11.09%;受伤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81.48%,矿业事故0.93%,爆炸事故3.70%,火灾2.78%,毒物泄漏与中毒7.41%,其他事故3.70%.2015年3-4月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较多的5个省、自治区分别为广东(17起)、云南(15起)、广西(10起)、安徽(10起)、黑龙江(9起);死亡人数较多的5个省分别为云南(65人)、广东(59人)、浙江(42人)、山西(40人)、安徽(39人);受伤人数较多的5个省、自治区分别为福建(24人)、内蒙古(15人)、广东(11人)、广西(10人)、云南(7人).  相似文献   

7.
8.
统计了 2021年3-4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生产安全事故54起,其中包括交通事故、矿业事故、化工事故、建筑事故、市政事故和其他事故.统计表明,在54起事故中,交通事故占48.15%,矿业事故占7.41%,化工事故占18.52%,建筑事故占1.85%,市政事故占11.11%,其他事故占12.96%.54起事故共死亡163人.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55.21%,矿业事故占7.98%,化工事故占18.40%,建筑事故占1.23%,市政事故占6.75%,其他事故占10.43%.2021年3-4月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较多的5个省分别为安徽(7起)、江苏(5起)、广东(5起)、黑龙江(4起)和湖南(3起);死亡人数较多的5个省、市分别为安徽(21人)、江苏(18人)、黑龙江(13人)、广东(10人)和上海(10人).  相似文献   

9.
2019年11-12月国内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了2019年11-12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生产安全事故89起,其中包括交通事故、矿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毒物泄漏与中毒和其他事故。统计表明,在89起事故中,交通事故占41.57%,矿业事故占8.99%,爆炸事故占8.99%,火灾占8.99%,毒物泄漏与中毒占4.50%,其他事故占26.97%。89起事故共死亡274人。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40.88%,矿业事故占16.79%,爆炸事故占7.30%,火灾占9.49%,毒物泄漏与中毒占4.74%,其他事故占20.80%。2019年11-12月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较多的5个省和自治区分别为安徽(9起)、河南(7起)、四川(6起)、广东(6起)和广西(6起);死亡人数较多的5个省分别为云南(31人)、山西(28人)、湖南(24人)、河南(21人)和贵州(21人)。  相似文献   

10.
2016年11-12月国内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了2016年11-12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生产安全事故135起,其中包括交通事故、矿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毒物泄漏与中毒和其他事故.统计表明,在135起事故中,交通事故占56.30%,矿业事故占8.15%,爆炸事故占7.41%,火灾占7.41%,毒物泄漏与中毒占3.70%,其他事故占17.04%.135起事故共死亡496人.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50.60%,矿业事故13.51%,爆炸事故4.64%,火灾3.43%,毒物泄漏与中毒2.62%,其他事故25.20%.2016年11-12月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较多的5个省分别为山东(24起)、云南(11起)、广东(10起)、四川(8起)和湖南(8起);死亡人数较多的5个省、自治区分别为江西(90人)、山东(49人)、云南(49人)、内蒙古(37人)和湖北(32人).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我国煤矿重特大事故的一般规律,分析了2002-2014年我国煤矿发生的421起重特大事故,得到我国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基本特征.利用统计分析法从地域、类型、所有制3个维度综合分析了421起煤矿重特大事故.结果表明:山西、贵州、河南、黑龙江和湖南5个省份的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总数的56.1%和56.8%,是我国需重点监管和治理的省份,并对山西、河南和黑龙江3省重特大事故频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瓦斯事故和水害事故的发生起数及死亡人数占比分别为83.3%和86.3%,是需要重点防治的事故类型;国有重点煤矿重特大事故平均每起死亡人数为29.87,且近两年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大幅度上升,是需要重点防范的对象;乡镇煤矿重特大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下降速度均较快,但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仍较多,是国家重点监控、治理的对象.  相似文献   

