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灾害学》2019,(2)
从防治理念、预报预警和风险评估三个方面,对当今国内外山洪灾害防御研究工作进行梳理,总结和比较了国内外山洪防御研究现状与差异,以期为明晰我国现阶段山洪防御水平、找准未来工作重点提供参考。认为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山洪防治理念对保险和土地利用管理措施关注不够,需在充实"非工程措施"内涵的基础上,对相关工作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我国山洪预报预警的准确率与先进国家尚存一定差距,落后的山区局地降雨监测预报支持系统和高度概化的预报预警模型是其中的重要原因;要素风险评估技术在国内外山洪风险格局分析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不再是山洪防御工作的瓶颈,而物理机制更强的过程风险评估的发展尚不能满足现实需求,是今后研究中需要着力加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2.
《灾害学》2020,(3)
山洪灾害是自然灾害致人伤亡最为严重的灾种之一,由于多发生于偏远山区和突发迅速的特点,需要受灾的社区第一时间主动应对、防灾避险。该文在凝练多年来多地山洪灾害防御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社区山洪灾害风险管理"八爪鱼"分散决策机制,进一步创建了易为社区群众认知和理解的基层决策"领头羊"、上下联动"同频共振"、前沿感知"放哨员"、就近处置"领航员"、抢险救援"钢绞线"等基本要件,丰富和发展了社区韧性防灾减灾理论。  相似文献   

