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甲基汞诱导大鼠大脑皮层c-JUN蛋白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甲基汞对大鼠大脑皮层c-JU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暴露组极显著诱导大鼠大脑皮层c-JUN蛋白表达,在0.05mg/kg MMC暴露20min时汞在脑中的蓄积量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平均值均为0.0044mg/kg,而此时大鼠大脑皮层c-JUN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甲基汞对大鼠大脑皮层c-JUN蛋白表达与其浓度之间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即刻早期基因(c-jun)参与了甲基汞对大脑皮层损害的毒性过程,大鼠大脑皮层c-JUN蛋白表达可以作为甲基汞神经毒性的早期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2.
氯化甲基汞对大鼠脑c-fos和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为了研究即刻早期基因c-fos、c-jun在氯化甲基汞(MMC)神经毒性机制中的作用,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皮下注射甲基汞5.0mg/kg及0.1mg/kg的大鼠脑区FOS、JUN表达水平进行观察,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结果表明,急性暴露3h后,暴露组大鼠脑FOS、JUN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从而表明即刻早期基因(IEG)参与了氯化甲基汞对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毒性过程.  相似文献   

3.
氯化甲基汞对大鼠海马c-jun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探讨氯化甲基汞(MMC)对大鼠海马损伤的分子机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氯化甲基汞对大鼠海马JUN蛋白表达的影响(对照组为0.9%生理盐水、暴露组浓度分别为0.05,0.5,5mg/kg;取样时间分别为20,60,240,1440min).结果发现,暴露组大鼠海马JUN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氯化甲基汞对大鼠海马JUN蛋白表达与其浓度之间有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表明即刻早期基因(c-jun)参与了氯化甲基汞对海马损害的毒性过程.  相似文献   

4.
贵州汞污染地区大米神经毒性基因水平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从分子基因水平探讨汞污染地区大米的神经毒性,用贵州 2 个汞污染区(万山汞矿和清镇化工厂)产的大米喂养大鼠,分别于20d 和30d 后,用 RT-PCR 方法检测脑中即刻早期基因 c-fos mRNA 表达变化,并以非污染区作对照.结果表明,汞污染大米能够极显著诱导大鼠脑c-fos mRNA 表达,并且该表达是持续的.应用 c-fos mRNA 表达变化早期预报汞神经毒性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甲基汞神经毒性检测和评价效应指标--即刻早期基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甲基汞神经毒性研究现状,通过分析即刻早期基因(IEG)在甲基汞神经毒性机制中的作用,得出即刻早期基因能作为甲基汞神经毒性检测和评价的效应指标,同时也简要介绍即刻早期基因的研究方法,并指出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能够被步筛选出甲基汞对大鼠脑基因表达影响的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6.
王晶  周启星  张倩茹  张颖 《环境科学》2007,28(8):1796-1801
采用浓度梯度污染暴露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 Grube)暴露于不同浓度的石油烃和重金属Cu2+、Cd2+的毒性效应及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响应.结果表明,石油烃和Cd2+、Cu2+对沙蚕均具有较强的毒性效应.暴露4 d和10 d后,石油烃LC50分别为440和110 μg·L-1,Cu2+分别为1 150和570 μg·L-1,Cd2+分别为5 090和2 500 μg·L-1,相应的生态毒性大小为:石油烃>Cu2+>Cd2+.在Cd2+、Cu2+污染暴露条件下,沙蚕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抑制率均低于50%.而在石油烃污染暴露条件下,沙蚕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到显著抑制,最高抑制率可达90%以上;而且,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与石油烃的浓度显著相关.可见,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可以作为生物标志物,较灵敏地反映出石油烃对沙蚕的污染效应及其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7.
2,4-二叔丁基苯酚(2,4-di-tert-butylphenol,2,4-DTBP)作为一种合成酚类抗氧化剂(Synthetic Phenolic Antioxidants,SPAs)被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食品等工业产品中,近年来在水体、空气、生物体中被不同程度检出.然而目前有关2,4-DTBP的毒理学研究十分有限,尤其是对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神经毒性效应尚未可知.因此,本文以斑马鱼为研究对象,在涵盖环境相关浓度水平上(0.01、0.1和1 μmol·L-1,即2.06、20.6和206 μg·L-1),从运动活性、焦虑行为及多巴胺和5-羟色胺神经信号通路的基因转录水平探讨2,4-DTBP对斑马鱼早期发育阶段的神经毒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0.01和0.1 μmol·L-1 2,4-DTBP暴露引起仔鱼在暗周期过度活跃,1 μmol·L-1 2,4-DTBP暴露引起仔鱼在光周期异常平静及焦虑行为,斑马鱼的行为异常可能与5ht1abdrd1的过度表达有关.研究表明,2,4-DTBP可能对斑马鱼早期发育阶段具有神经毒性,且不同剂量下的作用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8.
硒拮抗汞污染的粮食诱导大鼠中枢神经系统c-fos基因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从分子水平探讨硒与汞的拮抗效应和不同形态汞对脑的损伤 ,应用RT 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大鼠在汞污染粮食诱导下脑中c-fos mRNA表达和c-FOS蛋白表达 .结果表明 ,汞污染粮食能够显著诱导大鼠脑c-fos mRNA表达和c-FOS蛋白表达 ;硒能够拮抗汞在脑中的蓄积水平 ;硒能够拮抗汞诱导c-fos表达 .同时分析了硒汞拮抗的分子机制 .  相似文献   

