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考虑降雨时空分布、降雨平均强度和土壤初始含水量对洪水过程的影响,将这些影响因子分为数值特征影响因子和属性特征影响因子,运用模糊C均值算法对历史洪水样本模糊聚类,然后根据不同的类建立不同的洪水预报模型。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洪水预报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自然灾害的自相似性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杜兴信 《灾害学》1995,10(2):1-6
本文分析了多种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和致灾损失的频次—大小关系,结果表明,普遍服从幂指数分布律,表明存在自相似性和可用分数维度量。地震和洪水等突发性灾害及其造成的损失自相似最明显,分数维可在2~3个量级区间成立。不同文种、致灾因子和致灾损失的分数维值似与成灾机理、影响因子的复杂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洪水影响因素复杂,洪峰水位和洪峰流量之间呈一种模糊关系.利用模糊信息分析方法,对洪峰流量进行了预报分析,其结果是比较好的,是洪水预报的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GIS支持下的河网密度提取及其在洪水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流域结构特征包含着丰富的洪水危险性信息。本文主要分析流域结构特征的一个重要指标-河网密度与洪水危险性之间的关系,并重点探讨了GIS支持下的河网密度自动提取方法,最后给出了辽河流域的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5.
黄河北干流与渭河相遇洪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玉芳  邢大韦 《灾害学》1995,10(1):57-62
黄河北干流与渭河位于黄土高原,暴雨是洪水的重要成因.本文分析了近2000年的历史资料,提出该地区的洪水具有周期性,19世纪洪水达到高峰,20世纪洪水规模有所降低,并分析了黄河北干流与渭河及其支流径、洛河洪水相遇问题:四河相遇的概率很小,多形成特大洪水,两河相遇是较常发生的事件,多形成中等以下洪水。三门峡水库的淤积使该地区洪水灾害加剧.同时还分析了该地区洪水对黄河下游洪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自然灾害损失评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以陕西省1960~1990年10个代表气象台(站)的降水距平率和分布面积为指标将旱涝程度划分为5级,然后分析了各级旱涝程度下的暴雨、冰雹、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度及相应的农田成灾、倒塌房屋、死亡人口、减产粮食等损失,从而建立起了自然因子-灾害-损失之间的平均定量关系,为进行自然灾害评估奠定了基础,最后对研究期间做了检验和预测试验。  相似文献   

7.
中国洪水灾害风险区划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洪水灾害风险区划是洪水风险管理的基本依据.长期以来,受数据收集以及分辨率的影响,中国一直缺乏可以指导相关部门进行洪水风险控制及洪水保险的洪灾风险区划.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空间分析模块,基于高分辨率(90m)的全国降雨、地形坡度、河流湖泊缓冲区、人均GDP、人口密度、道路密度和耕地密度等影响水灾发生的风险因子图,采用水灾成因分析法和经验系数法,得到洪水的潜在危险区和经济易损区,进而得到中国洪水灾害风险区划.在此基础上,采用逐步回归法,逐步剔除各影响因子后,对引发洪灾的主要外在驱动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洞庭湖区洪涝灾情评估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运用三因子联立评估法,评定了洞庭湖区洪灾、涝灾和洪涝灾的灾度,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构建了洪涝灾情指数,并运用联环替代法对各灾情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洞庭湖区洪涝灾度具有阶段性和准周期性等特征;洪水灾情因素是综合灾情变化的主导影响因素;各灾情因素影响方向不完全一致,其中起放大作用的因素反映出洪涝灾害的新特点;涝灾日趋严重,应加强涝灾治理。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影响流域洪涝灾害的重要因素。基于太湖流域在全国的重要性及太湖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洪水效应研究的迫切性,选择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HEC—HMS模拟了5种土地利用情景下的2次典型洪水过程,定量分析了单一土地利用/覆被对洪水过程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对于同场降雨,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洪水总量和洪峰流量大小顺序为:林地〈疏林灌丛〈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涨水历时长短顺序为:林地〉疏林灌丛〉草地〉耕地〉建设用地;峰现时间出现最早的是建设用地,其次是耕地、草地、疏林灌丛地和林地。建设用地对暴雨洪水过程影响最为显著,不仅使得最大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增大,汇流时间变短,还大大改变了洪峰形态,使流域原有的坦化洪水波形的能力降低。城市化会严重加剧流域暴雨洪水,而森林则有利于缓和流域暴雨洪水过程。  相似文献   

