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通过添加硫酸与氯化钙前处理后,再分别添加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铁(PFC),通过混凝沉淀处理钨矿废水。其中1%的PAC的处理效果比PFC好,实验进一步表明:1%的PAC药剂在p H为7.35,投加量为200 mg/L时,处理该钨矿废水浊度去除率可达到80%以上,COD去除率可达到76%以上,处理该废水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pH值、氯化钙投加量、搅拌时间及沉淀时间等因素对酸性高浓度含氟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提出了采用氢氧化钙清液加氯化钙作为新型沉淀剂处理酸性高浓度含氟废水的工艺参数:pH值在8.5-9.5,按照nCa/F=0.7加入5%CaCl2溶液,搅拌45min、沉降90min;采用此工艺参数处理氟离子浓度为2600mg/L、pH值为2.97的废水,能把废水氟离子的浓度降至20mg/L以下,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采用本工艺取代传统工艺的好处是:沉渣中氟化钙纯度高,有利于废水中氟的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在氯化法生产钛白粉的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高热值废气和氯化钙废水,提出以废气为热源生产二水氯化钙的新工艺。以焚烧的方式处理氯化尾气,将产生的热量用于浓缩蒸发氯化钙废水,生产工业级二水氯化钙产品,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不仅处理了工业废气和废水,在节约能源的同时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以化学沉淀法和次氯酸盐氧化法处理医用药棉、纱布脱脂废水,结果表明,采用氯化钙和石灰乳沉淀剂,可使废水中溶解性脂肪酸盐生成沉淀而去除,COD值也可大幅度下降。当次氯酸钠氧化和石灰乳沉淀法联用时,可使废水中COD值的去除率达到70%以上。处理出水浊度小,色度低。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中和-沉淀-混凝工艺中不同沉淀剂对酸性矿山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广东省大宝山矿槽对坑尾矿库废水为例,采用3种常用的沉淀剂(硫化钠、碳酸钠及DTCR)构成3种组合沉淀工艺(分别为L-SS-F,L-SC-F与LDTCR-F)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L-SS-F与L-SC-F工艺中,硫化钠与碳酸钠的投加量分别达到100,200 mg/L,废水中除Mn以外的其他重金属去除率高达94%~100%;在L-DTCR-F工艺中,DTCR投加量达到40mg/L,废水中所有重金属的去除率均在94%以上。3种组合沉淀工艺的药剂费之比为L-SS-F∶L-SC-F∶L-DTCR-F=1∶1.3∶1.5。建议对于ρ(Mn)25 mg/L的酸性矿山废水,可采用硫化钠作为沉淀剂;对于更高Mn含量的酸性矿山废水,可采用DTCR沉淀技术。  相似文献   

6.
高浓度服装水洗废水的混凝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化学混凝法,以PAC为混凝剂,PAM为助凝剂,对高浓度服装水洗废水进行处理研究。考察了溶液的pH值、PAC的投加量、PAM的用量等因素对脱色率及COD去除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pH为8.0左右,PAC投加量为25mL/L(废水),PAM的投加量为1.0mL/L(废水)。在此条件下,服装水洗废水的脱色率为73.1%,COD的去除率为72.1%。  相似文献   

7.
PAC强化“水解酸化+CAST”工艺处理混合化工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粉末活性炭(PAC)强化"水解酸化+CAST"工艺对混合化工废水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PAC强化"水解酸化+CAST"工艺对进水中COD、难降解COD、BOD5、NH3-N和TP等参数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2.8%、52.8%、95.8%、88.8%和94.2%,实际出水水质有了很明显提高。PAC与活性污泥法耦合处理废水,PAC在产生吸附作用的同时,具有与生物协同的降解作用。通过改变PAC的投加方式和投加量试验,出于经济方面考虑,在保证出水水质指标达标的前提下,确定2~3天为一个比较合理的PAC投加周期。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以加药制度、加药量、搅拌时间、搅拌速度等不同条件下所获得絮体的分形维数、相应的CODcr去除率、上清夜浊度作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制药废水的混凝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制药厂车间原水以PAM作为絮凝剂,添加氯化钙可获较高CODcr去除效率及较大的絮体分形维数值。压滤气浮后出水以PAM作为絮凝剂,添加石灰乳浊液加PAC可获得较好的CODcr去除效率及较大絮体分形维数值。  相似文献   

