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会展旅游目的地形象内涵与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以苏州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与访谈获取数据,并根据IPA理论分析苏州会展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基本特点,提出城市会展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策略,以期为同类型城市发展会展旅游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游客和旅游活动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网络游记已成为旅游者表达和反映对目的地形象感知的重要平台.在回顾前人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旅游者发表在携程旅行网上的西安游记进行相关质性分析,探讨了国内旅游者对西安的城市旅游形象感知,以期有针对性地打造旅游产品,精准游客认知.  相似文献   

3.
在竞争愈加激烈的旅游环境中,举办节庆活动是城市强化目的地形象和加深游客旅游体验的有效营销手段。以2016年西安草莓音乐节和世园音乐节为例,通过对摇滚背包客进行问卷调查,构建了音乐节的游客涉入度、音乐节的游客满意度、旅游地形象与游客重游意愿四个因素之间的假设关系模型。研究发现:摇滚背包客对音乐节的涉入度和满意度正向影响旅游地形象,前者直接影响重游意愿,后者与重游意愿的关系未得到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可将户外音乐节作为节庆活动中的重点项目,以助于塑造和提升目的地形象,形成品牌效应,推动城市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运用IPA分析法对武陵源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武陵源旅游目的地形象建立在过硬的基础设施之上,软件建设相对不足,旅游服务质量不稳定.从总体上看,武陵源旅游目的地形象与游客的预期还存在差距,其中民俗文化独特性、当地物价水平、旅游商品品质属于弱势项目,是今后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情感形象是旅游目的地重要形象之一。以外地游客的上海游记为语料,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分析外地游客对上海旅游目的地的情感态度。结果表明:(1)游客对上海旅游目的地的情感态度总体上积极正面,体现在旅游吸引物、休闲娱乐、设施服务、环境氛围和管理服务5个维度上;(2)游客对上海旅游目的地的积极评价多集中在“繁华、现代、时尚、独特”高频词上,说明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形象已基本建成;(3)但是景区商业化、高物价和人多排队等因素带给部分游客负面情绪。针对此,本文提出了夯实景区文化内涵、加快全域旅游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加大精细化服务管理等提升城市旅游形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如何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形象,是一个兼具理论贡献与实际价值的重要课题。现有城市目的地形象量表,其研究对象并非针对入境商务游客。以参加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的境外采购商为研究对象,遵循量表开发与检验程序,致力于开发并验证一份城市目的地形象测量量表。研究发现:(1)入境商务游客视角下的城市目的地形象由5个维度构成,各维度对城市目的地形象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旅游环境、旅游景观、城市品牌、市民素质、旅游服务;(2)开发了用于测量5个维度,由18个题项构成的城市目的地形象量表。  相似文献   

7.
社交媒体生成的大量交互内容正影响着游客对目的地形象感知和最终旅游意向的形成。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游客对社交媒体内容的接受情况和接受目的地信息后对旅游意向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游客对社交媒体使用强度越大,越会依赖社交媒体进行目的地相关信息搜集;(2)游客接受社交媒体的程度会显著影响对目的地的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形成,其中认知形象的影响程度更深;(3)游客对目的地的形象认知中社交媒体影响游客旅游意向的完全中介变量,其中整体形象感知显著影响游客的旅游意向。基于此,建议旅游目的地管理部门积极参与到社交媒体口碑的经营之中,进一步提高游客在社交媒体中对目的地的形象感知。  相似文献   