10.
洪水作用下村镇住宅的力学响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洪水作用下村镇住宅的反应,通过建立房屋模型,研究不同洪水水力条件下,村镇住宅所受的洪水压力、应变等分布规律,并分析了不同房屋结构以及基础对抵抗洪水作用的影响,初步得到了洪水作用下村镇住宅的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11.
洪灾风险评价等级模型探讨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11  
采用特尔菲法,选择4个一级因子和14个二级因子,建立洪灾风险评价等级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根据对同一层元素相对重要性比较,决定各指标权重。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将福建省67个县(市)分为高风险区、次高风险区、中度风险区、低风险区4个等级。评价结果可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Following the severe flood events of 1998 and 2000, the United Kingdom's Environment Agency prioritised the need to increase public flood risk awareness. Drawing on data collected during research undertaken for the Environment Agency,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understanding of one aspect of flood awareness: people's recognition that their property is in an area that is potentially at risk of flooding. Quantitative analyses indicate that class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factor in predicting flood risk awareness, followed by flood experience and length of time in residence. There are also significant area differences. Our qualitative work explores how those defined as 'at risk' account for their lack of awareness or concern about their risk status. We conclude that the problem is often not simply a lack of awareness, but rather, assessments of local risk based on experience that underestimate the impact of rare or extreme events. We underline the importance of engaging with local perspectives on risk and making local people part of 'awareness-raising'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3.
宁波市水旱灾害孕灾环境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宁波市水旱灾害形成的主要因子,认为水旱灾害是在天气气候因子、地貌因子、水文因子、土壤植被因子、社会经济因子、防洪抗旱能力因子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水旱灾害的形成,自然条件固然重要,但形成严重灾害,则与人为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沈鸿  孙雪萍  苏筠 《灾害学》2012,(1):87-93
信任和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互为因果,两者通过认知行为决策及行为后果这一环节构建互馈关系。探索公众对社会减灾能力的信任及其对灾害风险认知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揭示灾害风险的潜在因素,调适风险认知与避灾行为,从而降低灾害风险。选取水灾发生频繁、强度大、防洪措施多样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为研究区,运用随机抽样调查和入户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获取资料,研究公众的水灾科技信任和管理信任的水平、影响机制、动机-效应差异。主要结论有:①公众科技信任水平普遍高于管理信任。信任水平受到公众性别、年龄、灾害经历、城乡差异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信任具有区域共构的特点;②科技信任改变了公众水灾风险认知,加强了其灾害应对信心,降低了其对受灾风险的估测,对其避灾行为倾向影响显著,而管理信任对公众水灾风险认知及防灾备灾行为倾向的影响均不大;③信任的产生动机以认可减灾措施有用性为前提,科技减灾和管理减灾由于具有不同的减灾原理及作用时段,导致了公众的不同信任动机及其效应。  相似文献   

15.
全球不同区域火山爆发与中国夏季旱涝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近500年来火山活动和中国旱涝资料,研究了中国旱涝型和各主要地区旱涝指数与不同火山区和不同季节火山爆发的统计关系,探讨了1991年江淮洪涝与该年6月火山爆发的可能联系。发现不同区域火山爆发对中国不同地区的旱涝影响不同,有的甚至截然相反。由统计检验表明,分区研究比不分区研究其信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NGAI WENG CHAN 《Disasters》1995,19(4):287-307
In Peninsular Malaysia 'structural' factors are found to influence strongly people's persistent occupation of floodplains. Thus, despite a high level of flood hazard awareness, a high level of pessimism and a high level of expectation of future floods, poorer individuals seldom attempt to leave for more advantageous locations but are instead trapped in their present locations by structural factors such as poverty, low residential and occupational mobility, low educational attainment, traditional land inheritance, government aid, and government disaster preparedness, relief and rehabilitation programmes. These forces exert a strong influence upon individuals and largely control their choice of residential location in response to flood hazards, thereby reinforcing the persistent occupation of floodplains. Structural factors such as lawlessness, rural—urban migration, floodplain encroachment and squatting are also highly influential in leading people to move. Even for those who move, structural factors have largely confined their choice of residential location to urban floodplains.  相似文献   

17.
以南京市某边坡为例,介绍了一种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半定量方法。首先,根据边坡所处地质环境对其稳定性趋势作出分析,确定该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而,根据对该地区同类型滑坡的统计,分析了影响因素与滑坡发生的相关性;在通过对比求和评分法得出了各影响因素的稳定性权重值之后,又根据相关性分析得出的结果,完成了影响因素的分级赋值;最后,得出了边坡稳定性的评价模型,并求出了不同降雨量情况下边坡的稳定性指数。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两千年来水灾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两千年来水灾生成频率和强度的分析。认为两晋、南北朝时期和南宋、元、明、清时期是两千年来本区的主要水灾期。对照两千年来中国东部气候变化、海面升降与长江口河道变迁关系,认为在本区水灾生成事件中,气候因素起着主导控制作用。当然,人类活动对本区水灾生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本地区近百年来的旱涝灾害规律可用非线性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旱涝灾害的准60年、准35年和准11年的长周期变化与地球自转速度、地极移动和太阳黑子活动的3个周期变化基本一致。本地区气候系统的行为具有混沌特征。这是线性逼近和周期叠加预报方法难以得出灾害预报正确结果的原因,但气候系统半个月的确定性预测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长江的3次巨洪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形成20世纪长江3次巨洪的3个遥相关因子:(1)太阳黑子活动;(2)厄尔尼诺事件,(3)青藏高原南部大震。依据长江巨洪和遥相关因子的基本事实,讨论了长江发生巨洪的统计规律。指出当3个因子的出现时间互相重叠时,长江很可能发生巨洪,这对长江巨洪的超长期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