9.
聚合物在沉淀法处理氨氮废水中的助凝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氨氮废水时,添加聚合物能提高了悬浮物的效率,从而节约了沉淀剂的使用量降低了处理成本.研究考查在沉淀剂中添加聚丙烯酰胺(PAM)、聚合氯化铝(PAc)对氨氮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9.3,主要离子的物质量之比为1:1:1、聚丙烯酰胺添加量为20mg/L或聚合氯化铝添加量为200mg/L的条件下,处理初始浓度为1000mg/L的氨氮废水,均可使氨氮去除率可达到99%以上,PAM和PAC的助凝作用综合比较,添加20mg/L可以使氨氮率较未加入时提高5.38%.  相似文献   

10.
选用FeSO4和PAC(聚合氯化铝)两种絮凝剂,对浆染废水进行烧杯混凝试验,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实际工程处理效果。结果表明,FeS04和PAC对浆染废水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可达74.2%、68.1%和92.4%、87.8%。实际运行结果也显示,FeSO4和PAC均可作为浆染废水混凝预处理絮凝剂,其中FeSO4的混凝效果优于PAC,处理后出水pH和COD值满足厌氧酸化池微生物生长需要和负荷要求。  相似文献   

11.
Al_b形态处理模拟染料废水的效果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乙醇-丙酮混合沉淀法分离聚合氯化铝(PAC)溶液中的Alb形态.通过对吸光度和Zeta电位的测定,研究了Alb形态的投加量和溶液pH对分散黄棕和直接紫2种模拟染料废水脱色效果的影响,并将其与PAC进行比较.利用光散射颗粒分析仪(PDA2000)和Mastersizer2000型激光粒度仪在线测定絮体粒径的变化情况,结合絮体的Zeta电位,对Alb形态的絮凝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与PAC比较,Alb形态处理模拟染料废水的最佳pH值范围较宽,在实验条件下,Alb形态形成的絮体的密实性较高,沉降性能较好,恢复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2.
混凝过程中铝与聚合铝水解形态的动力学转化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采用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并结合电泳测定研究了混凝过程中氯化铝和聚合氯化铝的水解形态动力学转化及稳定性。结果表明,AC在混凝过程中所形成的水解形态完全不同于PAC的预制水解聚合形态,其电荷及分子量均明显低于聚合铝且不稳定,AC随混凝条件如投加浓度、PH和混合时间而变,而PAC-25水解聚合形态不随混凝条件变化,始终保持稳定状态,AC水解沉淀规律与理论计算相符并形成无定形Al(OH)3絮体颗粒  相似文献   