12.
周允基 《安全》2004,25(5):1-6,16
过海隧道中地铁纵火案的发生引起了公众的关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会开展了有关火警问题的讨论,并作出1份"铁路公司预防及处理紧急事故措施"的文件.本文将根据该文件涉及消防安全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提议实施软件火灾安全管理来控制硬件设备的"完全消防安全概念".这不仅包括建筑防火设计,同时也包括消防工程系统.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一起过电压事故的调查分析,找出了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整改措施及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4.
15.
2014年我国煤矿事故统计与规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我国煤矿事故的一般性规律,基于2014年我国煤矿事故数据,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煤矿百万t死亡率、事故区域、类型、月份、时间段、诱因6个维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重庆市煤矿事故发生频率较高,贵州省瓦斯事故发生频率较高;瓦斯事故、顶板事故是导致人员伤亡的主要事故类型,瓦斯爆炸是煤矿瓦斯事故的主要类型;8月煤矿事故情况较为严重;10:00-11:59是煤矿事故频发时间;违章作业是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主要诱因.同时,针对煤矿事故发生规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乌鲁木齐河流域径流与气候变化的年内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干旱区河流乌鲁木齐河径流在年内的分配及变化特征,定量辨析气温、降水对径流年内变化的驱动作用,根据流域水文气象台站的观测资料,对1993-2012年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降水、气温与径流变化的特征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降水、径流的集中期和集中度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径流对降水的时滞效应;运用正积温来拟合温度与径流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和相关分析法分析径流与气候变化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降水和气温直接或间接地对径流产生影响,三者各有其年内变化特征,又存在着很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2007-2008年中国城乡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统计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文献[1,2]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影响力较大的报刊和网站资料,统计了我国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发生的城乡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分析了以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2008年阳宗海污染事件为代表的近2年中国城乡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及其应急情况的新特点.从发生日期、地点、污染物种类、事件简况、应急反应5个方面对187起突发污染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1)2007-2008年突发污染事件依然呈现数量增多、危害增大、风险源增多的趋势;2)各类工业污水和危险化学品仍是主要污染物;3)突然排污、交通事故、工厂泄漏仍是主要风险源,但是自然灾害(如冰冻灾害、地震)也能导致少数严重的突发污染;4)43.3%的事件威胁到城市供水系统安全运行;5)75.9%的突发污染事件得到了应急响应,但响应时间仍然较长;6)大多数突发污染事件缺乏全面、客观、及时的信息披露与跟踪报道.  相似文献   

18.
2005年5-6月国内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32,他引:3  
统计了2005年5-6月国内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486起,包括矿业事故、交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毒物泄露和中毒及其他事故.统计表明,在这些事故中,矿业事故最多,占59.47%,平均每天4.7起事故,其次是交通事故(27.98%)、毒物泄露和中毒(3.91%)、爆炸事故(3.70%)、其他事故(3.70%)、火灾(1.23%).486起事故共死亡1366人,伤1 565人,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矿业事故40.85%、交通事故40.12%、爆炸事故5.34%、其他事故5.34%、泄露中毒5.20%、火灾3.15%;受伤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35.72%、爆炸事故30.54%、矿业事故23.90%、其他事故4.60%、泄露中毒3.58%、火灾1.66%.  相似文献   

19.
统计了2005年9-10月国内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573起,包括矿业事故、交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毒物泄露和中毒及其他事故.统计表明,在这些事故中,矿业事故最多,占55.32%,平均每天5.2起事故,其次是交通事故(33.86%)、其他事故(4.89%)、爆炸事故(2.62%)、毒物泄露和中毒(1.75%)、火灾(1.57%).573起事故共死亡1 610人,伤1 054人,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47.58%、矿业事故37.33%、其他事故5.84%、爆炸事故4.04%、泄露中毒2.67%、火灾2.55%;受伤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69.92%、其他事故11.86%、矿业事故8.63%、爆炸事故6.74%、泄露中毒1.42%、火灾1.42%.  相似文献   

20.
统计了2005年7-8月国内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569起,包括矿业事故、交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毒物泄露和中毒及其他事故.统计表明,在这些事故中,矿业事故最多,占64.32%,平均每天5.9起事故,其次是交通事故(25.31%)、其他事故(4.39%)、爆炸事故(2 99%)、毒物泄露和中毒(1.58%)、火灾(1.41%).569起事故共死亡1 549人,伤1 424人,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矿业事故47.71%、交通事故38.93%、其他事故7.42%、爆炸事故2.58%、火灾1.94%、泄露中毒1.42%;受伤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50.77%、矿业事故25.35%、爆炸事故11.03%、泄露中毒6.25%、其他事故5.34%、火灾1.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