3.
基于AHP和GIS的山区小流域山洪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山区小流域山洪灾害风险区划技术进行了研究。以降雨、地形地貌、河流分布等因素提取了危险性因子,以人口、GDP分布和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提取了易损性因子,作为山洪灾害风险区划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AHP)赋予权重,利用加权综合的Arcgis空间叠加方法获得了山区小流域山洪灾害风险区划图。通过实例分析,研究区山洪灾害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马贵镇,并且集中在河流两岸。通过与历史山洪灾害点进行验证,风险区划结果精度较高,可为研究区山洪灾害防治和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山洪对山区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近年来的一系列山洪灾害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制约了山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重庆市巴南区跳石镇为研究范围,针对山区镇域山洪灾害的形成特点,构建了由微地貌类型、地形坡位、汇流累积量和植被覆盖度等组成的山区镇域山洪危险分区指标体系,并在Arc GIS平台支持下,通过相应方法获取研究区危险分区指标数据,利用建立的镇域山洪危险分区模型计算得到各评价网格单元山洪危险综合指数并据此进行了综合分区。研究结果表明:跳石镇山洪灾害以低危险和中危险等级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40.12%和34.23%,而中危险区和高危险区共占总面积的47.37%;居民房屋位于中危险和高危险区范围内的面积达846427.9 m2,占房屋总面积的45.40%;在汛期,跳石镇防治山洪的任务较繁重。研究成果可为跳石镇的山洪灾害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可为山区镇域山洪灾害危险分区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灾害学》2016,(2)
暴雨山洪灾害是影响山区中小流域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特别是对山地景区而言,暴雨山洪灾害冲毁基础设施、对景区游客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山地景区暴雨山洪灾害的预警预报更为重要。利用DEM数据,结合美国SCS(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模型,建立了分布式的山区中小流域山洪灾害模拟模型,并在长白山景区松江河流域进行验证。通过验证发现,本模型对山地景区的山洪灾害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可以为无水文资料的山地景区暴雨山洪灾害预警预报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全面系统地统计分析近50年的内蒙古山洪灾害和降水资料的基础上,得出了内蒙古山洪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周期变化规律和影响因子。研究表明内蒙古山洪灾害具有时间序列周期性和单峰型正态分布特征,主要发生期为每年7,8月份,7月中旬是山洪灾害的高峰期;每日13-15时是山洪灾害的高发时段。山洪灾害的空间变化受暴雨空间变化和山区、丘陵区分布的影响明显,在东西部地区各有一个中心。山洪灾害具有暴发突然、水量集中、影响范围大、经历时间短、灾害损失严重等特点。山洪灾害的发生是高强度暴雨与复杂的地质构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全球气候变暖是山洪灾害增多的主导因素;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的破坏对山洪灾害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雷达遥感的全天时、全天候和高分辨率等特点为洪涝(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灾情评估提供了可能。但目前遥感洪涝监测和评估多局限在洪水影响区域的提取上,较少开展灾后耕地、居民地损失的评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一种基于雷达后向散射成像原理提取受灾耕地(主要是绝收耕地)和倒损房屋区域的方法,继而实现了灾害信息的准确提取和农作物受灾、因房屋倒损而受灾人口的评估。经与GPS地面调查数据验证,表明该方法简单、可行,具有一定准确性,能用于福建等山区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灾后评估,为政府灾情评估、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徐嵩  王鹤  孔维东 《灾害学》2021,(2):118-123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优化对改善区域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减轻区域典型灾害负面影响等有重要作用。该文以京津冀山区为研究对象,在区域山洪灾害背景下运用灾害学、景观生态学等理论,将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引入山区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过程。通过借助GIS技术平台分析了研究区基于MCR模型建立的生态网络,构建了由斑块、生态廊道、基质镶嵌的区域生态化网络格局。针对分析结果,重点从城乡规划视角提出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的措施,主要包括生态约束条件下生态网络结构优化和区域尺度的山区生态修复,以期为维持山区生态安全、国土综合整治以及实现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美国防洪政策演变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回顾了近300年来美国防洪战略转移的历史进程。美国陆军工程兵团曾根据国家防洪与发展航运的需要,实施“堤防万能”的防洪政策,然而,1927年的大洪水冲毁了“堤防万能”的神话,迫使国会通过1928年的防洪法,进行水库、行洪区、分洪区与堤防协调防洪。随着联邦洪水及其它灾害救济费用的不断攀升,促使美国颁布1968年的洪水保险法与1973年的洪水灾害防御法,实行洪水风险区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以减轻洪水灾害。1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公路洪水灾害的特点和致灾机理,将公路洪水灾害分为山区沿河公路水毁、山区公路边坡水毁和平原区公路淹没水毁3种;分析了降雨、地形、岩土、植被和水系等主要影响因素对公路洪水灾害危险性大小的影响;根据各影响因素对公路洪水灾害危险性的影响特点,选择影响因素特征参数建立了各类公路洪水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根据各指标对公路洪水灾害危险性大小的影响程度,将其分为极低危险、低度危险、中等危险、高度危险和极高危险5级。  相似文献   

11.
矿井通风系统抗灾变能力的确定和提高对于矿山减灾救灾具有重要意义。在通风系统抗灾变能力评价中,指标体系的选取至关重要。根据矿井火灾、救灾、防灾的具体情况及相关文献,从防火措施、防火管理、指挥救灾和井下工人救火素质4方面选取了22个指标,确定了矿井通风系统抗灾变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矿井通风系统抗灾变能力指标分级界定值,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提出了通风系统抗灾变能力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2.
为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需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监测。本文提出利用北斗/GPS双系统为监测装置授时,弥补当前同步相量监测系统中使用GPS作为唯一同步时钟源而存在的风险性和不可依赖性。北斗的短报文功能作为系统的通讯方式,特别适用于偏远地区电网的实时监控。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对电网状态数据的实时采集、传送、处理,便于及时对电网出现的一些问题做出相应的调整和维护。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宁夏电网各级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结构简单、安全防护薄弱的问题,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病毒类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采用集中部署、集中控管、集中更新的方式,设计出宁夏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省、地一体化防病毒体系。应用结果表明:省、地一体化防病毒体系能够满足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要求,有效提高宁夏电网防病毒能力及效率。  相似文献   

