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树杜鹃RprotistumvargiganteumForrestetTaggChambeniain和蓝果杜鹃RcyanocarpumF.W.Smith被定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1]。本文对这两种保护植物从资源调查、原产地的土壤分析、种子繁殖和贮存方式、异地保护和异地栽培条件下幼苗生长等4个方面作了濒危原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树杜鹃应就地和异地保护并用,蓝果杜鹃则应采取就地保护为宜。  相似文献   

2.
环境报告和评价的总体框架AFrameworkforEnvironmentalReportingandAssessment¥R.J.Swart;J.Bakkes,etal.Abstract:Seeingthatmostofthecurrentregio...  相似文献   

3.
张相红 《世界环境》1996,(2):27-28,31
氟里昂回收、破坏的现状和未来PresentSituationandFutureofRecoveryandDestructionofCFCs¥JakuyukiMatsuoetc.Abstract:AtpresentrecoveryworkofCFCs,...  相似文献   

4.
神州杜鹃红     
胡楫 《环境》2004,(5):16-17
在争妍斗丽的春花中,最出色的是杜鹃花,不信趁春光明媚踏青赏花去。最近的去处是市内各公园,特别是白云山和烈士陵园以及郊外森林公园;远一点的有西樵、鼎湖、丹霞和罗浮等附近的名山胜地;最震撼人心是滇、川、藏等西南地区的高山杜鹃,它们红似火、白若雪、蓝如天、黄似金,漫山遍野延绵起伏上百公里,只有用“花海”两字  相似文献   

5.
酸沉降对马尾松菌根共生蛋白及营养关系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模拟酸雨及不同Ca/Al比对马尾松(Pinusm assoniana Lam b.)菌根中真菌与植物共生及营养关系的影响,在分子水平上揭示污染对生物的作用和生物抗性机理.当pH20 的模拟酸雨与铝共同作用时,马尾松菌根中酸性磷酸酶、硝酸还原酶以及海藻糖酶和甘露醇脱氢酶活性明显下降,即pH20 的模拟酸雨及铝离子对马尾松幼苗根的磷、氮吸收以及两共生生物之间的营养物质交换过程产生了影响,且铝离子在pH值低的情况下毒性作用更强;而钙能有效地缓解铝的毒性⒚在本实验中当Ca/Al比为1/1 时,缓解能力最强;在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tinctorius)后,马尾松幼苗根部酶活性仍能保持一定水平,植物对模拟酸雨及铝毒的抗性增强.菌根形成初期,经等点聚焦电泳后分离出在植物及真菌纯培养中均不存在的共生蛋白,其等电点为470,经pH20的模拟酸雨处理后该蛋白仍存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单种和两种混合世量培养条件下,Fe-EDTA(Fe^3+)、Mn(Mn^2+)浓度对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生长及细胞大小的影响。同时考察了与其混合培养中的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圆筛藻(Coscimodis cus sp.)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在本实验的浓度范围内(Fe-EDTA,0-3.15μg/L,Mn^2+,0-0  相似文献   

7.
载银活性碳纤维对大肠杆菌吸附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为对象,通过细菌吸附实验研究了载银活性碳纤维(ACF(Ag))对大肠杆菌的吸附特性.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细菌分布形态的观察和细菌数量的计算.结果表明,大肠杆菌易分布于ACF(Ag)表面的沟槽处;ACF(Ag)吸附的细菌数量随银含量、比表面积的增加而增大.此外,细菌吸附量还与ACF(Ag)表面银颗粒的大小有关.对吸附细菌的动力学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蒙古文化与自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植物学、游牧文化及宗教文化,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民族植物学方面,用蒙古韭Allium mongolicum Rgl.和沙芥Pugioniumcornutum(L.)Gaertn.做风味菜;用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和单子麻黄E.monosperma Gmel.ex Mey做奶豆腐配料;用知母Anemarrhena asph  相似文献   

9.
苏浙皖珍稀濒危植物保护规划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进行全面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研究了三省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规划。根据人为保护现状和植物的分布及多度等,将该地区65种国家保护植物分为几组,并提出几种类型的保护规划。在就地保护方面,提出增建6个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公园和40多个自然保护点;在迁地保存方面,提出建立一个由地区迁地保存中心、三个省级保存繁殖基地和若干小型引种园圃组成的多层次迁地保存网。本文还提出“就地-迁地”保存规划,这是一种结合了就地和迁地保存优点的规划方法。此外,本文还特别强调了“归化自然”的规划,“归化自然”要求将人工繁育的珍稀濒危植物种群归化到它们原先的生境中去。  相似文献   

