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试验探讨了MIEX树脂在腈纶废水深度处理方面的技术参数。研究表明,在单独活性污泥法难以实现腈纶废水达标排放的情况下,MIEX树脂可满足稳定达标要求,并对MIEX树脂应用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含铬废水的原理,讨论了影响离子交换树脂处理能力的因素,通过pH值静态实验和流量动态实验找出了最佳反应条件.结果显示:离子交换树脂去除废水中六价铬是可行的,处理效果好.针对本次实验废水的最适合pH值为3,废水的最适合流量为3 BV/h.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超声波树脂联用法提取活性污泥中胞外聚合物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树脂量为60 g/g VSS,在摇床振摇强度250 r/min下处理4 h,再进行超声处理2 min,EPS提取量接近理论含量,即污泥干重的15%,与阳离子树脂法相比,EPS提取物中DNA的百分含量较低,即对细胞的破坏程度更小,说明超声波树脂联用法稳定、高效,是一种较佳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4.
将PS-DCDA树脂用于水相中As(Ⅴ)的吸附净化处理,探讨了溶液的pH值、初始As(Ⅴ)质量浓度、接触时间、温度、NaCl、竞争性阴离子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对As(Ⅴ)的吸附等温线、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果表明,NaCl和竞争性阴离子(Cl-、SO24-、CO23-、NO3-、HPO24-等)明显地抑制了PS-DCDA树脂对As(Ⅴ)的吸附。PS-DCDA树脂对As(Ⅴ)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式,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能够很好地描述As(Ⅴ)在树脂上的吸附动力学行为。粒子内扩散方程表明,表面吸附和内部扩散参与到As(Ⅴ)的吸附过程当中。PS-DCDA树脂对As(Ⅴ)的热力学参数表明,PS-DCDA树脂对As(Ⅴ)的吸附是自发的、吸热的过程。已吸附As(Ⅴ)的PS-DCDA树脂可以用0.1 mol/L NaOH有效解吸,解吸后的树脂对As(Ⅴ)仍具有较高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5.
周昱  李争杰  王祝坤 《安全》2006,27(2):8-12
近年来,钢结构建筑火灾事故的惨痛教训使人们对钢结构建筑防火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提高,开展了对钢结构防火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实践.改性高氯化聚乙烯树脂(HHCPE)以其极好的耐候性、耐腐蚀性和阻燃性等优点,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但是,改性高氯化聚乙烯树脂为脆性树脂,漆膜韧性差、炭层结构强度不够,在火灾情况下容易被破坏而剥落,大大降低了防火阻燃效果.为此,我们在研制以改性高氯化聚乙烯树脂为基料的防火涂料时,先优化防火阻燃剂的配比,进而通过添加各种助剂来改善涂料性能,并分析了各种助剂对涂料炭层结构和防火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改进的滴加成球法合成壳聚糖树脂,用环氧氯丙烷对树脂进行交联,制备新型壳聚糖交联树脂.研究了交联树脂对Cr(Ⅵ)的吸附效果,探讨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温度、Cr(Ⅵ)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及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结果表明,各因素中pH值对壳聚糖交联树脂吸附Cr(Ⅵ)影响较大.对初始质量浓度为120 mg/L的Cr(Ⅵ)溶液,壳聚糖交联树脂投加量为1 g/L,pH=3,温度为25℃,吸附2h时可达到最大吸附容量(72 mg/g).用Langmuir 等温模型和Pseudo second-order动力学模型对树脂的吸附过程进行线性拟合,R2分别为0.999 9和0.999 7,模型计算的饱和吸附容量qmax(73.53 mg/g)和平衡吸附量qe(29.23mg/g)与试验结果(72.10 mg/g和27.73 mg/g)基本吻合.Fick扩散模型表明,树脂对Cr(Ⅵ)的吸附可分为3个阶段,说明Cr(Ⅵ)的去除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为制备对金属离子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新型树脂,以聚氯乙烯为大分子骨架,采用以Cu2+为模板的三乙烯四胺进行胺化,合成支载铜离子模板胺化树脂.模板树脂结构经红外光谱验证.研究模板树脂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树脂对Cu2+、Hg2+、Zn2+、Co2+、Pb2+的吸附容量分别达3.593 mmol/g、0.168 mmol/g、1.121mmol/g、0.692 mmol/g和0.722 mmol/g.树脂对Cu2+的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同时,树脂对Cu2+有一定选择吸附性能,当Cu2+分别与Co2+、Zn2+、Cd2+共存时,树脂对Cu2+的选择性吸附系数为4.27、25.71和3.22.本研究为废水中Cu2+的选择去除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离子交换膜、离子交换树脂和铁粉还原法对复合法制备二氧化氯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氯酸盐残液进行处理,对3种方法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离子交换膜处理后氯酸盐富集质量浓度为13.06 g/L,为进水质量浓度的6.5倍,去除率大于50%,离子交换膜不可重复使用;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后富集质量浓度为23.51 g/L,为进水质量浓度的11.8倍,去除率为95%,离子交换树脂可重复使用;铁粉对氯酸根去除率为99%,可连续使用15次。综合比较处理效果、控制条件和处理成本,选择铁粉还原法为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9.
