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种生物膜法去除微污染原水中氨态氮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种生物膜法,即塑料细条半软性填料生物接触氧化和蜂窝管填料生物滴滤法,进行了微污染河水中NH3-N去除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原水中NH3-N都有显著的去除效果,但前者有效率高,温度影响小,不易堵塞,压降小,出水不必提升,能自动进入后续处理工序,且有操作简便,投资与运行费用省等优点,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法应用作为选择的生物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介绍了当前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工艺的新发展。针对微污染水源,主要的处理工艺有化学氧化、生物处理两大类。常用的化学氧化剂有O3、KMnO4、高铁酸盐、H2O2、ClO2。饮用水处理中的生物处理通常是生物膜法,反应器有生物滤池、生物塔滤、生物接触氧化等。  相似文献   

3.
环境矿物材料在微污染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来水厂传统工艺对水中微量有机物没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常规净化工艺也很难去除重金属离子和氨氮等涪染物。环境矿物材料具有来源广泛和良好的使用性能、无生态副作用等特点,对微污染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本文论述了沸石和磷灰石对污染物的去除机理,探讨了基于环境矿物材料的人工快滤系统在净化微污染水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生物滴滤塔去除H2S的生物膜降解机理,采用超声波法剥落滴滤塔内填料上的生物膜,在超声25 min时可以获得较好的提取效果;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胞外聚合物多糖时回收率为98.1%,具有较好地稳定性,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5.
电极生物膜法反硝化作用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凌峰 《福建环境》1999,16(6):21-23
采用电极生物膜法和单纯生物膜法分别对微污染源水进行脱氮预处理,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前者相对于后者而言有更高的反硝化效率,并能很好控制水中亚硝酸盐氮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生物膜系统的微生物特征和运行管理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废水的生物膜处理法,是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法中除活性污泥法之外的又一大类方法,亦称之为固着生长法,该文分析了生物膜系统中微生物的种群及其分布特征,详细探讨了生物膜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及其防治方法,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相比,具有运行管理较简易,方便剩余污泥量少等优点,在处理规模不大的场合颇受欢迎。  相似文献   

7.
二级出水水质对中试臭氧-微滤工艺运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以膜微滤为主的组合工艺对二级出水的处理过程中,二级出水水质可能对于微滤过程中膜污染的发展有较强影响.为此考察了2座污水处理厂及1个中试处理设施的二级出水水质,包括常规水质指标、水中颗粒物粒径分布及树脂吸附分离后不同有机物部分的荧光光谱所表征的有机物组分等对于死端微滤中TMP发展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颗粒物浓度和颗粒物粒径分布对于微滤过程中的可逆污染有较大贡献;②二级出水中的有机物,尤其是其中的腐殖质部分,对于微滤过程中的不可逆污染有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生物膜反应器用于废水处理厂处理城市污水,能高效地去除水中的营养物质。我国利用生物技术处理废水已经开展多年。但对生物膜的研究仍处于初级。本文介绍了新型的测氧微传感器(其测量尖部仅为2μm)在生物膜内进行测量的系统,设备有方法。  相似文献   

9.
生化处理中的滤塔生物膜脱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云峰化学工业公司合成氨系统焦造气生化法处理含氰废水。运行一年后滤塔生物膜脱落,废水中氰化物超标。经采取技术措施和加入一定比例的养料培菌,生物膜恢复正常,处理后的废水CN ̄-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生物膜滴滤塔性能受多孔填料、生物膜和气液两相流体流动特性的共同影响,传质过程复杂,流体流动强烈地影响生物滴滤塔生物膜的形成和分布,同时生物膜在滴滤塔中的分布反过来影响填料层内气液两相流体流动。实验研究了生物滴滤塔挂膜前后填料层的孔隙率和不同气、液流量下压强降的变化,结果表明:滴滤塔内生物膜分布不均匀,填料层孔隙率随填料层高度增加而增加,填料层中下部,孔隙率低,生物量最大,填料层顶部,孔隙率与挂膜前相等,无生物膜生长;挂膜前气体流量对填料层压强降影响较液体流量影响大,挂膜后液体流量对填料层压强降影响较气体流量影响大;同时微生物挂膜成功后填料层气体压强降远大于挂膜前压强降。  相似文献   

