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震影响系数是构建地震反应谱的最重要参数之一,也是抗震房屋设计和减灾的基础,唐山市地震影响系数的分布受到场地条件、基岩条件和特殊地质现象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通过分析唐山市地震影响系数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到影响唐山市地震影响系数分布的主要指标。考虑各指标与地震影响系数之间的非线性关联关系,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了唐山市地震影响系数分布预测模型。根据实际资料,确定了模型的参数和多个系数矩阵,计算和分析了综合考虑场地和基岩等诸多条件的唐山市地震影响系数分布,并对唐山市的抗震设防规划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1988年7月28日至8月1日,全国地震社会学研讨会在河北省唐山市召开。这次会议是涉及到有关地震的社会学内涵的首次全国性大会。在唐山市社会学学会倡议下,由《国际地震动态》编辑部、《中国地震》编辑部、《灾害学》编辑部、河北省地震局、天津市地震局、山西省地震局、国象地震局地震技术专科学校、唐山市地震局、唐山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唐山市哲学学会、唐山市社会学学会等11个单位  相似文献   

3.
唐山市地质灾害综合防灾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生在城市的自然灾害往往表现出相互联系综合成灾的特点,综合防灾是城市防灾减灾的关键。根据唐山市的实际资料,分析了该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灾种和综合成灾特点以及控制综合成灾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唐山市综合成灾的模式和过程。针对各种致灾因子间关联关系的复杂性,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综合成灾危险性评价模型,依据唐山市的实际资料和综合成灾过程分析结果,确定了模型因子和关联系数矩阵。应用所建的综合成灾危险性评价模型,结合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图件,预测了唐山市地质灾害综合成灾危险性的分布。分析了计算结果,并对唐山市的地质灾害综合防灾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编制唐山市灾害源分布、综合成灾模型及对策管理程序的功能和总框图给予了简要说明,并结合唐山市各种灾害的情况阐述了该程序建立各部分的子框图的重要性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以主要自然灾害风险分析为基础,结合承灾环境、建设现状和发展规划,提出唐山市未来防灾减灾总体策略和未来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结构选取方向和限制性条件,为支撑新的城市空间结构,对唐山市未来应急救援通道和重大防灾工程设施作出规划,为唐山市未来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参考,也为其它城市在编制总体规划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30年前的7月28日:巨大的灾难降临到唐山这座城市。唐山市地下的岩石突然崩溃了!大地进裂了!犹如100颗广岛原子弹的能量,在距地面仅仅16公里处的地壳中猛然爆发。一道蓝光闪过之后,在雷声震荡、狂风呼啸之后,在一阵强烈的抖动、摇撼中,唐山市顷刻之间坍塌了!  相似文献   

7.
1976年7月28日凌晨,发生于河北省唐山市的7.8级强烈地震,是我国历史上一  相似文献   

8.
随着防灾研究的进展,提出了防灾信息发布的迫切要求。通过分析WebGIS技术功能,提出了用ASP结合ActiveX控件技术实现防灾信息网络发布的方案。结合唐山市灾害特点,探讨了唐山市防灾信息发布系统的体系结构、实现方法,分析了网络HTTP协议与Session对象的使用,及系统ASP应用程序开发等。开发了客户端应用程序,实现了防灾信息的实时发布与客户端的实时浏览。最后根据应用情况得出了几点结论,分析了系统在应用中尚存在的不足之处,为防灾信息的数据共享和网络发布系统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2年1月12日晚,参加2012年全国地震局长会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会议代表,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唐山市冀东文艺“三枝花”防震减灾专题节目汇报演出。  相似文献   

10.
正溅着血泪的生存与毁灭的悲壮史诗石破天惊的大自然与人类命运的交响曲!(接上期)第四章血祭唐山8.魂泊唐山7月28日大地震发生时:唐山市地震办公室负责人杨友宸被埋压在距唐山市25公里的104"五七"干校的废墟里。是他平日挑大粪的粪桶顶住了砸向他的一根木梁,使他幸免遭险。他领到了两根黄瓜和两块烙饼,可以回家了。他生前曾撰文写道:"地震发生时,我出于临震的预感和职业的敏感,迅速从震塌震裂的残垣断壁中脱险而出。看到眼前一张张惊愕  相似文献   