14.
数字减灾系统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自然灾害是人类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本文道德澄清了自然灾害与灾象的概念,分析了当代自然灾害产生的特征,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提出了建设减灾系统的设想。数字减灾系统是一种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网络技术等作为主要技术支撑,用数学和物理模型通过多维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灾象成因、发生机理、传播规律和作用于人类环境形成自然灾害全过程的信息化的计算机系统,它既可用于为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技术的雷电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电是发生在大气中的瞬间放电过程,并同时伴有声、光的出现,是一种能引起严重灾害的自然现象。雷电灾害是一种严重的气象灾害,不仅能造成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电子设备、输电线路、通信设备等受损,而且还能诱发火灾和爆炸事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与其它灾害性天气相比,雷电有发生时间短、频率高和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因此,进行有效的雷电监测和雷电活动规律分析对雷电灾害的预测预警和防灾减灾工作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基于GIS技术的雷电监测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相似文献   

16.
Belardo S  Howell A  Ryan R  Wallace WA 《Disasters》1983,7(3):215-220
A microcomputer-based system was developed to provide local officials responsible for disaster management with assistance during the crucial period immediately following a disaster, a period when incorrect decisions could have an adverse impact on the surrounding community.
While the paper focuses on a potential disaster resulting from an accident at a commercial nuclear power generating facility, the system can be applied to other disastrous situations. Decisions involving evacuation, shelter and the deployment of resources must be made in response to floods, earthquakes, accidents in the transportation of hazardous materials, and hurricanes to name a few examples.
As a decision aid, the system was designed to enhance data display by presenting the data in the form of representations (i.e. road maps, evacuation routes, etc.) as well as in list or tabular form.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the event (i.e. the release of radioactive material) was displayed in the form of a cloud, representing the dispersion of the radioactive material. In addition, an algorithm was developed to assist the manager in assigning response resources to demands.
The capability for modelling the impact of a disaster is discussed briefly, with reference to a system installed in the communities surrounding the Indian Point nuclear power plant in New York State.
Results demonstrate both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of incorporating microcomputers in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for radiological emergency response, and the acceptance of such systems by those public officials responsible for implementing the response plans.  相似文献   

17.
地震应急响应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震应急响应系统(EERS)作为城市地震灾害应急管理和指挥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时效性和对灾情宏观把握的准确性都会直接影响到应急指挥系统能否发挥最大的减灾效能。介绍了在ArcView9.0的GIS平台上研发的城市地震应急响应系统的设计目标、系统构架、主要功能以及基于Oracle9i的系统数据库结构。通过接口设计EERS将震情会商机制纳入到系统中,并结合地震影响场绘制模型可以快速地进行地震应急等级判别,同时利用GIS的空间叠加和专题渲染功能可以直观地把握灾情信息。在山西省运城市地震应急指挥系统中的实际应用表明,EERS能够为应急指挥和救灾工作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信息。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定义了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的系统特征,以实体、技术、管理三个维度对体系进行了结构解析.设计了通过符合性审核和有效性审核的实施体系改进的流程.  相似文献   

19.
日本地震灾害保险体制的形成及其问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日本是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地震灾害给日本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为了减轻灾民的经济负担,快速有效地进行灾后重建和复兴,日本建立了一套地震灾害保险体制。对日本的地震保险制度建立的背景、地震保险制度的内容以及地震保险的普及状况等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同时对日本政府和地震再保险公司在地震保险中的地位、作用、各自的责任以及相互关系作了详细地介绍,最后就日本地震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课题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信息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庆市地质灾害类型多,分布广,危害大,传统的预测预报及评估方法已显落后,迫切需要构建一套能快速、准确评价该区地质灾害危险性、易损性的具有模块化、网络化的风险评价系统.在Windows环境下,以GIS系列工具软件为基础平台,采用数据库管理技术对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计算和图形显示,利用计算机语言的编程功能,开发了重庆市地质灾害评估信息系统,使有关决策部门能够方便地对系统进行查询和分析,获取所需要的地质灾害评估结果,为有关部门的灾害预测预报和提出有效、科学的防灾、减灾和救灾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