10.
在20℃条件下应用换液的方法研究单甲脒农药对大型(Daphniamagna)、方形网纹(Ceriodaphniaquadrangula)、老年低额(Simocephalusvetulus)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结果表明,单甲脒对类的毒性中等,48hEC50值在552—1514mg/L之间,老年低额比较敏感,大型耐性较强.21d繁殖实验结果获得单甲脒对老年低额的最大无影响浓度(NOEC)为0032mg/L,最低有影响浓度(LOEC)为0063mg/L,其最大允许浓度(MATC)估计为005mg/L,应用系数为001.溶液pH值对单甲脒毒性有明显影响,其毒性随pH值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1.
潜流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氮去除及氮转化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116,自引:3,他引:116  
潜流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具有一定的氮净化能力,总氮(TN)去除率分别为4934%(芦苇系统)、4549%(茭白系统)、3869%(无植物系统).湿地中氮转化细菌丰富,氨化细菌为106—107cfu/g(土壤),亚硝化菌为103—105MPN/g(土壤),硝化菌103—104MPN/g(土壤),反硝化细菌为104—106MPN/g(土壤).亚硝化菌数量有植物系统高于无植物系统,前部高于后部,硝化菌数量有植物系统高于无植物系统,中后部高于前部.  相似文献   

12.
NF和RO对致突变物和无机离子去除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自来水为原水,采用反渗透和纳渗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研究,比较了2种膜对致突变物和无机离子的去除率。结果表明,RO和NF均能使Ames试验呈阳性的水转变为阴性;NF对一价阳离子(K^+、Na^+)的去除率比RO低10%左右,对二价阳离子(Ca^2+、Mg^2+)的去除率略低于RO,NF比RO能多保留一些离子。  相似文献   

13.
错流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及其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用错流式膜-生物反应器(CrosflowMembraneBioReactor简称CMBR)进行处理生活污水试验并研究其生物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当HRT为5h,SRT为15d,膜面流速为4m/s,膜通量为75、150L/(m2·h)时,CMBR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的去除率为:COD>97%、NH3-N>97%、浊度≥98%;对SS和总E.coli则达到100%,出水水质优于建设部生活杂用水回用标准CJ25.1-89.生物相分析表明,污泥中没有原、后生动物,只有菌胶团.推导了CMBR稳态运行时的生物浓度计算公式,进而求得表观产率因数Yg为0.65,衰减常数Kd为0.1d-1.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丙烯腈和进行了大型蚤21d和14d存活繁殖试验,试验的质量控制要求参考美国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制定的试验方法;试验数据采用统计分析,繁殖指标用steeГ Many-One Rank方法进行检验,存活指标用FishersExact方法进行检验,得出NOEC、LOEC、ChV及ACR值。研究结果表明,2种试验方法的敏感性基本接近,可以用14d试验替代21d试验,评价和监测污染物的  相似文献   

15.
1976年 ,美国国会认为原有的固体废物处置法律不能适应日益增多的有害废物引起的环境问题 ,于是通过了《资源保护回收法》(ResourceConservationandRecoveryAct,RCRA) ,奠定了国家管理有害废物的基础。但是到1980年 ,认识到只是单纯要求对目前存在和将要产生的有害废物做好管理工作还不够 ,许多众所周知的旧废物处理场址 ,有数以百计的化学废料对地表水和人的健康构成威胁 ,对这些场址的清理要花费大量的资金 ,而且还有个法律责任的问题。于是国会又制订了《综合环境响应、赔偿和责任法》 (…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国家特殊保护物种、贵州省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小黄花茶濒危的原因,提出了解除濒危的对策。认为对这一濒危物种应依法实行抢救性保护,强化保护措施,整治小黄花茶生长环境,加强科学研究,建立育苗基地,实行异地保护等,提高小黄花茶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7.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用于检测环境水体指示菌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快速检测水体指示菌-大肠菌群(total coliform)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进行了研究。采用的两对引物分别扩增了LacZ基因的约260bp和UdiA基因的约150bpDNA片段。引物Ⅰ和引物Ⅱ最低能分别扩增10^-6μg或10^-8μg基因组DNA。整个检测工作在采集水样后5-6h内完成。与  相似文献   

18.
新毒性试验生物萼花臂尾轮虫的特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益峰  张效纬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4):182-184,192
研究了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 24h标准化急性毒性试验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应用轮虫休眠卵,在25℃、3000lx的强光照下进行孵化,吸取孵化后3h内的幼体,进行24h(暗相)急性毒性试验。研究表明,Cu、Hg、NaPCP、SDS、Cd、Zn、Ni、NH3对B.calyciflorus的24h LC50值分别为0.022、0.043、1.30、1.47、1.77、1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UBF-SBR工艺中UBF段的几个运行参数,在35℃,进水CODcr15546mg/L,NH3-N1214mg/L,有要容积负荷率7.55kg(COD)/m^3.d时,运行最佳。其CODcr去除率为93.9%,产气率为0.64m^3(气)/为5.46kg(COD)/m^3.CODcr去除率为91.4%。并气率为0.59m^3(气)/去除率kg(COD),CH4含量为57.5%,两者出水PH均  相似文献   

20.
小黄花茶濒危原因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国家特殊保护物种、贵州省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小黄花茶濒危的原因,提出了解除濒危的对策。认为对这一濒危物种应依法实行抢救性保护,强化保护措施,整治小黄花茶生长环境,加强科学研究,建立育苗基地,实行异地保护等,提高小黄花茶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