11.
丁建伟 《灾害学》1993,8(3):90-9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然而,城市灾害日益严重,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和影响着城市的减灾防灾。本文在阐述城市灾害类型和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城市房屋基本数据库在城市综合防灾对策研究中是一个最基本的依据。它对于评估城市的抗灾能力,预测灾害损失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数万栋房屋基本情况的调查又是一项工作量极大,费力耗时的工作。因此,必须事先对房屋数据库的生成作周密细致的总体安排,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拟就汕头市房屋基本数据库要达到的目标,调查内容,实施方法以及数据库的特色等方面作一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近年暴雨资料、城市建成区平均高程数据和城市排水管网资料的考察,以及对城市暴雨灾害危险性、脆弱性、暴露性的分析,制定了适用于长沙市的暴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利用该方法对长沙市现有建成区798个地块的暴雨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将其分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低风险区3个类别。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长沙市暴雨灾害风险区的分布规律,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措施,包括更新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地下集水库、建立雨水自排系统和建设紧急排涝系统等。  相似文献   

14.
国外减轻城市洪涝灾害新设施发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二十多年国外在减轻城市洪涝灾害设施方面发展很快,建造了各种新型的抑制暴雨径流的设施,可分为流域雨水贮留设施和流域雨水渗透设施两大类,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国外已经建成和计划兴建的这些设施的型式、规划设计步骤、引起的问题和管理维护方法,以及在我国发展这些设施的必要和可能。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我国城市防震减灾规划的发展现状,并以福清市为例,详细介绍了该市土地利用、道路路网及避震疏散场地等防震减灾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因素。最后,总结了上述3种防震减灾规划影响因素的要点,为城市防震减灾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郭心 《灾害学》2012,27(3):122-125
对科普期刊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作用及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城市与减灾》综合科普双月刊14年的办刊实践,总结了科普期刊的基本工作思路和方法.重点对今后如何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期刊编辑的质量进行了思考;认为办好防灾减灾期刊不仅是科普工作者的责任,而且是科技工作者的共同责任.优质服务是办刊的立足之本;期刊应走跨媒介的创新之路;按照文化产业的思路做大做强防灾减灾期刊.  相似文献   

17.
近30年中国灾害法律法规文件颁布数量与时间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鹏  李宁  范碧航  刘雪琴  温玉婷 《灾害学》2011,26(3):109-114
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所明确的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的7种自然灾害分类为依据,以万方数据库查询的法律、法规、标准为基础,总结中国近30年自然灾害法律法规文件的建设成就。通过对中国已经颁布的与灾害相关的国家级法律法规、预案的查询,明确灾害法律法规文件的颁布数量与时间演变和更新频率为9.6年/次。并提出4条建议,协调灾害法律法规文件出台数量不平衡现状;查清灾害法律法规文件的更新程度;修正未能随环境变化及时更新的灾害法律文件;制定灾害管理过程中仍然缺失的必要灾害法律法规文件。  相似文献   

18.
关于雾灾几个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首先,基于灾害系统的理论,构建了雾灾灾害系统模式和灾害链模式,提出了以机场和高速公路为承灾体的雾灾灾害链.其次,构建了雾灾承灾体脆弱性评价体系和模型,并对中国雾灾脆弱性分省区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雾灾脆弱性高值区是上海、北京、天津3市;次高值区是江苏、山东、海南、广东等省.最后,以2002年12月的一次大雾天气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着重对机场客运的雾灾灾情进行了评估,以期为雾灾损失厘定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灾害发生时影响居民心理承受能力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岳丽霞  欧国强 《灾害学》2006,21(1):113-116
目的:探讨影响个体面对自然灾害时心理承受能力的社会心理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运用因素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对1000余名居民进行测评.结果。①个体面对灾害时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影响因素为。灾害意识、灾时行为、灾害认知、社会支持,②通过相关分析,灾时行为对心理承受能力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