13.
含铝离子的聚硅酸絮凝剂研究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3  
以硅酸钠、硫骏、硫酸铝为原料制备含右铝离子的聚硅酸絮凝剂(简称PSAA),试验它的絮凝特性及影响因素,并与聚合氯化铝(简称PAC)的絮凝效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铝离子的含量对PSAA的絮凝特性影响很大,当Al~(3+)/siO_2的摩尔比为1时絮凝效果最好,在pH=5—10的范围内,PSAA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与PAC相比,PSAA具有絮凝效果好、价格低廉、适用的pH范围较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聚合氯化铝去除污泥水中磷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比聚合氯化铝(PAC)对浓缩脱水污泥水及其上清液除磷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响应曲面法(RSM)分析了污泥水上清液PAC除磷过程中Al/P摩尔比、pH和搅拌转速(MS)对除磷效果的单独效应和联合效应,并探讨了PAC除磷动力学.结果表明,PAC直接对污泥水混凝除磷会恶化其沉降性能,且除磷效率不高.RSM优化得到的上清液除磷最优工艺条件为:Al/P摩尔比为2.49,pH为8.3,MS为398 r·min-1,除磷效率为97.8%,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优化操作模式行之有效.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PAC对污泥水的除磷过程分为化学沉淀与絮凝体快速吸附除磷和二级动力学沉淀除磷两阶段.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大部分自来水厂仍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传统工艺作为饮用水处理工艺,这对处理较清洁原水是有效的,但对于被污染的原水,处理效果很不理想。针对目前水源水质污染状况,本文对微污染水源水采用生物预处理+常规工艺+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组合工艺进行了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6.
PAC—SBR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针对高浓度有机废水无稀释好氧处理这一新领域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本文提出了PAC—SBR生化法。通过对PAC—SBR与SBR这两个生化系统的生化效果、污泥负荷、污泥沉降性能、好氧速率、动力学常数测定以及活性炭(PAC)吸附性能的试验比较,对这一新的生化系统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为PAC—SBR技术在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酱油废水混凝处理的特征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田禹  郑蕾 《环境科学学报》2004,24(2):275-280
将酱油废水混凝沉淀过程中产生的物化污泥 ,回流至混凝反应的前段 ,加以重复利用 .试验表明 ,回流污泥与PAC、石灰混合后适用于高浓度的老抽酱油废水的混凝预处理 .污泥回用量为 5 0mL·L-1,PAC与石灰的投药量为 4 8mL·L-1,3 6g·L-1,比没有污泥回流时的 8 0mL·L-1,6 0g·L-1,减少了 4 0 % ,预处理过程中的沉淀污泥总产量下降 2 8 4 % .在此条件下 ,COD和色度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4 4 2 %和 93 2 % .结合透射电镜图片的机理分析表明 :石灰中的CaO可与废水中的糖类等物质反应生成沉淀 ,在回流污泥吸附卷扫与PAC电性中和的共同作用下 ,色度和COD得到明显去除 .  相似文献   

18.
新型复合混凝脱色剂处理印染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范迪  王琳  王娟 《环境科学》2007,28(6):1285-1289
针对某印染厂生产废水,以COD和色度为指标,用混凝试验方法研究了新型复合混凝脱色剂SE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并探讨了SE投加量及pH值、沉淀时间、搅拌强度对其混凝效果的影响,利用SE与 PAC 和PFS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SE可有效地去除印染废水中的COD和色度,当pH为8~10、沉淀时间为30 min、搅拌强度为75 r/min、投药量为155 mg/L时,去除效果最佳,COD和色度的去除率最高可达83%、94%;相对于PAC 和PFS,SE产生的絮体大而密实,沉降速度快,产生污泥量少,药剂用量少,最佳出水水质为:COD为139 mg/L,色度为37.证明SE是印染废水处理高效实用的复合型混凝剂.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双氰胺甲醛型脱色絮凝剂的脱色性能,以尿素、三聚氰胺为交联剂,以双氰胺、甲醛为原料制备了改性脱色絮凝剂,并用其处理模拟染料废水.研究了不同染料的初始浓度、p H值、投加量、无机盐以及与聚合氯化铝(PAC)复配使用等条件对脱色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改性的脱色剂具有较好的脱色性能.相同投加量条件下,未改性脱色剂的最大脱色率为89.7%,而改性脱色剂的脱色率能达到94.6%.红外光谱图表明染料分子和脱色剂发生了相互作用.单因素试验研究表明单独使用改性脱色剂时,最佳投加量为120 mg·L~(-1),单独使用PAC时,最佳投加量为60 mg·L~(-1).正交试验法确定了最优适用条件为:改性脱色剂加入量70 mg·L~(-1),聚铝加入量为50 mg·L~(-1),改性脱色剂和PAC的复配使污水处理成本下降约20%.脱色剂的改性和改性脱色剂与PAC的复配显著提高了脱色剂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20.
活性污泥投加粉末活性炭的基础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活性污泥(AS)中投加粉末活性炭(PAC)的试验结果表明,PAC不吸附氨氮,对COD的吸附容量也仅为0.0148—O.2305g COD/g PAC.而[AS+PAC]系统的反应速率常数K分别是[PAC]和[AS]系统的2.33倍和1.40倍,COD绝对去除量大于[PAC]和[AS]二者系统之和,并能明显地提高生物处理系统的有机物去除率。同时,1mg PAC还能吸附0.5—0.75mg DO;当活性污泥的PAC量占1/3,SVI可从389ml/g降至200ml/g以下;含1.5g/L PAC的污泥在投加碱式氯化铝后,污泥比阻仅为原比阻的25%,相应过滤产率提高1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