8.
曹威威  李悦铮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11):990-992,1002
以浙江省滨海城市为例,以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为主要指标,采用变异系数、地理集中度指数和标准偏度系数定量分析入境旅游目的地在空间上的差异及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从资源禀赋、区位和目的地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差异分析,提出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旅游安全认知:内涵、结构及相关变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安全认知是信息加工的结果,广义上包括旅游者的安全意识、安全关注、安全认知程度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安全管理认知;狭义上主要指旅游者的安全感知.其结构可分为综合维度认知结构、安全问题认知结构和旅游情境认知结构.前因变量包括人口统计学因素、熟悉程度、旅行经历、负性经历、旅行目的、文化背景等;结果变量包括目的地形象知觉、旅游决策、旅游行为及情绪、满意度、重游意愿和口碑宣传.未来研究应着重改善研究方法,深入探讨相关变量之间的作用机制,寻求旅游安全认知干预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地质灾害的发生会影响旅游活动的开展,严重时会使旅游产业遭到彻底破坏或陷于混乱.根据对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的综述,深入分析了地质灾害对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的影响,从旅游活动发生前、旅游活动发生过程中和旅游活动结束后等三个阶段提出重塑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的对策措施,有针对性地使旅游目的地形象得到高效恢复和重塑,使资源的投入和产出水平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1.
以江西婺源为案例,利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游客感知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及其历时演化.研究发现,10年来游客对旅游吸引物的感知总体较稳定,对旅游设施与服务、社会环境气氛与价格和情感感知形象积极评价增多,但随着旅游的开发,对部分自然景点的提及率和描述有所改变,商业化、旅游开发导致的负面感知形象出现.研究强调了网络资料在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与优势,对婺源借助互联网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一个城市的入境旅游发展状况能反映这座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或集散地的国际知名度及其国际化程度,同时也是这座城市旅游业竞争力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基于旅游管理部门人员、旅游专业学者和旅游从业人员三类群体的深度访谈资料进行了SWOT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成都市入境旅游的发展策略,旨在为其建成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目的地形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常熟市全国乡村旅游示范点--蒋巷村为例,运用旅游区形象系统(TDIS)从理念识别系统(MIS)、行为识别系统(BIS)和视觉识别系统(VIS)3个方面阐述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14.
以西安曲江为例,基于游客感知角度,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利用因子分析、词频分析等方法对曲江主要景区的旅游形象进行分析评价。研究发现:(1)游客对曲江旅游形象感知因子分为三个维度:吸引物、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其中游客满意度最高的是旅游设施维度(3.51),最低的是旅游服务维度(3.00)。(2)曲江的国内客源市场以陕西省内游客为主,对省外游客的吸引力呈现距离衰减的特征。(3)游客对曲江整体旅游形象的满意度较高,存在稳定集中的特征。(4)游客的性别和家庭人均月收入与曲江旅游形象的感知评价之间没有显著关系,但游客的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对曲江的旅游形象的感知评价结果有着显著性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提出重点进行形象设计与形象营销,提高游客软性服务满意度,提升西安曲江旅游形象和知名度的建议,如突出曲江旅游形象核心部分、做好生态环境工作、重视事件营销、重点开拓境外客源市场等,以期引导旅游者选择曲江作为旅游目的地,进而推动曲江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加剧,旅游目的地日益呈现出同质化趋势。旅游目的地管理者需要通过建立地理品牌和地理品牌个性来吸引游客。以地理品牌个性来建立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独特印象,可以使旅游目的地在同质竞争中得到有效识别和区分。在品牌个性的基础上定义了地理品牌个性的含义,将地理品牌个性应用于旅游目的地市场,探讨游客如何应用地理品牌个性特征去评价旅游目的地;同时提出地理品牌个性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和旅游目的地推荐意愿有正向影响,指出地理品牌个性在旅游市场的应用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从话语视角出发,运用建构主义分析方法分析了杭州市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建构,指出杭州旅游发展历经了“政治话语下的风景疗休养城市”、“市场话语下的天堂城市”和“市民话语下的品质生活城市”3个时段。结果发现:叙事要素从西湖的“局部视角”扩散到社会的“全景敞视”;建构方式由“去生活化”转变为“日常生活的回归”;驱动机制经“旅游外交”、“市场产业化”发展到“增长联盟”。由此,旅游目的地形象建构从外延式的营销招徕转向内涵式的身份认同,突出“杭儿风”的形象特质和生活美学。  相似文献   

17.
作为旅游目的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管理是提高游客旅游体验质量,培养忠诚的旅游者,塑造高质量旅游目的地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游客管理多偏向生态旅游与遗产旅游,城市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应该加强对城市旅游游客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高城市旅游管理水平。本文对城市旅游游客管理的概念、特点以及内容等理论问题做了探讨,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入境旅游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对发展我国旅游业、增加国家外汇储备和提升国家对外形象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国际旅游市场表现良好和亚洲一些重要旅游目的地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以入境旅游人次和国际旅游收入两大指标为基础,从时间轴和空间轴两大维度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10大旅游目的地的入境旅游市场时空演化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出中国入境旅游市场规模仍处于世界前列,旅游市场变动强度较小,客源市场规模差异合理和客源市场集中程度相对均衡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三大都市圈为案例地,以旅行社官网上的旅游线路为基础数据,运用数量统计分析、对比分析、CorelDraw制图等方法,分析了国内观光旅游者的空间行为模式与特征,从市场空间结构角度总结了三大都市圈国内旅游者的行为规律。研究发现,中远程旅游者倾向于选择大城市作为主要目的地;邻近省区客源市场偏向于以核心城市和距客源地较近的城市为主要活动节点。内部市场方面,北京、上海、广州分别是三大都市圈主要的国内客源输出城市;都市圈各城市与客源市场具有层级对应关系。通过对三大都市圈的比较研究,得出京津冀都市圈旅游发展均衡度较低,长三角都市圈旅游业呈网络化发展,珠三角都市圈旅游发展存在较大差异,都市圈整体旅游目的地尚未形成。研究结论为都市圈旅游市场开发和旅游企业针对性的产品设计与营销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旅游时空模式与目的地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旅游时空因素和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具有微妙而复杂的关系。本文把旅游资源市场、旅游目的地以及旅游活动和旅游行为动态地纳入旅游时空模式之中进行分析,探讨了施游时空因素与目的地选择之间的关系,并从大、中、小3个尺度分析了目标市场的旅游时空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