11.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中含有大量条件致病菌,对人体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以污水厂二级出水为处理对象,探究慢滤工艺在不同运行条件下(进水碳氮比、钙离子浓度、酸碱性)对水中条件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军团菌和鸟分支杆菌)和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的去除效能,并对条件致病菌的含量与DOC和大肠杆菌的浓度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滤速5 cm/h条件下,改变进水水质条件,生物膜慢滤对条件致病菌和DOC的去除效果均优于无生物膜慢滤,当C/N为10,ρ(Ca2+)为60 mg/L,pH值为7时,生物膜慢滤对条件致病菌的去除效果最佳;在最佳运行条件下,生物膜慢滤出水中条件致病菌含量与DOC浓度呈正相关;除ρ(Ca2+)外,在其他最佳运行条件(C/N为10,pH值为7)下,生物膜慢滤出水中条件致病菌的含量与大肠杆菌浓度均呈正相关。综上,生物膜慢滤工艺可以有效去除二级出水中的条件致病菌和有机物,可作为二级出水深度处理的有效方式,并为再生水回用过程中的水风险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一、活性炭吸附——生物膜法的出现利用微生物膜处理废水的方法有洒滴滤池、浸填式滤池、生物转盘、接触曝气和管式接触氧化法等,这些方法是依靠增大生物膜与废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处理效率。一般情况下,生物膜在固定的载体上吸附、生长,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氧化分解有机物。虽然普通生物膜法具有处理效果好、污泥产生量少等优点,但只能作为二级处理方法。于是,有关人  相似文献   

13.
微污染水源水生物处理中硝酸盐氮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中试系统和大型工程 ,探讨了微污染水源水生物处理工艺中硝酸盐氮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 ,微污染水源水生物处理工艺中硝酸盐氮的增加是氨氮生物硝化的结果 ;处理系统启动中硝酸盐氮变化率的变化反映了两类硝化细菌在生长速率和转化能力上的协调关系以及生物膜的成熟过程 ,启动结束时硝酸盐氮变化率趋于 1.0 0 ;稳定运行阶段各工况下处理系统硝酸盐氮变化率均在 1.0 0附近 ;水源水中少量的有机氮和亚硝酸盐氮对氨氮硝化过程无明显影响。硝酸盐氮变化率是描述微污染水源水生物处理系统氨氮硝化状况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前言含有机物废水的处理大多是采用活性污泥法,该法从BOD处理性能来看是最好的方法,但存在污泥沉降分离难以控制的缺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开发并应用了转盘法、浸渍滤床法以及生物膜过滤法等生物膜法,特别是生物膜过滤法与其他方法相比较可以高负荷运行,所以可使处理装置小型化,同时与活性污泥法相比具有能耗少的优点,为此得到广泛普及.现在应用于各个方面的生物膜过滤装置大多是下流式,该方式可以得到BOD,SS值低的处理水质,但具有压差容易增大,难以应用于BOD值较高废水的缺  相似文献   

15.
一、原理滴滤喷淋清洗工艺是尽量将镀件上的带出液进行回收,所以镀件出槽后,不是立即清洗,而是先滴滤,回收电镀液,然后用气雾清洗法清洗镀件,大量减少清洗水的用量,提高重金属在清洗水中的浓度,达到回收利用的目的。二、设备与装置滴滤喷淋的主要设备有回收槽、滴滤架、清洗槽、空压机、压力罐、导管、导管架、开  相似文献   

16.
生物膜法处理地表水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目前中国地表水的污染概况,指出地表水污染情况依然不容乐观,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修复受污染地表水的主要方法为生物法,论述了生物技术中的生物膜法处理地表水的原理,总结并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生物膜法处理技术及其优缺点,并列举了相关应用实例,最后根据国外河道整治的发展历程,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因生物膜-生态联合治理技术综合了生态系统方法及生物净化技术的优点,认为生物膜-生态联合治理技术将是今后地表水处理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化纤废水生物膜法中试的研究,说明生物膜法处理化纤废水效果显著,可有效去除水中污染物且剩余污泥少,是确保排放达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生物滴滤(BTF)净化有机废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数学模型往往形式繁琐、参数众多,实际应用比较困难.半经验生物滴滤模型是基于生物酶促反应基本原理(米-门方程),并在含苯废气的生物滴滤净化动态实验和生物膜静态实验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的一个应用模型.为了符合生物滴滤器内的实际状况,在建模过程中引入了微生物质量浓度沿床层深度变化的函数等合理假设.模型的检验采用将静态实验所得参数代入模型计算,并与生物滴滤动态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的方法.检验结果表明:在较宽的负荷、表观过滤气速范围内,该模型对滴滤器的模拟值均较符合实验值.该模型的数学形式简单,参数也较少,且主要参数,如生物膜最大净化速率,K值及微生物质量浓度分布等均可通过生物膜静态实验测得.   相似文献   

19.
微滤技术处理回收废水中分子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微滤法处理分子筛催化剂生产废水的工艺,结果表明,微滤技术处理该废水,可回收分子筛催化剂,出水并可回用。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们国家正面临水资源紧缺,目前我们国家大多数湖泊、河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有些地区出现了劣于V类水体,甚至直接影响了水源地的生态平衡,给城市居民用水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一般我们将受污染的水体修复技术按照治理手段划分为化学处理法、物理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方法等。水体生物修复技术包括生物膜法处理技术、微生物制剂技术、人工浮岛技术、人工湿地处理、生物栅修复等;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方便管理、修复效果好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