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拥有世界 40%淡水资源的加拿大将是 21世纪淡水输出超级大国据加拿大《环球邮报》报道,世界权威科学家们预言,在 25年内世界淡水资源的短缺的状况将越发严重,未来的水就如同今天的石油, 25年后淡水资源最充足的加拿大将作为水资源超级大国向世界各国出口淡水。   科学家们警告说,世界淡水资源枯竭的速度会超过人们预计的速度,水资源的缺乏会早日到来。加拿大女王大学水源和环境保护中心主任郝尔指出,在世界许多国家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淡水将成为宝贵的出口商品。那时缺水的国家和地区将转向加拿大寻求淡水供应,因为加拿大 99…  相似文献   

2.
中国未来水资源情势与管理需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浩 《世界环境》2011,(2):16-17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的国家。中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中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0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3.
水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必需条件,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淡水资源在其中显得尤为重要。地球上虽然水资源丰富,但是淡水资源十分匮乏,我国西部地区、北方地区大多数地方存在水资源问题缺乏等问题,越来越稀少的淡水资源,并且许多还受到了污染,很多地方的淡水资源产生了严重的匮乏。随着环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强,对解决水资源匮乏问题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加强对污水处理技术研究、降低生产对淡水资源污染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因此只有从我国水资源工程的环境这一应用进行实际的问题分析才能够得到最为全面的解决方案,所以针对于我国的水资源工程中的水资源发展可以运用层次分析法来进行分析比较,期望对其余读者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我国水资源保护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关键资源。地球的总面积大约5.1亿km2,其中海洋占到总面积的70%,陆地不到30%。但是在这70%中,适合人类饮用的淡水含量仅占到2.53%。作为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大国,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仅占全球水资源的6%,平均下来每个人可使用的水资源仅有2200平方米。面对有限的水资源,我国的水资源仍然面临着浪费和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有效的保护水资源成为我国目前面临的一项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当前世界上的贫水国之一。淡水总量及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之又少。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成为我国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的一大对策。本文将就我国在借鉴国外水资源基础上所采用的一系列节水措施进行详细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四川水资源十分丰富,但供需矛盾很大,合理利用、认真保护其水资源尤为重要。一、概况四川水资源主要为淡水资源,包括地表、地下水,其总量(产水量)约3131亿m~3,加上过境水可利用部分,共约4508亿m~3。 1.分布地表水含地表径流、湖泊水和冰川水。①地表径流:全省河川年径流量大致是东南部高于西北部,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农业更为缺水,科学合理地利用农业水资源,至关重要.本文针对我国农业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地下水超采严重、农业水资源的短缺、农业用水水价低,收取率不高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从农业水资源管理机制、投入机制、发展节水农业、农业水价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改善我国农业水资源管理现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煤矿水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地球上任何生态系统都离不开水。而水资源在时空上分布不均,加之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世界上已有不少地区出现了淡水危机。我国是缺水国家,水环境污染和用水的浪费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构成很大的威胁。煤炭行业水资源更为  相似文献   

9.
我国污水回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金兆丰  王健 《环境保护》2001,(11):39-41
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是全球淡水资源正面临的两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用水量急剧增加,污水排放量也相应增加,加剧了淡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环境的污染。污水回用是解决当前的水资源紧张的切实有效的措施,并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水是人类生存和生产的根本,人类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水资源。我国是人口大国,对水资源有着巨大的需求量,然而我国的人均可利用淡水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是贫水国家。随着现代工业的兴起,对水资源的污染程度也在逐步增大,我国现行的水资源使用管理体制尚存在着诸多问题,加上洪、旱灾的频发,对我国水资源的整理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结合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分析存在的各方面,并提出研究对策,以保护我国水资源。  相似文献   

11.
让碧水清澈、长流唐克平大连市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水,是生命的源泉,是城市的命脉,是任何物质无法取代的。大连市地处辽东半岛南端,三面环海,淡水资源贫乏,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703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为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佳的社会效益、经济...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当前,我国水资源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我国水资源的立法保护、执法保护、司法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从立法、执法、司法3个方面提出完善建议。我国水资源保护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人类利用并能逐年恢复的淡水的总称。我国《水法》(2002年修订)所称的水资源仅指地表水和地下水。本文所论述的水资源限于狭义的范畴,即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以及社会进步息息相关的淡水资源。  相似文献   

13.
正水是生命之源,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从经济角度看,水是一种有限而又不可替代的宝贵自然资源,它是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载体、人类文明的摇篮,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经济社会发展前景息息相关。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从战略高度重视水资源,除了水本身的重要性之外,更主要的是由于淡水相对缺乏越来越严重。水资源是有限的,全球总贮量约为13.9亿立方千米,但其中淡水仅有0.36亿立方千米,而且99%蕴藏在南北极的冰  相似文献   

14.
农业水分利用率及其对环境和管理活动的响应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全球变化引起全球温度升高,降水格局发生变化,使淡水资源更加匮乏。农业是占据首位的用水大户。如何节约农用水,提高农业水分利用率(WUE)是节约淡水资源,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快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农业水分利用效率的概念及其表达式根据不同尺度、应用目的等而不同。提高WUE主要有两种原则:减少地表径流和蒸发,以及提高作物的蒸腾效率。论文描绘了提高农业水分利用率的模式图,提出了今后应着重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关系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其重要性无需赘述。美国、德国、加拿大、荷兰等国在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方面探索并形成了较为先进的经验。本文试图探析这些国家在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中的成熟模式,分析并归纳出具有共通性的经验,为我国的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钟伟青 《环境》2003,(3):48-49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要素,水资源同土地、能源等一起构成了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人口与经济的增长,世界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水环境也不断恶化,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早在1997年,联合国就在《对世界淡水资源的全面评价》的报告中指出:缺水问题将严重地制约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可能导致国家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是全球淡水资源正面临的两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用水量急剧增加,污水排放量也相应增加,加剧了淡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环境的污染。本文针对国家提出再生水回用的政策,介绍了国内外再生水回用的情况,以及再生水回用的途径,并提出城市再生水回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2003年3月在日本京都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水论坛上提出的一份联合国的报告说,虽然过去25年历次国际会议上一再说适当的水资源管理是人类得以生存的核心问题,并且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但是却始终没有提出解决办法.该报告说全世界20%人口缺乏质量好的饮用水,40%人口缺乏卫生设施.1970~1990年间全球人均水供应减少1/3,而且很可能在今后20年再减少1/3,除非各有关国家政府克服他们的惰性.现在全世界淡水资源供应形势严峻,而且分布不均.例如,亚洲只占淡水资源的36%,欧洲占8%水资源,占13%人口的非洲占水资源的11%,北非和中东水资源特别短缺.相反,南美洲情…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污染是全球的淡水资源面对的两大难题。工业革命以后,世界经济水平快速提高,工业发展迅速,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加大,污水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污水处理技术不高,造成水资源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资源管理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义的水资源管理应当包括水资源的评价和规划、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等。目前中国水资源管理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是:(1)水法的不断完善和切实执行;(2)强化管理机构;(3)制定可行的水资源规划;(4)建立合理的水资源价格体系;(5)全面评价水资源开发效益;(6)调整水资源开发的投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