9.
孙福红  周启星  张倩如 《环境科学》2006,27(7):1415-1419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石油烃和不同浓度的Cu2+对沙蚕(Nereis diversicolor)种群的毒性效应及对其抗氧化酶系统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油烃和Cu2+对沙蚕均表现出较强的毒性,暴露3d后,其LD50值分别为117.5μL·L-1和864.0μg·L-1.Cu2+单因子污染暴露5d后,沙蚕体内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受到显著影响,表现出先受到抑制后缓慢增加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也发生显著变化,其变化趋势为先被诱导而后抑制.石油烃以其约为半致死剂量水平单因子暴露5d后,POD的活性并未被显著诱导,SOD的活性则低于对照组.在石油烃与Cu2+复合污染的条件下,暴露5d后沙蚕体内POD和SOD活性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先下降后上升.通过比较,还发现沙蚕体内SOD的活性变化更能灵敏地反映出污染物对沙蚕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我国典型汞污染地区汞污染生物效应 ,并尝试应用即刻早期基因c-fos表达变化早期预报典型汞污染地区汞神经毒性的可行性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实验粮食饲喂后 ,大鼠海马c-FOS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表明污染粮食显著诱导大鼠海马c-FOS蛋白表达 ;在饲喂过程中硒与汞有拮抗效应 .初步推断 ,即刻早期基因c-fos表达变化可以作为汞污染地区汞神经毒性检测和评价效应指标 .  相似文献   

11.
基因芯片筛选氯化汞对大鼠脑神经毒性差异表达基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汞神经毒性差异表达基因和探讨汞神经毒性分子机制,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了大鼠皮下注射0.5mg/kg的HgCl2 1h后脑中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基因表达谱中差异表达基因共有742条,上调基因562条,下调基因180条.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中有免疫应答及解毒作用相关基因、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相关基因、细胞信号传导基因、神经传导基因、细胞增殖与分化基因、细胞调亡等多种基因.分析结果提示这些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与汞神经毒性有关.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相关基因,为深入阐明汞神经毒性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Mercury(Hg) ,asoneoftheprioritypollutantandhottopicinthefrontofenvironmentalresearchinmanycountries ,hasbeenpaidhigherattentionintheworldsincethemiddleoflastcentury .Chinaisthethirdlargestmercuryproducer,GuizhouProvince(2 4°3 0′— 2 9°13′N  相似文献   

13.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