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延伸生产者责任,将生产者对产品所负的责任扩展到产品生命周期的消费后阶段,为"废弃产品的环境影响责任"找到了合理的承担主体.研究了延伸生产者责任的概念、种类及待征.以德、日、中国台湾为例,分析了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EPR执行模式.总结了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现状、原因及具体实施情况.在借鉴他国及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EPR执行模式.  相似文献   

2.
走出电子废弃物治理的“循环经济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废弃物具有加大资源环境压力与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双重属性。从循环经济视角看,治理的思路首先应是从源头节约资源的使用和减少废物的排放而非强化其循环功能。因此,应通过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走出电子废弃物治理的"循环经济误区",并在资金支持、信息管理、回收处理体系建设、社会支持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技术和制度是资源循环利用中的两大关键点。为了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做好这两点缺一不可。目前,我国在废旧轮胎的回收和利用制度方面尚不完善,需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源头上规范废旧轮胎再生利用的各个环节,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PR即是其中重要一环。重点介绍了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废旧轮胎循环利用中的一些经验,并对我国在废旧轮胎管理制度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围绕新近出台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借鉴欧盟等国家对废旧物资的管理理念和具体措施,探讨了我国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的界定及管理制度建设,提出建设社区试点网络管理体系、建立由市场主导的生产者责任延伸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现状和管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废弃物因其高速增长性、潜在污染性和资源性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由于对电子废弃物缺乏健全的回收体系和有效的监管,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针对这一问题,论述了我国电子废弃物的来源、流向、处理处置和管理现状,借鉴国外生产者责任延伸制(EPR)的实践,从政府、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责任分担角度.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EPR体系.  相似文献   

6.
为贯彻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国办发[2016]99号)和《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联节[2018]43号)要求,推进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自2018年8月1日起施行,现予公告。附件: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指导,以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为目标,大力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介绍了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及采取的措施,阐述了资源回收利用的新模式和新思路,以及推动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下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山东泰安肥城市供销合作社借助O2O电商发展模式创新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全面接轨"e时代"。采取废品回收线上预约及线下服务方式,在全国首创建成城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服务平台,实现了供销合作社系统传统流通服务与新兴服务业态的有效嫁接与融合发展。肥城市供销合作社按照"企业投入、市场运作、政府扶持、政策引导"的方式,着力打造快捷、规范、便民、实用的再生资源体系服务网络。依托直属企业肥城市正洋再生资源公司,开发"易回收"PC端网站和手机无线终端APP软件,搭建两大电商服务载体。面对大宗再生资源供需要求,建设城市  相似文献   

9.
结合对兰州市居民参与家庭废弃药品回收情况进行的调研结果,分析了兰州市居民处理家庭废弃药品和参与回收活动的现状,从中找到在循环经济视阈下兰州市居民参与家庭废弃药品回收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适合兰州市家庭废弃药品回收的有效模式,如"政府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回收+激励机制"和"政府机构+固定药店+激励机制"的模式等,进...  相似文献   

10.
从2006年开始,在商务部的领导下,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正式启动,经过5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如何开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的新局面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重要的课题。为此,本刊对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进行了专访。主持人:姜部长,您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已经成为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在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现请教您3个有关如何构建完整先进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