1979年3月,我厂有三台钠型阳离子交换器投入运行,以732#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做软水剂。由于我们对树脂保管不当,21吨树脂中有70%严重脱水。 脱水的树脂严禁直接用水浸泡和冲洗,因为干树脂浸入水中以后、由于水的扩散,树脂球体膨胀,其稳定性能受损坏,造成树脂破碎。 对这些脱水树脂我们将其装入交换器,用相当树脂体积3倍的饱和食盐溶液进行长达20小时的浸泡处理。然后逐渐稀释盐液并进行正洗。正洗初期.出水呈现棕色,但经40分钟以后出水澄清透明,硬度达到0.035毫克-当量/升以下,氯离子含量稍高于水源水。正洗结束后,又以 15米/时的流速进行…  相似文献   

10.
淀粉黄原酸酯基高吸水树脂吸附重金属离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探讨淀粉黄原酸酯基高吸水树脂对水中重金属离子吸附作用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考察了离子总量和pH值对吸附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树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是通过表面吸附、网络结构内部的束缚作用和官能团的络合作用方式实现的;该树脂以过硫酸钾为氧化剂,与马铃薯淀粉黄原酸酯形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使马铃薯淀粉黄原酸酯和部分水解的丙烯酰胺在较低的温度下接枝聚合,一般在35~45℃即可聚合.此外,淀粉黄原酸酯基高吸水树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较强,可以应用于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11.
水中有机污染物对锅炉安全运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中有机污染物穿透离子交换器进入锅炉给水系统,在高温高压下分解产生有机酸,导致炉水pH值下降,威胁锅炉运行的安全.离子交换树脂的碎片穿透树脂捕捉器,以及离子交换树脂的溶出物进入锅炉给水主系统,也会产生同样的危险结果.应当尽快制订限定锅炉给水、炉水有机物含量的标准,尤其在城市污水再生回用于锅炉给水实施之前完成该标准化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某DZL(SG)-1.25-M、Q-Ⅱ型工业锅炉的烟管水侧出现大量腐蚀凹坑,腐蚀烟管更换后不足一个月,烟管再次出现明显的腐蚀倾向.试验分析表明:水处理交换树脂清洗不彻底引起给水氯离子偏高,排污不足导致锅水中的氯离子和溶解固形物进一步浓缩,溶解固形物高于标准GB/T 1576-2018要求,受热烟管水侧外壁最终在锅水高浓度氯离子作用下发生了电化学腐蚀.  相似文献   

13.
泡沫树脂是一种新型安全填充密闭材料。以德国Isoschaum 型速凝泡沫树脂为例,分析与探讨了泡沫树脂材料的基本配方、性能、应用方法和应用范围以及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动向等问题。通过分析与研究发现,泡沫树脂具有良好的弹性、较低的透气性、不延燃、使用简便、可靠等优良特性,因此,建议我国矿山开采业尽快开发和应用这种新型安全填充密封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膨胀型阻燃剂的阻燃性能与耐久性能,在水性聚氨酯树脂、聚磷酸铵、聚丙烯酰胺和磷酸铝的基础配方上,通过加入不同掺量的尿素以及不同掺量的硅油,对此阻燃体系配方进行耐久性优化设计,制备出尿素-硅油改性且具有一定耐水性的膨胀型阻燃涂层。通过锥形量热仪测试分析表征其阻燃性能来确定尿素-硅油的最佳掺量;并测量阻燃涂层的水接触角。结果表明:当掺加2 wt%的尿素时样品的阻燃效果最佳,掺量过多时会降低水接触角,影响样品耐水性;当掺加0.5 wt%的硅油时,样品的阻燃效果最佳,且随着掺量增多水接触角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法对除铬(Ⅵ)优势菌(Brevibacillussp.)株的胞外聚合物(EPS)的提取过程进行优化,以得到EPS的最佳提取条件。综合考察树脂量、振摇频率、提取时间3个主要因素对优势菌胞外聚合物的影响。结合阳离子交换树脂对EPS的交换吸附机理,对3个提取条件下,EPS及其成分的提取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菌株经28℃、150 r/min、24 h培养后,确定阳离子交换树脂法提取优势菌EPS的最佳条件为树脂量30 g,振摇频率140 r/min,提取时间9 h,此条件下的EPS提取量为40.84μg/mL。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弱胶结软岩胶结性差、力学强度低、遇水易软化带来的巷道围岩变形量大的问题,以王洼二矿为例,结合试验巷道围岩条件和注浆加固支护技术特点,提出高分子改性树脂注浆加固方案;并采用室内注浆加固体力学性能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现场围岩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22.74 MPa、抗拉强度平均值0.674 MPa,高分子改性树脂注浆材料对围岩加固体单轴抗压强度影响不大,但加固体抗拉强度平均值3.07 MPa,相比原岩抗拉强度提高355.5%;现场试验顶板、两帮围岩变形量由之前的大变形逐渐控制在100 mm以内,注浆后30 d基本趋于稳定。研究结果对软岩巷道支护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Tl(Ⅰ)与Tl(Ⅲ)在UV - H2O2体系中的价态转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chelex-100螯合树脂分离技术与石墨炉原子吸收联用测定水体中Tl(Ⅰ)与Tl(Ⅲ)的方法,分别考察了光化学氧化中pH值、H2O2投加量、光照强度对Tl(Ⅰ)的氧化效果。方法的Tl(Ⅰ)与Tl(Ⅲ)检出量均为0.5μg/L。两者共存时各自加标回收率大于95%。结果表明,在偏酸性环境(pH=3.0),投加适量30%H2O2,光照强度大有利于Tl(Ⅰ)的氧化。当pH=2.91,投加30%H2O2为5 mL,UV照射10min后,Tl(Ⅰ)的转化率达90%。研究表明,光化学氧化可有效转化水体中不易被物理化学法去除的Tl(Ⅰ)和容易被物理吸附、化学沉淀方法去除的Tl(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